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

试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

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510800

摘要:笔者主要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以及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建议方面概述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广大学者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的基础施工技术更是作为后续一切施工开始的前提必备条件,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事业发展越加迅速的今天,社会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体现之一就是对于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作为一栋建筑物的支撑,地基的建设在工程过程中占到了极大的比重。除去某些不需要人工加固的天然土层地基以外,地基都需要用严谨的手段做加固处理,这部分工作是施工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固的手段一般都是分类于基础施工技术,由此可知基础施工技术与整个施工进度都是息息相关的。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的选型

由于地基基础需要承受整个建筑的荷载,所以基础的选型非常关键,只有适宜的基础形式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地基基础选型时,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以及建筑的使用性质和整体结构来确定选择何种形式的地基基础。一般情况下主要有独立基础和筏形基础,独立基础的施工成本较低,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建筑施工,只要在承载力方面满足要求即可。而对于地质条件较差且建筑物较高的基础,则需要通过加大接触面的面积来降低整体的荷载,从而提高承载力,此时筏形基础比较适合,如图1所示。而筏形基础的施工成本较高,在施工工序方面也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其承载力较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应该根据建筑的荷载以及地质条件来确定最终选择何种地基类型,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地基基础施工

①需要严格控制地基工程的标高。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标高的偏差,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开始砌筑工作之前,需要对基层标高进行检查,对于局部地区的低凹部分,需要及时垫平。在地基基础勘测时,需要对标高进行复测,可以使用水准尺等工具进行校对。在大脚砌筑时,采用双面挂线的方式,保证横向水平。在填砖砌筑时,采用小面积的铺灰方式,保证标高的误差得到有效的控制。②加强对轴线位移技术的控制。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有效的控制槽边的推土操作,避免出现碰撞及移动等情况。合理进行中心桩的设置,接通线时不仅要对准中心桩,同时还要采用排尺进行控制。当基础位置砌筑完成后,重新核对定轴线,确保地基基础与标准要求相符。

2.桩基施工技术

(1)灌注桩

灌注桩施工技术可以分为沉管灌注桩以及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操作比较简便,借助外力则可以直接将桩打入指定的土体位置。但受到外力作用,桩基容易被损坏,所以施工时需要加强桩锤力度控制。目前,可以使用复打法、单打法和反插法等工艺。使用复打法,需要进行局部复打,并在同一桩孔位置进行连续单打。使用单打法,需要在每将桩拔出0.5~1.0m时振动5~10s,然后通过重复操作将管道拔出。

使用反插法,需要每拔出0.5m就下插0.3m,直至将管道拔出。使用钻孔灌注桩施工,需要利用机械钻孔,然后完成桩基浇筑和保养。作为常用的一种灌注桩施工技术,使用该技术施工需要使桩位中心与护套中心保持50mm内的偏差,并且做好回填处理,以免在桩基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问题。注浆时,可使用分层注浆法,每层厚度在50~60cm范围内。具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先根据施工平面图进行桩基位置的确定,然后进行护套埋设,以便使桩孔的位置得到固定,从而避免孔塌陷或地下水流入。通常的情况下,将使用4~8mm钢板制作护筒。相较于钻头直径,护筒内径要大100~200mm,顶面超出地面0.4~0.6m。如果在砂土中,护筒的埋设深度最小为1.5m。在黏土中,最小为1m,泥浆面需超出地下水位1m。在粉质黏土或黏土中,需要将泥浆密度控制在1.1~1.3g/cm3范围内。在卵石层,需要将泥浆密度控制在1.3~1.5g/cm3范围内。而泥浆黏度通常在18~22之间,含砂率不超过8%。准备好泥浆后,可以采取回转钻成孔法进行成孔作业。桩孔合格后,需要完成桩孔清理,确保孔低500mm内的泥浆密度小于1.25g/cm3。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需不小于35mm。灌注桩施工作业过程如图2所示。

3.钢筋基础施工技术

建筑基础施工阶段中,钢筋工程尤为关键。为此在施工前期应熟悉图纸,钢筋绑扎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科学的施工工序制度,对于材料总量、具体体积规格做严格管控。另外,针对柱插筋位置应做严格的审核,杜绝形成位移现象进而对建筑工程质量形成负面影响。没有经过批准不应随意改变钢筋型号,在安装合格后,要派专人做好看护,及时纠正偏移现象,确保项目整体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规模大、环节多,科学规范的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在工程正式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施工准备,确保施工条件具备充分。具体来说,一是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设计进行对比,查找是否存在不符合实际之处,二是要依据施工设计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材料、设备、资金的相应准备。既要保证材料充足,规格、性能达标,又要保证施工设备状态可靠稳定,能够正常使用。要根据工程具体特点,制定实施严密的检查制度,做好施工现场巡检、工序自检工作,确保各项工序质量合格。要做好施工、检查记录,定期存档,确保发现问题后可以追溯。

2.加强测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桩基施工对于施工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施工开始前,必须对基础桩位进行严格、科学、规范的策略检测,确保基础桩位置准确,符合施工设计有关要求。按照当前建筑行业施工规范,承台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同时,规范中还要求在进行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要避免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作业对工作面以下的土层产生扰动。所以,在进行相应土方开挖施工作业事前,必须对土方开挖的范围、位置、深度、角度等进行细致、认真的测量,免超挖及乱挖现象发生。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基于同样的理由,必须对钢筋施工作业部位进行精准的放线、测量,以保证在大面积、复杂结构建筑进行墙柱钢筋施工时,不会发生偏位、移位等情况。

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征,面临的难点问题,我们只有细化分析影响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建设对策,方能突破困难,建设出真正优质精品的建筑项目,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刘贻辉.浅谈建筑施工中如何运用管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

[3]黄雪琼.浅谈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6.

[4]陈佩培.试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试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