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

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

一、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沙[1](2020)在《论艺术类文化遗产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板梁古村为例》文中提出古村落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体,如何使它不失去当代文化意义的建构?如何使它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如何突破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隔阂,重新找回古村落价值,建立其保护策略?这就构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问题视野。在当今我国古村落保护研究中,往往首先是以经济开发为主导,用经济增值来评估古村落存在的意义,使得古村落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杠杆。其次是以政绩偏好为导向,用各种指标来维系古村落存在的意义,这就引发了古村落保护的长期依赖。最后就使原居民产生了心理诉求,要么搬离村落获得赔偿,要么改建居住条件,搭配现代建筑风格。这样一来,古村落保护中的“建设性破坏”和“空心化”现象难免日益严重。其实,当我们专注于古村落存在方式时,我们就会发现古村落存在并不是以其经济价值为其内在规定性,而是以其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为其内在规定性。显然,对某事物保护应是以保护其内在规定性为目的,否则就会失去保护初心。故此,本课题从审美价值上力图探讨古村落保护理论与实践策略。整个研究以板梁古村落为案例,以艺术经验论为理论工具,结合艺术人类学知识与社会认同理论对古村落存在意义进行阐释,指出古村落保护不但要基于物质条件、地理环境、文化建构,而且还要基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个案研究、田野调查和体验式等方法(简称“读村”)来阐明古村落存在的审美价值,揭示古村落持存价值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历史的,更是审美的,因为美感是联于生活世界的现实力量。由此,揭示古村落的艺术类文化遗产(简称“古村落艺术”)在古村落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但有利于寻找古村落艺术保护的可行性路径,而且可以使古村落内在规定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免除经济增值带来的伤害。本文分为六章。绪论部分是关于古村落保护的国内外现状及主要观点的比较研究。第一、二章以板梁古村的文化研究为主,并阐明其艺术类文化遗产在历史遗忘中的存在及保护的意义。第三章对板梁古村现行保护机制中呈现的问题给予学术上的分析解释,建立起保护理论中的审美诉求。第四、五章以艺术经验论为指引的分析路径,结合艺术人类学知识与社会认同理论,追溯古村落艺术的审美活动形态,并提出板梁古村艺术以审美为导向的古村落保护理论及实践意义。第六章阐明古村落艺术保护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人类文明多样性表述的普遍意义。

谭玉龙[2](2019)在《墨西哥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加深,彼此之间在审美观念上也日渐趋同,世界各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也难免受到影响,导致了不同国家民间美术地域特色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消解。墨西哥民间美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本民族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注重民间美术传承与延续,创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色彩语言体系,向世界展示了墨西哥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本文从研究墨西哥民间美术的色彩艺术特征入手,对影响墨西哥民间美术色彩表现的因素进行解析。

薛杉[3](2017)在《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及其传承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宁夏银川(古称兴庆府)是中国回族高密度聚居地区之一,在这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都信仰伊斯兰教,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与民族风情。建筑物的建筑风格集中反映了当地典型的宗教文化,其建筑装饰特色也更直观的表达了区域环境的人文历史和社会价值。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关注,在加快西部开发、尤其是银川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协调和处理传统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关系,发扬并延续城市建筑装饰艺术特色,防止具有本土化、个性化、民族化特征的建筑装饰被现代建筑同化,这是银川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创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此为背景,对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及其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伊斯兰国家的建筑装饰进行分析,阐述了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探讨并概括了伊斯兰建筑装饰纹样以及经典色彩搭配。其次,本文以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为主要脉络进行探讨,对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形制、装饰纹样、手法以及色彩等艺术特色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最后,本文分析归纳出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并提出在发展过程中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使得其在银川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更好的发展与运用。