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轨货运司机技能的现状与发展

长轨货运司机技能的现状与发展

一、铁路长大货物运载工具技能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达[1](2021)在《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件货物运输是货物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大件货物的外形尺寸、重量等与普通货物差别较大,运输过程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共同完成,因此要实现跨区域、长距离的多式联运,需要先期编制完整的运输方案。方案不仅涉及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径选择、装载、加固等多个环节,且涉及诸多运输资源和技术的有机整合与组合运用,方案构成往往较为复杂且层次较多。近年来,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数据获取范围,扩大了基础数据规模,为大件货物运输方案制定提供了广阔的优化和提升空间。为了将规模化数据合理地应用到大件货物运输方案制定中,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块链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方法。在按模块划分方案制定环节的基础上,引入适用于各模块的决策支持模型,并通过动态模块链的构建完成模型的筛选、连接和调用,有效利用基础数据及现有模型,提高方案制定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以下5个部分,从理论和应用层面对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改进。(1)首先明确了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的构成,并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需求,对基础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进行了架构设计。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对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进行搭建。(2)引入案例推理模型方法初步构建方案模块链,并提出了使用隶属云模型对大件货物进行分类的方案。使用组合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案例库进行检索,并选取相关系数高的案例,提取案例中模块选用记录以及模块连接方案作为目标案例的初步模块链。(3)使用游标对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的整体输入信息和整体输出需求进行分解,将整体方案制定分解为子模块的局部方案制定,并使用子游标调整方案的初步模块链。通过Fibonacci搜索和极大熵组合方法划分模型的可信度区间,使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将各模型在具体案例中的可信度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模型运算时间等其他约束参数共同作为模型的筛选依据。筛选得到的模型集合作为调整后模块链的支撑模型集合。(4)从支撑模型集合中提取各模块的最优选用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作为子模块的输出,将子模块根据方案需求进行串联或并联组合,可得到调整后的模块链,使用全局效能以及渗流可靠度对模块链的可靠性进行计算,经检验模块链的渗流可靠度达到0.75以上。将模块链的输出汇总,得到最终的运输方案,在此基础上引入剔除法对决策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此外。在此阶段完成缺失属性的填补以及备选方案的确定。(5)对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系统进行初步构建。并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图122幅,表72个,参考文献158篇。

张梦迪[2](2021)在《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逐步完善,政府对价格的管制逐渐放松,铁路运输企业参与运输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货物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公转铁”政策也在向前推进。在当前政策形势及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在充分利用好货运定价权限的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对货运定价方法及策略的优化调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关注我国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的优化改进,通过分析当前铁路货物运价体系架构及其优化方向,将复合两部定价方法引入铁路货运定价领域,提出基于货运作业过程和运输需求特点的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研究执行该定价模型对其他部门、行业以及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动态调整的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策略。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但为铁路货物运价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也为调整货物运输定价策略、优化铁路货运价格体系和管理方式、提升铁路运输企业货运经营收益提供策略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研究。围绕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管理体系、运价形成机制、计价形式、定价基础、差别定价结构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提出铁路企业货运价格改革的重点是改进货物运价定价方法,并从定价目标、计价形式、定价方法、差别定价等方面提出定价优化方向。(2)铁路货物运价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改进研究。在铁路运输企业收益最大化定价目标的前提下,对现行铁路货运定价进行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的改进,并基于铁路货物作业过程和运输需求差异,提出按照货物运输需求实行差别定价的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最后使用福利分析法检验并证明了两阶段复合定价的合理性。两阶段复合定价能够满足当前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优化需求,并对计价形式、定价方法、差别定价等起到改进效果,能够帮助减少社会福利损失、增强铁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对货主的公平。(3)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研究。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考察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及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利用向量自回归思想,考察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间的联动关系。经检验,由定价方法改变而带来铁路货运价格水平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较广,但总体影响程度较低;对公路货运价格会产生持续、小强度的反向冲击影响。(4)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铁路货运计价形式研究。对货物运输需求进行分析,使用需求函数和需求弹性检验了不同货物品类运输需求的差异性,研究设计铁路货物运价计价步骤和分品类运价率表设计方案,提出能够动态调整的铁路货物运价管理策略。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并构建了可应用于铁路货物运价计价过程的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是复合两部定价理论在铁路货运定价领域的应用扩展。(2)实证检验了铁路货运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为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及实施浮动价格策略提供新依据,进一步深化对铁路货运价格影响效应的研究。(3)解析并验证了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水平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铁路货运定价策略的发展革新提供研究参考。(4)分析并探讨了货运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变革对铁路企业价格管理方式的影响,提出突破既有运价号限制、按货物品名大类进行精细计价的两阶段复合定价方案,为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定价提供了新途径。图18幅,表24个,参考文献125篇。

