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基本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基本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昭通65700

摘要:通过对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坡进行勘查及治理工程设计,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鲁甸“8.03”地震后滑坡发生剧滑,滑动后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暴雨等工况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滑坡区条件,提出了回填反压坡脚+抗滑桩(板墙)+削坡整坡+锚索框格梁+挡土墙工程+排水工程的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滑坡;地震;基本特征;稳定性分析;防治措施;抗滑桩;削坡;锚索

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位于龙头山集镇南东侧,2014年7月,坡体下方局部出现垮塌、滑动,鲁甸“8.03”地震,滑坡发生大面积滑动,滑坡物质堆积于斜坡及坡脚公路一带,阻断公路,公路两侧房屋被毁。滑坡继续下滑可能阻断龙泉河,威胁整个龙头山集镇及对岸葫芦桥安置点安全,滑坡险情等级为大型。鲁甸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单位对该滑坡进行勘查及治理工程设计。通过钻探、工程地质测绘、试验等工作,查明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滑坡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暴雨等工况条件下欠稳定。结合滑坡特殊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回填反压坡脚+抗滑桩(板墙)+削坡整坡+锚索框格梁+挡土墙工程+排水工程的综合治理方案。本文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治理方案进行介绍。

1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滑坡区总体属构造溶蚀、侵蚀低山峡谷地貌区,石猫儿滑坡处于龙泉河左岸崩坡积形成的陡斜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滑坡后缘墓地位置标高1619.60m,最低点位于坡脚龙泉河左岸滑坡堆积物前缘位置标高1535.60m,高差84.00m,滑坡所处斜坡区上部为缓斜坡地形、中下部为陡斜坡地形,总体地形坡度15~45°,斜坡坡脚因公路修建开挖形成高3~10m陡边坡,坡脚一带堆积大量滑坡堆积物,滑坡对岸葫芦桥安置区处于冲洪积阶地,地形平缓,地形坡度小于10°,项目区地形地貌情况详见照片1-1。

1.2地层岩性

依据勘查钻孔、探井、探槽揭露情况,项目区浅表分布第四系人工堆积层、滑坡堆积层、崩坡积层、冲洪积层,下伏基岩地层为奥陶系下统下巧家组,各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

①层杂填土:以碎石土为主,粘性土充填,局部夹块石,成分杂乱,结构松散。

(2)第四系滑坡堆积层(Q4del)

②块石土:结构松散,成分主要为原坡体上部块石土,坡体中下部堆积大量块石、碎石,最大块石直径达2~3m,成分以白云岩为主,厚度6.5~17.0m。

(3)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

③块石土:稍密~中密,碎块石含量50%~70%,块石直径10~30cm,局部块径达1.0~2.0m,次棱角状,成分为白云岩为主,夹褐红色含块石粉质粘土,揭露厚度2.9~15.0m。

(4)冲洪积层(Qal+pl)

④1含砾粉质粘土: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砾石,含量15-25%,砾径0.2~2.0cm,砾石成分以砂岩、灰岩为主,主要分布于斜坡坡脚一带,揭露厚度3.5-8.4m。

④2卵砾石:稍密~中密,砾石含量50%~65%,粒径0.2~5cm,多呈圆、亚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玄武岩及砂岩,由粉质粘土及粉细砂混合填,主要分布于斜坡坡脚河流一带,揭露厚度2.7~10.9m。

(5)奥陶系下统下巧家组(O1q)

⑤强风化白云岩:灰白、灰色,散体状,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岩芯破碎,呈碎石土状,碎块状,顶板埋深3.2~21.7m,揭露厚度1.3~20.5m。

1.3区域地质构造

滑坡区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之绿汁江~小江南北构造带东缘与滇东多字型构造的结合部位,其中北东向、南北向构造属主干构造,具多期活动性。距离项目区较近的断层包括:①罗马口断层、②沙坝断层、③五里碑断层以及北西向左旋平移断层F1、F2、F3,距离较近的褶曲为①阿鲁块向斜、②罗马口背斜,整个龙头山集镇、龙泉河及其支沟的形成均受控于上述构造形迹。

1.4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地下水类型按含水介质、地层岩性、含水特征可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岩溶水三种类型,其地下水特征分述如下: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层、滑坡堆积层、崩坡积层等地层中,具潜水性质。洪积层主要分布于龙泉河河床及阶地地带,以卵砾石为主,一般富水性、透水性强,为项目区主要含水层,主要接受龙泉河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滑坡堆积层、崩坡积层以块石夹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受地形地貌控制,不利于地下水富集,富水性、透水性弱。

