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高分子论文_王粉粉,陈铁红,孙平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掺杂高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分子,复合材料,载流子,甲基丙烯酸,碳纳米管,甲酯,吡咯。

掺杂高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粉粉,陈铁红,孙平川[1](2018)在《固体NMR研究顺磁离子掺杂的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敏度和分辨率一直是固体NMR实验以及复杂生物材料结构表征中的挑战性课题,从固体NMR技术上可以通过提高磁场强度(高场)、质子间接检测、非线性和多重回波采样等多种方法实现,另外从材料改性的角度看,可以通过~(13)C,~(15)N富集和制备微晶材料等技术提高灵敏度或分辨率。近年来Ishii等人发展的顺磁弛豫增强技术(PRE)可以极大缩短(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张凯风[2](2018)在《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掺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及水分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高效率高性能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OER)双功能催化剂对金属空气电池特别是锂空气电池有着独特重要的意义。聚吡咯(PPy)作为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聚合物,以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多孔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本文将不同过渡金属与PPy进行复合,得到了 PPy-金属的有机高分子复合金属催化剂,随后进行了许多后处理,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碱性电解质中评价了它们的OER和ORR性能。本实验主要通过冰水浴聚合法合成出前驱体PPy,随后利用水热法和煅烧法将PPy与过渡金属离子混合,得到复合催化剂PPy-金属(Co、Ni、Fe等)。这些复合催化剂不仅仅带有PPy的易导电,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测试中发现其同样具有掺杂的金属所具有的对电化学反应的催化活性。其中PPy-Co,在0.1MKOH电解液中测试其电化学活性,催化剂ORR的起始电压和-0.4 V下的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163 V和6.33mA·cm-2,而在0.8V下测量上述数据,得到其OER的电流密度高达 13.15 mA·cm-2。(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5)

韩海平[3](2018)在《Vitrimer复合材料掺杂线性高分子和碳纳米管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热固性材料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而广泛用于生活中。热固性材料难以加工和再回收利用又成为了它的最大缺点。大多数热固性材料被用作一次性材料,并且会极大地浪费资源并污染环境。2011年Leibler等人发现通过固化双酚A环氧树脂和脂肪酸/多元酸而获得的热固性环氧树脂,当加热到Tv温度以,内部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Leibler将这种类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命名为vitrimer。Vitrimer的Tv类似于常规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Vitrimer材料酯交换进行拓扑重组的转变温度。在Tv以下,酯交换反应非常缓慢,Vitrimer像传统的热固性材料。在Tv及以上,酯交换反应加速,因此材料能够发生应力松弛和自愈。Vitrimers在具有热固性材料优异的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可以自我修复和回收,成为近几年的热门研究材料之一。本文以下几个方面对Vitrimer材料进行了研究:1.掺杂不同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对vitrimer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过氧化苯甲酰(BPO)掺入环氧树脂(epoxy)和柠檬酸的固化体系中,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epoxy vitrimer复合材料。利用动态机械热分析(D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应力松弛(SRA)和搭接剪切测试对vitrimer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MA的掺杂量增加,PMMA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分别以互溶,微溶和相分离的形式存在。当PMMA的掺杂量达到10-25wt%时,PMMA-epoxy vitrimer复合材料的粘合强度约为vitrimer材料的2倍(从2.3到4.3MPa)。这表明PMMA-epoxy vitrimer复合材料的自愈强度比纯vitrimer的好。当环氧树脂基体中的PMMA以微溶性形式存在时,线性PMMA通过物理缠绕改善了epoxy vitrimer的机械性能。同时,PMMA的掺杂促进了环氧树脂体系的酯交换反应速率,提高了vitrimer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同时没有降低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掺杂不同线性高分子对vitrimer粘合强度的影响将叁种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苯乙烯(PS)分别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得叁种不同的环氧树脂vitrimer复合材料。用DMA,SEM,应力松弛和搭接剪切试验对vitrimer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叁类线性高分子都可以均匀的分散在vitrimer材料基体中,掺入PMMA或HPMA对vitrimer材料的粘合强度起到了增强作用,而且降低了应力松弛时间,其中PMMA-epoxy vitrimer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3.碳纳米管(CN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vitrimer同时掺杂前面的工作中得到,对vitrimer掺杂20wt%的MMA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本次工作在vitrimer中同时掺杂MMA和分散性较好的聚吡咯包裹碳纳米管(0.15CNT/PPY)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表明,0.15CNT/PPY降低了复合材料的Tv,使得复合材料粘合温度降到了100度,其在100度的粘合强度与纯vitrimer材料在120度的粘合强度几乎一致;同时0.15CNT/PPY降低了PMMA和epoxy之间的表面张力,提高了PMMA在vitrimer基体中的分散性,使PMMA的微相结构消失,PMMA均匀分散在vitrimer基体材料中,以及0.15CNT/PPY与Vitrimer基体的界面处。0.15CNT/PPY和PMMA同时掺杂,降低了vitrimer的Tv温度,提高了vitrimer材料的酯交换反应速率。(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陈诗艳,申利国[4](2017)在《稀土掺杂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稀土掺杂高分子复合材料。掺杂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比键合型的制备方法具有更广的应用性。从填充剂、相容剂、防腐蚀剂、防辐射剂和织物促染剂等方面介绍了稀土掺杂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电子排布赋予了其特殊的功能,因此,制备的稀土掺杂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满足特定的性能需求,在材料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7年21期)