刘文书[3](2021)在《基于公路-铁路联运的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2018年我国便确定了以5G建设、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导向的“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发展至今,“新基础设施”已被扩展到5G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特高压建设、新能源汽车、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七个领域。而这些新基建的关键或核心结构往往是一些不同寻常的大型部件,因此新基建的迅猛发展也就对大件货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件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时效性关乎着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度,是确保我国基础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大件运输起步较晚,与德、法、美、意、荷、日等具有完善大件运输体系的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大件货物作为某个复杂系统工程的重要部件,一般都是非通用产品,其运输具有“一物一方案”的特征,而目前我国大件运输的方案往往由从业人员凭借从业经验来制定,这就使得方案的安全性、科学性、时效性难以得到理论与数据的支撑,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据此,本文对大件运输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构建出具有一定可行性及普适性的运输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涉及的内容如下:首先,从大件货物的定义、分类及运输三个角度概述了大件运输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大件运输与常规运输的差异性,提出了大件运输的相关原则。其次,明确了公路-铁路联运的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并描述了其包含的数据输入及筛选、运输方案制定及方案评价三个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关系。然后,从大件运输的运载工具选择、加固方案制定及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构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库。具体如下,运载工具选择建立在货物信息与公路、铁路运载工具匹配基础上;加固方案的制定依据受力演算(横向惯性、纵向惯性、垂直惯性、摩擦力及风力)和稳定性分析(倾覆稳定系数、水平稳定性及滚动稳定系数);在有效路网集基础上,以成本最小为原则构建大件运输路径选择模型,并借助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紧水滩水电站大型变压器运输为例,对方法库进行验证,并给出了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中方案制定的可视化操作方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案制定高效、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特点。

胡强[4](2020)在《高铁快递运输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们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企业原本慢节奏的运输产品已无法跟上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快递已经成为了人们运输物品的主要方式。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快递发送量高峰可达到5.35亿件每日。高铁快递作为铁路货运行业的新兴产品,已经受到大部分用户的认可,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式而言,客运还是占用了大部分高铁线路资源,这一点极大地限制了高铁快递的未来发展。如何利用最少的线路资源完成最多的货运量运输是目前高铁快递行业的发展难点。基于此情况,本文在分析了高铁快递的运输情况和目前高铁快递组织模式的条件下,对高铁快递的组织方案优化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国内外高铁快递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利用SWOT-AHP分析法,对高铁快递的特性进行分析,最后根据高铁快递的市场定位确定高铁快递未来发展方向。(2)总结国内外资料,结合高铁快递的定义,对高铁货物进行分类统计。针对不同的高铁快递产品(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等)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快递产品的特性,并且对不同运载工具的运输能力进行研究。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国家的高铁线路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分析,为下文的运输组织方案研究奠定理论基础。(3)根据各省的快递量和各项基础经济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回归预测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计算出不同OD之间的快递量,最后利用LOGIT模型得到的高铁快递分担率计算出OD之间的高铁快递量。(4)根据铁路行业在车流组织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高铁快递专列组织的基本原则。本文以铁路企业收益最大值和快递列车占用线路资源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列车载重量和高铁列车开行的基础设施配置为约束条件,构建高铁快递产品运输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编程计算。(5)本文以京沪高铁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选取京沪线上快递量较高的城市作为预测点,预测出各OD之间的高铁快递量,将快递量数据代入模型中求解,得到高铁快递开行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文对快递两端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两端线上作业时间,提高各步骤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高铁快递的货运市场竞争力。

陈旭超[5](2020)在《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物流中心的合理规划设计及运营对提高铁路物流服务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计算机仿真成为解决其规划设计及运营组织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运输作业是铁路物流中心作业内容中的基础环节,研究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仿真建模及优化方法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综合考虑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流程及特点,结合离散系统仿真、最优化理论、Petri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建模中所涉及的相关方法和技术。论文重点考虑铁路物流中心的列车运转作业、货运卡车作业以及场站作业,针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仿真设计,引入数学优化模型对仿真进程进行优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并开发相应仿真系统,以期为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及作业组织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对铁路物流中心的相关概念和运输核心作业的涵义进行界定。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相关理论,梳理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仿真重点,并分析仿真建模中需重点考虑的决策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的基本内容。最后,提出铁路物流中心仿真环境及拓扑网络创建方法,进而搭建起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建模及优化的理论框架。(2)考虑队列组织策略的门区作业精细化仿真。在分析解析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基于多智能体仿真技术构建门区作业仿真模型,模型中重点考虑货运卡车到达频率波动性、门区服务时间异质性、检查异常事件、起停附加时间等随机波动因素对门区作业的影响,设计相应的仿真模块和仿真机制。