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权利论文_何青洲,李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权利,来安,合肥市,妇女,着作,女性,受教育权。

教育权利论文文献综述

何青洲,李亮[1](2019)在《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法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义务。从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看,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被忽视。对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进行法律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存在立法模糊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背后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体现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体权利与国家责任不平衡;在立法上明确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的家庭责任、监管民办学前教育、政府主体责任、财政供给制度等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护。(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12期)

贾学蕊[2](2019)在《落实“两纲” 增进妇女儿童福祉》一文中研究指出守护母婴安全 健康保障更加有力11月18日一早,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眼保健中心,一些家长正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眼疾筛查。“视力发育有较强的时限性,新生儿眼疾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少和避免潜在的视力损害。”当班医师杨艳告诉记者。“孩子刚生下来(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11-20)

唐智彬,胡媚[3](2019)在《教育权利与个人能力的双重发展:巴西教育扶贫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巴西形成了涵盖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经费、学生资助以及专项教育发展战略的教育扶贫体系,推出了大型系列行动方案,如助学金计划(Bolsa Escola)与家庭津贴计划(Bolsa Familia)、基础教育与教学改进基金(FUNDEF)和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基金(FUNDEB)、国家技术和就业培训项目(PRONATEC)以及免费校车计划等。实施专项行动方案,加强质量监控,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政策创新等重要经验表明巴西教育扶贫注重赋予贫困人群受教育权利和提升发展能力的双重进步。巴西教育扶贫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注重教育基础,发展适合贫困人群的教育类型和内容,以持续性财政政策支持贫困人群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完善教育扶贫质量标准,全方位提高我国教育扶贫的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鄢旭,张东生[4](2019)在《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农村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保障问题也日益严峻。切实维护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法律保障是基础和前提,政策引导是重要支撑,文化干预则是良性的驱动要素。(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0期)

沈敏[5](2019)在《基于儿童权利的“自护”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自护教育课程以现代儿童观、现代教育观的理念为引导,遵循《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四大原则,以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为价值旨归,通过构建自护教育知识体系,创设特色鲜明的自护文化课程,形成自护特色活动课程,引导儿童正确理解和运用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使儿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80期)

陈光光[6](2019)在《论我国青少年缓刑犯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缓刑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缓刑人员需要依法执行社区矫正,缓刑犯在矫正期间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不应受到影响。然而,某些省份地方教育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却规定"正在服刑"人员不得报名参加高考,导致青少年缓刑犯在矫正执行期间被拒高等教育大门之外。本文拟从公民受教育权保护的视角,分析规范冲突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探讨青少年缓刑犯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8期)

傅金泽[7](2019)在《浅析国家教育考试试题试卷的着作权权利归属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教育考试试题试卷的着作权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在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对国家教育考试试题试卷着作权的权利归属、权利限制以及如何更好地权衡公共领域的需要与着作权的保护进行探讨,提出保护国家教育考试试题试卷着作权的3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考试》期刊2019年10期)

苏俊涛,张友顺[8](2019)在《安徽来安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今年以来,安徽省来安县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资助做到人数全覆盖、学段全覆盖、政策全覆盖。该县出台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建立教育扶贫资助工作台账。准确掌握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不落一校、不落一户、不落一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09-05)

凌欣怡[9](2019)在《论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制度开始逐渐转型,中国女性开始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女性权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女性的进步也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几次学制改革来研究中国女性受教育权利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分析当今女性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6期)

聂洪辉,卢水平[10](2019)在《涂尔干道德教育中的师生权利关系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涂尔干不同时期的着作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重视,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为孩子提供面对世界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我国师生关系应从家庭伦理关系向权利平等主体关系转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对人生的终极态度,以实现社会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教育权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守护母婴安全 健康保障更加有力11月18日一早,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眼保健中心,一些家长正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眼疾筛查。“视力发育有较强的时限性,新生儿眼疾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少和避免潜在的视力损害。”当班医师杨艳告诉记者。“孩子刚生下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1].何青洲,李亮.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法律研究[J].经济师.2019

[2].贾学蕊.落实“两纲”增进妇女儿童福祉[N].安徽日报.2019

[3].唐智彬,胡媚.教育权利与个人能力的双重发展:巴西教育扶贫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4].鄢旭,张东生.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保障研究[J].现代交际.2019

[5].沈敏.基于儿童权利的“自护”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9

[6].陈光光.论我国青少年缓刑犯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9

[7].傅金泽.浅析国家教育考试试题试卷的着作权权利归属与保护[J].中国考试.2019

[8].苏俊涛,张友顺.安徽来安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权利[N].中国财经报.2019

[9].凌欣怡.论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J].汉字文化.2019

[10].聂洪辉,卢水平.涂尔干道德教育中的师生权利关系及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现行各校区组织结构图一3国家时个体生命不同阶段的法律保障总...外来工子女应与本地人子女享受平等的...对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的看法:希望工程20年大事记①徐永光常说:...文件选编准格尔旗儿童发展纲要(2001——20...

标签:;  ;  ;  ;  ;  ;  ;  

教育权利论文_何青洲,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