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加固论文_王飞,吴红刚,郭春香,武志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质加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质,边区,土工,工程,司令部,路堤,晋察冀。

土质加固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吴红刚,郭春香,武志信[1](2019)在《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的作用效果,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获得微型桩加固有软弱面的土质坡体桩间土的加速度响应数据,并对试验现象进行串联分析;重点对比在不同地震波加载方向下,桩群不同位置加速度响应的差异,用小波包对采集加速度时域曲线进行分解,分析其频谱特征,并与无软弱结构面的坡体加速度响应一般规律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对微型桩支护效果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在微型桩加固坡体后,会产生多种释放动能的途径,以保证整个坡体的稳定性。(2)经微型桩加固的测点趋向于无软弱面的均质材料所得到的加速度放大的一般规律,而未加固的山侧测点在滑面上下会产生"加速度错台"现象,表现出未经支护的自然滑坡体的破坏特征。(3)水平向加载时,低频为影响加速度响应的主导频率,而竖直向加载时,除中频段响应小,其余频段均有明显作用。(4)在后排桩河侧滑带上下,高频滤波作用明显,而后排桩山侧频率变化不明显。微型桩加固边坡对整体结构性的提升和边坡的稳定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武志信,吴红刚,赖天文,李玉瑞,牌立芳[2](2019)在《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的动土压力响应及其频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滑面附近位置处的动土压力峰值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由于地震信号具有持时短、非平稳性等特点,为分析其在不同频带的动力响应情况,利用小波包分析频带划分均匀能力和时频局部化性质,对水平向加载的El波进行了分解,从而对其频谱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滑面附近位置处动土压力常常最大,且动土压力在沿桩身高度25 cm及45 cm处均出现了突变,在实际工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两个位置;对微型桩动土压力影响较大的频段主要为第一频带(0.1~6.26Hz)和第二频带(6.26~12.51Hz),在工程应用中应避免这两个频带的地震波与微型桩发生共振;沿桩身高度25 cm处,后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均要大于前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而在沿桩身高度45 cm处,前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均要大于后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任秋兵,王艳巧,李娴,李明超,黄兴丽[3](2019)在《土工袋参数对土质边坡加固效果及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工袋加固边坡技术应用愈来愈广,土工袋粗放式布置的弊端逐渐凸显,其优化应用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室内物理缩尺模型试验,进行不同土工袋尺寸大小及袋子形式的7种边坡加载破坏试验。通过分析边坡坡体破坏形态与破坏压力、墙后土压力的竖向分布及沿水平方向的传递规律和加载过程中土压力变化趋势等,探究土工袋墙体加固宽度(简称袋宽)、尾翼长度(简称筋长)等参数对土质边坡加固效果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工袋有良好的边坡加固效果,土工袋墙体加固宽度越大加固效果越好;在保证经济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并不是筋长越长越好。(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黄科[4](2019)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土质窑洞加固修缮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窑洞住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陕西省北部、河南省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等区域,是黄土高原独特地理结构的产物。河北省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是抗战时期边区军民共同挖建的临时住所,大部分为土质窑洞,比其他地区窑(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1-18)

熊营飞,刘洋[5](2018)在《海水环境下水泥加固不同土质土体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港珠澳跨海大桥西人工岛桥隧段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已知固定水泥掺入比为18%的前提下,开展了水泥土在不同土质(淤泥、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不同龄期、不同养护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土样的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不同养护环境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及水泥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海水环境下水泥加固效果最好的是粉质黏土,其次是淤泥质黏土,最差的是淤泥;海水环境对3种水泥土的前期增益效果顺序依次是淤泥质黏土、淤泥、粉质黏土,后期增益效果顺序依次是粉质黏土、淤泥、淤泥质黏土。(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17期)

