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材的开发及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材的开发及探讨

高丽萍(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7210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288-02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材开发

临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成今天的全面综合型。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由临床人员5人和学校教师6人共同开发了《基础护理学》教材,内容包括3个工作过程(基础护理教学、特殊护理教学、转归护理教学)、8个学习项目(患者入院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治疗护理、安全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患者出院或临终护理)和39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下有任务介绍、任务目标、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知识链接等6个栏目。新编《基础护理学》教材在体现素质教育的全新思想指导下,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更新教育新理念,适应教师专业化;适应岗位就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以学习过程为主线,程序化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版面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窗口。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成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护理学科的发展,日渐提升的教育质量,教材开发势在必得,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全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因此,编写《基础护理学》教材。新编《基础护理学》教材编写,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由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及专职教师共11人组成教材研发小组,其中临床一线护理人员5人,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理部主任2人,护士长3人;专职教师6人,均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且从事护教学工作5年以上。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学》教材的开发由教材研发小组成员对宝鸡市10所医疗机构进行调研,其中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6所。了解护理岗位和工作过程,护士的主要工作岗位为临床护理,其主要工作过程包括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及转归护理。对工作过程中的任务进行分析、研讨、总结,并结合护十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教材内容。教材编写时间1年,现处于试用阶段,即将正式出版。

1.2.2《基础护理学》教材的内容与框架体系本教材编写模式有别于传统教材,取消章节而按照工作过程设置项目下的任务,包括3个工作过程(基础护理、特殊护理和转归护理)、8个学习项目(患者入院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治疗护理、安全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患者出院或临终护理)和39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下有任务介绍、任务目标、任务引入、任务分析、案例链接、相关知识。任务介绍主要介绍该项目的主要内容;任务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任务引入是将学生引入与本项目有关的知识方向;任务分析主要是与本项目内容一个小思考悬念;案例链接是进一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引申项目内容;相关知识是对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做具体描述,是教材的核心所在。每个工作任务中又包括任务要求、活动情境、基本活动、相关资讯、拓展知识或技能及任务小结6个栏曰。工作任务要求学生达到的职业能力沟通;活动情境主要是通过一些仪器、设备、用物、案例营造真实上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以及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基本活动是指完成某项操作的基本流程;拓展知识或技能,主要介绍一些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及专业英语词汇,为学生深入学习搭建平台;任务小结是对完成丁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归纳,是对上作任务的分析与总结。以项目六为例,教材结构见表1。

表1饮食护理教材结构模式

2《基础护理学》教材的特色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集护理理论、基本技术、护理方法和护理艺术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本课程共140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70学时,在创建《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过程中,一是将学习医学护理知识和学习人文科学相融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要理解每一步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的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的情感,对护理专业有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的愿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将护理操作训练与医院的情景相融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注重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使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学会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将实训室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与医院工作环境一致,使学生进入医院实境性训练,达到实训和医院工作一体化。

2.1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教材。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新时代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新编《护理学基础》必须变“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教学观。新编教材必须在绪论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

2.2适应岗位就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现行的教材。护士执业资格证作为护士能合法从事临床工作的身份凭证,执业考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护生转变成护士的准入门槛。医院或实习毕业的护士生普遍反映,旧版《护理学基础》脱离岗位实际,内容滞后,护生在考取上岗证书实习的一年中,掌握大量的临床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证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行业准入证,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他们能否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因此,临床护理教学必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避免教材与临床脱节的现象[1]。因此,要聘请几位在三甲医院护理部工作、有着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熟悉前卫生行业管理新规定,学识水平与写作能力较高,工作态度极其认真的人员加入编写队伍,使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其次,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剔除临床不用的操作或陈旧知识,比如气囊导尿管选择替代留置导尿管,而不再是胶布固定;护理安伞标识的应用,气垫床、翻身床的应用能够更进一步预防褥疮的发生;融入了《护士上岗培训手册》、《临床护理制度》等,突出了教材实用性和前沿性。

2.3以学习过程为主线,程序化教学内容,新编《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包括:患者入院护理、住院期间护理和转归护理(好转、痊愈、死亡)。归纳程序化,构建了本教材的框架。

2.4形象、生动的版面设计是提高学习的动力

2.4.1为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技能掌握,在每章节都附加大量的操作步骤表格,全部使用四字口诀来帮助学生掌握[2];重点项目还制作了操作考核标准,以方便学生课后自学和教师教学。

2.4.2本教材以“任务介绍”、“任务目标”“任务引入”、“项目小结”、“知识链接”等形式归纳本课重点及大量课外知识,并在相应的位置提出学习思考,使学生熟练形象掌握知识。

2.4.3新教材全部使用彩色图片,图片力求精美、比拟形象,以利于学生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改革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实现与护士资格考试紧密对接.

[2]周意丹.在新教改教材编写中落实科学教材观的实践探索.

标签:;  ;  ;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材的开发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