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参数论文_蒋钰峰,吴光,赵志明,何刘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貌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貌,参数,构造运动,流域,河流,高程,祁连。

地貌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蒋钰峰,吴光,赵志明,何刘[1](2019)在《基于地形地貌参数的山区铁路通道选线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形地貌是地质选线的首要决定性因素。以川藏铁路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针对区域内各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平均高程、起伏度、平均坡度和地形曲率进行了对比分析,选用熵权法对各子流域进行了地质选线适应性评价,以此确定线路宏观走向并选取理想通道。评价结果表明,选线分区与现场调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地形地貌参数的通道选线模型可以应用于类似的山区铁路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潘旭敏[2](2019)在《水系演化地貌参数和模型模拟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水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水系会以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来响应局地气候、构造条件的变化。近期研究表明,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的流域稳定性参数能够指示分水岭移动方向,参数包括‘χ’(基岩河道纵剖面上每一点沿河道方向的面积积分值)和局地高差。但目前分水岭两侧χ值的差异(χanomaly)和局地高差的差异(relief anomaly)指示流域稳定性的有效性仍待讨论。为评价流域稳定性参数指示分水岭移动方向的有效性,本研究计算了北祁连山中段的14个流域21条分水岭两侧的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将其各自所指示的分水岭移动方向与已发表的流域平均侵蚀速率做对比,与流域平均侵蚀速率指示的分水岭移动方向一致即意味着该参数有效。结果表明,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有效指示分水岭移动方向的比率分别为12/21和13/21,研究区中部地区的横、纵向河流之间侵蚀能力的差异在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中均有体现。但在北祁连中段地区,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与侵蚀速率之差的线性拟合关系较差(R~2分别为0.15和0.13),且流域稳定性参数与影响分水岭稳定性的内外营力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这说明分水岭两侧流域内的地貌差异较难直接指示水系演化过程中分水岭的移动。因此相较静态的流域稳定性参数而言,水系重组在耦合河道过程与坡面过程的模拟实验中表现的更为直观。在研究区中部地区,叁个流域稳定性参数均指示黑河上游与梨园河间的分水岭(走廊南山)‘自北向南’移动,分水岭南北侧流域内的降雨及岩性存在空间差异,且北侧流域经历的构造抬升强度大于南侧。据此,本文提出问题:走廊南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强度的差异是否为构造强度差异所控制?为此,本文设计了两组模拟实验分别验证以下两个假设:1)构造强度对流域溯源侵蚀能力的影响强于岩性与降雨;2)构造抬升强度大的流域有着较强的溯源侵蚀能力。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构造因素对水系均衡时间的影响大于岩性与降水对其的影响,抬升速率较大的流域溯源侵蚀能力较强。因此,本文初步认为研究区中部地区横、纵向河流之间流域溯源侵蚀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强度的空间差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岩,孟兴民,庆丰,刘林通,郭富赟[3](2018)在《基于地貌参数的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与泥石流沟发育阶段相关的地貌参数,认为使用面积高程积分值(S)对泥石流沟发育阶段进行定量的划分比较便捷和可靠。并根据白龙江流域550条泥石流沟爆发频率与S值的统计关系将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定量划分为发育期、发展期、旺盛期、衰减期和消退期五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以期能为泥石流沟在各个发育阶段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潜在泥石流的判定、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及泥石流发生频率等的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8年04期)

徐伟,袁兆德,刘志成,高战武[4](2018)在《中条山北麓河流地貌参数及其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系统提取和分析了中条山北麓河流坡降指标、河道陡峭指数及面积高程积分等河流地貌参数。研究表明:河流坡降指标、河道陡峭指数及面积高程积分在永济至解州一带表现出较高的值;综合分析岩性、降水及构造等因素可知,新构造运动是控制中条山北麓河流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自北向南总体表现出增强的趋势,在永济南活动最强。前人研究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活跃,全新世以来仍有多次活动,但不同部位活动强度各异,解州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相比韩阳段及夏县段高,极高值在出现在永济南一带。可见,基于河流地貌参数获得的中条山北麓新构造运动强弱与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强弱一致。(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8年05期)

