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汽车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

天然气汽车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

张治水[1]2003年在《天然气汽车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发展天然气汽车的必要性、天然气汽车的技术性,评价了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根据以往的发展状况预测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趋势,结合技术经济分析结论和国外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政策及法规,为我国发展天然气汽车提出了可行的应用政策。 本文综合分析柴油机燃用CNG以及汽油机燃用LPG的改装技术,评价了柴油机燃用CNG的工作性能以及汽油机燃用LPG的工作性能,总结了天然气汽车改装后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论述分析了加气站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使用投资回收期评价了改装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使用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价了天然气加气站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天然气价格越高,加气站的经济效益越明显,但对天然气汽车车主来说,其节约的燃料费会减少,投资回收期变长。 本文使用灰色系统建模,对天然气汽车以及天然气加气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政府可能的鼓励政策以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运用的情况下,到2010年我国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及加气站的数量仅相当于一些天然气汽车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在1997年的水平。 本文分析了与天然气汽车相关的严格限制车辆排放的法规和鼓励天然气汽车发展的优惠政策。世界上凡是使用天然气汽车的国家都推行了有利于天然气汽车发展的相应的配套政策,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具体政策。 参照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本文从技术政策、产业政策、法规和鼓励扶持政策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决策参考。

阮娴静[2]2010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近年来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并且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改变从国家宏观、地区政府、中观区域、行业和单个企业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模式和视角,而从其不同性能综合评价角度研究其各种性能,例如技术、经济等,并将研究重点锁定在新能源汽车各种性能的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上,以期能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企业就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竞争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新能源汽车各种性能的提升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概念进行界定,分类阐释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意义,并搭建全文的脉络体系,形成全文的技术路线和方案设计。第二,从技术角度阐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类,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评价体系,并运用相关指标体系对现今世界范围内十款天然气汽车的代表车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发掘其排名先后的原因,提出对发展我国天然气汽车的有益建议。最后,从技术层面比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情况。第叁,从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角度阐述新能源汽车经济评价的原则,构建出新能源汽车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世界范围内七款各种性能最优的混合动力汽车进行综合评价,从分析结果中揭示出决定其经济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结尾部分还从经济视角比较分析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情况。第四,综合新能源汽车的各个角度,阐明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构建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十类典型新能源汽车车型作出综合评价,发现现阶段最适合发展的新能源车型,并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比较分析中凝练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发展方向。第五,从不同视角阐述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进一步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策略、产业化策略、品牌策略及产品组合策略。第六,以DF公司为个案研究对象,在介绍其公司特点及产品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氢燃料电池轿车项目的实施效果情况,构建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司镍氢电池研发创新项目对企业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影响,并同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纯电动车用电子产业链技术链接中的供求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众多模型的建立和比较分析中得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有益政策建议。本文是武汉理工大学211项目“产品创新管理系统”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贺罡[3]2005年在《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城市居民用气需求的增长、燃气发电对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大、动力燃料用天然气领域的拓宽以及天然气化工和其他工业对天然气需求的日益增长,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急剧提高。如何客观的评价中国天然气的资源状况、科学的分析中国天然气的市场前景;如何运用技术经济分析原理,对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成为我们研究天然气开发利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相关问题——诸如管理体制、法规建设、定价政策和竞争机制等问题的解决。本文从天然气开发利用技术经济评价入手,通过对中国天然气资源状况分析、天然气重点产区储量分析以及勘探开发现状的分析,通过对中国天然气民用市场、发电市场、动力燃料市场、化工市场前景的分析,为确定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奠定了基础。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研究和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表明,中国具有天然气工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具有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对此,文章从推进中国天然气行业的迅速发展出发,就如何借鉴国外在天然气管理体制、法规建设、行业监管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经验,解决好中国天然气工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管理体制、监管体制问题和如何完善中国天然气行业的法规建设、定价政策问题以及建立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研究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刘新[4]2017年在《燃气汽车改装及加气站建设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对国内外燃气能源、燃气汽车以及加气站的发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对重庆和广州两地燃气汽车的成功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将常规燃油汽车改装成以CNG或LPG为燃料的燃气汽车,对车辆改装后燃用不同燃料时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以及尾气排放叁个方面进行实际测试,根据实测结果分析比较改装车燃用不同燃料时的性能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在动力性能方面,改装车燃用LPG要优于燃用CNG,但均较燃油汽车有所降低;在尾气排放方面,两个类别的燃气改装车的尾气排放情况均低于燃油汽车;在经济效益方面,LPG改装车节约燃料成本47%,CNG改装车节约燃料成本56%。燃气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燃气加气站的建设,本文对CNG和LPG加气站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了两类加气站的建设方案、投资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等,可以为加气站布局与建设提供参考。

