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黄酮提取物论文_龙旭,唐于平,史亚军,孟庆华,郭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竹叶黄酮提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竹叶,黄酮,提取物,能力,抗氧化,青皮,聚酰胺。

竹叶黄酮提取物论文文献综述

龙旭,唐于平,史亚军,孟庆华,郭惠[1](2019)在《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综合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个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含量测定、抗氧化性能研究等集于一体,针对中药特色专业开设的综合实验。该实验以毛竹竹叶为原料,对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0 h,提取温度为80℃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24 mg/g,并进一步研究了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的提取理论知识,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方法及仪器分析中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在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综合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8期)

侯昆,童津津,楚康康,熊本海,蒋林树[2](2019)在《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SCC)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将2~4胎次、体重(590±15) kg、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18头患隐性乳房炎荷斯坦奶牛[SCC为(41.31±0.49)×104个/mL]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进行饲养试验。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除饲喂TMR外,再分别投喂30 g/d的竹叶黄酮和60 g/d的青蒿提取物。饲养试验进行35 d,其中预试期7 d,饲喂期14 d,停止饲喂期14 d。分别在试验第1、14、28天晨饲前采集血样、奶样,并记录产奶量,分别进行乳中SCC、乳成分以及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和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增加了8.95%和13.24%(P>0.05),4%乳脂校正乳产量和第14天乳蛋白率显着提高(P <0. 05),第14天乳中SCC显着降低(P<0.05)。2)竹叶黄酮组与青蒿素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第14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上升趋势(P=0.06)。综上可知,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并可降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中SCC。(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舒琪,姜春鹏[3](2019)在《竹叶提取物竹叶黄酮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多糖、特种氨基酸等,重点探讨了竹叶黄酮的生物活性功能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潘静,黄铀新,严金玲,罗新辉,方亦巍[4](2018)在《苦竹叶黄酮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竹叶黄酮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以四氧嘧啶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给予苦竹叶黄酮提取物,分别检测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糖耐量、肝糖原、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将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小鼠FBG水平明显下调,降低血清MDA含量而明显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糖耐量和肝糖原的含量,增强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FBG、空腹胰岛素、糖耐量、肝糖原、MDA及SO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竹叶黄酮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有显着的降血糖效果。(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8年01期)

史娟,李江,葛红光[5](2016)在《汉中毛竹叶黄酮提取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汉中毛竹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提取竹叶黄酮。在不同的液固比、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和回流时间下,探讨最佳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的抗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30(g/mL),乙醇浓度为70%,回流温度为70℃,回流时间为120 min时,竹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2.917%。抗氧化试验表明,pH、光照时间、Cu~(2+)、Zn~(2+)以及Al~(3+)对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金属离子Na~+、Ca~(2+)、Mg~(2+)对竹叶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二苯代苦肼基自由基)的能力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11期)

江帆,张倩如,伍鲜剑,任丹丹,舒刚[6](2015)在《几种竹叶中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几种竹叶中竹叶黄酮的提取进行优化,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别对琴丝竹、毛竹、慈竹、牧竹的竹叶进行超声波提取。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76%的乙醇溶液、液料比为10∶1、浸提温度为70℃的水浴条件下浸提1.5 h,黄酮的提取率最高,其中毛竹的竹叶黄酮含量最高。说明超声波提取方法可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19期)

贾可敬[7](2014)在《竹叶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竹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物和生理功效的天然活性成分。本论文主要以长沙青皮竹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长沙青皮竹,毛竹,假毛竹,琴丝竹,斑竹,水竹六种竹叶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同时测定包括长沙青皮竹叶在内的六种竹叶提取物中荭草苷与芦丁含量的方法;借助正交优化试验设计,研究确定了长沙青皮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运用单因素试验法初步确定长沙青皮竹叶黄酮聚酰胺纯化条件;以维生素C(Vc)作参照,采用经聚酰胺纯化后的长沙青皮竹叶黄酮和毛竹叶黄酮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确定了长沙青皮竹叶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主要研究结果:(1)以芦丁为标准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长沙青皮竹、毛竹、假毛竹、水竹、斑竹和琴丝竹六种竹叶中黄酮含量。得到芦丁线性回归方程A=0.018C—0.004,R2=0.9999,在0~34.6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回收率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法切实可行。(2)建立了同时测定长沙青长沙青皮竹、毛竹、假毛竹、水竹、斑竹和琴丝竹等六种竹叶提取物中荭草苷与芦丁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荭草苷与芦丁基线分离良好。荭草苷线性回归方程S=37762c+65734,R2=0.9997;芦丁线性回归方程S=30914c-4862,R2=0.999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试验表明该法切实可行。(3)优化了长沙青皮竹叶黄酮的乙醇提取法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优化设计,得到优化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固液比例1:25(g/mL),提取3次,每次1.5h,各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固液比例。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85%。(4)研究了长沙青皮竹叶黄酮的聚酰胺柱层析纯化工艺。通过与AB-8大孔树脂的对比,得出聚酰胺更适合纯化长沙青皮竹叶黄酮,聚酰胺纯化工艺条件为浓度为1.08mg·mL-1的原料液4BV,以2BV·h-1流速上聚酰胺柱,水洗至无色后采用8BV的80%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纯化产物中黄酮含量可达51.2%,比原料纯度提高了近4倍且转移率达到83%.(5)以Vc为参照,研究了长沙青皮竹叶黄酮及毛竹叶黄酮对DPPH口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以清除率代表抗氧化能力,以半抑制浓度IC50表示抑制强度。长沙青皮竹叶黄酮、毛竹叶黄酮和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o值分别为78.2mg-L-1、107.7mg-L-1和42.9mg-L-1,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5.0mg·L-1、72.0mg·L-1和37.1mg·L-1。长沙青皮竹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维生素C的54.9%,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维生素C的49.5%,表明长沙青皮竹叶黄酮对这2种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马祥[8](2013)在《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和酶法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研究了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黄酮的工艺。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超声提取功率、提取液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液固比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40kHz和常温下,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提取420W、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浓度25.20×10~(-3)mol/L、液固比23:1(mL/g,表面活性剂溶液:竹叶粉末),提取时间20min。应用此提取工艺,竹叶黄酮提取率可达2.30%。其次,研究了应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B、诺维信435~(?)脂肪酶)为催化剂,以不同链长饱和脂肪酸为酰基供体,酶法酰化竹叶黄酮,并重点研究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酰化规律。试验结果发现,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酰化转化率为35~80%。当以月桂酸为酰基供体,以无水叔戊醇为反应媒介时,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酰化转化率较高(>75%)。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电喷雾例子色谱确定了产物结构,发现酰化位点位于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葡萄糖基的伯羟基,且只有单酯产物生成。最后,研究了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酰化衍生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测定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极其衍生物在正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发现,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经酰化后亲脂性大大提高。通过测定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极其衍生物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能力发现,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经酰化后清除自由基能力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3-06-08)

