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临床路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行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健康知识、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762-01

支气管哮喘属于过敏性的疾病,临床较为多见,有慢性气道炎症性的特作,临床表现主义为发作性气喘伴哮鸣音,严重时甚至还会有持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嘴唇发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危有重要的影响,临床有多种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近年来新发展的全新临床护理模式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效果,特作此次研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本研究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于2013年5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相关条件。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35.4±2.6)岁,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36.1±2.4)岁,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设计临床护理路径:组织专门的小组通过对患者的支气管哮喘病因、病理生理、病理、临床诊治、以往护理经验进行等进行总结,运用专业护理程序来设计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患者在经确诊入院之后,责任护士根据设置好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行入院教育,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

1.2.3护理路径内容

1.2.3.1对患者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因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会有胸闷气喘的临床症状,所以,病情一旦发作,可能会引发患者有严重心理顾虑并导致焦虑、紧张的心理变化,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植物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增强,这均会加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发的呼吸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采取措施,注意护理时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细致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对其讲解此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而且经积极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要告知患者紧张会加重自己的病情,为了能够早日取得疗效,要保持放松的心情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放松指导,使其了解基本的技巧,得到精神以及心理上的安慰

1.2.3.2根据患者的情况行药物护理: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物为茶碱类药物,包括氨二羟基丙茶碱、茶碱等,因为这类药的治疗用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所以在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严格控制用药速度,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停用药物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另外,Β-受体激动剂也是一种治疗此症的常用药物,在用药时一般采用吸入法,要耐心的向患者仔细讲解吸入方法、剂量等问题,并在一旁观察指导,防止产生本类药物所引发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肢体震颤等副作用

1.2.3.3饮食护理:因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需消耗大量的营养,会导致患者消耗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水分等营养物质,因此加强饮食调整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在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有针对性的配置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是半流质食物,并叮嘱患者要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吃鱼、虾、蟹或刺激性辛、酸、辣的食物。

1.2.3.4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参考Orem自理理论,在评估患者基本条件因素、自理力量的基础上,采用问卷的方式评估患者的自理缺陷从而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随后制定辅助教育框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等选取适当的宣教方法,明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地点、所需物品等。在实施教育计划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使患者能逐渐提高自理能力。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如下:①入院第一天: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基本设施以及入院注意事项等,耐心向患者介绍入院各项检查的目的及作用,使患者配合完成入院检查。②入院第二天:采用问卷的方式评估患者的自理缺陷,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了解使用注意事项。③入院第三天及以后:向患者讲解哮喘的基本临床表现及特点,哮喘发生、发展特点以及防治要点,使患者了解到自我监控对于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性,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问卷以及口头提问等方式评估患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健康宣教策略。④出院指导:于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强化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告知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指导其进行基本体育锻炼的方法。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实施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以及责任护士共同完成,其中责任护士为主要的实施者。

1.3观察指标于出院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院内整个科室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同一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以及护理,旨在最大程度的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明确护理职责,提高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可使临床护理过程标准化、程序化,有利于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随之也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确了护理时间安排,避免了时间的浪费,提高了时间效率。需注意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实施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行有针对性性的必要的个体差异变化的评估、调整,以促使此护理模式更为全面完整。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加强治疗效果。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充分体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30-31.

[2]学萍,凌桂爱,方妙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在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08-110.

[3]李江玲.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分析及护理.护理研究,2004,18(5B):876-877.

[4]马伟光,李继平.21世纪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48-49.

[5]刘红娟.应用临床路径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607-608

标签:;  ;  ;  

临床路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