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对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希望可以对银川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提供建设性意义的同时,对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设计理念与表达手段,希望银川可以发展具有回族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并创新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之中。

李季[4](2015)在《走向世界的故宫博物院(2003~2013)》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的博物馆走向世界提供了的前所未有历史机遇。本文撷取2003年到2013年故宫博物院10年的对外交流片段,所叙述的与世界10多个重要博物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赴国外举办和从国外引进的30个重要展览、中外合作的10余个工作和学术交流项目等,只是提供了反映这个大时代的一些样本和例证。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努力以雄厚的资源、优异的管理、独特的魅力、强大的实力自立于世界文化遗产之林、世界博物馆大馆之林,以匹配、彰显和贡献于我们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地位。谨以此文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

秦树景[5](2015)在《明清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饰艺术是一种与特定民族、时代及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其功能不仅仅表现在对生活环境的美化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与心灵。瓷器装饰即是在一定文化传统与时代审美思潮影响下,由材质、技法、造型与纹饰共同型构而成的典型装饰艺术形式之一,其材质和技法为造型和纹饰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而造型和纹饰则赋予了材质和技法以审美性的艺术生命。如果说造型在审美之外还因遵循使用价值规律而承担着一定的物质实用功能的话,纹饰则主要是对一定时代的社会思想观念、审美追求、宗教信仰及价值理想等精神性内容的反映。从这个层面来讲,瓷器装饰是科学和艺术所结晶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同时也因其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而成为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与艺术内蕴也便赖此得以传承与传播。明清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因于特殊的时代社会风尚、宗教观念与审美意识等因素而在技法、造型与纹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官窑御厂的设置,以皇帝为代表的宫廷用瓷极力追求高端奢华,促使装饰技法不断精进、造型趋于繁复多样、纹饰内容更是丰富异常,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而这些又在无形之中为民窑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与艺术上的宝贵资源,进而促成了整个景德镇瓷器产业的高度繁荣。装饰技法方面,突破传统较为单一的釉色装饰而形成了丰富的颜色釉创新品种;传统的胎体装饰进一步精简并常与颜色釉结合使用;彩绘技法在元青花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发展为瓷器装饰技法的主流。纹饰方面,作为人们审美理念与价值理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应于不同社会群体的特定需求,不仅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在纹样构图布局与整体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宫廷用瓷纹样风格多受到等级制与院体画风影响:而文人士夫所用瓷器纹饰则充满文人气息并与文人画联系较为密切;至于市民百姓用瓷在纹饰上多与同属民间艺术的版画、剪纸等相互影响借鉴,注重对吉祥观念的表达进而充满了质朴的民间美术格调;外销瓷为适应海外市场的特殊需求则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纹样内容与风格。明清瓷器装饰艺术上所呈现的这许多创新内容,除了受到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之外,主要是适应于当时发达的商品经济而出现的。官窑御厂虽非商品生产,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整个景德镇瓷器产业的发展。景德镇民窑由于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极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借鉴官窑,形成了类似于现代工场性质的产业化生产销售模式;二是利用官窑培养的大批才技优异的制瓷艺人不断创新生产工艺与产品种类;三是利用官窑与客商提供的高端市场与海内外市场的相关信息,形成有针对性的产品市场定位;四是以优秀的组织管理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信息资源为基础,不断整合传统的与时代的、国内的与国外的各种文化资源,创新产品种类与艺术风格,提升瓷器装饰的文化艺术内蕴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由此可以认为,明清瓷器装饰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审美及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为我们当代文化艺术产业实践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极可宝贵的认识与经验资源。

