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

早期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

罗莉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203)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228-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长、反复发作,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在初期仅表现为麻木、发凉、感觉减低、易受伤、浅表伤口不易愈合等情况,而后期则日趋严重。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可以降低致残率,因此本病的早期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治疗方法

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有很多种,中医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清热解毒法:为外治的主要方法,多用于急性感染期,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为:金银花、连翘、地丁、野菊花、蒲公英、黄连、黄柏、白芷、大黄、苦参等;可制成膏剂、散剂,外敷于创面周围红肿处,使感染局限,也称“箍围”。

活血化瘀法:多用于糖尿病足的感染控制期,及创面愈合期,代表药物:乳香、没药、血竭、紫草、红花、赤芍、水蛭、地龙、鸡血藤等。

温通经脉法:适用于肾阳亏虚、寒邪阻络的糖尿病足患者,代表药物:桂枝、附片、细辛、花椒等。

2.护理措施

2.1情志护理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肢体缺血或外周神经病变,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皮肤一旦破损或有感染则经久难愈,加上糖尿病本身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医疗负担重,患者情绪往往比较消极、焦虑,进而加重肢体局部缺血,影响愈合。祖国医学认为,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血和,为此要注意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经常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治疗上尽量为患者精打细算,减轻经济负担。

2.2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至脾胃积热,灼伤肺肾之阴,也可发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凉性有营养,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灸、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适量增加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按规定食量进食仍觉饥饿者,可添加蔬菜、瘦肉或略加豆制品;口渴者可用鲜芦根或无花粉、麦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饮,苦瓜、海带、猪胰等能养阴润燥,益肺补脾,对治疗十分有利,可多食;若并发皮肤瘙痒、溃疡、疮伤、痈疽等,忌食鱼、虾、蟹、竹笋、牛肉、猪头肉等荤腥发性食物。

2.3适当运动

对一般糖尿病患者要求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但对糖尿病足患者为减轻病变部位压迫,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行走时可使用拐杖,尽量减少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容易加重下肢肿胀,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必要时指导患者左右规律的床上运动如下肢的屈伸运动提脚跟,踝关节的提转运动,上肢的护胸运动等。

2.4日常的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足常表现为下肢及足部冰凉,有时小腿抽筋,严重者下肢疼痛甚至出现跛行。如果糖尿病人一只脚凉,另一只脚不凉,也要留心是否患上糖尿病足。脚部发凉是另一个早期信号。每日检查足部,观察皮肤情况,注意有无水泡、肿胀、擦伤及皮肤的色泽、温度,有无感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和弹性。无皮肤溃疡患者的护理:糖尿病足患者皮肤易发生感染,要尽量保护其足部免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睡前用38℃左右温水浸泡双脚15~20min,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仔细地观察双足,对有足癣感染者,则用有抗真菌、护肤作用的一枝黄花30g、土大黄30g、白芨15g、生甘草10g,每日1剂渍洗;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要穿软而宽松的棉袜、棉鞋;对于足部皮肤易干燥者,可涂上一层薄的润滑油脂;避免脚边放置电暖器、热水袋等;禁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指导家属学会正确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不要随意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

2.5健康宣教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良好,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时间为发病后10~15年,若血糖控制欠佳,病史3~5年即可发生。因此要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觉地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注重饮食及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足部的保养及护理,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糖尿病一般知识教育外,还应重点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足部评估、足部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当运动、出院指导,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并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金玉娟.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8月第10卷第8期.

标签:;  ;  ;  

早期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