欧湘慧[5](2017)在《碳纳米管—共轭高分子溴掺杂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电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导电高分子出现以来,其良好的电学、电化学、光学等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导电高分子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随着近年来导电高分子在电池、储氢材料、超级电容器、电磁屏蔽和传感器等很多领域应用研究的发展,发现很多导电高分子的低导电性阻碍了其他性能提升,因此进一步提高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者们的兴趣。本文对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聚苯胺、聚毗咯及其共聚物和聚噻吩的导电性能和导电机理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预聚对苯胺-吡咯共聚物导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适当的预聚,使共聚物P(An-Py)的电导率达到了与均聚物同一个数量级(10-1 S/cm),甚至略高于均聚物,而不会随着共聚物的单体组分的变化出现下降。两种单体只要各自预聚15 min,共聚物P(1An-3Py)和P(1An-1Py)的电导率就能分别上升3个数量级和4倍以上。SEM表征发现,预聚并不会使共聚物的形貌发生变化。从红外光谱和XPS可以看出,预聚后共聚物中存在苯胺单体自身相连的苯胺链,吡咯上的N原子对邻近的质子化苯胺上游离H+的类氢键作用大大减少了,使共聚物链中苯胺链上能够游离的质子数量增多,N+含量升高,即载流子浓度增大,从而电导率急剧升高。2.不同掺溴方法对聚苯胺及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压片溴水处理、粉末溴蒸汽吸附和压片液溴处理3种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溴掺杂。研究发现,采用压片液溴处理得到的复合物,Br2/10%CNTs-PANI-Ⅲ的电导率比未掺溴之前提高了 3 × 106倍,接近了我们所使用的纯CNTs的电导率。与溴掺杂PANI相比,我们发现掺溴CNTs-PANI复合物中,CNTs和溴对复合物电导率的贡献存在协同效应。从红外光谱、XPS和温度处理实验可以看出溴与复合材料之间存在两种作用:一方面溴掺杂在复合物里面,促进材料的电导率急剧上升;另一方面,溴对复合物体系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溴与聚苯胺发生取代反应破坏了复合物的共轭体系,以及溴的强氧化性降低了聚苯胺的分子量。3.液溴掺杂及其用量对CNTs-共轭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本文对碳纳米管-聚苯胺(CNTs-PANI)、碳纳米管-苯胺-吡咯共聚物(CNTs-P(1An-3Py))、碳纳米管-聚噻吩(CNTs-PTh)和碳纳米管-聚吡咯(CNTs-PPy)粉末进行了液溴掺杂处理,研究了他们的导电性能和导电机理。结果表明CNTs-PPy和CNTs-P(1An-3Py)的导电性能溴掺杂之后基本没有提高,CNTs-PTh和CNTs-PANI在掺溴后电导率分别提高了 5个和7个数量级。特别是对于10%CNTs-PANI,掺溴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与纯CNTs的相当。通过Hall-effect、XRD、UV-Vis、FTIR和XPS的分析可知,对于电导率有巨大提高的CNTs-PANI和CNTs-PTh来说,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提高共同促进了电导率的迅速提高。而且高分子基体中所含杂原子不同,掺溴后发生的相互作用有所差异。当杂原子是N时,掺溴后溴与复合材料之间形成了 p-π共轭,使N原子上的电子能够离域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了更多的氮阳离子自由基(N+);同时这也造成碳链和溴的外层电子云密度增大,形成了Br3-and Br-,共同促进了电导率的提升。当杂原子为S时,CNTs与PTh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掺溴后溴与复合材料之间形成的电子转移复合物共同促进了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上升,促使电导率提高。本文为导电高分子共聚物低电导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善的办法,这种办法能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导电高分子共聚物,是一种通用的方法。本文还研究不同的掺溴方法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发现液溴掺杂是一种最好的提升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方法,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樊丽娜[6](2016)在《碘掺杂碳纳米管—共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电机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导电高分子出现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进入到应用化的阶段,实现高分子材料导电性的突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CNTs)优异的一维纳米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高分子导电填料。然而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虽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然远低于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CNT-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本文做了一下工作:1、本文采用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聚吡咯(PPy)包裹CNTs的复合材料,利用机械共混法对上述复合材料进行碘掺杂。实验结果表明,碘掺杂纯的PPy和纯的CNTs后,材料的导电性并没有改善;而用碘掺杂碳纳米管-聚吡咯(CNT-PPy)复合材料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约3.4倍。通过SEM, Raman和XPS的分析可知,在CNTs与PPy之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碘掺杂后,在CNT-PPy和碘之间形成P-π共轭,这种增强的共轭作用有利于N阳离子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载流子浓度增加,导电性提高。2、在第一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分别研究了碳纳米管-聚苯胺(CNT-PANI),碳纳米管-聚噻吩(CNT-PTh)和碳纳米管-聚苯乙炔(CNT-PPA)这叁种复合材料在掺碘后的导电性变化趋势,并与CNT-PPy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NT-PPA掺碘后导电性并未提高,而其他叁种复合材料掺碘后导电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NT-PANI掺碘后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个数量级;CNT-PPy可提高3.4倍;CNT-PTh可提高4个数量级。当CNTs的含量处于阈值中时,碘掺杂的效果最显着。对这几种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化学作用进行分析可知,碘与CNTs,高分子中的杂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高分子基体中所含杂原子不同,掺碘后发生的相互作用也会有差异。当杂原子是N时,掺碘后形成P-π共轭,共轭作用增强,有利于N阳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导电率上升。当杂原子是S时,CNTs与PTh之间存在π-π共轭作用,掺碘后,碘与PTh之间还能形成电子转移复合物,载流子浓度上升,导电性提高。本文还引入复合导电单元的概念,认为CNTs与临近的高分子存在强相互作用,构成独立的导电单元。掺碘后,由于共轭作用增强,导电单元会增大。当CNTs的含量处于阂值中时,碘掺杂促进了导电单元相互连接,逐步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结构,因此在这一阶段碘掺杂提高导电性的效果最显着。本文对这一系列碘掺杂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不仅填补了目前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也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谭宏鑫[7](2016)在《导电高分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微粒掺杂绝缘基质的导电性能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材料结合了多壁碳纳米管的优良导电,导热,机械性能以及高分子质量轻,价格低廉,易于合成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容器,可变电阻,锂离子电池等方面。本文采用导电高分子包裹少量碳纳米管,得到新的导电颗粒,用于合成低阂值的导电复合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导电颗粒的制备与测试分析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和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两种复合导电颗粒。通过FESEM观察到15 wt%MWNT被PPy均匀包裹,成为共轭结构更强的管状结构。5 wt%MWNT被PANI非均匀包裹形成颗粒状结构。XPS,霍尔效应测试仪,直流双臂电桥等测试结果显示了MWNT与PPy和PANI均具有相互作用,两种复合导电颗粒在MWNT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均有较高的导电性能。2、MPPy(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管掺杂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机理研究MPPy(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管掺杂到不同的高分子中均成功得到复合导电材料。与使用纯MWNT对比,在不影响导电性能的情况下可使CNT用量降低一个数量级。复合导电管掺杂到不同的高分子基体时,其相互作用不同引起导电阈值差异。根据电子隧道理论考虑到复合导电管和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电子隧道距离及born能级和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用于分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机理,提出了隧道距离随掺杂量的动态变化对MPPy复合导电管的影响。3、MPANI(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微粒掺杂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掺杂作用分析MPANI(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微粒掺杂到不同的高分子中均成功得到导电复合材料。其中,掺杂到PVC基体材料中的效果最明显,MWNT的使用量为MWNT/PVC的1/32。XPS,XRD等测试结果证实了MPANI复合导电微粒与PVC基体的掺杂作用,及MPANI复合导电微粒对PVC基体材料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6)