朱卉[6](2015)在《现代装饰艺术研究三题》文中研究指明装饰在艺术范畴内是一个常见词语,且是涵盖量很大的专有名词。现代装饰的含义是由传统装扮、修饰演变为一切装饰行为和现象、指为装饰进行的所有材料及其加工的造物活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是以装饰为目的或是装饰性强烈,体现现代装饰艺术家设计意志、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兼具绘画和工艺双重属性,依附于某一主体绘画、雕塑、物体上或环境设计中,相较于纯艺术,它的内涵和涵盖面更广,常与实用美术、日常生产器具、生活物品紧密结合。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以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类的需要,与人类审美理想相统一和谐的形态,广泛深入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环境中,于是,关于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意识”、“情感意识”、“材料意识”的研究就应运而生。

牛庆华[7](2014)在《浅谈女装中的装饰艺术 ——以民族风格服装为例》文中指出装饰艺术存在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都离不开它。它做为一个元素,它与产品设计息息相关,丰富着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各行各业的人群生活。这就需要探究装饰与艺术的关系,为更好的适合当代人的物质需要与心理述求做准备。而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装饰艺术必不可少的主要载体之一。相比男性,女性对此甚是偏爱,所以女装上的装饰艺术的研究,对人类审美特征发展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两年的装饰艺术主题的回潮,对重新认识装饰艺术与女装设计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女装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带有民族风格的女装,承载了保暖抗寒、美化自身、地域情感、趣味、文化等诸多用途,将它作为契机研究装饰艺术,是一个较之不错的突破口。本论文从装饰艺术的概念出发,结合纵观装饰艺术历史的追溯,横贯各个装饰品类的特征,着重研究优秀装饰艺术作品的民族性,进而引申至女装中的装饰艺术的民族性。从款式、色彩、面料、图案、配饰等方面具体阐述女装装饰艺术在民族风格服装中的表现,重点探究装饰艺术在现代民族风格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点,包括装饰形象的创新、装饰手段的创新。在对这些现代民族风格女装的创新点研究的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表达我对现代民族风格女装中的装饰艺术的创新诠释。以民族风格女装尤其是现代女装为例,具体分析现代女装中的装饰艺术民族性的诸多表现,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探索了女装设计的创新发展的可能性,指导并丰富了现代女装设计,也对探索现代女装设计发展的新方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李晓瑜[8](2013)在《新疆民族装饰艺术审美心理追溯 ——以“金妆文化”及其形式表现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新疆民族装饰艺术中的“金妆文化”现象为思考角度,梳理并试图探讨了形成其民族装饰艺术审美心理所产生的历史及社会文化成因,全文也一直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展开,即形成新疆的民族装饰艺术中的“金妆文化”为何在新疆存在,为何呈现出金装的视觉文化特征。本文从现象的思考入手,第一章梳理了黄金作为自然物质本身到成为承载人类文化载体的过程,黄金被东西方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样貌。第二章从新疆的民族装饰艺术中的“金妆文化”表现形式进行视觉上的分析,讨论了黄金对于新疆民族而言,被赋予了怎样的民族文化信息。第三章从早于中原地区的用金和饰金审美传统的新疆的主要金工艺现象进一步讨论了新疆“金妆文化”存在的悠久历史传统,第四章及第五章从民族审美心理学理论分析的方法入手,从形成民族审美心理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原始文化的最初民族集体无意识开始,对形成新疆“金妆文化”的“原始密码”进行了线索梳理,然而,形成其民族审美心理最终积淀的还是社会文化系统,新疆的历史文化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也最终将用金的审美意识稳固下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观念中。结语对新疆的用金传统对中原用金及其工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说明了新疆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中介作用。

黄忠杰[9](2012)在《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瓷器专项博物馆。该馆现藏中国历代瓷器4万2千余件,其中明清中国外销瓷24100多件,馆藏瓷器大部分来源于1670-1733年萨克森公国显赫一时的波兰王奥古斯特二世(即强者奥古斯特)及其子奥古斯特三世的皇家收藏。这些弥足珍贵的中国外销瓷器是17-18世纪欧洲与中国对外经商和贸易等社会活动的实物见证,也是考证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中西方美术交流的直接佐证。