徐伟,刘志成,袁兆德,高战武,杨源源[5](2017)在《华山山前河流地貌参数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系统提取了华山山前河流相关地貌参数,包括河流坡降指标SL、河流水力侵蚀模型标准化陡峭指数ksn、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之比Vf、山前曲折度Smf等。研究表明,各参数指标大致以华县及华阴为界,空间上差异分布,表现为华县—华阴段河段SL在断裂附近出现极高值,河流SL均值、ksn均值、HI值、Vf值以及Smf值集中在500~700、120~140、0.5~0.6、0~0.1及1.0~1.1之间;蓝田—华县段及华阴—灵宝段的指标分布特征大致相同,上述指标值集中在300~500、100~120、0.4~0.5、0.2~0.6及1.2~1.5之间。综合分析发现,构造活动是造成上述指标差异的主要因素,对各指标进行构造活动等级划分,计算出华山山前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at),结果显示在华县—华阴段Iat值集中在1~1.5之间,其他部位集中在1.5~3之间;表明华山山前华县—华阴段构造活动最强,其他部位活动相对较弱。华山山前构造活动主要受控于华山山前断裂。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华山山前断裂在华县—华阴段活动最强,全新世以来仍发生过多次活动;在蓝田—华县段及华阴—灵宝段断裂仅在晚更新世有过活动,未见全新世活动迹象,活动性整体偏弱。利用河流地貌参数获取的华山山前构造活动强弱与野外地质调查得出的结论一致,表明以河流地貌参数作为构造活动的研究对象,能有效地反映区域的差异构造运动。(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7年06期)

