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倾向性论文_王岗,潘一山,肖晓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击倾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倾向性,损伤,电荷,地压,应变,效应,各向异性。

冲击倾向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岗,潘一山,肖晓春[1](2019)在《冲击倾向性对受载破坏煤样电荷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用电荷感应方法预测煤体冲击倾向性,研究了煤样冲击倾向性、物理力学特征以及电荷信号规律,重点分析了不同冲击倾向性煤样破坏全程电荷信号分布特征以及冲击倾向性指标与电荷相关参量的量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倾向性增强,煤样破坏形式逐渐由破碎型向共轭剪切型再向单剪型转变;煤样破裂电荷信号的产生与应力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冲击倾向煤样电荷信号主要集中在应力峰前的强化损伤阶段,煤样发生失稳破坏电荷前兆信息比较明显;弱冲击倾向煤样电荷信号主要集中在强化损伤和峰后破坏阶段;无冲击倾向煤样电荷信号主要集中在应力峰后的破坏阶段,煤样发生失稳破坏电荷前兆信息不再明显;煤样冲击倾向性越强,应力峰后累积电荷量越少,但应力峰后电荷变化率w越大;冲击能量指数KE与应力峰后电荷变化率w具有幂递增函数关系,弹性能量指数WET与应力峰后电荷变化率w具有线性递增函数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电荷信号整体分布规律以及应力峰后电荷变化率的大小来初步判断煤体的冲击倾向程度。(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陈思顺,段东,任惠亮[2](2019)在《低均质度对岩石冲击倾向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低均质度对岩石冲击倾向性的影响,用RFPA2D软件模拟了多尺度下岩石变形破坏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借用峰值载荷对应加载步数、载荷、声发射累计计数、声发射累计能量的离散系数衡量尺寸效应对岩石试件破坏结果参数的随机性影响,确定50mm×100mm的试件随机性影响最小。基于此尺寸下模拟了不同均质度对岩石冲击倾向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均质度下,均质度与岩石破坏极限峰值强度成正比;在均质度小于2时,冲击倾向性指标判定为无冲击倾向性或弱冲击倾向性;当均质度大于等于2时,岩石表现出强冲击倾向性;随着均质度的增大,岩石的破坏形式由延性破坏逐渐转化为脆性破坏。(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吴学明,王苏健,张天军,黄耀光,黄克军[3](2019)在《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的新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煤岩微元强度的韦伯分布假设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单轴压缩下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修正了动态损伤应变计算式,结合损伤因子、损伤速率和损伤加速度研究了煤样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反映实验曲线的本构方程,且验证了其正确性。结果表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煤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残余强度特征点,并可得到损伤速率的最大值;修正后的动态损伤应变在间接表征冲击倾向性实验的动态破坏时间时可不再受加载方式的限制;提出的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指标可综合衡量盈余能、峰后破坏过程损耗的应变能、动态破坏时间的变化情况,衡量煤层冲击倾向性;以最大损伤速率、修正后的动态损伤应变和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构成的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天军,包若羽,王乾,羽玥[4](2019)在《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研究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存在的局限性,基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从损伤因子、损伤速率和损伤速率加速度3个角度分别研究峰值强度点、损伤速率最值点、损伤速率加速度最值点处的损伤规律,对残余强度和动态损伤应变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的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盈余能指数变化率,建立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并开展冲击倾向性实验对新指标体系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煤岩体峰值强度后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及残余强度特点,得到峰值强度点、损伤速率最值点和损伤速率加速度最值点处的损伤规律及损伤速率最大值表达式;根据修正后动态损伤应变的力学意义得到动态损伤应变与动态破坏时间关系式,采用动态损伤应变来表征动态破坏时间,从而使冲击倾向性实验不再受加载方式的限制;采用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指标可综合衡量盈余能、峰后破坏过程损耗应变能、动态破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最大损伤速率、动态损伤应变、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构成的新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更为有效和全面,为准确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工作提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磊,李宏艳,李凤明,齐庆新,孙中学[5](2019)在《层理角度对硬煤冲击倾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倾向性是煤矿井下发生冲击灾害的内在原因,层理角度对其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层理角度对煤样冲击倾向性影响,制备不同层理角度标准煤样,并测试其超声波速,利用GCTS RTR-46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测定力学参数,计算各项冲击倾向指标,收集碎屑进行断口形态扫描电镜细观分析。研究表明:1)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对煤样力学参量影响显着,宏观破坏模式及细观断裂特征存在强烈层理效应;2)当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为90°时煤样冲击倾向性最强,0°时次之,45°时最弱;3)煤样声学特征各向异性明显,轴向垂直层理煤样波速比轴向斜交层理煤样高15.1%;4)同一层理煤样超声波速与弹性模量、单轴强度、冲击能量指数及冲击能量速度指数正相关,且线性拟合优度良好,为煤岩冲击倾向无损检测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邓志刚[6](2019)在《冲击倾向性煤体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理清煤体强度尺寸效应数值模拟过程中力学参数折减的原因,以强度尺寸效应作为问题切入点,通过实验室试验探讨强冲击倾向性煤体强度尺寸效应,结合最弱链理论的Weibull分布推导强度尺寸效应的理论公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倾向性煤体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随着尺寸(长、宽、高)增大,强度降低,两者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概率统计分布能够表达出强度尺寸效应内在本质,指出均质度m是煤岩体强度尺寸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尺寸一定时,随着均质度增大,煤岩强度表现为上凸的增长曲线,按照强度大小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波动上升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渐缓增长阶段;随着均质度增大,强度趋于收敛,极限值即为煤岩体细观尺寸强度;随着均质度增大,尺寸变化对强度的影响程度降低。(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周昱程,刘娟红,纪洪广,付士峰,谷峪[7](2019)在《温度-复合盐耦合条件下纤维混凝土井壁冲击倾向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从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出发,通过试验比较不同等级和种类纤维混凝土的脆性系数、冲击能量指数及动态破坏时间等相关冲击倾向性指标,并提出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标准。根据滨海金属矿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及井下温度的现实情况,设计混凝土服役环境。结果表明:纤维能够阻滞裂纹的发展,改善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在复合盐溶液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断增加,各种混凝土均朝着强冲击倾向性方向发展,且高温可以加快腐蚀速率。非蒸养型超高性能混凝土(NSC-UHPC)各方面性能皆较优异,复合盐溶液对其影响很小,腐蚀前后皆无冲击倾向性,是一种能应用于深地井壁及应力集中部位的混凝土材料。(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李少刚,张广辉,邓志刚[8](2019)在《瓦斯对冲击倾向性能量指标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瓦斯对煤冲击倾向性能量指标的影响,基于含瓦斯煤的受力特点,建立含瓦斯煤样气-固耦合控制方程,并植入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开展瓦斯对弹性能量指数和冲击能量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瓦斯压力的增加,煤样中塑性应变区域扩大,且塑性应变程度有所增加,煤样储存弹性应变能的能力下降;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消耗能量增加,煤样完全破坏后盈余能量减少,导致冲击能量指数和弹性能量指数降低;瓦斯弱化了煤的冲击倾向性,在含瓦斯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瓦斯对煤冲击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6期)