最后,基于算例对池化和非池化队列组织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一系列影响门区作业水平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3)轨道式门吊装卸作业集成调度优化方法。基于时空网络建模方法,构建门吊和车辆装卸作业分层时空网络,以装卸作业总完成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门吊装卸作业集成调度优化模型。为克服分层时空网络耦合约束带来的求解复杂性,设计基于ADMM的对偶分解求解算法,通过对原问题中复杂约束进行对偶松弛及线性化处理,将原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时空路径搜索子问题。最后,基于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与RCPSP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ADMM对偶分解算法在求解质量和求解效率方面的优势,为装卸作业仿真进程的优化控制提供决策方法支撑。(4)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构建及系统设计。在关键作业环节精细化仿真及决策优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考虑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整体流程,建立基于赋时着色Petri网的仿真逻辑框架。通过梳理各类仿真事件的逻辑结构特点,设计三种通用变迁类型,以此为基础,构建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进一步,考虑复杂决策优化方法在仿真模型中的嵌入问题,提出基于滚动时域机制的门吊装卸作业调度优化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发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系统,并对主要功能进行阐述。(5)选取我国东南地区某综合型铁路物流中心为案例进行分析,对仿真模型及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对案例铁路物流中心设备配置及作业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验证了论文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贾叶子[6](2020)在《基于广义费用函数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物流商贸的迅猛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前我国已将发展多式联运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途径,我国辽阔的幅员背景及加速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也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多式联运势必成为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的主要组织方式。在多式联运的实际运输组织中,多式联运托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及多式联运管理者等决策主体基于自身期望对运输组织方案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影响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因此在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中综合考虑不同决策主体的目标,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多式联运效率,实现整个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多式联运托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和多式联运管理者等多个决策主体角度考虑多式联运路径优化,对该问题研究体系进行进一步补充,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梳理了广义费用相关理论,讨论了构建广义费用模型过程中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的适用性,基于运输方式选择机理,剖析了包含运输费用、时间、能力、质量、可靠性、环保性等在内的广义费用函数影响因素。(2)分析了多式联运不同决策主体的决策心理和目标,从公路、铁路和水路三个方面对多个目标进行相关成本及指标的量化处理,基于广义费用模型构建原则建立了包含运输费用、运输时间价值成本、时间偏离惩罚成本、运输外部成本、运输安全性和运输可靠性在内的多式联运广义费用函数。(3)构建了以广义费用最优为目标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优化目标充分体现对不同决策主体的需求考虑。在模型求解上,根据模型特点对模糊需求变量及非线性条件进行处理,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算例,采用理想点法并借助LINGO软件进行求解,获得了不同权重组合下的多组全局最优解,为不同决策主体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铁路旅行速度灵敏度分析论证了通过提升铁路旅行速度来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可行性。

兰筱琳[7](2020)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贸易通道是陆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经络骨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将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陆海均衡发展,既重视陆域和海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注重二者的互动衔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陆海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一带一路”跨区域经贸合作“快车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对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在内的多个“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枢纽节点进行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言论,充分肯定了这些港口对构建全球贸易网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项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在2019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也展出了“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相关图片。这些都充分说明,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鉴于“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其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和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陆海经济联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精髓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特征、具体内容、作用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统计学相关方法,以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以GML指数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进行测度。此后,本文又以福建省“丝路海运”为案例,分析了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发展前景和演进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从耦合协调情况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无论在陆域、海域还是陆海综合方面,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更为均衡协调。从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呈现无效率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经历了增长期、波动期而后又回归增长期,各省份2018年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远高于2007年,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愈发有效率。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未来应遵循多层次多角度调整发展格局、扩展交汇试点与示范、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探索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的联动发展思路,围绕港口展开功能布局,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

