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台门建筑初探

绍兴台门建筑初探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312000

摘要:绍兴台门既是绍兴历史的浓缩和写照,也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绍兴台门名进行分析,,对绍兴台门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探。

关键词:台门;建筑;绍兴

1、引言

“台门”早在两千多年前在《礼记·礼器》中被提出,即“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台门指的是诸侯宫门、禁城门、外城门及府第宅院之门。“台”有高、稳之意,是对有身份的人的住宅的尊称。可见在封建时代人们就已经在使用“台门”这个词了。之后,在清代翟灏《通俗编·居处》中也曾提到,“凡高大之门,时俗漫呼之曰台门,虽未尝有筑土为基之实,而其名偕矣。”意思是在当时,只要是高大的门,都被人们称为台门。再后来,绍兴籍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也提到“绍兴旧时民间称大住宅之厅事曰明堂(天井),称大住宅之头门为台门[1]。而现存的绍兴老台门多为明清时期遗留,是这个时期浙东学派和士商阶层所营造的主要住宅形制。

在旧时期,人们把绍兴那些名门望族所建的大规模天井院落的临街入口称为“台门”,绍兴老台门是民间文化和传统装饰造型艺术的宝库。而那些名门望族的人经常通过装饰门面来彰显门第高贵、家境殷实。后来,由于台门(即入口空间)的重要性和表征性,人们对“门”的称谓逐渐演变成对绍兴当地民居形式的称呼,连普通百姓的天井住宅也都被叫做台门。同时,老台门建筑中如展现古越民俗文化的青砖门罩、石雕漏窗,以及大量木雕、砖雕、窗棂格、瓦饰、描绘、碑刻楹和建筑浑然一体。自此,台门不再单独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逐渐延伸发展为台门建筑。

台门建筑虽数量众多,且风格迥异,但是仍然有类可分。首先,可以从台门建筑的外形和整体结构进行分类,如根据台门建筑平面形状分类:则有“日”字、“目”字等形状的台门建筑。根据台门建筑的开间数分类:则有三开间台门、五开间台门、七开间台门等。根据台门家住的进深数分类:则有二进台门、三进台门、五进台门、七进台门等。

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看,绍兴台门建筑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所处的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可以说是“前门进,后门出”,因为建筑前后不是连接道路就是连接河流。台门建筑的形式风格是多变的、不拘一格的。绍兴台门建筑青瓦粉墙,除了少数的官宅有规定的形式,大多数台门建筑没有固定的模式,都是倚地而建,根据周围坏境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建筑形态,因此就有了高高低低,富有生动韵律的建筑群体。在形式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下,黑色白色灰色却一直是台门的主色调,不仅屋瓦墙是黑的,其大门和梁柱也是黑色的。这四种不同性质台门,具有不同的风格形态。官宦住宅出于威严和高贵,一般规模较大,用材考究,为要凸显与普通老百姓的不一样;商贾住宅一般前朝街,后临河,这样可以保证便利的交通,同时它兼有居住和经商两用,前半部分经商,中间洽谈生意,后进才是起居住宅;文人住宅的平面布局呈内向式布置,多有高墙与外界分隔,后院有丰富的自然坏境元素,也有精雕的亭廊可以说是环境优雅安静、建筑精致优雅,富有诗情画意,足以彰显主人的文人气息。平民住宅相对其他三种风格在绍兴古城内建造的更多,而其建筑形式虽比不过其他三个,但朴素大方,色调多为白墙黑瓦,并且独门独户,往往临街设小店,临河设工场,富有底层百姓的生活气息。因为在众家聚居的台门中,门庭及天井部分公用,所以该种风格也拥有其他几种所不具有的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2]。

在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台门建筑中,石门槛、石门框、石天盘,上加字牌,如意形附壁拱,砖质华拱出跳,上铺圆形砖质檐椽,方形砖质飞子,黑筒瓦屋面的石库台门在绍兴台门建筑中又是占多数的,这也促成了质朴典雅、敦厚稳重成为绍兴台门建筑一贯的给人的感觉。绍兴台门建筑在绍兴的一大特色就是数量众多,因而形成了一片一片的台门建筑群。然而,数目众多的台门建筑又可以被人们大致分为四类,分别为官宦台门、商贾台门、文人台门、普通台门。

每个不同的时代铸造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同时每一种建筑风格又能反过来投射出当代的时代特征。绍兴台门建筑固然也是如此,它的设计同样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为何在绍兴会有如此多的台门建筑?因为在外经商的绍兴人在成功后就会回到家乡,然后去建造和改造自己宗族的房宅,以此来光大门楣;同时当绍兴人考取功名,中举后,便会在台门前树立旗杆以此来光耀门面,而这样的台门建筑则被称为“旗杆台门”。而在那时,旗杆台门在绍兴城内也为数不少。由此见得,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十分看重考取功名的,并且很希望以此来光宗耀祖。台门内聚族而居,基本上是一个家族的生活在一起;因此,也有一大部分的台门建筑也是以姓氏命名。所以,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宗族观念十分强。

范文澜故居——锦麟桥范家台门:锦麟桥范家台门始建于清朝,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锦麟桥范家台门,位于绍兴市区龙山后街,坐南朝北,有三进平屋。范文澜故居内有存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物,如范文澜祖父的纪年体自传《质言》手抄体复印件,其中记录了太平天国年间在绍兴发生的一些大事以及绍兴兰亭、龙山书院等文物古迹的修复、创建情况;除此之外,台门内还存有范文澜生前用过的瓷制笔筒、汉白玉镇纸等物件。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乾隆十九年,鲁迅的七世祖周绍鹏购买此屋,并且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后,逐渐形成现在规模很大,布局严谨,白墙黑瓦,极富特色的周家老台门。虽然台门从建成距今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但是保存完好。周家老台门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是台门斗,第二进是德寿堂,第三进是香火堂,第四进是座楼。其中台门斗的门楣上悬挂着代表家族地位的“翰林匾”;德寿堂原命名为宁寿堂,后来因避清道光皇帝的年号“宁”讳,所以改为德寿堂,属于公共活动场所;香火堂则挂有“德祉永馨”匾,且主要为人们祭祀的场所;最后是作为主要的生活区的座楼,是居住在台门内的所有人的起居的地方。

秋瑾故居——和畅堂乌台门:和畅堂乌台门始建于清代,位于绍兴市区解放路和畅堂18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门坐北朝南,共有五进。在台门的大门口,悬挂着“秋瑾故居”匾额;在第二进中间的堂屋里,挂着“和畅堂”的堂匾;在秋瑾卧室后壁的夹墙中,还有一间密室,这里曾经放过一些武器和重要文件;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了当时革命年代的点点滴滴。

台门的整体色彩以黑色和白色以及灰色为主,台门内也有栗色或暗红的门窗和木制家具。绍兴台门建筑是绍兴的见证者,它记录了绍兴文明的变革,绍兴历史的变迁,;为此,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迫切的需要采取措施来留住正在不断消失的历史瑰宝,因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对存留下来的古台门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补修,已达到长期留存的目的;培养一些贯通台门建筑技术和装饰技术的人员,不让传统台门建筑的技术流失;向大众传播台门文化,为台门建筑在祖国大地留一席之地,大开“台门之花”。

参考文献:

[1]李云.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2(3)1l1一l12.

[2]屠剑虹.绍兴台门[J].浙江档案,2007(7):32-33.

标签:;  ;  ;  

绍兴台门建筑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