赵树理方向论文_董筱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赵树理方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赵树理,方向,文艺,喜剧,延安,鲁迅,色彩。

赵树理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董筱琳[1](2019)在《“文学场”视域下“赵树理方向”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方向”作为写作标杆被树立起来,引导着解放区文学的走向。本文以“文学场”为切入点,结合作家习性、作品的传播等方面,从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方面出发,对“赵树理方向”的发生原因做整体观照。对任何个体的研究都应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中。1940年代的解放区,“五四”新文学的启蒙精神在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群体中遭到碰壁,加之“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和政治权力话语《讲话》的发声,解放区亟待看到一种既继承五四精神,又能让农民读懂的新文学范式。这是“赵树理方向”发生的外在场域。赵树理的独特性在于:他的农村生活习性和后期积累的文化资本,使他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农民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从而在以后的创作中能自觉地将农民作为接受主体,并选用“可听性”的农民语言,典型的农民形象以及叙事性的结构。赵树理的小说继承的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完成了“大众化”的写作范式。这是“赵树理方向”形成的内在驱动。本文把赵树理的自身习性、文本特点放在1940年代解放区特定的文学场域历史背景中,以史料为佐证,力图回归1947年前的历史现场。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看,“赵树理方向”的确立是政治场对文学场的合法化要求,也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呼应。过去,“赵树理方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今天,我们仍需抱有“理解之同情”的态度去重新看待“赵树理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裴余庆[2](2017)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70年前(1947年8月10日)的《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发表了时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负责人陈荒煤撰写的评论文章《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从此赵树理方向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历史进程。赵树理方向的提出得益于(本文来源于《太行日报》期刊2017-07-30)

魏巍[3](2016)在《通过“柳青现象”反观“赵树理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方向"在文学史上的大起大落比"柳青现象"更具有反思意义。通过《创业史》反观赵树理《叁里湾》的创作,他把时代之困难看作首要书写问题的方式,在一个需要梁生宝式的象征整个民族国家走向的"英雄人物"的时代,显然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转型。赵树理方向的危机来自于对文艺大众化问题理解的偏差,他"重事轻人"的写作虽然在语言上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却显示出了情感上的脱离,他的创作更具有普及的意义而忽视了《讲话》中要求的"提高"问题,这使"赵树理方向"一开始就成为一个被曲解的方向。对小二黑故事的"扭曲事实"的改变,也未能达到社会主义再教育的目的。作为政治性的写作,经典性力量的缺失使"赵树理方向"的失落成为必然。(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6年03期)

李杨[4](2015)在《“赵树理方向”与《讲话》的历史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方向"的命名源于周扬等人将赵树理的创作视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实践与收获,但无论是赵树理还是周扬对《讲话》的认知都过于简单。由于对贯穿《讲话》的"经"与"权"的历史辩证法缺乏深入的理解,赵树理在处理"政治"与"政策"、"普及"与"提高"、"为工农兵服务"与"为农民服务"等诸多关系时都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赵树理方向"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口号,赵树理亦最终成为了中国左翼文坛上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赵树理与《讲话》之间的相互观照,既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解开文学史上的赵树理之谜,反过来,又能使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和理解《讲话》这一现代性方案的文化政治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5年04期)

刘岩须[5](2015)在《“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情境设置和语言运用上,具有鲜明的喜剧色彩。赵树理根据新旧时代的转换特点,书写了不同性格的喜剧人物,包括肯定性的喜剧人物、否定性的喜剧人物和中间型的喜剧人物等,他善于围绕“大团圆”的喜剧结果,创设故事性的喜剧环节,并对山西方言俗语加以运用和改造,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赵树理小说中的喜剧色彩和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其所处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山西地域文化中的实用主义精神促成了赵树理强烈的文学功利观,其对农村封建思想的实际斗争,完全不同于“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只问病源,不开药方”。值得注意的是,赵树理在个人成长与文学创作道路上一方面深受山西地域文化中封建落后、思想愚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受“五四”精神的影响,追求思想的解放,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与迷信,这两者传统在他身上交集,使得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背后潜存着新文化的烙印。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与赵树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一拍即合,使得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在解放区广泛流传,“赵树理方向”的提出,更是将赵树理作品视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在创作实践上的典型,并直接影响了当代文学规范的建构。然而纵观赵树理的作品可以窥见,赵树理本身并非是对《讲话》的复制,它们之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摩擦、磨合和冲撞,也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当代文学不同时期对赵树理的不同评价。赵树理继承了“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主张文学启蒙大众,赵树理文学创作中的喜剧效果并不是表层结构上认为的解放区农民的政治翻身等,它有着更深层次的蕴涵,研究者往往忽略了赵树理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忽略了他创作表层之下力图对“老中国儿女”及落后农村进行思想启蒙和改造的深层内涵。本文试图采用文献、史料细读和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在广泛细致阅读文本及相关史料、文献的基础上,以赵树理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赵树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对赵树理小说的喜剧色彩进行解读,同时在解读的基础上,挖掘其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在分析意识形态为什么会选择赵树理来作为典型后,客观地论述赵树理小说与“赵树理方向”的异同,以此来重识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的表层趋同与内在疏离。本论文的研究既有利于丰富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研究,又对当代“叁农”问题和赵树理小说的进一步研究完成一个补充,从而能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宏观视角上,突显赵树理在40-50年代转型期的坐标系地位及其所起到的符号化作用,进而概括赵树理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4)