刘松[8](2019)在《面向随机时变网络的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多式联运网络的路径优化中,面临两大现实问题,一是由于受到交通管理、天气状况、交通状况、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运输时间等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确定性条件下所给出的运输方案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二是多式联运中各种运输方式存在班期的限制,比如水运的班轮、铁路的班列,这必然会对运输方案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将货物在复杂的多式联运网络中合理的运抵目的地,在多式联运网络中选择最佳的运输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相关研究现状,并从静态网络下带班期限制、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以及随机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等方面,按照由易到难的层次结构,研究了随机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静态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构建了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连通路径编码方式的遗传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遗传算法以及退火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同时对设计的三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水路等运输工具的发班班期会影响多式联运路径决策,通过构建的模型和设计的算法,可以根据决策者的要求快速地选出时间最短的运输方案,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2)研究了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针对时变网络的FIFO问题,利用行驶速度来计算路段行程时间,并考虑了不跨时段行驶、部分跨时段行驶、完全跨时段行驶等,运载工具在一个时段甚至多个时段都无法驶出该路段情景下的跨时段行驶问题,设计了路段行程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构建了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定制了基于连通路径编码方式的遗传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遗传算法以及退火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同时对定制的三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3)研究了随机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由于随机时变网络权值具有随机性,文章利用蒙特卡洛仿真,从可靠度的角度,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求出路径的可靠度,构建了以可靠度最大为目标的满足时间窗等约束的随机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求解方面,在基于连通路径编码方式的遗传算法基础上,通过蒙特卡洛仿真结合行驶时间分布情况,计算路径的可靠度,计算可靠度的过程中,针对随机时变网络的FIFO问题,利用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部分设计的路段行程时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在基于连通路径编码方式的遗传算法基础上定制了蒙特卡洛自适应遗传算法以及蒙特卡洛退火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同时对定制的三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论文所设计的三种算法,可用于随机时变网络下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求解,为企业选择最佳运输路线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多式联运实际运作出发,抓住多式联运路径优化中面临的两大现实问题,构建模型,并针对模型的NP难特点,设计启发式算法,并在算法交叉、变异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交叉、变异后可能会出现不通路或者环路的情况,并设计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所做研究将进一步充实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常超[9](2019)在《基于交通网络图算法的驮背运输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从驮背运输的政策背景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现代运输行业未来趋向,全球性与跨区域性的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普及,联运运输组织模式是大势所趋。论文明确驮背运输模式的概念与组织方式的特点,结合运输与中转两个过程的特征与成本影响因素,重点考虑在方案制定中,如何选择运输线路走向、运输方式及运输中转节点的组合,使得运输时间及运输费用最低,提高运输效率,实现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论文在解决方法中采用交通网络图模拟运输节点与线路的连接形式,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影响成本做了函数分析,提出了时间成本、费用成本和交通环境影响成本共同决定目标函数。在算法上,将驮背运输的两种运输方式单独分开,并将模型中首末点和转运点的成本拟化成一条虚拟的线路,形成符合传统的最短路Floyd算法的网络图形,采用计算机编程求得最优方案的结果组合。最后以驮背运输的具体算例,构建虚拟运输网络,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

李世昌[10](2018)在《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易腐食品的消费量及冷链运输得到迅速发展,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且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势必会加快推进长距离易腐货物冷链运输发展。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多式联运,其在长距离运输中综合了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结合冷藏集装箱等冷链运输运载工具,可在易腐货物长距离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影响多式联运成本与效率的关键便是路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特殊性质的基础上,对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构建与验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总结了易腐货物在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在多式联运环境下,将易腐货物品质变化函数与反映易腐货物冻结状态下品质变化规律的储运T.T.T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多式联运过程中易腐货物品质随时间呈线性关系变化的规律。(2)分析了冷藏集装箱制冷原理并提出了冷藏集装箱制冷成本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机械式冷藏集装箱工作原理,结合对冷藏集装箱冷消耗产生与构成的分析,总结了制冷过程中“燃油消耗—电能消耗—制冷量”的能源消耗关系,建立了基于冷藏集装箱冷消耗计算的冷藏集装箱制冷成本计算方法。(3)构建了带时间窗多商品流广义费用最优的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的非线性数学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中考虑了制冷费用、质损费用,以充分体现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运输过程的特色。在模型求解中,采用线性化技术将非线性规划模型转化为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设计国内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算例,应用精确求解算法对其求解,得到广义费用最小的多商品流问题全局最优解。通过灵敏度分析讨论了提升铁路旅行速度与降低铁路运价对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广义费用的影响,论证了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相对于单纯降低运价更具可操作性。

