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同带论文_贺晓涛,于少英,刘树新,曾谨言,赵恩广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同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惯量,角动量,粒子,动力学,增量,方法,结合能。

全同带论文文献综述

贺晓涛,于少英,刘树新,曾谨言,赵恩广[1](2004)在《A~190区奇-A及奇奇核全同带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包含单极对力及四极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A~ 190区的奇奇核194 Tl和奇A核193Tl中的全同带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堵塞效应对全同带的形成及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微观机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文中对194 Tl的 6条超形变转动带相对于193Tl(1)的角动量顺排i(ω)的量子化也做了研究 .(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4年12期)

贺晓涛,刘树新,于少英,曾谨言,赵恩广[2](2004)在《Tl同位素中全同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推转壳模型下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奇奇核194Tl与奇-A193,195Tl中全同带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j闯入轨道的堵塞效应在全同带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文中对单粒子轨道占有几率和各推转单粒子能级上的粒子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做了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期刊2004-07-01)

贺晓涛,刘树新,于少英,曾谨言,赵恩广[3](2004)在《Tl同位素中全同带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推转壳模型下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奇奇核194Tl与奇-A193,195Tl中全同带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j闯入轨道的堵塞效应在全同带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文中对单粒子轨道占有几率和各推转单粒子能级上的粒子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做了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7-01)

温亚媛[4](2003)在《原子核性质奇偶差和超形变全同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原子核结构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对液滴模型、费米气体模型、壳模型、集体模型等的背景以及它们的应用作了细致而又简明的归纳和总结,一方面指出了这些模型的成功之处,以及这些模型在发展原子核理论并建立完整的原子核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 本文的重点是在对关联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原子核性质的各种奇偶差,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叁个方面:(1)从原子核的结合能公式出发,运用结合能奇偶差的公式,拟合A为130,150和190区的原子核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结合能存在的奇偶差,表明偶偶核比相邻的奇偶核稳定,奇偶核比相邻的奇奇核稳定,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2)对转动惯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运用转动惯量奇偶差的公式,拟合A为130和150区的原子核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130和150区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奇偶差现象,而190区的转动惯量存在着奇偶差,说明130区和150区的对关联比较弱,而190区的对关联比较强,这个结论与实验的结果也是一致的。(3)对原子核的其它性质(如慢中子引起的裂变,带交叉频率的奇偶差等)的奇偶差也作了简要的研究,正是由于对关联的存在,其他性质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奇偶差。 本文最后对超形变全同带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初步介绍了全同带的特点、成因与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Bohr-Mottelson的I(I+1)展开公式对部分较为典型的超形变全同带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所谓全同带的确只是两个带的了J~((2))比较接近,但两个带的J~((1))和J_0一般并不相等,而signature对偶带更接近全同。这个结论与文献[17]的结论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3-05-01)

陈永静,徐辅新[5](2001)在《超形变核全同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超形变原子核全同带的研究进展情况 ,并以Bohr Mottelson的I(I+ 1 )展开转动谱公式对部分典型的超形变带进行了分析 .发现所谓全同带的确只是两个带的J(2 ) 比较接近 ,它们的J(1) 和J0 并不相等 ,而且signature对偶带更接近全同(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1年12期)

余雷,刘树新,雷奕安,曾谨言[6](2001)在《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 -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 .这些全同带的奇粒子均处于推转的低 j高ΩNilsson轨道 .相反 ,建立在高 j闯入轨道上的奇A核转动带的转动惯量 ,无例外都比相邻偶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大得多 .观测到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的变化 (带交叉前 )可以在粒子数守恒的计算中很好地重现 .计算中无自由参数 .单极对力强度与Y2 0 四极对力强度由结合能奇偶差与带首转动惯量奇偶差确定 .(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1年06期)

刘祖华,杨春祥[7](2000)在《稀土核区叁轴超形变全同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考察了稀土核区叁轴超形变带的跃迁能量、角动量增量顺排和动力学转动惯量 .研究表明这些叁轴超形变带为全同带(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0年06期)

沈彩万,罗文东,陈永寿[8](1999)在《超形变原子核全同带的判断与角动量增量顺排量子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个新的从能量角度判断超形变带全同带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了100多条超形变带.给出了全同带数目随判断参数的变化关系.还引进了量子化区间的概念,从统计角度分析角动量增量顺排的量子化问题,得出了全同带增量顺排随判据加严而趋向于量子化的性质,而正常形变全同带则不具有这一性质.讨论了新方法与粒子转子模型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99年03期)

沈彩万,陈永寿,高早春[9](1997)在《正常形变全同带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同带性质的研究,是近年来核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用一种新的选择全同带的方法来研究了正常形变全同带的数量及其增量顺排随选择判据的变化。对于正常形变带A和B,我们可以将带A的能量作一个变换:E′A(IA)=xEA(IA)+(1-x)EA(IA+2),(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97年00期)

朱志远[10](1996)在《推转相对论平均场方法中超形变核的全同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转动框架中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描述超形变核.核流以及相应的矢量介子场空间分量全部被考虑在内.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数相差二的原子核中特定轨道的填充能够产生这样的一些带,其退激发γ能量最多相差几个keV.理论结果在一定的角动量范围可以与实验值比较.(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96年05期)

全同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推转壳模型下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奇奇核194Tl与奇-A193,195Tl中全同带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j闯入轨道的堵塞效应在全同带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文中对单粒子轨道占有几率和各推转单粒子能级上的粒子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做了详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同带论文参考文献

[1].贺晓涛,于少英,刘树新,曾谨言,赵恩广.A~190区奇-A及奇奇核全同带的研究(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

[2].贺晓涛,刘树新,于少英,曾谨言,赵恩广.Tl同位素中全同带的研究[C].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2004

[3].贺晓涛,刘树新,于少英,曾谨言,赵恩广.Tl同位素中全同带的研究(英文)[C].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论文集.2004

[4].温亚媛.原子核性质奇偶差和超形变全同带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3

[5].陈永静,徐辅新.超形变核全同带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

[6].余雷,刘树新,雷奕安,曾谨言.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

[7].刘祖华,杨春祥.稀土核区叁轴超形变全同带[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

[8].沈彩万,罗文东,陈永寿.超形变原子核全同带的判断与角动量增量顺排量子化[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

[9].沈彩万,陈永寿,高早春.正常形变全同带的性质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

[10].朱志远.推转相对论平均场方法中超形变核的全同带[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

论文知识图

A≈170区两对ND奇核-偶核全同带...A≈170区两对ND奇核-偶核全同带...、190区超形变全同带的平均增...稀土区正常形变全同带的平均增...152Dy(1)和151Tb(2a)的SD带的转动惯量...152Dy和153Dy(2a,2b)SD带的转动惯量比...

标签:;  ;  ;  ;  ;  ;  ;  

全同带论文_贺晓涛,于少英,刘树新,曾谨言,赵恩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