占文杰[8](2015)在《高分子衍生类石墨烯掺杂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优化石墨烯材料的叁维结构或者选择合适的原子对石墨烯进行掺杂,能够极大的改善石墨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扩宽其应用。氮原子及硫原子掺杂的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显着提高石墨烯的赝电容以及综合性能。本文通过高温炭化高分子衍生物法分别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的类石墨烯材料和氮掺杂的石墨烯类似物,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针和探讨,相关工作如下:(1)通过简单的一步法,以壳聚糖为碳源和氮源,硫酸钾(K2SO4)为硫源,在高温下反应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的类石墨烯材料。该材料具有叁维多孔结构,其氮、硫元素的掺杂比例分别高达7.7%和10.3%。共掺杂的氮、硫原子发生协同效应产生大量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赝电容。以离子液体为电解质时,该材料在40 A/g的高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高达仍高达147 F/g;此外,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材料仍保留了 93%的初始电容量,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2)以六水合硝酸锌、2-甲基咪唑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原料制备了 2-甲基咪唑锌盐的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ZIF-8),并可实现对其尺寸的调控。ZIF-8经过700℃高温炭化并用浓盐酸洗去锌元素后得到了氮掺杂的石墨烯类似物,在保留了前驱体结构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纳米孔道,从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表现出良好的超级电容性能。在3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249 F/g,并且即使是在10 A/g的高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仍然高达120 F/g。(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5-01)