本文以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明末清初景德镇窑、漳州窑、德化窑、广州窑、潮州窑和宜兴窑的瓷器精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纹章学、艺术文化学和类型学比较方法,通过对馆藏精品和代表性中国瓷器的风格特征、纹样装饰以及其创作流派的探析,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地探讨清代初期中国外销瓷器的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发生学和社会学的角度,阐发中国外销瓷器与欧洲“中国热”的关系及其对18世纪西方建筑装饰和艺术风格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将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的风格与审美变化置入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进行考究,探析启蒙主义思想对中国外销瓷器的影响,揭示出隐含于洛可可艺术与中国外销瓷器之间的深刻文化内涵,为研究17-18世纪的中西方美术交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佐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下三方面研究作了新的尝试:第一,借助纹章学和类型学中装饰形式的分析手法对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器展开分类研究,进而建立其对应的全息图像与数据库;第二,基于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1721-1727年的收藏清单原稿和馆藏的24100件清代初期中国外销瓷,对17-18世纪的中国瓷器工艺、流派和作初步的辨析,以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深化清代中国外销瓷艺术的研究;第三,将奥古斯都二世的瓷器艺术收藏作为一种文化系统来进行综合考量,从文化场中考察其艺术形态,又通过各种艺术特征来反观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代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多元特质。

彭茹娜[10](2011)在《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由五大部分构成。“张仃生平”以时间为纲,以张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为线索,分别从“爱国的职业艺术家”、“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革命艺术设计师”、“具开拓精神的艺术设计教育家与教育管理者”,以及“大美术家”、“大设计师”四个方面总体性地介绍了张仃的艺术人生、设计人生。“张仃与中国艺术设计”以设计门类为依据,探讨了张仃的艺术设计实践活动。将张仃的设计作品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三大类,并在每一类下面又有所细分,且通过分析具体的设计作品,分别归纳张仃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作品风格特色,总结其艺术设计的创作规律。“张仃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时间为序介绍张仃的艺术设计教育及管理实践活动;二是以史实为据,探讨张仃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与贡献,将其归纳为“倡立重传统、重民间、重生活、重实践的艺术设计教育方针”,“创立装饰学派,促进对形式美的深入研究”,以及“复兴中国壁画,带动全国壁画运动”三个方面。“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将张仃的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分析归纳张仃不同时期对中国艺术设计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及其秉持的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从意识形态与艺术形态两个方面分别追溯探讨其思想根源,强调了毛泽东、邓小平、鲁迅、张光宇、毕加索等人对其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张仃艺术设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结合当前中国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着重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制、艺术设计的民族化,以及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四个方面,挖掘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价值及其艺术人生对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艺术设计领域切入,研究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这在选题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第二,将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张仃求学时代至1938年赴延安为第一期:从1939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二期:从1977年至其逝世为第三期,分别探讨了张仃在不同时期的主要艺术设计思想。这种划分方式便于探讨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便于发现其艺术设计思想的特点、特色。第三,从意识形态与艺术形态两个方面分别追溯探讨了张仃思想的来源,指出毛泽东、邓小平等对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从而为张仃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论艺术类文化遗产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板梁古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古村落保护运动的兴起
    二、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状态
        2、国内研究状态
    三、本课题研究问题及其内容
        1、研究问题
        2、研究内容
    四、本课题研究理论及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田野调查法
        3、体验式研究法
    五、本课题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 板梁古村落的人文地理概况
    第一节 板梁古村落的地理风貌
        一、湘南行政地区简况
        二、板梁古村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第二节 板梁古村落的文史沿革
