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束增敏论文_刘丽艳,白洁,韩文雅,王亚文,吴素焕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束增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束,光度法,荧光,烷基,表面活性剂,离子,甲酚。

胶束增敏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艳,白洁,韩文雅,王亚文,吴素焕[1](2018)在《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面膜中的荧光增白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简单、灵敏、快速的胶束增敏荧光法,对面膜中的荧光增白剂VBL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条件进行选择,确定了最佳的检测条件:Ex=345nm、Em=430nm、Slit=5nm,5nm;根据荧光增白剂的光学性质、结合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敏原理,对影响体系荧光强度的因素(增敏试剂种类、增敏剂浓度、温度等)进行了考察,确定的最佳增敏试剂为9.20×10-4 mol/L的CTAB(即为临界胶束浓度),最佳实验条件为34℃;利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设计对样品预处理条件(提取剂的种类、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荧光增白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0%乙醇,料液比1∶75(g∶mL),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34℃.在最佳实验条件下,VBL+CTAB体系,在5.00×10-7~1.20×10-4 g/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8),检出限为1.91×10-7 g/L,平均回收率为101.64%~12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41%~8.92%.本方法检测灵敏、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面膜中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检测,为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对市场面膜的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金娥,张海容[2](2018)在《胶束十二烷基硫酸钠增敏荧光法测定银杏叶片槲皮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银杏叶片中测定槲皮素含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敏荧光新方法。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及p H等外界条件对槲皮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SDS、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M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β-环糊精(β-CD)4种有序介质,SDS在碱性(p H=9.12)介质中对槲皮素荧光增敏效果最好,在最大激发波长464 nm、最大发射波长542 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在p H=9.12、SDS浓度为1.5×10~(-2)mol/L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强度与槲皮素含量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14μg/m L,检出限为0.16g/L,RSD为1.56%。本方法用于4种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汤家华,李顺[3](2017)在《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述研究了吐温-20胶束对二苯偶氮羰酰肼与铜(Ⅱ)显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Ⅱ)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_(5.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介质中,在吐温-20的作用下,铜(Ⅱ)与二苯偶氮羰酰肼能形成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53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1×10~4L·mol~(-1)·cm~(-1),方法的灵敏度比未增敏体系提高了近120%。铜的质量浓度在0~1.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应用于食品中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2%~4.6%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104%。(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7年12期)

熊海涛[4](2017)在《胶束增敏刚果红褪色光度法测定腐竹中痕量甲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酸性介质中,甲醛对溴酸钾氧化刚果红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该褪色反应起到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光度法测定痕量甲醛的新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甲醛浓度在0.02~1.0μg/m L范围内与刚果红褪色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140 3C_(甲醛)+0.278 6,方法的检出限为6.2n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2.7%(C_(HCHO)=0.1μg/m L,n=8)。该法用于腐竹中痕量甲醛的测定,回收率在96.50%~109.0%之间。(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08期)

张宝红,胡国胜[5](2016)在《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谷物中赖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对谷物中赖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赖氨酸与甲酚红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紫色络合物,溴化十六烷基叁甲基铵(CTMAB)对该络合物有显着的增敏增稳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光度法测定赖氨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测定谷物中赖氨酸含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6年03期)

领小,苗澍,敖登高娃[6](2016)在《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荜茇宁》一文中研究指出蒙药荜茇有效成分荜茇宁具有荧光,且荧光可被表面活性剂吐温-20增敏,同时,其同步荧光光谱能消除血清样品的背景荧光对荜茇宁荧光光谱的干扰,据此建立了直接测定大鼠血清中荜茇宁浓度的新方法。荜茇宁的线性范围为5.47×10~(-3)~3.28μg·m L~(-1),检出限为1.20×10~(-3)μg·m L~(-1),样品回收率为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2.7%。方法可用于大鼠血清样品中荜茇宁浓度的直接测定。(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叶[7](2015)在《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17AAG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辐射敏感性影响;分析作为靶向药物纳米载体系统,17AAG聚合物胶束是否较游离17AAG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及研究探讨此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游离17AAG及17AAG聚合物胶束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应用单击多靶模型分析游离17AAG及17AAG聚合物胶束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之间的差异;实验方法包括:细胞周期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western-blot实验及小鼠动物模型实验。采用17AAG聚合物胶束,增加难容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联合X射线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结果1、MTT实验数据表明17AAG聚合物胶束较游离17AAG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大,两者均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克隆形成实验证实17AAG胶束对细胞具有更明显的辐射增敏作用。2、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与X射线联合作用均可引发明显的细胞衰老现象,呈现剂量依赖效应。据统计结果显示,17AAG聚合物胶束在X射线各个剂量点引发的细胞衰老比例均高于游离17AAG。3、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联合X射线照射使肺癌细胞中的DNA损伤位点明显增多并使DNA修复延迟,17AAG聚合物胶束引发效应与游离17AAG组对比有差异。4、western-blot结果显示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均使涉及MAPK信号通路的ERK激酶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MAPK信号通路被阻断。5、裸鼠动物模型试验中观察到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的作用,但相同浓度所起到的抑制效应并未呈现出明显差异。结论体外实验中,17AAG聚合物胶束对叁种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效应明显高于游离17AAG,这可能与细胞衰老和DNA损伤修复延迟有关,Western-blot实验证实可能与MAPK通路的抑制效应有关;在裸鼠动物模型实验中,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对肿瘤细胞均起到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5-01)

