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李华倩

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李华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丧偶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困境,个案研究

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倩[1](2018)在《关于农村丧偶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困境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社会对于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成长问题的研究较为充分的背景下,学者们对于丧偶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方面的问题往往缺乏重视。而在农村中,丧偶式单亲家庭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经济水平的下降、家庭结构的突然变化,必将会给正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致使这些青少年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许多困境。已经有相关研究表明,丧偶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在智力发育、性格特征、情感情绪、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化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不良情感及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不利于丧偶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有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使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丧偶式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多方面的介入,通过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帮助恢复案主的家庭功能,另一方面,帮助案主挖掘和建立较大的支持网络,并最终解决案主在成长困境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1)

石闻达[2](2016)在《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就研究现状而言,人们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研究较为充分,对于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问题往往缺乏重视,探讨丧偶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方面的成果乏善可陈。有鉴于此,本文从社工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工作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的方法和路径,对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索有价值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帮助丧偶单亲家庭子女摆脱社会化障碍。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南京“友航”社会服务机构的困境儿童项目,作者以该项目中的相关困境儿童为对象,通过个案介入等方法,对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进行归纳、梳理和原因分析,并就社工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多样化方式展开探讨。笔者通过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来对丧偶单亲家庭的子女进行多方面的介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跟优势视角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恢复案主的家庭功能,另一方面,帮助案主挖掘和建立大的支持网络,并在最终改善这些青少年社会化障碍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1)

吴越[3](2015)在《当前我国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许多重大改变,而丧偶式单亲家庭仍是各种家庭模式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着重分析这些家庭中的子女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丧偶式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生理、人际关系、性格发展等方面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探究其原因,进而提出较为合理的改善问题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5年11期)

李小杉,王琪,肖静,孙华闽,何美琪[4](2014)在《“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与双亲健在大学生生活质量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其与双亲健在大学生之间差异的原因,并寻求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方法随机抽取调查2762名在校大学生,其中"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262人,双亲健在大学生2500人。用SF-36量表测量生活质量。两人群生活质量的差异以较差生活质量(Z-score≤-1.0)的比值比进行衡量。比值比的计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因素与两人群之间生活质量差异的关系以OR值改变的百分比(percentage changed,PCOR)来衡量。结果 "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较差生活质量是双亲健在大学生的2.587倍(P<0.001)。各个因素调整后比值比改变的百分比分别为:抑郁(-44.70%)、吸烟(-31.79%)、社会支持(-24.75%)、民族(-20.05%)、政治面貌(-12.30%)、焦虑(-5.74%)、独生子女(-5.42%)、家庭经济(-4.68%)、恋爱情况(-4.02%)、饮酒(-3.44%)、性别(-2.95%)、父亲文化程度(-2.69%)、与家庭成员的关系(1.78%)、父亲职业(-1.75%)、年级(-0.66%)、母亲职业(-0.45%)及年龄(-0.09%)。对所有因素调整后比值比下降61.65%,且两人群生活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7)。结论 "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生活质量低于双亲健在大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社会支持程度是提升"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4年04期)

郭慧[5](2007)在《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之一,对个体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丧偶式单亲家庭是指因家庭内部配偶一方去世,另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形式,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家庭形式。相对其他家庭形式而言,丧偶式单亲家庭有其特殊性,对这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丧偶式单亲家庭的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丧偶式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也有助于学校和社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解决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促进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丧偶式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首先,论文介绍了丧偶式单亲家庭的成因以及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强调单亲家庭子女差异主要来自家庭,尤其是家庭教育。家庭的完整并非教育好孩子的唯一条件,单亲家庭的家长只要能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单亲家庭的实际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孩子照样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其次,对写作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如丧偶式单亲家庭、单亲家庭进行了界定,并对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发展中出现的敏感、孤独、自卑、焦虑及学习波动等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着重对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与其他家庭形式的子女的成长环境进行比较,说明丧偶式单亲家庭的特殊性,如环境单一、性别角色缺失以及家庭收入水平下降、社会资源缺乏和所面对的社会偏见的压力。同时对丧偶式单亲家庭成员的心理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再次,对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丧偶式单亲家庭家长心态的失衡,到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及性别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又次,探讨了解决丧偶式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家长应调适自我,转变观念,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孩子共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指导丧偶式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社会应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健全社会教育网络,使全社会能以博大的胸怀,给丧偶式单亲家庭的子女一个宽松的环境,并给予他们关心、帮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最后,在概括全文基本结论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创新点作了扼要说明,并提出了后续研究中应关注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18)

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就研究现状而言,人们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研究较为充分,对于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问题往往缺乏重视,探讨丧偶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方面的成果乏善可陈。有鉴于此,本文从社工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工作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的方法和路径,对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索有价值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帮助丧偶单亲家庭子女摆脱社会化障碍。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南京“友航”社会服务机构的困境儿童项目,作者以该项目中的相关困境儿童为对象,通过个案介入等方法,对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进行归纳、梳理和原因分析,并就社工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多样化方式展开探讨。笔者通过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来对丧偶单亲家庭的子女进行多方面的介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跟优势视角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恢复案主的家庭功能,另一方面,帮助案主挖掘和建立大的支持网络,并在最终改善这些青少年社会化障碍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倩.关于农村丧偶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困境的个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2].石闻达.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个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3].吴越.当前我国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

[4].李小杉,王琪,肖静,孙华闽,何美琪.“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与双亲健在大学生生活质量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

[5].郭慧.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丧偶式单亲家庭论文-李华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