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控制论文_郭静,黄秋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硬性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内窥镜,透气性,屈光度,阿托品,人口,曲率。

硬性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郭静,黄秋怡[1](2019)在《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进展研讨会在穗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2日,由广州金眼科医生集团主办的“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进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与会专家们从各方面出发,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RGP的规范操作、临床应用、历史发展、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等展开全面研讨。据悉,此次研讨会是华南地区(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19-10-15)

沈降,忻丹丽,郁琪华,周磊[2](2017)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与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与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在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光门诊诊治的100例(200眼)10~12岁近视性散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戴框架眼镜联合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每周五晚1次;B组予以验配RGP。随访12个月,每个月复查眼部情况,并比较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及眼轴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两组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两组散光屈光度均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两组近视屈光度、散光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适主诉及眼部并发症。结论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与RGP均能安全有效的延缓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的进展,但RGP配戴需患儿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依从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刘立洲[3](2016)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在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RGPCL和框架眼镜并能够定期复查5年以上,年龄在10岁至18岁的患者,观察5年,比较两组戴镜视力,球镜度,柱镜度等变化情况,研究RGPCL对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控制作用。方法1、RGPCL组。200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隐形眼镜中心初次验配RGPCL并能定期复诊5年以上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2.50D)的患者48例(69眼),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5.2±1.5岁。入组时球镜度(-0.75D~-11.75D),平均屈光度-6.377±3.991D,柱镜度-3.217±0.891D。(1)眼部检查:经过可测角膜曲率半径的自动电脑验光仪(TOPCON KR.8100),非接触眼压计(TOPCON CT.80),泪液测定,裂隙灯(TOPCON SL-1E),直接眼底镜(NEITZ PSU-1),角膜地形图(TOMY-4)检查后,判断患者能否戴用RGPCL。对符合戴用RGPCL的患者采用复方托呲卡胺快速散瞳方法后第二天复验插片验光记录达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球镜度、负柱镜度。自动电脑验光仪测出患者角膜水平和垂直曲率半径值,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并记录。(2)处方确定:初步判断患者可以配戴RGPCL后,选择适当品牌、基弧、直径的RGPCL进行试戴验配,30分钟至1小时适应后,采用动态和静态观察法在裂隙灯下观察镜片配适状态,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确定RGPCL处方。(3)复诊时主要主要观察有无角膜结膜并发症。每一年摘RGPCL1天,采用上述的快速散瞳方法,第二天复验插片验光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球镜度、负柱镜度,戴RGPCL视力,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出角膜水平和垂直曲率半径值并记录。患者均能每两年更换一次镜片,更换时按初诊顺序重新检查。2、框架眼镜组。200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初次验配框架眼镜并能定期复诊5年以上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2.50D)的患者51例(102眼),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5.3±1.6岁。入组时球镜度-2.00D~-10.00D,平均屈光度-5.125±1.848D,柱镜-3.257±0.699D。(1)使用裂隙灯(TOPCON SL-1E)和直接眼底镜(NEITZ PSU-1)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2)采用复方托呲卡胺快速散瞳方法后,第二天复验插片验光记录达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负球镜度、负柱镜度数,戴用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3)患者每1年复查一次,重新快速散瞳,第二天复验插片验光记录达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负球镜度、负柱镜度,戴用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患者年龄,戴镜前及每年的负球镜度,柱镜度,矫正视力,角膜水平曲率半径值,角膜垂直曲率半径值,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值进行W(S.S.Shapiro and M.B.Wilk)检验,若是正态分布,则进行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不是正态分布,则进行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戴用RGPCL5年后矫正视力平均为0.99±0.41,1.0以上的占91.3%,框架眼镜5年后矫正视力平均为0.74±0.13,1.0以上的仅占25.5%。2、RGPCL组初戴与戴镜5年后球镜度平均增加-0.623±1.067D,框架组平均增加-2.018±1.461D,RGPCL组和框架组第5年与初戴球镜度改变量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 W=3793.000,z=-6.754,P=0.000,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PCL组球镜度增长速度较慢,框架组球镜度增长速度较快。3、RGPCL组初戴与戴镜5年后柱镜度平均减少-0.696±0.694D,框架组平均增加-0.417±0.574D。RGPCL组与框架组初戴与戴镜5年后柱镜度平均改变量进行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 W=6768.500,z=-6.376,P=0.000,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RGPCL组初戴与戴镜5年角膜水平曲率半径,角膜垂直曲率半径,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加量分别为:0.046±0.106mm,0.189±0.184mm,0.119±0.131mm,角膜垂直曲率半径变化较为明显。结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及散光的发展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费海航[4](2016)在《硬性内窥镜的维修成本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内窥镜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它是人类窥视、治疗人体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内窥镜按形态可以分为软性内窥镜和硬性内窥镜2类,而外科手术通常以硬性内窥镜为主。与传统开腹手术不同,内窥镜手术是在密闭的空腔内进行操作,因此,仪器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1])。2013年我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维修总费用为517 944元,其中内窥镜产品的维修费用为342 358元,占总(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6年02期)