代树红,王晓晨,潘一山,刘柳[9](2019)在《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可行性,选取4组冲击倾向性强弱不同的煤样试件,测定各组煤样试件的模量指数、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和声发射信号,分析模量指数同其它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模量指数对煤加载过程中内部能量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量指数同其它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同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各组冲击倾向性相同的煤样,各试件模量指数大小的变化范围较小。各组冲击倾向性不同的煤样,各试件模量指数大小的变化范围很大。煤样模量指数的大小和煤的冲击倾向性强弱相关,煤的冲击倾向性越强,模量指数越大。依据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结果,同其它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同冲击倾向性煤样的软化模量是决定煤的模量指数大小的关键因素,弹性模量对模量指数大小的影响较小;煤样内部能量的释放特征和模量指数的大小相关。模量指数小的煤样在全程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事件频繁出现,模量指数大的煤样在破坏前后阶段没有明显的声发射事件出现,但在临近载荷曲线峰值的冲击破坏阶段集中出现高能量的声发射事件。模量指数可用于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模量指数对煤样能量释放的影响规律可用于指导现场监测。(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周毫,康兰东[10](2019)在《义桥煤矿煤岩冲击倾向性分析及防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义桥煤矿3号煤层覆岩结构特征及相关地勘资料,对回采过程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进行判定分析,并基于冲击地压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结合义桥煤矿现场生产特点,制定针对性防冲措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冲击倾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低均质度对岩石冲击倾向性的影响,用RFPA2D软件模拟了多尺度下岩石变形破坏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借用峰值载荷对应加载步数、载荷、声发射累计计数、声发射累计能量的离散系数衡量尺寸效应对岩石试件破坏结果参数的随机性影响,确定50mm×100mm的试件随机性影响最小。基于此尺寸下模拟了不同均质度对岩石冲击倾向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均质度下,均质度与岩石破坏极限峰值强度成正比;在均质度小于2时,冲击倾向性指标判定为无冲击倾向性或弱冲击倾向性;当均质度大于等于2时,岩石表现出强冲击倾向性;随着均质度的增大,岩石的破坏形式由延性破坏逐渐转化为脆性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击倾向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岗,潘一山,肖晓春.冲击倾向性对受载破坏煤样电荷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陈思顺,段东,任惠亮.低均质度对岩石冲击倾向性的影响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3].吴学明,王苏健,张天军,黄耀光,黄克军.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的新指标体系[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4].张天军,包若羽,王乾,羽玥.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研究及实验验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磊,李宏艳,李凤明,齐庆新,孙中学.层理角度对硬煤冲击倾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6].邓志刚.冲击倾向性煤体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7].周昱程,刘娟红,纪洪广,付士峰,谷峪.温度-复合盐耦合条件下纤维混凝土井壁冲击倾向性试验研究[J].材料导报.2019

[8].李少刚,张广辉,邓志刚.瓦斯对冲击倾向性能量指标影响的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9

[9].代树红,王晓晨,潘一山,刘柳.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9

[10].周毫,康兰东.义桥煤矿煤岩冲击倾向性分析及防冲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无冲击煤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煤的动态破坏时间曲线强冲击煤孤岛工作面与首采工作面煤层...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层工作面后方...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层沿工作面走...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层工作面后方...

标签:;  ;  ;  ;  ;  ;  ;  

冲击倾向性论文_王岗,潘一山,肖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