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论文_钟成林,周峰,胡雪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劳动力,农业,净收入,云南,拉力,深层次,双向。

农业劳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钟成林,周峰,胡雪萍[1](2019)在《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将依次经历"大规模化转变"(零星乡-城单向迁移向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的转变)和"双向化转变"(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向乡-城与城-乡流动模式并举的双向流动模式的转变)两次转变,其中第一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31%-40%,而第二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55.2%-63.2%。(2)总体而言,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有效地促进了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但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第一次转变相比,第二次转变对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规模效率捕获能力的下滑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结构性根源,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的家庭之间流转以及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中过程受阻、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实现同步扩张,农业生产系统对规模效率的捕获能力持续下滑等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根据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阶段特征,应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和农地流转干预模式。(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邱俊杰,任倩,余劲[2](2019)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基于鲁豫皖叁省固定农户跟踪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叁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叁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郝薇,王鹏飞[3](2019)在《京津冀农业劳动力及其老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与老龄化已成为关系农业、农村与农民利益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其老龄化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其老龄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京津冀不同县域农业劳动力及其老龄化的特征,提出不同类型未来农业劳动力的发展方向,拓宽了乡村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力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北京周边和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趋势明显;②农业劳动力的年龄整体呈老龄化趋势,北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③京津冀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耦合特征可划分为慢速-轻度老龄化、慢速-重度老龄化、快速-深度老龄化、快速-中度老龄化四大类型区。(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孙垂强,霍圣年[4](2019)在《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中国1985—2017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农业机械价格和农业劳动力工资的相关数据,建立农业劳动力需求回归模型,并利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测算其协整关系、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结果表明,四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对农业劳动力需求有长期正向关系,农业机械价格对农业劳动力需求有长期正向关系,农业劳动力工资对农业劳动力需求有长期负向关系。(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峰,李珊珊[5](2019)在《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拉力重构及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农业劳动力来说,城乡收入差距是诱使其流动的最关键拉力因素。计算城乡收入差距时,应考虑把消费因素作为流动成本纳入拉力的计算框架。依此思路,重构了考虑消费因素的城乡净收入差距,并建立城乡净收入差距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估计城乡净收入差距和农业劳动力流动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城乡净收入差距是影响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城乡消费差距作为流动成本,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力作用效果,减少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从长期和短期来看,城乡净收入差距增加时,农业劳动力流动规模增加幅度均变小。(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6期)

毛晓华[6](2019)在《谷城县农业劳动力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谷城县农业劳动力现状调研发现,农村务农人员季节性变化明显,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低素质化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殷一博[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部门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工业部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转移者本身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效益的一种经典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动,城乡间、产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这种劳动力资源再配置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农业劳动力转移成为化解"叁农"难题、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推动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09期)

赵继颖,齐新[8](2019)在《粮食主产县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研究——以龙江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县龙江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地农业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程度水平低、职业技能单一、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农业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农民非农化的择业倾向、自身学习意愿与能力不足、农业与农村对于高素质劳动力吸引力不足和政府引导与投入的欠缺是限制农业劳动力总体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既要对现有农业劳动力开展科学的培训教育,也要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生代农业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面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生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9期)

殷一博[9](2019)在《“拐点”之际的农业劳动力深层次转移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受政策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业转移劳动力并未能够真正融入城市,而是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人口,农业劳动力转移未能向深层次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增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学界争论已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拐点"时刻即将到来,这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容小觑。要继续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就必须深化对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而构建起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将成为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意愿、稳定已有转移成果以及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9年08期)

王贵龙[10](2019)在《云南藏区农业劳动力代际传承问题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维西县的走访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对藏区的渗入,年轻人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和追赶,越来越多的藏区青年走出农村步入城市。藏区现在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家庭里的老年人,年轻人向城市转移,而且很多是固定转移。随着时间的流逝,现有的藏区农业劳动力日渐老去,而年轻劳动力又不回农村务农,就会出现农业劳动力代际传承的问题。本文通过走访调查,试图对未来藏区农业劳动力代际传承问题进行展望,并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5期)

农业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叁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叁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钟成林,周峰,胡雪萍.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J].商业研究.2019

[2].邱俊杰,任倩,余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基于鲁豫皖叁省固定农户跟踪调查[J].资源科学.2019

[3].郝薇,王鹏飞.京津冀农业劳动力及其老龄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9

[4].孙垂强,霍圣年.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J].农村实用技术.2019

[5].李晓峰,李珊珊.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拉力重构及其效果分析[J].经济经纬.2019

[6].毛晓华.谷城县农业劳动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农业.2019

[7].殷一博.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社科纵横.2019

[8].赵继颖,齐新.粮食主产县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研究——以龙江县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9].殷一博.“拐点”之际的农业劳动力深层次转移思考[J].理论界.2019

[10].王贵龙.云南藏区农业劳动力代际传承问题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维西县的走访调查[J].山西青年.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过程年~2013年,农业劳动力价格...碎石图(ScreePlot)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安排农业劳动力变化对土地生产率影...农业劳动力变化对粮食播种面积...

标签:;  ;  ;  ;  ;  ;  ;  

农业劳动力论文_钟成林,周峰,胡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