刘雪梅[5](2014)在《微博传播中的硬性控制和柔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博传播是当前网络监控的焦点和重点,其中既有硬性的控制,也有柔性的管理。本文分析了这些不同手段对于监控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而提出在有限的硬性控制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柔性管理,才能实现监控效果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4年19期)

蒋昌松[6](2013)在《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质量控制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医用硬性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医用光学装置,主要有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据统计,全国临床医学各专科有超过100万名医技人员使用内窥镜相关装置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国内90%以上的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内窥镜下临床诊疗项目。随着内窥镜下微创手术的日益普及,对内窥镜产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认识也逐步深化,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患者的安全。为了降低临床使用风险,避免源于硬性内窥镜的医疗事故,迫切需要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医用硬性内窥镜质量控制检测装置和技术。现有的ISO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步过慢,还未提出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评判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的规范或标准,不适于临床医疗卫生机构用于验收、维修、周期检定、报废等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杭州医疗器械检验中心使用的医用硬性内窥镜质量检测装置根据不同的检测参数采用20多种工具和设备,主要通过人工检测,操作繁琐、技术复杂、误差较大,缺乏一体化、自动化的检测设备,以及定量的评价方法。沈阳军区官丽梅等人提出了简单的内窥镜计量检定装置研制设想,但没有形成可操作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方法。美国lighthouse公司近年推出了世界上唯一专门用于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检测的专用设备,但8万美元的价格使得该设备在国内、军内无法普及,同时也存在检测项目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不匹配的缺点。杭州远方光电公司研发的内窥镜光色测试系统主要检测色谱等基础光学参数,不适合临床医疗机构用于对内窥镜光学性能做整体评价。该研究针对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方法、装置的现状,研制能够自动、定量、一体化、廉价的检测装置,开发适用于临床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测方法、步骤,以满足临床医疗机构医学工程人员的需求。检测方法与装置该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医用硬性内窥镜相关标准,在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选用适用于临床医疗卫生机构检测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的项目参数,主要包括视场角、视向角、视觉分辨率、MTF、视场亮度差异率、边缘与中心亮度比、畸变、色彩还原能力。其中,MTF是在国内最早用于评价医用硬性内窥镜成像质量的参数。视场亮度差异率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评价医用内窥镜光效照明的参数。视向角表征视轴与镜轴的角度,旋转360°旋转台得到正面图像,即可获得视向角。视场角表示硬性内窥镜能观察的真实视场范围,测量原理是圆锥投影至等腰叁角形法。分辨率是空间频率的响应函数,表征硬性内窥镜对被摄对象细节的分辨能力,用1mm宽度以内的黑白相间的线对数(1p/mm)来表示,人眼能分辨的最大线对数即为视觉分辨率。调制传递函数模量MTF是像面与物面光强度分布函数的傅立叶函数变换之比,它反映了内窥镜的分辨率、反差、锐度等参数的综合特性。光效测试中,边缘与中心亮度比即为视场边缘灰度值与视场中心灰度值之比,视场亮度差异率是所采集的视场内像面边缘至像面中心的灰度值之差与边缘至中心像素点个数之比,表征像面灰度值沿边缘至中心变化的斜率。畸变是由于内窥镜的镜轴中心与边缘放大率不同而引起的,医用硬性内窥镜拍摄的像面为桶形畸变。利用MATLAB软件自动测量视场中心圆斑以及70%视场和90%视场处4个圆斑图像像横向及纵向尺寸。假设视场中心的实心圆斑(直径为4mm)无畸变,以它的尺寸为标准值,计算其它4个实心圆斑的畸变率。色彩还原能力测试中,采用RGB色彩空间,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红、绿、蓝叁原色色块区域像素点的R、G、B值,分别除以测试标靶中色块的RGB值,即获得内窥镜对红、绿、蓝叁原色的色彩还原能力。该检测装置中采用精密机械装置实现测试标靶和高清工业相机在XYZ叁维方向的移动,整套检测装置实现一体化、自动化、定量化,与过去20多种检测工具相对比取得了较大的改善。安装盒可插入均匀光源和测试标靶形成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光学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装置,形成定性检测装置。该研究自主设计含1lp/mm-16lp/mm测试区域的高精度分辨率测试标靶;将视场角、畸变、色彩还原能力测试项目创新性的集成于一块标靶,节约成本,便于推广应用。图像采集利用高清工业相机自带的图像采集软件,基于机器视觉实现内窥镜图像的自动化、连续性采集,同时对感兴趣区域(AOI)单独采集保存。利用MATLAB软件定量的计算、测量、评估医用硬性内窥镜的各项光学性能指标,创新性的用像素点数量取代拟合椭圆方法测算出医用硬性内窥镜畸变程度,用视场亮度差异率来表征视场亮度均匀性。测试结果与讨论(1)角度①视场角,允许误差范围-10%。②视向角,允许误差范围±30。该课题测试了0°宫腔镜,30°关节镜,0°腹腔镜3支医用硬性内窥镜的视场角,视向角,结果全部合格。(2)成像质量①视觉分辨率测试13支内窥镜,每支内窥镜差异性较大,视觉分辨率最差的为5lp/mm,最好的为161p/mm。②MTFa、每支内窥镜的视觉分辨率差异性巨大,而MTF阈值集中在0.2-0.3之间,其中2号,5号,9号,10号内镜MTF阈值为0.4-0.5是因为在下一个线对所对应的MTF值立即衰减至0.2以下,程序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其MTF值。b、以13号30°腹腔镜为例,调节均匀背光源至亮度8,腹腔镜整体、中心、边缘的MTF曲线均呈现随着线对数增大,MTF值越小的趋势。整体MTF曲线与边缘MTF曲线更加一致,并优于中心MTF值。但不同的内窥镜个体差异性较大,并不能得出所有硬性内窥镜整体都有这样的特征,如30°鼻窦镜。c、在所采集的图像90%视场处,分割出一个60*60像素点的矩形方块,进行MTF计算。腹腔镜中,在亮度7下,MTF曲线明显优于亮度8下MTF曲线。鼻窦镜在亮度7下MTF曲线优于亮度6下MTF曲线。由此得出,每一支硬性内窥镜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亮度使之分辨率最高,但并不能统一而论。但可以得出过曝之前,同一位置,亮度越高,MTF值越大。