        一、村史渊源
        二、村落空间布局
        三、宗族文化缘起
    第三节 板梁古村落的民俗风情
第二章 板梁古村落的艺术类文化遗产
    第一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一、村落选址的规划设计
        二、意义世界的人文设计
    第二节 建筑装饰艺术
        一、建筑特征
        二、建筑装饰艺术
    第三节 民俗文学与表演艺术
        一、民俗表演艺术
        二、民俗文学艺术
第三章 板梁古村落艺术保护现状及困境
    第一节 板梁古村落保护的现状
    第二节 板梁古村落保护的艰难问题
    第三节 板梁古村落保护的可能出路
第四章 艺术经验论与古村落艺术审美价值
    第一节 杜威的艺术经验论
    第二节 古村落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民间艺术的分类特征
        二、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板梁古村落艺术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策略
    第一节 板梁古村落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审美
        二、地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
        三、民俗文化中的艺术审美
    第二节 板梁古村落艺术保护理论建构
    第三节 板梁古村落艺术保护的实践策略
第六章 古村落艺术在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古村落艺术保护重现文化活力
    第二节 古村落艺术保护重构意义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墨西哥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墨西哥民间美术色彩观的成因
二、墨西哥民间美术色彩的寓意
三、墨西哥民间美术色彩美的主要代表
四、墨西哥民间美术色彩的构成

(3)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及其传承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1.1 提出问题
        1.1.2 课题研究的范围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伊斯兰与回族
        1.2.2 伊斯兰建筑
        1.2.3 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
        1.2.4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1.3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6 课题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6.1 课题研究框架
        1.6.2 课题研究方法
第2章 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概述
    2.1 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
        2.1.1 伊斯兰建筑装饰纹样的形成
        2.1.2 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2.2 伊斯兰建筑装饰题材与构图特点
        2.2.1 伊斯兰建筑装饰纹样题材
        2.2.1.1 几何图案纹样
        2.2.1.2 植物图案纹样
        2.2.1.3 文字图案纹样
        2.2.2 伊斯兰建筑装饰构图特点
        2.2.2.1 密集布满空间
        2.2.2.2 图案多样统一
    2.3 伊斯兰建筑装饰色彩
        2.3.1 伊斯兰建筑装饰色彩特征
        2.3.2 装饰色彩搭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及实地调研分析
    3.1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特征概述
        3.1.1 银川伊斯兰文化的来源及其主要思想
        3.1.2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文化特征
        3.1.2.1 自然地理因素
        3.1.2.2 地域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3.1.2.3 多元文化相互作用
    3.2 银川传统伊斯兰典型建筑类型
        3.2.1 清真寺建筑
        3.2.2 道堂与拱北建筑
        3.2.3 建筑小品
    3.3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实地调研
        3.3.1 调研目的
        3.3.2 调研方法
        3.3.3 调研步骤
        3.3.4 调研范围与对象
        3.3.5 调研内容
    3.4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调研结果
        3.4.1 装饰纹样类型
        3.4.1.1 几何纹样装饰
        3.4.1.2 植物纹样装饰
        3.4.1.3 文字纹样装饰
        3.4.1.4 动物和器物纹样装饰
        3.4.2 装饰纹样的发展与演变
        3.4.2.1 抽象与具象纹样的相互融合
        3.4.2.2 宗教禁忌下的有限突破
        3.4.2.3 平面构图的留白
        3.4.3 装饰材料及其表现技法
        3.4.3.1 石雕、砖雕和木雕
        3.4.3.2 拼砖、拼瓦和石膏雕花
        3.4.3.3 彩绘与琉璃
        3.4.4 装饰色彩特征
        3.4.4.1 装饰色彩偏好
        3.4.4.2 装饰色彩运用
        3.4.4.3 经典装饰色彩搭配手法
        3.4.4.4 装饰色彩特征
        3.4.4.5 装饰色彩的演变
    3.5 影响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的因素
        3.5.1 多元文化的碰撞
        3.5.2 宗教文化的约束
        3.5.3 城市化进程的冲击