吕兆林,林西,郭弘璇,欧阳呓林,张柏林[9](2012)在《竹叶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研究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目的 ,分别研究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及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4个种的竹子竹叶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以VC作为参照物,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的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是0.102、0.088、0.084及0.068 gVC/g提取物;以槲皮素作为参照物,对应的4个种的竹子竹叶黄酮提取物还原能力分别是0.069、0.060、0.074及0.062 g槲皮素/g提取物;以IC_(50)来表示4个种的竹子竹叶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4个种的竹子竹叶黄酮提取物对应的IC_(50)值分别是2.26、2.46、2.22及2.67 mg/g;以浓度为8 mg提取物/g乙醇溶液的四种竹叶黄酮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来研究提取物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果显示,黄甜竹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次是绿竹、苦竹和毛竹;本研究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的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组成的相关性。该研究可为竹叶黄酮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2-07-01)

曲芬霞,韩彦良[10](2012)在《田口方法在竹叶黄酮提取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法是提取竹叶黄酮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叶片采集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是影响竹叶总黄酮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利用田口方法对这4个因素及水平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4因素对青竹竹叶总黄酮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叶片采集时间,青竹最佳的提取工艺,即以6月采集叶片,料液比为1:30,60%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6min,得到的总黄酮量为2.65%。(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竹叶黄酮提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SCC)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将2~4胎次、体重(590±15) kg、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18头患隐性乳房炎荷斯坦奶牛[SCC为(41.31±0.49)×104个/mL]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进行饲养试验。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除饲喂TMR外,再分别投喂30 g/d的竹叶黄酮和60 g/d的青蒿提取物。饲养试验进行35 d,其中预试期7 d,饲喂期14 d,停止饲喂期14 d。分别在试验第1、14、28天晨饲前采集血样、奶样,并记录产奶量,分别进行乳中SCC、乳成分以及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和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增加了8.95%和13.24%(P>0.05),4%乳脂校正乳产量和第14天乳蛋白率显着提高(P <0. 05),第14天乳中SCC显着降低(P<0.05)。2)竹叶黄酮组与青蒿素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第14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上升趋势(P=0.06)。综上可知,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并可降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中SC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叶黄酮提取物论文参考文献

[1].龙旭,唐于平,史亚军,孟庆华,郭惠.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综合实验[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2].侯昆,童津津,楚康康,熊本海,蒋林树.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杨舒琪,姜春鹏.竹叶提取物竹叶黄酮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9

[4].潘静,黄铀新,严金玲,罗新辉,方亦巍.苦竹叶黄酮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研究[J].今日药学.2018

[5].史娟,李江,葛红光.汉中毛竹叶黄酮提取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6].江帆,张倩如,伍鲜剑,任丹丹,舒刚.几种竹叶中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7].贾可敬.竹叶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8].马祥.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和酶法改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

[9].吕兆林,林西,郭弘璇,欧阳呓林,张柏林.竹叶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10].曲芬霞,韩彦良.田口方法在竹叶黄酮提取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

论文知识图

竹叶黄酮提取物还原能力F19.2The...种竹叶黄酮提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种竹叶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种竹叶黄酮提取物的金属螯合能力...种竹叶黄酮提取物的亚铁还原能力...1 芦丁标准曲线

标签:;  ;  ;  ;  ;  ;  ;  

竹叶黄酮提取物论文_龙旭,唐于平,史亚军,孟庆华,郭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