二、铁路长大货物运载工具技能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长大货物运载工具技能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件货物运输及多式联运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1.2.2 模型组合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1.2.3 具体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1.2.4 信息化方案制定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构成与基础数据采集
    2.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构成
        2.1.1 方案制定原则
        2.1.2 方案构成
    2.2 基础数据采集
        2.2.1 数据感知层架构设计
        2.2.2 网络传输层架构设计
        2.2.3 数据应用层架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的模块链初步选取
    3.1 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特点
    3.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案例库构建
    3.3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案例推理模型
        3.3.1 基于案例推理模型的模块链选取
        3.3.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特征属性权重确定
    3.4 大件货物分类隶属度判定
        3.4.1 基于云模型的映射关系转换
        3.4.2 基于云发生器的隶属云生成
        3.4.3 分类隶属度判定
    3.5 基于案例相关性判定的模块链初步选取
        3.5.1 相关系数计算方法选择
        3.5.2 案例属性组合相关性分析
        3.5.3 基于特征属性提取的案例相关性判定
    3.6 本章小结
4 用于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的模块链生成与调整
    4.1 模块链生成与调整方法
    4.2 模块导向的模型分层与筛选
    4.3 模块中模型可信度评价
        4.3.1 可信度区间划分
        4.3.2 模型可信度评价
        4.3.3 模型可信度评价应用举例
    4.4 模型运算时间评价
    4.5 模块链可靠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
    5.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任务的分解与组合
        5.1.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的任务分解
        5.1.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的任务组合
    5.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模型选择
        5.2.1 任务连接关系确定情况下模型选择
        5.2.2 任务连接关系未确定情况下模型选择
    5.3 案例缺失属性填补
    5.4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元模型指标赋权
        5.4.1 客观指标赋权法应用
        5.4.2 组合赋权方法应用
    5.5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备选方案确定
    5.6 方案制定可靠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及径路选择实例分析
    6.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系统初步构建
    6.2 运输方式及径路选择实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政府规制经济理论
        2.1.2 非线性定价
        2.1.3 两部定价
    2.2 文献综述
        2.2.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研究
        2.2.2 铁路货运定价策略应用研究
3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管理研究
    3.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体系
        3.1.1 我国铁路经营管理现状
        3.1.2 铁路货物运费管理权限现状
        3.1.3 我国铁路货物运费基本组成
    3.2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及计价形式
        3.2.1 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的演变过程
        3.2.2 铁路货物运输计价形式发展历程分析
    3.3 铁路货运定价基础及差别定价结构研究
        3.3.1 现行铁路货运的定价基础
        3.3.2 铁路货运差别定价结构
    3.4 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向研究
        3.4.1 明确铁路货运定价目标
        3.4.2 优化铁路货运计价形式
        3.4.3 改进铁路货运定价方法
        3.4.4 体现运输量的差别定价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作业过程和需求特点的铁路货运定价优化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铁路货物运价过渡优化方案:两阶段定价模型
        4.2.1 铁路货运计价形式优化研究
        4.2.2 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方法比选
        4.2.3 铁路货运两阶段定价模型
    4.3 铁路货物运价最终优化方案: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
        4.3.1 铁路货物运价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设计
        4.3.2 基于货物品类的定价菜单方案
    4.4 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的福利比较
        4.4.1 基本分析框架
        4.4.2 最优统一两部定价
        4.4.3 最优复合两部定价
        4.4.4 福利比较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影响及联动关系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的宏观影响研究
        5.2.1 基于投入产出的价格影响模型
        5.2.2 铁路货运价格波动影响效应研究
        5.2.3 铁路货运价格对价格的影响研究
    5.3 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的联动关系研究
        5.3.1 向量自回归理论
        5.3.2 公路、铁路货运价格联动关系模型
        5.3.3 公路、铁路货运价格的联动关系影响研究
    5.4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影响的研究小结
        5.4.1 宏观方面影响
        5.4.2 中观方面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策略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6.2.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的差异分析
        6.2.2 货物运输需求差异的实证检验
        6.2.3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差异特征研究
    6.3 铁路货运分品类计价方案设计
        6.3.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划分方案
        6.3.2 铁路货物运价分品类计价方案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2 本文的研究结论
    7.3 主要创新贡献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铁路货运杂费收费项目标准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公路-铁路联运的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径选择与优化
        1.2.2 运输安全与评价