    3.6 国内其他地区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调研分析
        3.6.1 新疆地区伊斯兰建筑装饰特征
        3.6.2 西安化觉寺建筑装饰特征
        3.6.3 南京净觉寺建筑装饰特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达
    4.1 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的艺术贡献
        4.1.1 丰富伊斯兰建筑的装饰纹样
        4.1.2 突出银川伊斯兰建筑的地域特色
    4.2 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发展的倾向性问题
        4.2.1.1 伊斯兰民族的趋同化
        4.2.1.2 阿拉伯风格的倾向
        4.2.2 泛滥的伊斯兰“特色街区”与建筑装饰
        4.2.3 建筑符号代表建筑风格
    4.3 对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元素如何传承的思考
        4.3.1 银川伊斯兰建筑装饰文化的多元化影响
        4.3.2 对当前“特色街区”的符号化倾向的反思
    4.4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对现代建筑装饰的影响
        4.4.1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4.4.2 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对现代建筑的消极影响
        4.4.3 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对现代建筑的积极作用
    4.5 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4.5.1 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心理及实用性原则
        4.5.2 银川特色伊斯兰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4.5.3 典型装饰元素的提炼与创新
        4.5.3.1 抽象与简化
        4.5.3.2 分解与重构
        4.5.3.3 夸张与变形
        4.5.4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4.6 传统伊斯兰装饰元素在银川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4.6.1 银川火车站新站
        4.6.2 永宁纳家户商业街
        4.6.3 宁夏大剧院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走向世界的故宫博物院(2003~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一战略合作跻身国际大馆之列
二输出展览故宫走遍世界各地
三引进展览登上午门遍观世界
四合作项目互利互助携手提升
五学术交流共同研究拓宽视野
六中国窗口阐释遗产传播经典

(5)明清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明清景德镇瓷器装饰技法分类
    第一节 胎体装饰
    第二节 颜色釉装饰
    第三节 彩绘装饰
    第四节 综合装饰
第三章 明清景德镇瓷器纹饰题材分类
    第一节 国内用瓷纹饰题材分类
        一. 动物类纹饰
        二. 植物类纹样
        三. 人物类纹样
        四. 花鸟类纹样
        五. 山水类纹样
    第二节 外销瓷纹饰题材分类
        一. 人物类纹样
        二. 建筑类纹样
        三. 图徽类纹样
        四. 其他类纹样
第四章 明清景德镇瓷器纹饰中的社会历史现象研究
    第一节 统治阶级的意志与审美
        一. 皇室贵族的皇权礼制观念
        二. 华贵与繁缛并存
    第二节 民间内销瓷中的社会风尚
        一. 文人士子的雅致与趋俗
        二. 城市富有阶层的崇雅与奢靡
        三. 庶民百姓的吉祥愿望
    第三节 外销瓷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 艺术风格的交流互动
        二. 工艺技术的传播
第五章 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管理模式及销售市场分析
    第一节 明清瓷器生产管理模式
        一. 官窑生产管理模式
        二. 民窑产业发展模式
    第二节 明清瓷器的销售市场
        一. 销售方式与路线
        二. 销售市场
第六章 明清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产业化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对明清瓷器装饰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一. 兴盛的原因和经验
        二. 衰落的原因和表现
    第二节 明清瓷器装饰艺术产业化研究的现代意义
        一. 传统与时代
        二. 民族与世界
        三.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6)现代装饰艺术研究三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意识”的关注点
    1.1 注重理念传达与表现形式的统一性
    1.2 注重形式美与空间环境的适应性
    1.3 注重时代性与新颖性、奇异性
第2章 现代装饰艺术“情感意识”的渗透
    2.1 内容与装饰艺术家意愿的表达
    2.2 风格与装饰艺术家情致的表达
    2.3 色彩与装饰艺术家情感的表达
第3章 现代装饰艺术“材料意识”的把握
    3.1 自然材质的量料取材、因势利导
    3.2 材质表面装饰处理与材质本身的结合运用
    3.3 材料、肌理选择与运用的美学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习成果
后记

(7)浅谈女装中的装饰艺术 ——以民族风格服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的目的和意义
        1.2.2 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创新点
第二章 装饰艺术的概念、发展及民族性
    2.1 装饰艺术概念