白静,崔丽伟[8](2015)在《胶束增敏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硒》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利用硒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橙褪色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硒的方法,确定在测定波长λ为506 nm,硒浓度在0.2μg/m L~1.2μg/m L范围内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181 4C+0.107,相关系数γ=0.997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4×104 L·mol-1·cm-1。测定富硒盐中含硒量为4.275 mg/kg,加标回收率在93.3%~96.4%之间,并且RSD为1.2%,实验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可作为快速测定食品中的痕量硒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1期)

张海容,闫晶晶,陈金娥[9](2014)在《胶束Brij35增敏荧光法测定4-羟基咔唑》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水、甲醇、乙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β-环状糊精(β-CD)、溴化十六烷基叁甲铵(CTMAB)、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7种不同介质,及反应时间、金属离子、pH条件对4-羟基咔唑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不同介质中Brij35在酸性条件下对4-羟基咔唑荧光增敏效果最好,在λex/λem=337/357nm处有强荧光峰。据此,建立了一种用Brij35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4-羟基咔唑含量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4.0×10-7~1.0×10-4 mol/L,检出限为6.5×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陈雪艳,宋碧涛,徐丹,朱霞石,王赪胤[10](2014)在《吐温60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采出水中铝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60胶束增敏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采出水中铝离子的新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Al(Ⅲ)-铬天青S-吐温60形成叁元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12nm处,铝离子质量浓度在0.005~0.3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4,检出限为0.39μg·L-1,该方法用于油田采出水样中铝含量测定,能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胶束增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银杏叶片中测定槲皮素含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敏荧光新方法。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及p H等外界条件对槲皮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SDS、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M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β-环糊精(β-CD)4种有序介质,SDS在碱性(p H=9.12)介质中对槲皮素荧光增敏效果最好,在最大激发波长464 nm、最大发射波长542 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在p H=9.12、SDS浓度为1.5×10~(-2)mol/L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强度与槲皮素含量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14μg/m L,检出限为0.16g/L,RSD为1.56%。本方法用于4种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束增敏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艳,白洁,韩文雅,王亚文,吴素焕.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面膜中的荧光增白剂[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陈金娥,张海容.胶束十二烷基硫酸钠增敏荧光法测定银杏叶片槲皮素含量[J].日用化学工业.2018

[3].汤家华,李顺.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J].甘肃科技纵横.2017

[4].熊海涛.胶束增敏刚果红褪色光度法测定腐竹中痕量甲醛[J].食品工业.2017

[5].张宝红,胡国胜.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谷物中赖氨酸[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

[6].领小,苗澍,敖登高娃.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荜茇宁[J].分析测试学报.2016

[7].王叶.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

[8].白静,崔丽伟.胶束增敏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硒[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

[9].张海容,闫晶晶,陈金娥.胶束Brij35增敏荧光法测定4-羟基咔唑[J].分析科学学报.2014

[10].陈雪艳,宋碧涛,徐丹,朱霞石,王赪胤.吐温60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采出水中铝含量[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2 胶束增敏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奎尼丁与胶束体系中荷移络合物的吸收...(Ⅲ)催化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机理(2...辛可宁与胶束体系中荷移络合物的吸收...吸收光谱曲线1草萘胺分子结构Fig.1Thestr...

标签:;  ;  ;  ;  ;  ;  ;  

胶束增敏论文_刘丽艳,白洁,韩文雅,王亚文,吴素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