(2)岩溶水

区内岩溶水含水层主要为奥陶系下统下巧家组(O1q)散体状白云岩,受控于顶底板碎屑岩形成条带型岩溶水,总体富水性弱,其补给径流区不明显,区内未发现泉点出露,而项目区受地形控制则以龙泉河为次级排泄基准面。

(3)裂隙水

含水介质为奥陶系下统下巧家组(O1q)散体状白云岩,由于受构造挤压,地层多破碎,风化、节理裂隙为地下水的赋存及运移通道,该类地下水整体由北向南迳流,动态变化相对稳定。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松散层孔隙水补给,透水性弱~中等,富水性弱。

2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2.1基本特征

石猫儿滑坡处于龙泉河左岸崩坡积形成的陡斜坡地带,项目区以龙泉河为界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滑坡后缘墓地位置标高1619.60m,最低点位于坡脚龙泉河左岸滑坡堆积物前缘位置标高1535.60m,高差84.00m,滑坡所处斜坡区上部为缓斜坡地形、中下部为陡斜坡地形,总体地形坡度15~45°,斜坡坡脚因沙乐公路修建开挖形成陡边坡,边坡高3~10m。西侧滑坡发生后边坡已垮塌,坡脚一带堆积大量滑坡堆积物,滑坡从下至上呈多级滑动现象,根据变形破坏过程及变形强弱可在整体滑坡H中依次划分次级块体H2剧滑块体和H1剧滑块体。

滑坡体现已发生剧烈滑动,周界清楚,滑坡体后窄前宽,平面呈不规则圈椅状,主滑方向327°,滑坡横宽约180m,纵长约130m,滑体厚约8.0~17.0m,平均厚度12.0米,滑坡方量约28.08×104m3,为中型中层牵引式松散堆积体滑坡。

2.2滑坡变形迹象

石猫儿滑坡变形始于2014年7月下旬,该点发生局部垮塌、滑坡,鲁甸“8.03”地震后,滑坡再次发生剧烈滑动,坡体发生大面积垮塌,坡体中下部近1.3万m2的坡面发生剧滑,彻底阻断沙乐公路,损毁公路两侧房屋,并造成坡体东侧寺庙损坏,其余地段出现大规模拉张变形裂缝。现状滑坡周界清晰,地表变形明显,根据滑坡的变形迹象及变形拉张裂缝的分布状况,该滑坡变形始于前缘段,进而向中后缘段扩展,具备明显牵引滑移特征。

2.3滑坡边界、规模及威胁情况

该滑坡边界主要追踪地表变形裂缝,结合地形陡缓转折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前缘位于原沙乐公路路基边坡,剪出口位于公路边坡坡脚位置,后缘以陡缓交界区墓地变形破坏一带为界,西侧上部以出现开裂变形、树木倾斜一带为界,下部以采砂场边坡为界,东侧中上部以开裂变形山脊一带为界,下部裂缝发展至冲沟一带,以冲沟为界,滑坡体后窄前宽,平面呈不规则圈椅状,滑坡方量约28.08×104m3。主要威胁下方11户44人及一座寺庙,间接威胁龙头山集镇及对岸葫芦桥安置点安全,直接威胁资产约300万元,间接威胁资产约5000万元,滑坡地质灾害险情等级为大型,危害对象等级为二级。

2.4滑坡滑动面(带)、滑床

(1)滑动面(带)判定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和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以及室内试验,结合滑坡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滑动变形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该滑坡滑动面(带)为土岩界面软弱结构面。

(2)滑动面(带)与滑床

滑动面(带)主要沿第四系松散层块石土与下伏强风化白云岩分界面发育,滑面纵向上呈折线型,横向上呈圆弧状,深8.0~17.0m,平均厚度12.0m,滑坡主滑方向与坡向基本一致。滑坡组成物质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层块石土层,滑床主要为强风化白云岩,松散堆积层透水性较好,地表水下渗易在岩土界面富集,为滑坡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滑床特征。

2.5滑坡成因分析

通过对滑坡地表变形调查、勘探情况,滑坡形成主要与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地震有关,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

(1)滑坡所处斜坡地形地貌特征较明显,地处龙泉河左岸陡斜坡地带,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原始地形坡度中下部达30-45°,滑坡体后部较缓,坡度15-20°,坡体后方为陡斜坡一直延伸至山顶,斜坡表层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体,陡缓交替的地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2)斜坡坡脚因原沙乐公路修建开挖形成陡边坡,边坡高3-10m,坡度60-80°,边坡未进行支护,在坡体前缘形成陡临空面,使滑坡体具备了变形滑移的空间,坡脚人工切坡形成陡边坡,为滑坡的变形滑移创造了有利的地形条件与滑移空间。