        2.1.1 装饰艺术的涵义
        2.1.2 装饰艺术的特征
    2.2 装饰艺术的发展
        2.2.1 手工业社会时期装饰艺术的演进
        2.2.2 工业社会时期装饰艺术的发展
        2.2.3 后工业社会时期装饰艺术的发展
    2.3 装饰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性
第三章 装饰艺术在民族风格女装中的表现
    3.1 民族服装风格的概念
    3.2 近年来装饰艺术在女装中回潮的根源
        3.2.1 全球化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影响
        3.2.2 高科技与高情感相平衡的需求
        3.2.3 装饰艺术实现情感的回归
    3.3 装饰艺术在民族风格服饰中的表现
        3.3.1 造型方面的表现
        3.3.2 工艺方面的表现
        3.3.3 色彩方面的表现
        3.3.4 面料方面的表现
        3.3.5 图案方面的表现
        3.3.6 配饰方面的表现
第四章 装饰艺术在现代民族风格女装设计中的创新
    4.1 现代民族风格女装设计中装饰形象的创新
        4.1.1 装饰母体的创新
        4.1.2 装饰形象的创新
    4.2 现代民族风格服饰装饰手段的创新
        4.2.1 从装饰理论方法上讲创新
        4.2.2 从装饰实践手法上讲创新
    4.3 设计案例
        4.3.1 实践案例一
        4.3.2 实践案例二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疆民族装饰艺术审美心理追溯 ——以“金妆文化”及其形式表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选题缘起
    1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金饰文化
    2 新疆古代的金饰文化及其本选题的提出
    3 涉及本选题的几个问题及选题研究成果综述
    4 选题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 黄金的文化概述
    1.1 人类所认识的黄金
        1.1.1 作为物质存在的黄金
        1.1.2 人类最早对黄金的认识和使用
    1.2 作为神圣宗教文化存在的黄金工艺美术
        1.2.1 以光为美的原始思维
        1.2.2 以神圣宗教存在的黄金工艺美术
    1.3 金器在中国古代的发展
2 新疆民族装饰艺术中的“金妆文化”形式表现
    2.1 视觉呈现效果
        2.1.1 鲜艳明亮的纯色系
        2.1.2 炫目闪耀的金色
    2.2 闪光材质的喜好
        2.2.1 黄金首饰的情结
        2.2.2 金光熠熠的日用铜器
    2.3 饰金的审美习俗
        2.3.1 服饰的饰金
        2.3.2 生活用品的饰金
3 新疆古代的用金工艺
    3.1 织物的用金工艺
        3.1.1 新疆古代的织物织金工艺
        3.1.2 新疆古代的织物印金工艺
    3.2 金器细金工艺
        3.2.1 新疆古代的镶嵌、掐丝金珠工艺
        3.2.2 新疆古代的其他细金工艺
4 “金妆文化”审美心理的发生
    4.1 “干燥”的视觉审美心理
        4.1.1 地理生态环境
        4.1.2 自然气候下的地域视觉呈现
    4.2 “厚土藏金”的用金审美经验
        4.2.1 产金盛地
        4.2.2 用金经验
    4.3 “金色之光”的宗教神圣审美心理
        4.3.1 原始自然宗教中对太阳的崇拜
        4.3.2 原始岩画中的太阳崇拜
5 “金妆文化”审美心理的文化形成
    5.1 早期的草原游牧黄金崇拜
        5.1.1 早期草原文化的尚金传统
        5.1.2 新疆古代的“黄金”塞人
    5.2 东西方商业贸易往来的文化汇聚
        5.2.1 商业文化与黄金
        5.2.2 中亚、西亚的金属手工艺影响
    5.3 “英雄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性格
        5.3.1 英雄神话和英雄史诗的传统
        5.3.2 英雄文化的力量之“金”
结语
    1 作为历史文化的必然而存在于新疆民族的装饰艺术“金妆文化”审美心理
    2 新疆民族的用金传统及其金工艺对中原的影响
插图出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现有研究的总结与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与前期调查
第一章 欧洲“中国风”与奥古斯都二世的中国外销瓷收藏
    第一节 “CHINA”的概念与中国外销瓷的源起
    第二节 中国外销瓷与17--18世纪的欧洲“中国风”
    第三节 欧洲中国热影响下的奥古斯都二世瓷器收藏
第二章 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瓷器类别及其装饰艺术
    第一节 漳州窑克拉克瓷
    第二节 景德镇窑青花瓷器
    第三节 中国白—德化窑瓷
    第四节 景德镇窑五彩瓷器
    第五节 颜色釉瓷
第三章 17-1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瓷器艺术交流与互动——以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外销瓷为切入点
    第一节 西洋风情中国造
    第二节 中国风情欧洲造
    第三节 “想象”与“讲述”----由中国外销瓷引出的欧洲装饰艺术变革
第四章 启蒙的艺术 #187——基于奥古斯都二世的收藏看欧洲启蒙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外销瓷
    第一节 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想对清代中国外销瓷的影响
    第二节 启蒙运动中“自然主义”与中国外销瓷的题材、风格转变
    第三节 启蒙时代的爱与情感在中国外销瓷中的体现
第五章 从“装饰”到“风格”——18世纪中国外销瓷与欧洲洛可可艺术
    第一节 中国外销瓷器的收藏与洛可可风格装饰的兴起
    第二节 从贵族消遣到宫廷艺术形式——影响洛可可风格的中国审美思想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奥古斯都二世收藏清单英文总目1721-1727
