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月门诊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对照组患者口服骨愈灵胶囊,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接骨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肿胀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肿胀,帮助骨折快速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肾接骨汤;四肢骨折;疼痛肿胀;骨折愈合
骨折是指因外伤或病理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而四肢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四肢受到创伤导致骨折,是骨折中最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引起畸形、肢体僵硬、骨不连甚至截肢等并发症。针对不宜手术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效果欠佳。但随着中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的逐步的回暖,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瞩目[1]。本次研究就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就其疗效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月门诊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检查,部分行CT、MRI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年龄(46.5±7.5)岁;观察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在35-62岁,平均(45.8±7.8)岁。其中对照组肱骨外科颈骨折6例,肱骨干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9例,桡骨远端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5例,治疗组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肱骨干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8例,桡骨远端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5例,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包括拔伸牵引、成角折顶、夹挤分骨、提按捺正、端挤捺正等手法,骨折复位满意后行X线片检查确定,予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固定好后即可进行四肢被动功能锻炼,2周后可进行小幅度功能锻炼,4周后上肢可行肩部大幅度功能锻炼,下肢可拄拐部分负重锻炼。嘱患者定期进行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移位情况[2]。对照组患者口服骨愈灵胶囊(国药准字Z20025015,陕西宏府怡悦制药有限公司),一次5粒,一日三次;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接骨汤治疗,药方组成为:骨碎补、补骨脂各15g;黄芪、丹参、炙甘草各10g,自然铜12g,加水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8周判断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骨折愈合时间。显效:患者关节无疼痛、畸形等情况,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肢体有缩短,关节恢复情况基本正常,偶有疼痛感。无效:患者肢体缩短较多,关节常伴有疼痛等情况,存在一定的畸形现象。
1.4统计学
将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全部收集,纳入统一表格,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经t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骨折后,因骨折周围软组织减少,血流供应的营养成分就会相应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极易出现畸形愈合、愈合延迟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事实上,在骨折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多种生理改变,比如蛋白质代谢紊乱,分解加速合成受到抑制,机体处于负氮状态,毛细血管出现痉挛、微循环异常[3]。多数患者临床上会出现疼痛、肿胀及甚至骨不连等情况。针对该病的处理,临床上主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方式,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等方式都是临床常用方式。而保守治疗对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及骨折尚稳定、骨折块小、不影响关节功能的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在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以免反复处理加重骨折损伤。
中医认为,四肢骨折后,患者体内出现气血异常,血瘀导致气血运行失常,骨折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的同时,气血也在体内淤积,最终导致患者肿痛。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活血解毒为主[4]。补肾接骨汤主要有骨碎补、补骨脂为主要材料,补骨脂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肾虚腰痛的功效,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活血止痛的功效。《本草正》中提到“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泉州本草》也提到“骨碎补四两,浸酒一斤,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而丹参、黄芪也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作用,自然铜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帮助患者有效改善骨折处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血化瘀、养肝益肾、消肿止痛、益气活血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陈静,张良,李丹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其对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常规治疗和中药补肾接骨汤治疗,最终观察组的疼痛和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无患者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这也显然说明,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肿胀,帮助骨折快速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军.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34):622-623.
[2]钟江英.老年四肢骨折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87-688.
[3]王建劳.续断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8):1022-1023.
[4]阳晓波.四肢骨折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3):573-573.
[5]陈静,张良,李丹等.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35(4):76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