马金萍[6](2017)在《基于DEM的洮河流域水系地貌参数与夷平面定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世纪中期地学计量革命的进行,地貌学研究的潮流也从Davis倡导的定性描述逐渐转变为以过程分析为主的定量研究,尤其是霍顿(R.E.Horton)的水系定律即河流的数目定律、长度定律和面积定律开创了数理地貌学研究,成为学界有关流域水系和地貌形态定量化分析的标准,为流域地貌演化和水系发育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出现更是为地貌分析的定量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已成为流域地貌形态分析和过程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必要手段。由于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持续向北增生,高原东北部成为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该区又地处我国叁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气候变化显着,在构造、气候、剥蚀综合作用下,流域地貌复杂多样。在山地的挤压变形和隆起过程中,该区的水系结构和流域地貌对构造、气候等外来变量因素的改变十分明显。同时,在长尺度山地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级夷平面和部分夷平面。对这些水系结构、地貌形态和夷平面特征开展定量化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流域地貌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对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响应的理论认识。本文基于DEM数据,在ArcGIS环境下,以洮河流域为研究区,对其河网参数、地貌参数、河流纵剖面以及夷平面的数字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得到以下初步认识:(1)通过径流模拟法对洮河流域集水面积10 km2以上的河道进行了提取,按照Strahler分级体系对河网进行了分级,并对河网的数目、长度和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洮河流域的河道划分为五级。分枝比介于4-9之间,平均长度比介于1.1-20.8之间,平均面积比介于2.9-19.2之间。通过与Horton定律的一般性河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级别较小的河道比较符合一般性河网发育规律,而级别越大越偏离Horton定律。表明水系格局对于构造、气候等外界因子的累积效应在大尺度上表现的更为明显。(2)通过对洮河21个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HC)和积分值(HI)、流域不对称性(AF)、盆地形状指数(Bs)、谷底宽度与谷肩宽高的比(VF)4个地貌参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地貌参数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HI的分布以冶木河汇入口为界,上游地区HI值普遍较高(0.32-0.59),HC除冶木河呈现明显的上凸外,大多呈现上段下凹,下段上凸的S型,表明该地区抬升速率整体稍大于侵蚀速率,而冶木河地区的抬升速率远大于侵蚀速率,可能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活动导致该区较高的抬升速率,而花岗岩为主的岩性导致侵蚀速率低的缘故。下游地区HC呈下凹型,HI值较低(0.26-0.29),表明该区以侵蚀下切为主。AF值介于19.01-91.82之间,大多数位于35-65之间,表明流域整体受构造掀斜作用较小。Bs值分布在0.74-2.31之间,说明流域形状都近乎圆形,整体活动构造速率低。VF值在0.52-5.27之间,上游大部分支流的VF值相对较低(小于1),为V型谷,在下游西岸支流的VF值相对较大(3-5),呈宽谷形态,表明流域整体以快速下切为主。综合这些地貌参数值,我们认为洮河流域以快速的整体均匀抬升和强烈的河流垂向下切为主。(3)通过对洮河干流及其19条支流的河流纵剖面、河道凹度值,陡峭指数和裂点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发现,以冶木河汇入口为界,其上游的河流(干流与支流)大多被裂点所中断,裂点之上河道平缓,ksn值分布在22.8-60 m0.9,裂点之下河道陡峭,ksn分布在70-466 m0.9之间,表现为显着地势不整合,说明河流还正响应边界条件的变化,未达到均衡,普遍残存有古老地形面。在冶木河口以下河流(干流与支流)纵剖面则大多数表现为典型的平滑下凹特征,凹度值在0.57-0.89之间,ksn分布在28.4-105 m0.9之间,说明河流大多已经达到均衡。这种上下游河道纵剖面的明显差异可能是上下游构造抬升差异和气候差异的反映。(4)基于模糊逻辑,在GIS环境下,通过对90 m分辨率的SRTM DEM进行分析处理,对洮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夷平面的坡度、曲率、地表粗糙度和相对高度4个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并与其他典型地貌单元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模糊逻辑阈值,建立了夷平面的隶属度函数。其中,隶属度较高地区主要位于河流分水岭,宽谷盆地之上的平坦高地以及现代河谷谷肩部位,为夷平面的潜在分布区。我们选择隶属度在80%以上的区域来代表夷平面的分布区,并将面积较小(0.2 km2以下)斑块和堆积成因的斑块进行剔除。结果显示,夷平面共3700个,面积介于0.2-593.46 km2之间,总面积为2660.99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4%。在大区上,地形剖面和夷平面的高程频率分布都显示夷平面主要分布在3200-4300 m,2700-3200 m,1950-2700 m这叁个高程区间,平均高程整体从西南向东北切斜,总体倾向东北,可能是区域上统一夷平面被断层错断的结果。在小区上,在洮河流域内,主夷平面之下和现代河谷之上可能还发育了1-2级部分夷平面。说明该地区曾经历多次的构造抬升-侵蚀夷平过程,洮河现代的水系格局和河谷体系形成于夷平面解体之后。(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晓彤,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傅连珍[7](2016)在《基于DEM的内蒙古狼山地貌参数提取及其构造抬升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30 m分辨率DEM数据,利用Arc GIS10.0对内蒙古狼山东南坡河流流域地貌参数进行提取,精确计算了其中15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南东向河流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并据此对河流发育阶段以及构造运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8条河流的HI值处于0.3~0.6之间,属于河流发展的壮年阶段;7条河流的HI值大于0.6,为幼年期,未出现老年期河流。狼山西南部河流河谷V1—V14的HI值变化平缓,波动幅度不大,构造运动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中北部河流V14—V22的HI值变化较剧烈,尤其是V14—V19,呈明显上升趋势,河流受侵蚀后残存体积增多,构造运动活跃性下降;V19以北HI值持续下降,其构造运动的活跃性增加。由此认为狼山从西南到东北总体呈现增强—减弱—增强的差异性运动状态,该结论与前人所做山前构造地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欢,刘九夫,谢自银,王文种[8](2015)在《流域地貌参数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流域地貌特征提取中采用AGREE算法的关键技术,将水系形态特征融入数字高程模型形成水文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分析不同集水阈值(0.2km2、1km2、2km2、3km2、4km2、5km2)、不同比例尺(万分之一、5万分之一、25万分之一)、不同流域面积标准(0.2km2、1km2、2km2、3km2、4km2、5km2)下流域地貌参数,得出地貌参数的稳定性与河流分级有关,当河流级别达到5级时,参数不随比例尺、集水阈值、面积标准变化而变化。在缺资料地区洪水预报中,只要具备一定精度的地形数据及相应水系,即可满足流域地貌参数的获取。地貌瞬时单位线法相对较稳定,适用于无资料地区中小流域洪水预报。(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5年05期)