王怀炳[5]2014年在《PZ成品油油库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成品油的需求迅速增长,作为成品油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成品油库发展加快,成品油库的建设越来越重要。PZ成品油库建设依托四川石化公司完善的公用配套设施,降低本工程建设投资,有利于油库的低成本、高效运营。PZ成品油库建成后,储存规模大、储油品种全、油品外运功能强,能为全省的资源平衡,保障川内成品油需求的稳定供应和四川石化公司的平稳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论文概述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市场调查分析、项目技术分析、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理论依据。基于此,从市场需求、目标市场和资源叁方面分析了油库建设项目市场及资源供应;然后从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条件、气象及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和公用工程条件多方面描述了油库基本信息,对油库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比较得出了推荐方案,针对推荐方案进行了相应具体设计;针对推荐方案,从油库部分建设投资、外输管道部分投资、建设期借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等方面估算了油库建设投资,并提出了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最后开展了油库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并进行了相应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油库建设财务评价可行的结论。

朱洁[6]2015年在《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技术经济分析》文中提出环境、能源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改善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我国大量富余的焦炉煤气为制天然气的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焦炉煤气制天然气不仅可以弥补能源供应缺口,减少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而且可以改善能源质量、减少焦炉煤气的散放量,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除可提供液化天然气(LNG)产品外,经过复温调压还可以提供代用天然气(SNG)和压缩天然气(CNG),它是资金、资源、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产业,还处于示范阶段。但是国内天然气短缺及天然气有稳定的市场,其价格与原油价格成正相关关系,导致近期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出现了无序和过热的现象,为了促其发展,有必要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本文首先研究了天然气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然气、煤和石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天然气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潜力且相对于煤炭和石油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天然气产业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的比例也会不断提高。从技术角度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技术进行比较和评选,通过对焦炉煤气发发电、制甲醇、甲烷化制天然气产业技术经济比较,得出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产业相对于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实际情况考虑到天然气气源和用气点具有一定的距离,运用静态分析法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叁种产品方案(SNG方案、CNG方案、LNG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VB编程建立了叁种产品方案总成本费用技术经济模型软件。该模型软件能够快速的比较出不同原料价格、不同储运距离的叁种产品方案单位总成本费用,具有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通过对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核心工艺:天然气液化工艺及LNG存储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分析了不同技术优缺点、技术指标、经济性、适用性,总结出最优技术路线。最后选取一家生产规模为34000Nm3/h焦炉煤气生产SNG的公司为例,对公司推行焦炉煤气制SNG项目进行经济性分析。对该项目的投资、成本、收益进行估算后,经财务分析得到焦炉生产天然气项目在经济上可行的。通过不确定性分析就关键因素展开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风险分析,力求得到客观、精确的分析结论,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价值。

肖鹏[7]2004年在《电动汽车的创新工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及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新一代清洁交通工具。随着电力、电子、控制、材料等技术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兴起了研究、开发、应用电动汽车的热潮。我国电动汽车也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中国传统汽车技术比发达国家落后30多年,但电动汽车技术只落后十年左右,部分核心技术反而还居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可以认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实现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同步发展。但是对电动汽车相关的学术研究却没有同步发展,都只局限于其技术或产权专利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创新管理这个领域。 综合国内外对电动汽车的研究成果,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国家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法规和政策还存在许多要完善的地方,而且地方政府也都在出台各种不一致的法规,进而从全国整体来看,没有整体效应,没有统一行业标准;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技术虽然正在发展,但难题还是存在不少,我国的技术和国外相比还是存在差距,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技术创新的内涵没有真正领会,技术创新战略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许多企业对此不重视。这些现象就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以技术创新管理知识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运用技术创新学、管理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从创新工程的高度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研究了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工程;在对电动汽车的政策与法规支撑环境的分析当中,指出了我国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激励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规上的不足以及优惠政策的不足,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最后着重提出了加速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战略对策。