        1.2.3 运营组织与管理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件运输理论概述
    2.1 大件货物及其运输
        2.1.1 大件货物的定义
        2.1.2 大件货物的分类
        2.1.3 大件货物的运输
    2.2 大件运输与常规运输的差异
    2.3 大件运输原则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
    3.1 决策支持系统目标与原则
        3.1.1 系统目标
        3.1.2 系统原则
    3.2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2.1 数据输入及筛选系统
        3.2.2 运输方案制定系统
        3.2.3 方案评价系统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决策支持系统方法库实现
    4.1 运载工具选择
        4.1.1 公路运输车型选择
        4.1.2 铁路运输车型选择
    4.2 货物加固方法
        4.2.1 运输受力分析
        4.2.2 运输稳定性分析
        4.2.3 加固措施选择
    4.3 公路运输技术性分析
        4.3.1 路段可通过性
        4.3.2 桥梁可通过性
        4.3.3 隧道可通过性
    4.4 铁路运输技术性分析
        4.4.1 N系列货运列车
        4.4.2 D系列货运列车
    4.5 路径选择
        4.5.1 路径选择影响因素
        4.5.2 路径选择模型构建
        4.5.3 路径选择模型求解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实例验证
    5.1 紧水滩水电站变压器运输需求
    5.2 运载工具选择
    5.3 加固方案确定
        5.3.1 受力及稳定性验算
        5.3.2 加固方案确定
    5.4 路径选择
        5.4.1 运输路网
        5.4.2 运输成本
        5.4.3 路径决策
    5.5 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构想
        5.5.1 数据输入及筛选系统设计
        5.5.2 运输方案制定系统设计
        5.5.3 运输方案评价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铁快递运输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铁快递运行现状
    1.3 高铁快递发展前景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1.5.1 文献检索情况
    1.6 国内外现状
        1.6.1 国外发展现状
        1.6.2 国内发展现状
        1.6.3 国内研究现状
        1.6.4 国外研究现状
    1.7 论文研究内容与主体框架
        1.7.1 论文研究内容
        1.7.2 论文研究思路
2 高铁快递运输基础
    2.1 高铁快递的界定
        2.1.1 快递的定义
        2.1.2 高铁快递产品的定义
    2.2 高铁列车开行方式分析
    2.3 运输能力分析
    2.4 高铁快递基础
        2.4.1 高铁快递运行线路基础
        2.4.2 高铁快递发送场地基础
    2.5 高铁运输成本分析
    2.6 高铁快递发展分析
        2.6.1 SWOT-AHP模型介绍
        2.6.2 层次总排序
        2.6.3 高铁快递发展战略
        2.6.4 结论与建议
    2.7 本章小结
3 快递需求量预测
    3.1 全国快递情况
    3.2 各地区快递OD量的确定
        3.2.1 主成分分析法
        3.2.2 回归预测法
        3.2.3 Logit模型
        3.2.4 双约束重力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高铁快递运输组织方式研究
    4.1 高铁快递运输组织内涵与原则
        4.1.1 高铁快递运输组织内涵
        4.1.2 高铁快递运输组织原则
        4.1.3 高铁快递运输开行基本要求
    4.2 高铁快运列车开行方案
    4.3 算法选择
    4.4 算法运算模式
    4.5 算法基本行为描述
        4.5.1 觅食行为
        4.5.2 聚群行为
        4.5.3 追尾行为
        4.5.4 随机行为
    4.6 算法的改进
        4.6.1 人工鱼的选择
    4.7 模型的构建
    4.8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需求量预测
        5.1.1 主成分分析法
        5.1.2 回归预测法
        5.1.3 双约束重力模型
        5.1.4 多元Logit模型
    5.2 高铁快递产品运输方案设计
        5.2.1 相关参数设计
    5.3 开行方案
        5.3.1 可行方案求解
        5.3.2 列车开行方案筛选
        5.3.3 开行方案设计
        5.3.4 开行方案分析
    5.4 快递组织流程优化
        5.4.1 高铁快递主要流程
        5.4.2 高铁快递作业流程优化
    5.5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
    6.2 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我国高铁快递影响因分析素调查表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门区作业仿真及优化
        1.3.2 门吊装卸调度优化
        1.3.3 货运枢纽运输作业系统仿真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理论框架
    2.1 铁路物流中心相关概念
        2.1.1 相关定义及主要功能
        2.1.2 铁路物流中心主要设施构成
    2.2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界定
    2.3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决策优化问题分析
        2.3.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概述
        2.3.2 运输核心作业仿真事件
        2.3.3 决策优化问题分析
    2.4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基本内容
    2.5 铁路物流中心仿真环境搭建
        2.5.1 铁路物流中心仿真环境抽象
        2.5.2 仿真环境拓扑网络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队列组织策略的门区作业精细化仿真
    3.1 门区作业系统描述
        3.1.1 铁路物流中心门区作业流程
        3.1.2 门区排队解析模型
    3.2 铁路物流中心门区作业多智能体仿真模型
        3.2.1 仿真模型设计
        3.2.2 门区仿真模型构建
    3.3 算例分析
        3.3.1 基于仿真的门区队列组织策略分析
        3.3.2 门区服务水平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仿真进程控制的门吊装卸作业集成调度优化
    4.1 问题描述
    4.2 门吊调度时空网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符号定义
        4.2.3 装卸作业分层时空网络构建
        4.2.4 模型构建
    4.3 ADMM对偶分解算法设计
        4.3.1 ADMM算法概述
        4.3.2 基于ADMM的问题分解
        4.3.3 ADMM算法流程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描述
        4.4.2 优化结果
        4.4.3 ADMM算法求解精度及效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构建
    5.1 PETRI网建模理论及作业仿真框架
        5.1.1 Petri网相关定义
        5.1.2 运输核心作业仿真逻辑框架
    5.2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
        5.2.1 通用变迁类型设计
        5.2.2 模型构建
    5.3 基于滚动时域的门吊装卸作业调度优化方法
    5.4 仿真系统设计及开发
        5.4.1 仿真模块及系统框架
        5.4.2 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案例概况
    6.2 仿真模型及系统有效性验证
        6.2.1 仿真参数设置
        6.2.2 仿真结果及验证
    6.3 设备配置及作业组织方案仿真分析
        6.3.1 铁路物流中心门吊调度模式及配置方案分析
        6.3.2 铁路物流中心进路排列方案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广义费用函数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广义费用函数研究现状
