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课程论文-李道恒,杨克灿,王小兰

普通物理课程论文-李道恒,杨克灿,王小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通物理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普通物理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道恒,杨克灿,王小兰[1](2019)在《2017版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高中物理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对制定新课标时背景的分析,结合新课标中的主体修订部分进行前后关联,发现课标主要变动了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新增的)。了解到了修订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课程目标不够具体,界定模糊;课程的实际实施结果缺失了选择性;课程内容前后衔接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探究。(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5期)

周洪池,刘惠珍,顾玉生,王正扣,纪顺田[2](2019)在《彰显课程理念 落实核心素养——沪科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试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沪科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努力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物理观念的呈现可读、可信,科学思维的活动可思、可辨,科学探究的设计可探、可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落实贴近学生发展、切合时代要求。(本文来源于《物理之友》期刊2019年10期)

梁金中[3](2019)在《优化课程结构 凝炼核心素养 凸显育人功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2017年版")进行课程结构优化,凝炼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首次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新增教学指导意见,这是一份纲领性的物理教学文件,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当前,许多教师对高中课标2017年版仍了解不多、研究不够,为此,本文就课标学习中的若干教学热点问题作分析,以期帮助青年教师学习和理解新课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36期)

李道恒,向倩,望志杰,王小兰[4](2019)在《2017版与2003版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照比较、研究、总结叁个步骤对2017版与2003版的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解析,发现新课程标准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提出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挖掘和培育学生创新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并为此配套研制推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在课程结构方面也作出了调整,变为3+3+3的模式,学生的学业目标更加清晰,负担更小了,在课程内容上采取双循环模式,降低了学习难度.最后在实施的建议上也有了部分调整.总体上较以往的课程标准更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9年13期)

靳小燕[5](2019)在《2003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将新旧两版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把握物理课程发展的趋势,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本文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比研究两版课程标准的不同,从整体框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此外,对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7年版课程标准实施的基础条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新版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为课程标准的顺利推广提供参考。通过比较两版课程标准有以下结论:与2003年版相比,2017年版课程标准整体框架更为完整,课程性质界定清晰,课程理念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设计依据,课程目标彰显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课程结构更为合理。课程内容方面,在高中毕业要求的课程内容中,2017年版课程标准课程广度大于2003年版,课程深度略大于2003年版,在电磁学部分两者相差较大;在高考选考物理课程内容中,2017年版课程广度与2003年版基本持平,课程深度略大于2003年版,每一模块均有不同,但若使用2003年版课程标准的同学选考内容仅选择其一,则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均低于2017年版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全面更新,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出学业质量标准。通过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有以下发现:一线教师对2017年版课程标准了解不足,课程标准培训的有效性不高,2017年版课程标准实施的基础条件略有欠缺。针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基础条件略有欠缺提出以下促进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建议:(1)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理论水平;(2)学校完善硬件设备,改进教师评价机制;(3)上级教育部门加强外部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洪锦泉[6](2019)在《STEM视阈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探究——以“折射率测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探讨STEM视阈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普通物理实验中"折射率测量"教学内容,探究"6-E"教学模式,即:参与、探究、解释、延伸、评价、总结6个阶段开展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吴金艳,袁海泉[7](2018)在《高中物理“双循环”课程内容设计模式的特征分析——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版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选修部分作了较大程度的调整,课程内容设计从"单循环"模式变成"双循环"模式,保留了前版课标内容设计上的优点,也弥补了其不足,更加契合学生的兴趣及认识发展规律,更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黄洪才[8](2018)在《解析课标变化 促进素养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析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编写的有关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课标的变化作了较详细的对比解析,并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实施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8年19期)

范佳午[9](2018)在《2017版和2003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2017版和2003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2017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并指出学校、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在理念、实施方式上需要做的新转变.(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8年09期)

彭前程[10](2018)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相比,在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部分都有很大变化。课程目标由叁维教学目标变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由必修加叁个系列选修变为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内容要求由侧重知识要求向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体验、探究等多方面要求转变;学习要求及评价由单一的"内容要求"变为由"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了解和把握好这些变化的含义与本质,对核心素养教育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8年09期)

普通物理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沪科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努力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物理观念的呈现可读、可信,科学思维的活动可思、可辨,科学探究的设计可探、可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落实贴近学生发展、切合时代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通物理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道恒,杨克灿,王小兰.2017版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周洪池,刘惠珍,顾玉生,王正扣,纪顺田.彰显课程理念落实核心素养——沪科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试读体会[J].物理之友.2019

[3].梁金中.优化课程结构凝炼核心素养凸显育人功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研讨[J].福建教育.2019

[4].李道恒,向倩,望志杰,王小兰.2017版与2003版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学物理.2019

[5].靳小燕.2003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9

[6].洪锦泉.STEM视阈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探究——以“折射率测量”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吴金艳,袁海泉.高中物理“双循环”课程内容设计模式的特征分析——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解读[J].物理通报.2018

[8].黄洪才.解析课标变化促进素养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析与实施[J].中学物理.2018

[9].范佳午.2017版和2003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物理教师.2018

[10].彭前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8

标签:;  ;  ;  

普通物理课程论文-李道恒,杨克灿,王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