附录2: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奥古斯都二世收藏清单第三章中国瓷器(白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2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1.6 本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张仃生平
    2.1 爱国的职业艺术家——漫画界的"一座金矿"
    2.2 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革命艺术设计师
        2.2.1 延安摩登的艺术设计师
        2.2.2 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
        2.2.3 新中国对外展示艺术设计的开拓者
    2.3 具开拓精神的艺术设计教育家与教育管理者
        2.3.1 中国山水画革新的先驱
        2.3.2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之路的引领者
        2.3.3 中国壁画复兴运动的带头人
        2.3.4 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先行者
    2.4 "大美术家"和"大设计师"
        2.4.1 传承历史,表述当代的艺术设计大师
        2.4.2 独步画坛的焦墨山水画大师
第3章 张仃与中国艺术设计
    3.1 视觉传达设计
        3.1.1 标识设计
        3.1.2 邮品设计
        3.1.3 招贴设计
        3.1.4 书刊设计
        3.1.5 展示设计
        3.1.6 影视设计
    3.2 产品设计
        3.2.1 手工艺设计
        3.2.2 家具设计
        3.2.3 服装设计
    3.3 环境设计
        3.3.1 建筑设计
        3.3.2 室内设计
        3.3.3 公共艺术设计
第4章 张仃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
    4.1 张仃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
    4.2 张仃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贡献
        4.2.1 倡立重传统、重民间、重生活、重实践的艺术设计教育方针
        4.2.2 确立"装饰"为主导的艺术设计办学思路,创立"装饰学派"
        4.2.3 复兴中国壁画,带动全国壁画运动
第5章 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
    5.1 爱国的职业艺术家(1932——1938)
        5.1.1 "抗敌救亡"与"艺术救国"
        5.1.2 "中西合璧"与"土洋结合"
    5.2 革命艺术设计师与艺术设计教育家(1939——1976)
        5.2.1 艺术设计与政治
        5.2.2 艺术设计与民族形式
        5.2.3 装饰与理想
    5.3 "大美术家"、"大设计师"(1977——2010)
        5.3.1 继承与创造
        5.3.2 民族与世界
        5.3.3 艺术设计与精神文明建设
        5.3.4 艺术设计与科学
    5.4 张仃艺术设计思想来源
        5.4.1 鲁迅与张光宇对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
        5.4.2 毛泽东、张光宇、毕加索对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
        5.4.3 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
第6章 张仃艺术设计及设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6.1 关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
    6.2 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制
    6.3 关于艺术设计民族化
    6.4 关于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张仃写生年表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及作品成果

四、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艺术类文化遗产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板梁古村为例[D]. 李沙.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 [2]墨西哥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J]. 谭玉龙. 美术, 2019(06)
  • [3]银川传统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及其传承与创新研究[D]. 薛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7(01)
  • [4]走向世界的故宫博物院(2003~2013)[J]. 李季. 故宫学刊, 2015(03)
  • [5]明清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产业化研究[D]. 秦树景. 山东大学, 2015(12)
  • [6]现代装饰艺术研究三题[D]. 朱卉.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
  • [7]浅谈女装中的装饰艺术 ——以民族风格服装为例[D]. 牛庆华. 青岛大学, 2014(01)
  • [8]新疆民族装饰艺术审美心理追溯 ——以“金妆文化”及其形式表现为例[D]. 李晓瑜.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7)
  • [9]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D]. 黄忠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10]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D]. 彭茹娜. 武汉理工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墨西哥的陶瓷及其装饰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