秦序[9](2015)在《PMMA/PQ感光高分子掺杂硝基苯胺后在全像储存上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结构的硝基苯胺,如N,N-dimethyl-4-nitroaniline(DMNA),N-methyl-4-nitroaniline(MNA)和4-nitroaniline(p NA),掺入PMMA/PQ的感光高分子中,并利用波长为532nm的光雷射,量测绕射效率与动态储存范围(M#)等不同的光学实验,探讨所制备的材料在全像记录上的特性.结果发现:掺入硝基苯胺的感光高分子材料的绕射效率与动态储存范围皆有显着的提升,其中掺入DMNA的样品的绕射效率可从38%提升至71%,而动态储存范围从2.7提升至7.3.(本文来源于《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田毅[10](2014)在《碳酸甘油酯接枝高分子材料掺杂锂盐制备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凝胶电解质很好地解决了纯固态电解质电导率较低的问题。本文以碳酸甘油酯为前驱物合成一系列碳酸甘油酯衍生物,包括用作聚合物基体部分的丙烯酸碳酸甘油酯和作为凝胶电解质增塑剂添加剂的叁(2,3-环碳酸甘油酯)叁乙胺基醚、叁(2,3-环碳酸甘油酯)硼酸酯。通过核磁、红外对上述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凝胶电解质性能进行测试,具体包括:(1)丙烯酸碳酸甘油酯基凝胶电解质的合成与测试: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丙烯酸碳酸甘油酯。中间体丙烯酰氯的合成过程比较了两种制备方法:以丙烯酸和苯甲酰氯为原料,以及丙烯酸和叁氯化磷为原料合成丙烯酰氯,由于后者的产率较高,因此丙烯酰氯的合成采用丙烯酸和叁氯化磷为原料,76℃恒温搅拌2 h,再通过减压蒸馏获得丙烯酰氯。丙烯酸碳酸甘油酯单体(AGC)的制备过程为:以丙烯酰氯和碳酸甘油酯为原料,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制得。将AGC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共聚制备聚合物基体,将P(AGC-MMA)基体浸渍在含1 mol/L LiC104的碳酸丙烯酯(PC)溶液中,制得凝胶电解质,测得其电导率最高可达1.0533×10-4S·cm-1。(2)添加剂叁(2,3-环碳酸甘油酯)叁乙胺基醚、叁(2,3-环碳酸甘油酯)硼酸酯的合成与测试:以碳酸甘油酯和对甲基苯磺酰氯为原料,丙酮为溶剂,合成中间体对甲基苯磺酸碳酸甘油酯,再用中间体和叁乙醇胺反应,NaHH为催化剂,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制备叁(2,3-环碳酸甘油酯)叁乙胺基醚;以碳酸甘油酯和硼酸为原料,NaHSO4为催化剂,制备叁(2,3-环碳酸甘油酯)硼酸酯。将两种物质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含1 mol/L LiC104的PC溶液中(即:增塑剂),测得增塑剂的粘度随添加剂含量的增多而升高,同时电化学稳定窗口也会略有提高。(3)凝胶电解质的制备是将P(AGC-MMA)基体浸渍在含有叁(2,3-环碳酸甘油酯)叁乙胺基醚和叁(2,3一环碳酸甘油酯)硼酸酯的增塑剂中一定时间获得。文中测试了聚合物薄膜浸渍不同时间对凝胶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发现浸渍60 min后吸液量和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686×104 S·cm-1和1.5151×104 S·cm-1。但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最终选定浸渍时间为45 min。(4)随着固体添加剂含量的增多,凝胶电解质电导率随之增加。当浸渍时间固定为45 min时,掺杂3 wt%叁(2,3-环碳酸甘油酯)硼酸酯电导率可达到1.0029x10-4 S·cm-1,掺杂2.5 wt%叁(2,3-环碳酸甘油酯)叁乙胺基醚的电导率可达到0.9992×10-4 S·cm-1。(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4-12-01)

