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管理预防急诊输液潜在风险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护理管理预防急诊输液潜在风险的效果分析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人民院5452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外科抢救记录规范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输液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接受常规急诊外科抢救护理,观察组(n=49)接受品管圈活动进行急诊外科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记录的规范性、急诊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和输液不良时间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漏/补记率为2.04%,对照组为18.37%,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急诊抢救时间为19.58±3.78min,对照组为27.99±4.02min,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急诊交接时间为3.73±1.03min,对照组为7.14±1.42min,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急诊外科抢救记录的规范性,缩短患者的急诊抢救、交接时间,对于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外科;急诊输液;潜在风险

急诊科室是医院工作较为繁重的科室之一,由于急诊科室所接收的患者均为病情较急且较为严重,需要立即予以临床急救[1],如何有效的预防急诊输液中的潜在风险对于提高急诊科室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急诊科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输液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9例患者接受常规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作为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品管圈活动进行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6.49±6.72岁,急腹症17例,内科疾病昏迷24例,创伤性休克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6.66±6.35岁,急腹症19例,内科疾病昏迷23例,创伤性休克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品管圈活动进行急诊外科急救护理,即①确定主题科室内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针对科室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4个课题,采用头脑风暴、圆桌会议、讨论、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本次品管圈活动课题——如何有效降低急诊输液潜在风险,将本次所选的课题上报至护理部审批,获得批准后开展品管圈活动[2];②原因分析对科室内输液潜在风险进行汇总、分析,制作调查表,其中发现潜在风险如下:取药/配药是否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输液装置是否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输液人员穿刺技术是否熟练、护理记录繁琐及书写不规范;③提出对策及实施采用5W原则(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re哪里、who谁、how怎么做[3])对于关联图和鱼骨图中所有原因列出来,小组成员对问题解决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采用5、3、1评分制,得分越高说明可行性越高、最亟待解决,针对发现的潜在风险因素,采用PDCA原则(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确定计划方针、目标,按照计划内容实施、操作,即加强科室内护理人员消毒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取药/配药操作的规范性、强化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均进行考核,考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对目前急诊护理记录进行优化,将原记录中繁琐、不合理的条目删除;④反馈对制定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推广实施的成功之处,对实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保证护理效果的持续改进。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抢救记录的规范性、急诊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和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抢救记录的规范性考察漏/补记录发生率。

1.2.3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急诊抢救时间、接诊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漏/补记录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抢救记录规范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漏/补记率为2.04%,对照组为18.37%,见表1。

3.讨论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质量为中心,以全组成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服务满意度和使小组成员为共同解决问题而感受到自豪感[4],最终让患者受益并保持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品管圈护理活动通过对急诊外科抢救记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持续性的提高急诊外科抢救记录的规范性。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记录规范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品管圈护理活动通过对抢救记录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抢救记录的规范性;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和接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通过加强日常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效的提高了急诊外科抢救效率;再者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输液潜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英,赵小兰.品管圈应用前后急救患者护理质量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6):3598-3600.

[2]李斌,邝蕾,周桂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抢救记录规范性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B):2248-2249.

[3]李栎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28.

[4]王黎明,尹艳,王菊.品管圈活动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4):75-77.

标签:;  ;  ;  

品管圈护理管理预防急诊输液潜在风险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