黄高锋[6](2015)在《从“鲁迅方向”到“赵树理方向”——论20世纪叁四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解放区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鲁迅方向"的提出"鲁迅方向"是毛泽东1938年4月28日在鲁迅艺术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来的。毛泽东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艺术上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方面的,但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1]1940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新创刊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5年01期)

荣国庆[7](2013)在《论“赵树理方向”与当代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方向"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功利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适应了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代表了当时文学主流的发展方向。赵树理小说创作有着完全不同于现代文学的新特点,因此可以把它视为中国当代文学开始的标志。通过对"赵树理方向"的重估可以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官雅娟[8](2013)在《再论“赵树理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一个倾尽毕生心力一心只为农民而写的“文摊”作家,却仿佛比其它任何或“高深”或“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文坛大家更加受到各种历史机遇的“青睐”。从“讲话”后的“盛极一时”到紧接而来的一次又一次的争议与检讨直至最后“文革”中的含冤离世,赵树理以其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仿佛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学宝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然而,自赵树理走向历史台前伊始,每每有新作问世便会遭遇纷繁的评介与争论,且不论褒贬,就对作家的关注度而言赵树理在新中国文坛重要性亦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从未停止过的争论更加说明了赵树理及其创作在各种历史语境中所具的复杂内涵,这也是赵树理的魅力所在,是其研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文学界对赵树理的评价史被洪子诚先生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而单独被讨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与借鉴的。一直以来赵树理因其特殊的人生遭际而受到文坛的关注,这些关注中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也一直被视作某种整体或同一性的存在而被讨论。近些年来,随着文学观念的更新与研究的提高,学界对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已有了许多的讨论,也在研究中逐渐认识到赵树理或者说赵树理的方向与“赵树理方向”并非同一概念,不仅不同而且存在着本质上的差距,而日后赵树理的一些不幸遭际也与他的“方向作家”身份有关。然而,究竟他们的差异在哪里以及最后造成赵树理在“方向”中失败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尚未有一个较具说服力的同一认知。而本文正是以“赵树理方向”的研究作为一个单独文学史现象进行再讨论,从中透视“赵树理方向”与当代文学规范的形成与转化间的交错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将在绪论中就这六七十年来学界围绕“赵树理方向”这个问题所展开的阐释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在把握好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深入自己的看法。第一章则直击“赵树理方向”的诞生与走红,试图从“方向”产生的源头起重新发掘背后的“错位”,重点希望找出“赵树理方向”的出现除了与《讲话》精神的“偶遇”外,更加重要的历史契机——抗战背景下农村文化重要性的突显,在文学阅读传统的转变下,于是不同以往都市阅读传统的赵树理的小说成为了历史的选择。第二章则是将“赵树理方向”置入伴随新中国成立作者“进城”后的文化背景,从“进城”这个大文化背景的置换下再看“赵树理方向”首先在文学上所遭遇的挑战,而赵树理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也成为了论文的关注所在。第叁章则是再梳理赵树理与“建国”后的历史语境间的反复关系,借以讨论这些复杂起伏的风波背后是怎样的矛盾与距离。最后结语部分对建国后“赵树理方向”始终无法适应当代文学新形势而终究走向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再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王晓瑜[9](2013)在《《讲话》·新启蒙·赵树理方向——作为一种文学新样式的《小二黑结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1940年代初出现于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学而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其生成以及作为这种文学的延伸与扩展的1949年以后的共和国文学的决定性意义已成人所共知的常识,无需赘言。对于赵树理而言,在那样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的时刻,用其创作把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3年02期)

周龙田[10](2012)在《《讲话》与赵树理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的创作因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而被誉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然而,赵树理的创作却不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如何对待"生活"这一观念出发就会发现,赵树理创作中对《讲话》里"文学艺术的来源是生活"观点的理解出现了悖反现象,显示了政治诉求与个人独立思考之间的矛盾。这对思考当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赵树理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0年前(1947年8月10日)的《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发表了时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负责人陈荒煤撰写的评论文章《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从此赵树理方向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历史进程。赵树理方向的提出得益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赵树理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1].董筱琳.“文学场”视域下“赵树理方向”的再思考[D].河北大学.2019

[2].裴余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N].太行日报.2017

[3].魏巍.通过“柳青现象”反观“赵树理方向”[J].当代文坛.2016

[4].李杨.“赵树理方向”与《讲话》的历史辩证法[J].文学评论.2015

[5].刘岩须.“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D].中国海洋大学.2015

[6].黄高锋.从“鲁迅方向”到“赵树理方向”——论20世纪叁四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解放区文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

[7].荣国庆.论“赵树理方向”与当代文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官雅娟.再论“赵树理方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

[9].王晓瑜.《讲话》·新启蒙·赵树理方向——作为一种文学新样式的《小二黑结婚》[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

[10].周龙田.《讲话》与赵树理方向[J].安康学院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2000年度兵团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2000年度兵...教职工情况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览表(3)教职工情况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览表(1)教职工情况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览表(2)教职工情况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览表(4)2000年度兵团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2000年度兵...

标签:;  ;  ;  ;  ;  ;  ;  

赵树理方向论文_董筱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