掺杂高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高效率高性能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OER)双功能催化剂对金属空气电池特别是锂空气电池有着独特重要的意义。聚吡咯(PPy)作为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聚合物,以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多孔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本文将不同过渡金属与PPy进行复合,得到了 PPy-金属的有机高分子复合金属催化剂,随后进行了许多后处理,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碱性电解质中评价了它们的OER和ORR性能。本实验主要通过冰水浴聚合法合成出前驱体PPy,随后利用水热法和煅烧法将PPy与过渡金属离子混合,得到复合催化剂PPy-金属(Co、Ni、Fe等)。这些复合催化剂不仅仅带有PPy的易导电,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测试中发现其同样具有掺杂的金属所具有的对电化学反应的催化活性。其中PPy-Co,在0.1MKOH电解液中测试其电化学活性,催化剂ORR的起始电压和-0.4 V下的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分别为-0.163 V和6.33mA·cm-2,而在0.8V下测量上述数据,得到其OER的电流密度高达 13.15 mA·c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杂高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粉粉,陈铁红,孙平川.固体NMR研究顺磁离子掺杂的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张凯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掺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及水分解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韩海平.Vitrimer复合材料掺杂线性高分子和碳纳米管的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陈诗艳,申利国.稀土掺杂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综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

[5].欧湘慧.碳纳米管—共轭高分子溴掺杂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电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6].樊丽娜.碘掺杂碳纳米管—共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电机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7].谭宏鑫.导电高分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微粒掺杂绝缘基质的导电性能及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8].占文杰.高分子衍生类石墨烯掺杂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D].湖北大学.2015

[9].秦序.PMMA/PQ感光高分子掺杂硝基苯胺后在全像储存上的特性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田毅.碳酸甘油酯接枝高分子材料掺杂锂盐制备电解质[D].天津科技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原位聚合物包覆制备粒径受控的LiFePO...聚吡咯掺杂过程示意图空穴注入层材料的化学结构以未掺杂R6G的醋酸纤维素高分子膜为参...用于NO2-传感测定实验装置图4 不同掺杂浓度乙腈及乙醇掺杂的高分子...

标签:;  ;  ;  ;  ;  ;  ;  

掺杂高分子论文_王粉粉,陈铁红,孙平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