高明星,陈桂华,徐锡伟[9](2015)在《地貌参数指示的临潭-宕昌断裂带最新构造隆升差异与地震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潭-宕昌断裂带上。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最新构造隆升的差异性,基于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了流域盆地及水系,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面积高程积分及河道坡度指数。2个地貌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临潭-宕昌断裂不同部位的最新隆升呈现不均匀性。其中,断裂的最新逆冲活动在临潭以西及以岷县附近明显强于其他各段。上述地貌参数所指示的断裂抬升强度还与历史及现今地震发震位置较好地匹配,体现了定量化地貌分析对断裂活动强弱的指示作用。临潭-宕昌断裂受区域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作用影响,其活动的差异可能与晚第四纪以来巴颜喀拉块体NE向扩展背景下的局部应力集中有关。(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5年03期)

苏琦[10](2015)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造山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地表过程,其研究的切入点正是构造变形与气候变迁的共同载体—现代地表地形地貌;造山带系统内部河流地貌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岩性等多因素的反馈作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重点,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le,DEM)空间分析技术的引入使传统地貌研究由定性化向半定量甚至定量化迈进。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持续汇聚碰撞的结果,其东北部边缘正在遭受强烈变形并成为高原最新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DEM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MATLAB程序脚本,在分析研究区现今地貌差异的基础上,重点选取高原东北缘的5条河流(党河、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和白龙江)并以之为切入点,采用针对性的地貌参数讨论了各流域地貌特征对造山内部及边缘构造活动的反馈作用及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得到的主要认识如下:(1)利用面积-高程分析(HI)对祁连山西端的党河流域研究发现,流域内部HI值与构造活动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同步性,表明构造活动对于流域地形地貌发育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区内各亚流域盆地HI值分布特征表明,HI低值区与党河第四纪断陷盆地的范围相一致,而HI高值区则与本区的阿尔金断裂、党河南山断裂和叁危山断裂等主干活动断裂晚第四纪的逆冲作用造成山体隆升的范围相一致,反映了该区构造活动、山体隆升和盆地沉降作用的总体面貌和协同一致性,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2)通过对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流域Hack剖面、河流坡降指标(SL)以及处在不同构造部位的亚流域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的分析表明,构造活动是造成河流纵剖面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因素,如受构造活动影响强烈的亚流域表现为高的HI值,而且活动断裂(如疏勒南山断裂和托勒南山断裂)跨过的地方SL高值明显,而局部河段同时还受到岩性因素的控制和影响,但并非主控因素。这表明在活跃的造山带内部,河流地貌在发育过程中,活动断裂的构造作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3)对祁连山中段的黑河流域进行诸多地貌因子(面积-高程积分、地貌信息熵以及河流纵剖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均显示黑河流域之东、西段构造活动存在明显差异,以摆浪河为界具有西强东弱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发现,本区岩性与降水条件等对研究区地貌因子的影响有限,而黑河流域东、西段构造活动强度的不同是地貌演化发育的主控因素,导演着该区现今的构造变形、地貌发育及其演化历史。(4)利用面积-高程积分及条带状剖面对祁连山东段的石羊河流域研究表明,其河流地貌的发育与该区由多条挤压逆冲活动断裂所控制的祁连山差异构造隆升直接相关;研究区主要由构造变形而并非岩性差异和降雨条件控制了其区域地貌演化过程。该区的皇城-双塔断裂、冷龙岭断裂以及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所控制的古浪推覆体具有较高的HI值,龙首山东段的河西堡-四道山断裂南侧显示HI高值、北侧显示HI低值,以上结果显示祁连山东段存在由南向北的挤压扩展演化过程,提供了祁连山北缘断裂向河西走廊内部挤压扩展的地貌证据。(5)通过对青藏块体东缘白龙江流域进行宏观地貌分析表明,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独特的宏观地貌特征对流域内部地质灾害的宏观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本区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高程突变、起伏度与切割深度大的高坡度分布区;而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S-A拟合图形上凸的亚流域盆地内部,即内部物质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的流域,其中物质输入表现为山体隆升,较大的物质输出量具体表现形式即为突发事件形成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另外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强烈褶皱破碎甚至糜棱化或半糜棱化岩层分布以及骤发性强降雨也是地质灾害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15-05-10)

