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及污染控制对策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及污染控制对策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4

摘要:在我国,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危害正变得日益严重,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某些地区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危害,甚至公害病,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环境健康管理提出了控制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健康控制对策

一、引言

人类自身的产生和生存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人的健康、生存和发展更是依赖和受制于环境,因此健康与环境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进步,城乡人民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障碍[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国内外专家和有关机构测算,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8%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损害[2]。

二、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环境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煤炭、石油等能源利用的不断增长,大量废气和微粒物排入大气中,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在我国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大气污染已构成了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3]。

大气污染物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最多、污染范围最广。根据其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和气溶胶两类。代表性的气态污染物有SO2、NOx、CO和O3。气溶胶态的大气污染物,常常被称作大气颗粒物(ambientparticulatematter)。

美国国家空气污染与死亡率和发病率关系研究计划对美国20个城市近5000万人的资料分析显示,人群死亡率与死亡前日颗粒物浓度相关。PM10每升高10ug/m3可引起总死亡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分别上升0.21%和0.31%[4]。欧洲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计划对欧洲29个城市4300万人资料的分析后发现,PM10每升高10ug/m3,每日总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60%和0.69%[5]。其他研究也表明,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住院率和急诊率增高以及疾病恶化等有密切关系[6]。大气污染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大气颗粒物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1)干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2)颗粒物本身或其某些组分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诱发血栓的形成;(3)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细胞因子,后者通过引起血管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上海市分析了1974-1982年大气中SO2和TSP浓度与人群死亡率动态变化关系,发现SO2年平均污染值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每日污染值与逐月人群死亡率呈正相关,全死因死亡率亦随污染值上升而增加[7]。辽宁省的研究表明,在平衡了吸烟与室内燃煤因素后,沈阳市重污染区慢支患病率和哮喘病患病率分别比对照区高9倍和6倍;如果同时受到大气污染、吸烟和室内燃煤3种因素的危害,则慢支患病率比对照区高20倍,哮喘患病率高12倍,用Logistic回归模型求得,当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26-51ug/m3,慢支患病率将迅速提高6%-8.4%。

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肺癌发病率正迅速上升,在世界范围内的183个有肿瘤登记地区的资料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目前不是全球最高位,但在中等之列。上海、天津和香港男女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天津女性肺癌已上升为高发区,近20年其肺癌发病率上升到50%以上。资料还预测,由于全球性的空气污染近期不能完全解决,肺癌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有60%~70%的新建建筑是“病态建筑”。北京对10多个新建小区,30多家高档宾馆、写字楼、会议中心和实验室等室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0%~40%甲醛超标,20%~30%苯超标,30%~40%有机性挥发物超标,9%~11%的高档饭店检出军团菌。在这些建筑中的人群30%以上出现眼、鼻、喉、皮肤刺激症状,还出现头晕、胸闷、呼吸不畅、全身无力、不适、容易疲劳,经常发生精神性头疼、记忆力减退等“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研究表明,以往多见于农村患者的白血病,在城市特别是儿童中发病率悄然上升,已占儿童患者的1/3。家庭环境污染,特别是住宅装修,是导致白血病患儿增多的元凶。经检测,一般装修过的住宅,空气污染浓度要高于室外10~15倍。室内超标的甲醛、铅、苯、氡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血液系统造成损害,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容易引发白血病。更有研究揭示室内氡污染是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还会提高骨髓瘤发病率[8]。

综上所述,我国空气质量,无论室外大气和居室空气,均处于高污染水平,污染是严重的。从长期对健康影响调查表明,我国空气污染已构成对人群健康的危害,这种危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影响,首先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体内污染物负荷增加和呼吸功能改变,其次是呼吸系统临床症状出现和疾病患病率升高,严重时导致器官器质性改变。

五、污染控制对策

1加强环境与健康的科学研究

加强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研究,阐明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全面发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识别和评价技术,全面评价我国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建立完整的环境健康基础数据库,提出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技术途径和控制对策,为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修改环境保护基本法配套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调整基本法适用范围,规范政府环境行为。为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基本法律要对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进行明确规定,对公众的环境权益和义务进一步明确界定。二是填补法律空白,侧重可操作性。环境立法应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面向环境管理,面向基层。

3建立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和市民健康的预警机制

一是建立重大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在政策措施出台前充分考虑社会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由政府牵头,环保部门配合召开环境风险分析评估会。二是建立城市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在开展城市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影响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环境与市民的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城市风险评估制度和评估程序。

4加强对已经存在污染问题的治理

建立治理环境污染信访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境问题的排查化解机制,把环境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建立健全环境问题物信息汇集分析机制,进一步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分析研判水平。坚持从污染源末端治理到源头削减与末端治理并重,从单纯污染防治到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环境保护实现由具体环境污染治理到全面环境质量改善的转变,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王少利,郭新彪,张金良.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41-44.

[2]MillerKA,SiscovickDS,SheppardL,eta.lLong-termexposuretoairpollutionandincidenceofcardiovasculareventsinwomen[J].NEnglJMed,2007,356:447-457.

[3]姜建军.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07(10A):16-17.

[4]刘鸿志.新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环境保护,2001,(1).

[5]国土资源部,图文:触目惊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J].人民网,2007,(5).

[6]人民网,全国多地现“癌症村”[J].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10,14.

[7]蔡宁.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根源[J].环境导报,1996(5).

标签:;  ;  ;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及污染控制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