d、通过对比70°鼻窦镜不同亮度下,整体、中心、边缘MTF对比图,可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整体与中心随亮度变化较边缘随亮度变化趋势稍缓,2、亮度越低,第1线对的MTF值越低。同样,每一支内窥镜个体差异下较大,并不适合得出统一的结论。e、将所有内窥镜[除去11号内镜(有故障,视场边缘有明显的暗光)]的MTF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绘制成曲线,可得出:1、整体与中心较整体与边缘相关度更集中;2、中心与边缘的相关程度随着不同的内镜差距较大。f、30°腹腔镜在同一位置下,不同亮度所对应的MTF值的相关系数在[0.9-0.99]区间内,相关度较高,说明内窥镜的分辨率是由自身所决定,亮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外来因素,对硬性内窥镜的MTF值和分辨率没有起决定作用,而是作为附加因素间接影响。(3)光效①边缘与中心亮度比边缘与中心亮度比与亮度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边缘与中心亮度比对应的点在图中呈现一种不规则的状态。观察纵坐标可以得到边缘与中心亮度比的范围为0.765至0.795之间,变化范围区域仅为0.03。从以上可以得出,对于同一个内窥镜而言,边缘与中心亮度比与亮度大小没有关系,而且值的大小基本保持稳定。②视场亮度差异率选取宫腔电切镜的数据进行曲线绘制,以亮度值为横坐标轴,以视场亮度差异率作为纵坐标轴绘制曲线,说明亮度越高,视场亮度差异率越大,亮度均匀性越差。(4)畸变①内窥镜的不同区域的畸变程度差异巨大。②70%视场处的畸变程度明显小于90%视场处的畸变。(5)色彩还原能力①每支内窥镜的绿色还原能力、蓝色还原能力、红色还原能力均呈递减趋势。②色彩还原能力普遍较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a、硬性内窥镜本身对色彩还原能力较低;b、测试标靶中的红绿蓝纯色块的加工水平未达到预期。研究总结与展望该研究在检测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方面取得了较为稳定和可靠的结果,但仍然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1、相机未校准,引入了新的误差,对分辨率、色彩还原能力均有影响。2、检测光效中的视场亮度差异率,边缘与中心亮度比是以过圆心的一条线上的灰度作为数据基础,缺乏对整个视场的评价。3、检测色彩还原能力是以RGB色彩空间为判定基础,而非国际上通行的CIEL*a*b*色彩空间。4、研究采用对比度测量方法测试MTF,虽然方法简单,但一次图像采集只能得到某一线对或空间频率下的MTF值,要想获得医用硬性内窥镜的MTF曲线,需要对1LP/mm-16LP/mm不同空间频率的矩形标靶进行多次测试,然后计算MTF值,并进行曲线拟合,获取MTF曲线。5、目前测试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各项参数时,都采用手动调距,xyz方向距离均需人为定性控制和判断,不能实现自动化调节测试标靶与医用硬性内窥镜之间的位置。6、各项参数的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过程分离,需要将图像保存下来然后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7、整个检测系统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虽然已经采用了暗箱等物理方法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采用了一定的算法消除了测试标靶和CCD噪声的部分影响。但是检测结果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CCD分辨率、畸变、暗电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步研究工作中,可考虑重点以下两个方向:1、推广应用该研究的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并进入中试阶段2、采用综合测试标靶定性地测试包括光源系统、显示器等整个系统的光学性能。并将应用领域可扩展至纤维镜、电子镜、叁维内窥镜手术系统。(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凌家文,张义彪,杨建东,蔡晓宇,徐心灵[7](2011)在《个体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个体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控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90例180眼,屈光度-0.75~-6.00DS。随机分为叁组:A组(框架眼镜组),B组(普通RGP组),C组(个性化RGP组),对叁组患者戴镜1,3,6mo;1,2a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进行观察。结果:叁组在戴镜前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屈光度在戴镜1,2a后,A组(4.46±1.98,5.18±2.09D)与B(3.44±2.41D,3.41±2.01D),C组(3.43±2.43D,3.39±2.32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曲率半径在戴镜1,2a后,A组(7.58±0.17mm,7.60±0.21mm),C(8.12±0.20mm,8.27±0.19mm)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戴镜1,2a后,B组(7.91±0.22mm,7.94±0.27mm),与A,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眼轴长度分别在戴镜1,2a,A组(26.03±1.07mm,26.09±1.11mm)与C(25.82±1.20mm,25.97±1.29mm)及A组与B组(25.71±1.07mm,25.83±1.09m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更符合角膜生理,从远期效果看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进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魏承,赵阳,王洪柳[8](2011)在《基于滑模控制的空间机器人软硬性抓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滑模控制对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软硬性抓取进行研究。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时,由于机械臂与基体的动力学耦合、抓取时的碰撞激振等非线性特性使得抓取控制变得复杂而重要。建立空间机器人及漂浮目标的动力学模型,而后引入末端装置抓取目标时的碰撞模型,并引入"动态抓取域"用于机械臂抓取目标时的控制,随后应用滑模控制及基体姿态控制,以减小抓取碰撞冲击对系统的冲击干扰。滑模面参数表征了机械臂保持及跟踪状态的抗冲击能力,可通过其灵活改变机械臂刚性以获取不同抓取性态,包括接触式硬抓取及碰撞式软抓取。仿真表明,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过程中,硬抓取能保持机械臂刚性,且关节变化小,末端抓取为持续接触;而软抓取时,机械臂受冲击而随动耗能,关节变化大,但对目标位置及基体姿态的冲击小,均约为硬抓取的50%。抓取性态的研究对空间机器人的捕获操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李宗锋,鲍凤霞[9](2008)在《干硬性混凝土预制施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配合比设计、强度试件成型方法和预制施工技巧等几个方面论述干硬性混凝土预制施工问题。(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8年06期)