        1.2.2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分析
    2.1 多式联运概述
        2.1.1 多式联运定义及特点
        2.1.2 多式联运网络描述
    2.2 多式联运运输组织分析
        2.2.1 多式联运运输形式
        2.2.2 多式联运组织形式
        2.2.3 多式联运中转作业流程
    2.3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描述
        2.3.1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要求
        2.3.2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分类
        2.3.3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特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式联运广义费用函数研究
    3.1 多式联运广义费用函数构成
        3.1.1 广义费用函数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2 多式联运决策主体及目标分析
    3.2 多式联运广义费用函数量化方法
        3.2.1 运输费用的量化
        3.2.2 运输时间成本的量化
        3.2.3 运输服务质量指标的量化
        3.2.4 运输外部成本的量化
    3.3 多式联运广义费用函数构建
        3.3.1 广义费用函数构建原则
        3.3.2 广义费用函数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广义费用函数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
    4.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4.2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4.2.1 符号说明
        4.2.2 模型构建
        4.2.3 模糊需求变量处理
        4.2.4 非线性条件线性化处理
    4.3 基于理想点法的模型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式联运路径及运输方式选择算例分析
    5.1 算例描述
    5.2 基础数据
        5.2.1 运输费用
        5.2.2 运输时间成本
        5.2.3 运输服务质量指标
        5.2.4 运输外部成本
    5.3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5.4 铁路旅行速度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二、陆海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与理论
    第一节 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一、贸易通道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三、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四、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五、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陆海经济联动的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五、中巴经济走廊
        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二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三、北冰洋蓝色经济通道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建设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总体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影响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一、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联系分析
        三、基于贸易潜力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评价模型设计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选择
        一、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理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一、筛选依据
        二、实证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和权重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归一法
        三、GML指数模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丝路海运”为例
    第一节 “丝路海运”的构建意义
        一、深化港航合作,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物流网络
        二、务实陆海联动,无缝衔接“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三、推出中国标准,优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
        四、夯实合作基础,打造经贸投资新高地
    第二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港口+互联网”联动发展模式
        二、“港口+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三、“港口+港口”联动发展模式
        四、“港口+服务”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建设成效
        一、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二、推进陆海通道联动,延伸“丝路海运”物流链条
        三、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升“丝路海运”营商环境
    第四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预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陆海贸易通道运输量预测
        三、基于预测结果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安全风险
        二、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陆海贸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形成
        二、陆海贸易通道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三、陆海贸易通道结构更加合理
        四、陆海贸易通道配套设施协同建设
第八章 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地理重组和发展格局调整
        二、扩展陆海贸易通道交汇试点与示范
        三、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
        四、助力国内发展的同时拓展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
        一、以港口整合提升为重点,优化陆海贸易通道集疏运体系
        二、以临海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形成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增长极”
        三、以“港口+腹地”为纽带,打造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助推器”
        四、以港口规模效应、错位竞争为原则,扩大“一带一路”辐射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从国际维度来看
        二、从国内维度来看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投融资机制
        二、安全保障机制
        三、法律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面向随机时变网络的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径优化算法介绍及多式联运网络权值预测研究
    2.1 路径优化算法介绍
    2.2 基于门控递归单元神经网络的多式联运网络权值预测
    2.3 网络权值预测测试算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态网络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3.1 静态网络路径优化特点及问题描述
