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研究王剑锋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研究王剑锋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226000)

摘要: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对传统变电运维基础上工作整合,一体化运营管理效果明显。根据多种运维管理形式可知,在后续分析阶段需要做好具体控制工作,使其满足管控需要。和传统的技术不同的是,一体化管理方式对工作人员自身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合理应用该技术。一体化体系的实施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只有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完善评估指标,才能促进进步。

本文将就我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理论以及措施的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为了应对新时期的变电运维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更加高效的检修体系,实现了对变电运维各项工作的整合。因此,一体化变电运维对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掌握以及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一体化体系的实施虽然有效的提升变电运维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如此才能保障变电运维工作的高效开展。

1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因素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供电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实施的过程中,传统的电力检修技术被更加先进高效的技术形式取代。同时,变电运维的风险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凸显出来。经过实践调查和总结归纳,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风险因素

相较于传统的变电运维模式,变电因为一体化体系中,运维管理人员不仅要承担强度较高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的运行维护之外的的检修工作,工作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且涉及到的范围更加广泛,运维管理的难度变大,管理人员一旦出现疏忽,很容易的出现遗漏,从而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2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因素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体系下,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工作量更加繁重,因此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也更加广泛,要对相应的变电设备具备一定的了解,并承担相应的运维检修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工作内容,且存在工作通态度不严谨,工作积极性较差的现象,为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1.3设备以及技术风险因素

由于我国的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使用的设备以及技术也更加先进,对维护和检修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掌握相应设备的运行维护技能。因此,在工作人员正式不步入岗位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培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培训不到位的情况十分普遍,这将会对实际操作和管理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1.4制度风险因素

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在我国的运用并不广泛,仍旧处于发展阶段,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存在大量的缺陷。传统的“两票三制”制度根本无法支持该体系的高效运行,这也是导致变电维护工作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分析

2.1通过“一库一卡”实现变电运维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

(1)对变电运维作业进行事前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预控措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作业项目以及作业流程,建立作业项目风险库,并对其进行实时的更新,这样一来运维人员就可以清楚的掌握项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前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①全面排查评估,建立风险库。通过专题风险评估会,分析作业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全面收集不同变电站、变电设备的数据资料,结合不同的作业项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库,科学的制定防控措施。此外,为了使数据库更加直观,可以采用图片展现的方式对风险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合理的分类,提升工作效率。②逐条梳理入卡,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流程。只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才能实现变电维护一体化作业风险的有效管控。对此,要在建立风险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和相应的措施列入到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卡中,以此实现风险控制的流程化管理。

(2)应用现场作业指导卡,对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标准化作业风险管控流程的建立,对不同的项目编制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指导卡,如此就可以实现整个作业项目的质量风险管控。一方面,工作人员要结合作业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卡。在编制的过程中,必须对作业规范、风险库以及作业要求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参考。另一方面,在项目作业开展的过程中,根据作业指导卡的流程进行作业,在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之后,都要打勾确认,促进项目作业的规范化开展,如此才能使作业直质量得到保障。

2.2承载力合角色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可控

(1)开展承载力分析,强化作业计划的刚性管理。在变电运维一体化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项目工作量的有效匹配,必须从班组以及部门两个层面开展安全生产承载力分析,从班组上报、部门平衡、风险再评估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入手对作业计划实施刚性管理,促进变电维工作和运维一体化项目的完美平衡,为作业安全和质量提供保障。

(2)规范转换角色,强化作业监督管理。为了有效的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效率,同一组运维人员在作业项目实施的不同环节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同一班组人员通过这种角色转换的模式,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监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工作人员的职责清晰,避免出现混乱,如此才能保障项目作业高效安全的开展。

2.3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为了应对更加专业化的运维工作,必须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涉及到具体工作的各个领域,例如变电设备的构造、理论知识以及模拟训练等,从而实现运维人员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1)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体系中,不同的分工所需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必须结合员工的具体岗位和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活动,使其牢固的掌握相应的技能,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2)构建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在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的支持下,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技能,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必须和变电运维工作的实际内容进行有效的集合,保障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相适应。①加强理论知识培训,为运维人员夯实基础。②加强中级技能培训。③结合实际业务进行高水准技术培训。前两项培训是高级技术培训的基础,在高级技术培训中,可以适当的引进技术专家对运维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同时要对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保障其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体系的实施对于运维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运维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加强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风险的管控,如此才能为我国供电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提升供电质量,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电网系统运行中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7(24).

[2]彭梅清.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探析[J].质量探索,2016(4):88-89.

[3]文强.浅议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0):136-137.

标签:;  ;  ;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研究王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