李江涛,万一[10](2007)在《严控“双外生”进京,算否新设“路卡”》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日前,一则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面临巨大人口膨胀压力的北京市今年将严格控制外地生源或外地高校毕业生(统称为“双外生”)的进京指标,朝阳区更是原则上不再审批“双外生”进京。消息甫一传出即引来一片喧哗,有人表示理解和认同,有人表示反对和不满,两方(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7-07-14)

硬性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与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在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光门诊诊治的100例(200眼)10~12岁近视性散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戴框架眼镜联合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每周五晚1次;B组予以验配RGP。随访12个月,每个月复查眼部情况,并比较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及眼轴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两组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两组散光屈光度均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两组近视屈光度、散光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适主诉及眼部并发症。结论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与RGP均能安全有效的延缓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的进展,但RGP配戴需患儿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依从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硬性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郭静,黄秋怡.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进展研讨会在穗举行[N].广东科技报.2019

[2].沈降,忻丹丽,郁琪华,周磊.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与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7

[3].刘立洲.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控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

[4].费海航.硬性内窥镜的维修成本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6

[5].刘雪梅.微博传播中的硬性控制和柔性管理[J].新闻界.2014

[6].蒋昌松.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性能质量控制检测技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7].凌家文,张义彪,杨建东,蔡晓宇,徐心灵.个体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

[8].魏承,赵阳,王洪柳.基于滑模控制的空间机器人软硬性抓取[J].机械工程学报.2011

[9].李宗锋,鲍凤霞.干硬性混凝土预制施工控制[J].今日科苑.2008

[10].李江涛,万一.严控“双外生”进京,算否新设“路卡”[N].新华每日电讯.2007

论文知识图

设计方案街区城市肌理从功能结构来看,这四个...2 桩位布置街区建筑色彩旭普林无碴轨道结构图一期工程建成后实景照片图

标签:;  ;  ;  ;  ;  ;  ;  

硬性控制论文_郭静,黄秋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