    3.2 SN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3.3 基于路径编码遗传算法的混合求解策略
    3.4 测试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变网络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4.1 时变网络路径优化特点及问题描述
    4.2 符号说明及条件假设
    4.3 时变网络的路段行驶时间分析
    4.4 TDN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4.5 模型求解
    4.6 测试算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随机时变网络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5.1 STDN的路径优化特点及问题描述
    5.2 STDN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5.3 基于蒙特卡洛与启发式算法的混合求解策略
    5.4 测试算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9)基于交通网络图算法的驮背运输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驮背运输组织研究
        1.2.2 运输网络路径选择优化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驮背运输路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2.1 驮背运输模式特点
    2.2 驮背运输过程影响因素
        2.2.1 公路运输
        2.2.2 铁路运输
    2.3 驮背运输中转过程影响因素
        2.3.1 转运组织方式
        2.3.2 中转成本分析
    2.4 驮背运输路径选择原则
第3章 基于驮背运输模式的路径选择模型与求解
    3.1 驮背运输路径问题描述
        3.1.1 运输路径描述
        3.1.2 路径选择的成本构成
    3.2 基于交通网络图算法的路径选择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模型建立
    3.3 模型求解
        3.3.1 算法设计
        3.3.2 算法步骤
第4章 算例分析
    4.1 算例描述
    4.2 数据处理
结论与展望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10)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一般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现状
        1.2.2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现状
        1.2.3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特点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基本思路
2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2.1 运输货物分类与易腐货物
        2.1.1 运输货物分类
        2.1.2 冷链运输与易腐货物
        2.1.3 易腐货物分类
    2.2 冷链运输装备分类与冷藏集装箱
        2.2.1 冷链运输装备分类
        2.2.2 冷藏集装箱的定义与分类
        2.2.3 冷藏集装箱适箱货物
    2.3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
        2.3.1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定义
        2.3.2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定义
        2.3.3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特点
    2.4 国外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2.4.1 冷链运输基本情况
        2.4.2 冷链运输装备发展情况
        2.4.3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开展情况
    2.5 国内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2.5.1 冷链运输基本情况
        2.5.2 冷链运输装备发展情况
        2.5.3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开展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运输特性及多式联运网络分析
    3.1 易腐货物运输特性
        3.1.1 易腐货物运输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3.1.2 易腐货物品质变化函数与储运的T.T.T理论
        3.1.3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
    3.2 冷藏集装箱技术特性
        3.2.1 机械式冷藏集装箱制冷原理
        3.2.2 易腐货物运输冷藏集装箱冷消耗的构成
        3.2.3 制冷成本的产生
    3.3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及流程分析
        3.3.1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
        3.3.2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流程
        3.3.3 多式联运中转节点作业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模型构建与求解策略设计
    4.1 问题特征分析
    4.2 问题描述与模型说明
        4.2.1 问题描述
        4.2.2 模型假设
        4.2.3 主要符号说明
    4.3 模型构建
        4.3.1 目标函数设计
        4.3.2 约束条件分析
        4.3.3 模型的表达
    4.4 基于线性化技术的模型精确求解策略
        4.4.1 模型求解形式分析
        4.4.2 对货物完好率计算式的线性化处理
        4.4.3 对时间惩罚费用计算式的线性化处理
    4.5 本章小结
5 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算例分析
    5.1 算例设计与背景描述
        5.1.1 算例设计思路
        5.1.2 算例背景描述
        5.1.3 指标参数取值
    5.2 案例计算结果
        5.2.1 数学规划软件LINGO简介
        5.2.2 多商品流最优广义费用及其构成
        5.2.3 最优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结果
    5.3 多式联运与单一运输方式广义费用结果比较
    5.4 灵敏度分析
        5.4.1 铁路旅行速度变化对最优广义费用的影响
        5.4.2 铁路运价变化对最优广义费用的影响
        5.4.3 铁路旅行速度提升与运价降低对发展多式联运的效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铁路长大货物运载工具技能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研究[D]. 黄达.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D]. 张梦迪.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公路-铁路联运的大件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分析[D]. 刘文书. 长安大学, 2021
  • [4]高铁快递运输产品设计研究[D]. 胡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D]. 陈旭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6]基于广义费用函数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 贾叶子.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D]. 兰筱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8]面向随机时变网络的带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 刘松.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9]基于交通网络图算法的驮背运输路径选择研究[D]. 常超.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10]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D]. 李世昌.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长轨货运司机技能的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