地貌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自然界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水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水系会以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来响应局地气候、构造条件的变化。近期研究表明,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的流域稳定性参数能够指示分水岭移动方向,参数包括‘χ’(基岩河道纵剖面上每一点沿河道方向的面积积分值)和局地高差。但目前分水岭两侧χ值的差异(χanomaly)和局地高差的差异(relief anomaly)指示流域稳定性的有效性仍待讨论。为评价流域稳定性参数指示分水岭移动方向的有效性,本研究计算了北祁连山中段的14个流域21条分水岭两侧的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将其各自所指示的分水岭移动方向与已发表的流域平均侵蚀速率做对比,与流域平均侵蚀速率指示的分水岭移动方向一致即意味着该参数有效。结果表明,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有效指示分水岭移动方向的比率分别为12/21和13/21,研究区中部地区的横、纵向河流之间侵蚀能力的差异在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中均有体现。但在北祁连中段地区,χanomaly和relief anomaly与侵蚀速率之差的线性拟合关系较差(R~2分别为0.15和0.13),且流域稳定性参数与影响分水岭稳定性的内外营力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这说明分水岭两侧流域内的地貌差异较难直接指示水系演化过程中分水岭的移动。因此相较静态的流域稳定性参数而言,水系重组在耦合河道过程与坡面过程的模拟实验中表现的更为直观。在研究区中部地区,叁个流域稳定性参数均指示黑河上游与梨园河间的分水岭(走廊南山)‘自北向南’移动,分水岭南北侧流域内的降雨及岩性存在空间差异,且北侧流域经历的构造抬升强度大于南侧。据此,本文提出问题:走廊南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强度的差异是否为构造强度差异所控制?为此,本文设计了两组模拟实验分别验证以下两个假设:1)构造强度对流域溯源侵蚀能力的影响强于岩性与降雨;2)构造抬升强度大的流域有着较强的溯源侵蚀能力。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构造因素对水系均衡时间的影响大于岩性与降水对其的影响,抬升速率较大的流域溯源侵蚀能力较强。因此,本文初步认为研究区中部地区横、纵向河流之间流域溯源侵蚀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强度的空间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貌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蒋钰峰,吴光,赵志明,何刘.基于地形地貌参数的山区铁路通道选线法[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潘旭敏.水系演化地貌参数和模型模拟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赵岩,孟兴民,庆丰,刘林通,郭富赟.基于地貌参数的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划分[J].灾害学.2018

[4].徐伟,袁兆德,刘志成,高战武.中条山北麓河流地貌参数及其新构造意义[J].干旱区地理.2018

[5].徐伟,刘志成,袁兆德,高战武,杨源源.华山山前河流地貌参数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17

[6].马金萍.基于DEM的洮河流域水系地貌参数与夷平面定量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7

[7].刘晓彤,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傅连珍.基于DEM的内蒙古狼山地貌参数提取及其构造抬升的差异性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6

[8].王欢,刘九夫,谢自银,王文种.流域地貌参数影响因子分析[J].水文.2015

[9].高明星,陈桂华,徐锡伟.地貌参数指示的临潭-宕昌断裂带最新构造隆升差异与地震活动[J].地震地质.2015

[10].苏琦.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

论文知识图

北大河流域盆地河流密度如图5-24,北...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直峪村附近唐县期地貌面纵向高程剖面...洮河水系位置图研究区几类地貌类型Fig.3-8Different...不考虑、考虑场地放大的PGA和记录的...

标签:;  ;  ;  ;  ;  ;  ;  

地貌参数论文_蒋钰峰,吴光,赵志明,何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