曹利,邵康,刘杰,苏谦,刘凯文[6](2019)在《螺旋钢桩加固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螺旋钢桩快速加固土质边坡效果,首先验证有限元软件PLAXIS运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土质边坡稳定系数的可靠性,其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取螺旋钢桩加固位置、桩长以及螺旋叶片直径3个因素对加固效果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每个因素下选3个水平,并以边坡稳定系数和失稳滑动范围作为加固后土质边坡的评价指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别对9组正交试验对算例中的土质边坡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边坡稳定系数均有提高;螺旋钢桩在边坡中的桩长为边坡加固中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桩长越大边坡稳定系数也增大,边坡失稳滑动的范围将减小;加固位置影响次之,叶片直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杨猛[7](2018)在《软弱土质道路边坡抗滑桩加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在甘肃等偏远地区大量修建高速公路,以此来推动偏远穷困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些地区修建道路的过程中,容易遇到边坡软弱土质问题,道路边坡经常出现滑坡问题,土质状况复杂多样,所以必须对软弱土质道路边坡进行抗滑桩加固,在部分滑裂面确定最优加固位置,根据抗滑桩剪力以及弯矩分布情况合理设计抗滑桩桩长,才能充分发挥抗滑桩加固的作用,确保软弱土质道路边坡保持稳定。基于此,本文对软弱土质道路边坡抗滑桩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21期)

匡伟[8](2018)在《超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的蓬勃发展,受限于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建设空间问题,在很多实际工程中,为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城市公路隧道建设被广泛采用。在进行城市地下隧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地上建筑、管线及道路走向的影响,需要将隧道设计为小净距隧道型式,为隧道设计及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以及有效的加固措施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小净距隧道围岩尤其是中隔岩柱的稳定。本文依托顺河高架南延二期工程玉函路小净距隧道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室内物理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等研究手段,对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注浆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注浆加固对土质中隔岩柱稳定性提升的作用机制,并对各埋深、净距条件下小净距隧道临界破坏状态进行分析,得出注浆加固对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稳定性提升的主控因素。结合浅埋小净距隧道受力分析计算模型,并运用中隔岩柱破裂面夹角公式,对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注浆加固改善机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隔岩柱进行注浆加固,提升中隔岩柱区域围岩参数,最终使相互影响破碎区变小乃至消失,从而提升隧道中隔岩柱及围岩整体稳定性。其中,尤其以粘聚力c对中隔岩柱稳定性影响最大。通过进行重塑土压实与注浆加固试验及室内物理试验,通过设置缩放物理试验,研究小净距隧道洞室开挖过程中中隔岩柱及隧道围岩受力、变形特征,并分析注浆加固前后洞周围岩应力、位移变化规律,揭示土质中隔岩柱注浆加固对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稳定性改善机制。运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中隔岩柱注浆加固前后围岩受力及变形规律,揭示了土质中隔岩柱注浆加固对隧道围岩受力及变形的作用规律。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及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隧道净距、埋深,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影响下小净距隧道受力、变形规律。结合玉函路小净距隧道工程进行现场试验,结合理论分析不同净距条件下临界粘聚力c,并对工程不同治理段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治理段,提出不同加固处治措施。对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数值计算及室内物理试验进行对比,揭示中隔岩柱注浆加固实际作用效果,所得理论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5)