(3)区内降雨充沛,地表水下渗增加滑体势能,同时下渗的地表水易富集于土-岩界面,浸润软化该结构面,降低其强度,形成滑动面,是滑坡前期发生局部滑动的主要因素。

(4)滑坡所处龙头山镇发生6.5级强烈地震,地震烈度达9度,强大的地震应力最终导致滑坡体剧烈变形破坏,发生大规模滑动,强烈地震是滑坡产生的直接原因。

2.6稳定性计算

(1)计算公式

本滑坡滑动面纵向上呈折线形,依滑体物质及滑面形态,采用折线形滑面计算公式进行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式中:

——第i条块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条块时的传递系数(j=i),即

Wi——第i条块所受的重力(KN/m),包括滑坡体自重、建筑附加荷载、动荷载,其中建筑附加荷载、动荷载综合考虑15KPa;

Ci——第i条块土的内聚力(kPa);

(2)计算工况

根据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设定三类计算工况:Ⅰ.自重工况;Ⅲ.自重+暴雨工况;IV.自重+地震工况

(3)计算剖面

本次选取勘查布置的5条工程剖面进行计算,典型剖面见图2-1。

(4)计算参数

1.重度(γ)

结合试验结果、地区经验,滑体土天然容重为19.58KN/m3,饱和容重20.63KN/m3。

2.抗剪强度(C、φ值)

该滑坡在地震前下部发生剧烈滑动(主要位于H1剧滑块体范围内),H2剧滑块体亦出现变形破坏,地震前该区域(H2剧滑块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考虑稳定系数F=0.97;

给定自然状态下滑带土(块石土夹含碎石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指标φ=28.20;

反演抗剪强度指标c,公式:

根据反演,最终确定剧滑块体(H2剧滑块体)滑带土抗剪强度取用值,自然状态c=16.50kpa,φ=28.20°;饱和状态c=16.00kpa,φ=26.70°;滑坡体其他区域(H2剧滑块体后部及东侧):取自然状态c=17.50kpa,φ=30.00°;饱和状态c=17.00kpa,φ=28.50°。

(5)稳定性计算结果

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1。

2.7稳定性评价及发展趋势

根据稳定性计算,滑坡整体处于逐渐稳定阶段,其在自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1.09-1.13,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1.01-1.05,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而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考虑滑坡体饱和)稳定性系数0.97-1.00,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基于目前滑坡变形状态,滑坡可能再次发生变形滑动,间接威胁集镇、对岸葫芦桥安置点安全,需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对滑坡进行处置。

3滑坡治理方案

根据滑坡的特点、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考虑,针对该滑坡的特点及危害对象的分布情况,治理的总思路为“压脚、锁脚、拦挡、减载、梳面、锁腰、截排水”。

总体治理方案:针对滑坡各区域的不同特点、滑坡防治级别,分别对各滑坡块段实施回填反压、支挡、锚固等措施,实现滑坡的整体稳定,同时结合滑坡坡面特征进行护坡、削坡、整坡,确保各次级块体、表层松散岩土体的稳定,最终配合整个集镇的系统截排水工程弱化区内降雨对滑坡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滑坡体稳定。

滑坡剧滑块段治理措施:在坡脚对滑坡回填反压,回填反压体外侧采用一排抗滑桩板墙支挡,,原公路至抗滑桩板墙外侧,拆除原有河堤,设置一排抗滑桩板墙作为公路外侧路堤墙皆河堤,同时小范围削坡减载,清理坡面上危石浮石,植草绿化整个剧滑体。

4、结论

⑴本文结合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实例,通过分析论证,认为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地震等人类活动有关。

⑵滑坡平面呈不规则圈椅状,主滑方向327°,滑坡横宽约180m,纵长约130m,滑体厚约8.0~17.0m,平均厚度12.0米,滑坡方量约28.08×104m3,为中型中层牵引式松散堆积体滑坡,滑坡灾害险情等为大型。

⑶通过稳定性分析,滑坡现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考虑滑坡体饱和)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结合地震恢复重建,必须进行工程治理。

⑷该滑坡的治理措施包括:回填反压坡脚+抗滑桩(板墙)+削坡整坡+锚索框格梁+挡土墙工程+排水工程的综合治理,滑坡治理后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1:20万鲁甸幅区域地质普查报告》,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1980年。

[2]《云南省鲁甸6.5级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2015—2017年)》2014年。

[3]《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坡勘查及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15年。

作者简介:

李元华(1979—),男(汉族),云南永善人,工程师,现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技术及管理工作。

标签:;  ;  ;  

鲁甸县龙头山镇石猫儿滑坡基本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