黄中昊[8]2013年在《煤层气的变压吸附分离及吸附储运技术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飞涨和能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以其丰富的储量和广阔的应用空间成为了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针对煤层气的性质特点和我国当前煤层气的利用现状,通过对现有工艺的比选和具体气源的分析,提出了新型煤层气变压吸附分离和吸附储运的联合工艺及工程化设计,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该工艺是将低浓度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技术进行提纯,分离出所需的高浓度甲烷产品气,提纯后的甲烷气(甲烷含量大于90%)通过吸附技术储存于吸附储罐中,再由储运车输送给下游用户使用。其中,变压吸附工艺主要针对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分离,通过Aspen中Adsim模块对该流程进行模拟得出,甲烷含量为30%的原料气经过变压吸附后可得到甲烷含量为92.1%的产品气,回收率为91.67%,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吸附储运工艺主要针对提纯后的甲烷气的储存和运输。通过对LNG、CNG和ANG叁种储运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得出,吸附储运方式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同时,本方案选择了高表面活性炭作为工艺的吸附剂材料,并通过相应的制备工艺生产出了最优比表面积为2753m~2/g,孔容为1.488cm~3/g,孔径为2.162nm的高表面活性炭,能够很好的满足工艺需求。该项联合工艺创新的把变压吸附分离提纯技术和吸附储运技术相结合,并配合新型高效吸附剂的应用,从而实现了煤层气的高效利用。按照气源开采处理量为12000Nm~3/h计算,项目总投资约为2500万元;处理后的煤层气将会通过吸附储运输送到门站销售,盈利可达1070万元/年,即4年实现盈利。整个工艺装置简单、运行安全、经济性佳,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孟凡彬[9]2008年在《秸秆成型燃料富氧气化气作为机动车燃料研究》文中提出从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教练车以天然气作为汽、柴油的代用燃料。生物质富氧气化可以获得中热值气体,能满足作为机动车代用燃料的一般条件。生物质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其单位热值价格低于天然气。结合环境、技术和经济性叁个方面考虑,生物质富氧气化气有作为天然气代用燃料的可能性。本文利用30kW生物质气化发电试验台,研究了秸秆成型燃料气化行为,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秸秆空气气化气和富氧气化气作为车用燃料的行驶特性和尾气排放特性。空气气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水分、粒径对生物质气化有一定影响;使用空气预热器可以改变气化当量比,从而改变气体成分;空气气化合适的当量比为0.28-0.31。富氧气化试验结果表明:富氧气化可以大幅度改善气体热值。当量比为0.23左右、氧气浓度为86%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果,气化效率达到72%,热值达到10500kJ/m3;气化炉还原区温度保持在650-770℃之间时能获得较理想的热值。行驶试验表明:生物质气化气与机动车发动机有良好的适应性;使用富氧气化气可以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最大速度,但出现了爆燃现象。尾气排放特性表明:燃料变化对CO排放特性没有显着影响,对HC和NOx排放影响较大。使用秸秆成型燃料气化气作为车载燃料,其尾气排放远远低于GB18285-2005中规定的排放限值,其中CO,HC排放仅为排放限值的5.56%和1.11%,清洁性较好。最后,利用成本-效果法对生物质气化气作为机动车燃料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生物质富氧气化气作为车用燃料的市场前景。

陈聪[10]2015年在《城镇燃气系统应急调峰方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作为世界叁大常规能源之一,随着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天然气的增长远比另两种常规能源快。但是伴随着天然气消费的增加,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天然气的事故应急与调峰储备设施在我国的缺乏也慢慢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近几年出台的各个能源相关的文件中也越来越频繁地提到了事故应急与调峰储备设施的建立。在《天然气利用政策》2012年第15号令中提到了将在城镇中具有应急和调峰功能的天然气储存设施为优先发展类用户;在《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提到了加快建设储气设施,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总容量为257亿的储气库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能保障天然气应急需求。对于事故应急与调峰储气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依据不同应急调峰方案的技术经济性,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比较,对优选最佳应急调峰方式、实现最大投资效益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国内不同供气规模、不同天然气应急调峰系统的适应性,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不同应急调峰方案的优化比选。在理论研究与计算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优劣性,然后得出较大规模事故应急与小规模事件应急的不同建议。最后以广东省SS市的自然条件和天然气运行情况来分析它的事故应急与调峰储备的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天然气汽车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D]. 张治水.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2]. 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 阮娴静.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3]. 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研究[D]. 贺罡.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4]. 燃气汽车改装及加气站建设分析[D]. 刘新. 北京建筑大学. 2017

[5]. PZ成品油油库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D]. 王怀炳. 西南石油大学. 2014

[6]. 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技术经济分析[D]. 朱洁. 扬州大学. 2015

[7]. 电动汽车的创新工程研究[D]. 肖鹏.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8]. 煤层气的变压吸附分离及吸附储运技术开发[D]. 黄中昊.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9]. 秸秆成型燃料富氧气化气作为机动车燃料研究[D]. 孟凡彬.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8

[10]. 城镇燃气系统应急调峰方式分析研究[D]. 陈聪. 北京建筑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天然气汽车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