孙书伟,张奎,朱本珍[9](2018)在《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极限抗力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的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针对工程中常见的黄土、冰碛土和风化页岩进行单根微型桩在横向滑体变形作用下的承载力特性试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桩-土接触作用和岩土的非线性行为,建立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时极限抗力的分析模型,以桩截面极限弯矩和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为控制条件,提出确定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极限抗力的分析方法,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时的变形机制、破坏模式以及分别加固黄土、冰碛土和风化页岩时的极限抗力。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型桩极限抗力分析模型在确定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极限抗力时具有较高的精度,直径115mm微型桩在厚度为60cm的滑体横向变形作用下的极限抗力约为10~20kN,微型桩的极限抗力受到岩土类型影响,边坡岩土强度较高时微型桩的极限抗力更大;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时的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主要由于微型桩截面弯矩超限所导致,桩身破坏部位在滑面以下约4倍桩直径的深度位置;滑体横向变形作用下微型桩顶水平位移在开始阶段呈线性增加,随着滑体位移量逐渐增大,微型桩顶部与桩后岩土之间产生了脱空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邹昌敏[10](2017)在《公路土质路堤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边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工程中需要重视的安全问题,其中,人工填筑的土质路堤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填土性质、修筑方法、外界荷载及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路堤高边坡的破坏机制更为复杂。针对这类土质路堤高边坡,需要对边坡填筑过程及降雨入渗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法,旨在为填土高边坡的设计优化和施工指导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路堤高边坡工程,探讨了高边坡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并基于灰色关联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因素;然后,结合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了路堤高边坡填筑过程中和不同降雨入渗后况下的稳定性,并通过模糊数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路堤高边坡加固措施,确定了最佳加固方案;最后结合数值分析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为该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该工程路堤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边坡稳定性的主次影响因素顺序为:黏聚力>内摩擦角>重度>坡高>坡率>填土层数>单级坡高。(2)边坡未填筑时水平应力在原状土坡坡脚处集中。当填筑高度h<8m,滑动面在原状土坡上,随着填筑土体高度增加,滑动面位置上升,滑动弧线长度减短。当填筑高度8m≤h≤ 10m时,滑动面转移到填筑土体上,此时容易发生一级边坡局部滑动。当填筑高度10m<h≤ 19m时,随着第二级边坡的填筑,滑动面也延伸至第二级边坡之上,容易导致一、二两级边坡整体滑动。当填筑高度19m<h时,随着第叁级边坡的填筑,滑动面也延伸至第叁级边坡之上,容易导致叁级边坡整体滑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13<1.30,因此,该边坡初步设计方案不足以保证安全,需采取加固措施。(3)降雨后坡面的水平位移将持续增大,各工况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坡脚位置。且随着降雨时间增大,水平位移的增大速率也越来越快,从降雨84h至96h时,水平位移增大了 4.7倍,在84h之后边坡将存在极高滑坡风险。按照本边坡的初步设计方案,若在施工后发生降雨持续四天后,边坡安全系数为0.899<1.3,有滑坡的危险。(4)确定了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坡+3级放坡(坡比从坡脚到坡顶分别为1:1.5,1:1.5,1:1.5)+坡体采用土工格栅加固措施作为该路堤边坡工程加固方案,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11-01)

土质加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滑面附近位置处的动土压力峰值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由于地震信号具有持时短、非平稳性等特点,为分析其在不同频带的动力响应情况,利用小波包分析频带划分均匀能力和时频局部化性质,对水平向加载的El波进行了分解,从而对其频谱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滑面附近位置处动土压力常常最大,且动土压力在沿桩身高度25 cm及45 cm处均出现了突变,在实际工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两个位置;对微型桩动土压力影响较大的频段主要为第一频带(0.1~6.26Hz)和第二频带(6.26~12.51Hz),在工程应用中应避免这两个频带的地震波与微型桩发生共振;沿桩身高度25 cm处,后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均要大于前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而在沿桩身高度45 cm处,前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均要大于后排微型桩山侧及河侧的动土压力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质加固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吴红刚,郭春香,武志信.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效果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武志信,吴红刚,赖天文,李玉瑞,牌立芳.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的动土压力响应及其频谱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9

[3].任秋兵,王艳巧,李娴,李明超,黄兴丽.土工袋参数对土质边坡加固效果及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黄科.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土质窑洞加固修缮技术探讨[N].中国文物报.2019

[5].熊营飞,刘洋.海水环境下水泥加固不同土质土体的效果研究[J].人民长江.2018

[6].曹利,邵康,刘杰,苏谦,刘凯文.螺旋钢桩加固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

[7].杨猛.软弱土质道路边坡抗滑桩加固分析[J].价值工程.2018

[8].匡伟.超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8

[9].孙书伟,张奎,朱本珍.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极限抗力分析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8

[10].邹昌敏.公路土质路堤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土稳定加固材料加入对土结构-强度调整过...微型桩钢筋计测点示意图1 边坡支护方案示意图加固区外地表沉降S i/S∞沉降~距加固区...最大侧向位移S i/S∞沉降~距加固区边距...单片预应力锚索框架示意图

标签:;  ;  ;  ;  ;  ;  ;  

土质加固论文_王飞,吴红刚,郭春香,武志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