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

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

于倩, 谢宗强, 熊高明, 陈志刚, 杨敬元[1]2008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群落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文中指出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苔藓层发达。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Pin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与温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巴山冷杉是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达54.30%,幼苗储备丰富,占更新层的90.4%,但幼树缺失。巴山冷杉中小径级个体占多数(78.8%),为进展型种群。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集中分布于8~10级3个高度级上(62.2%),10级个体最多,占29.3%。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

贺占魁[2]2003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湖北神农架的裸子植物松科的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了望塔、姊妹峰、金猴岭选取了叁个样地,利用传统植物群落学野外调查和现代数量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年和1979年神农架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及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对巴山冷杉天然次生林的演替以及人工种植的巴山冷杉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巴山冷杉为神农架海拔2600米以上地带的顶级群落,巴山冷杉群落与其主要伴生种如红桦、扇叶槭,灌丛如粉红杜鹃、花楸、箭竹,以及草本植物如山酢酱草、毛叶黎芦等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特征上,以不同的层次、方式利用光、热、土壤、水等资源,它们之间起着相互作用,彼此以多种形式来限制、利用和稳定群落,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相对稳定状态,神农架的生境、气候等条件适应巴山冷杉的生长。 2.23年来,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在Ⅰ级幼苗由0.932株/平方米锐减至0.03株/平方米,Ⅱ、Ⅲ、Ⅳ级个体没有变化,V级个体由0.122株/平方米增长到1.238株/平方米,并且,巴山冷杉粗死残体增多。巴山冷杉种群自然更新不良,其数量在减少,结构趋于老化。 3.巴山冷杉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简单,有29科38种,但与1979年相比,物种略有增加,且一些喜阳的植物开始侵入巴山冷杉纯林。 4.神农架巴山冷杉的演替分两条路线:a、当巴山冷杉林被砍伐后,采伐迹地——喜阳的箭竹和草甸——落叶阔叶树种林——巴山冷杉。b、巴山冷杉原始林——草甸——箭竹、花楸——巴山冷杉。并且以上两种演替路线彼此交错,互为消长。 5.对神农架巴山冷杉恢复生态学和防止巴山冷杉种群退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蒋雪琴[3]2009年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种间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的项级群落类型之一,是我国特有树种。自70年代以来,巴山冷杉林砍伐破坏严重,砍伐不严重的地方已处于成熟悉或过熟悉期,且更新欠佳,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本文以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巴山冷杉群落设置30个样地,对巴山冷杉种群的组成、种群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巴山冷杉在群落中优势明显,重要值高达30.8%;巴山冷杉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红桦、糙皮桦等为次优种,巴山冷杉在群落的结构、竞争、恢复和演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群落的森林环境主要由巴山冷杉所决定。巴山冷杉种群小径级的数量较大,表现出丰富的后备资源,但转变成幼树阶段的存活率很低。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神农架地区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种群中幼苗储备非常丰富,但5cm以下幼树缺失。2、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C型。从整体来看,除巴山冷杉幼苗由于生存压力而存活率低,巴山冷杉幼树存活率较高,中龄期种群存活率最高,随后存活率开始下降,至老龄期死亡率达到最大。3、湖北神农架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为聚集分布,但不同的发育阶段聚集强度有差异。植物种群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空间格局存在差异,与种群新生个体的产生、成年个体的死亡以及外界的干扰有关。巴山冷杉种群不同年龄级的个体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在不同群落环境下,种内与种间关系会直接影响巴山冷杉种群整体及各阶段的分布格局。4、VR>1,所以巴山冷杉群落中的49种优势种植物整体存在正相关性显着。从49种植物分布来看,在优势种植物总数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所占比例为分别为13.95%、27.13%和58.91%,优势种在垂直空间存在竞争。5、通过对2×2列联表的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分析,可以发现就总体而言,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判断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结论与方差比率法结果基本吻合,即巴山冷杉群落49个优势种在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及协同进化过程中,使得巴山冷杉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各物种间以相互依存的关系求得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持物种间稳定的共存。

于倩[4]2006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林种群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松科冷杉属常绿乔木,是秦巴山地森林的重要树种之一,为我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和经济林树种。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采育失调等人为干扰的影响,许多地区的巴山冷杉群落处于消退状态,原始林日趋减少。神农架地区是巴山冷杉天然分布区的东界,这里分布着大片巴山冷杉纯林,对这一地区巴山冷杉的种群生态学的专门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包括叁方面的内容:1.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2.巴山冷杉林的种群结构与动态;3.巴山冷杉群落主要树种的分布格局,旨在为巴山冷杉林的培育及天然林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具有典型的温带常绿针叶林性质,巴山冷杉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红桦、粉红杜鹃为乔木层次优种。群落物种组成丰富,1公顷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63属74种,以温带性分布占优势,群落中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占多数。群落成层现象明显,结构不很复杂,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乔木层没有明显的亚层,灌木层不太发达,草本层以菊科植物为主,林下苔藓层发达。巴山冷杉种群为进展型种群,幼苗储备丰富,但幼树缺失,属林窗更新方式。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冠幅与胸径的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定量研究了0-40m尺度上巴山冷杉、红桦和粉红杜鹃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种群在0-16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16-40m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各年龄阶段的分布格局也有所不同,幼年种群为强烈的聚集分布,随着巴山冷杉的生长,聚集强度降低,逐渐扩散为随机分布。红桦种群在0-2m、11-18m以及20-21m的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为随机分布;a2、a3级的个体在0-4m的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尺度大于4m时全部表现为随机分布。粉红杜鹃为聚集分布,且受研究尺度与年龄大小的影响不大,表现出对高竞争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符婵娟, 刘艳红, 赵本元[5]2009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性、环境因子对其更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林窗更新是巴山冷杉群落重要的更新方式,以红桦为代表的阔叶树种和巴山冷杉等耐荫树种在林窗内外均存在更新差异;(2)巴山冷杉在林窗更新中具有最大优势,3 a以下的巴山冷杉幼苗数量占45.7%,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明显,7 a以上的幼树数量只占6.3%;(3)用SPSS将影响巴山冷杉更新的四类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林窗面积、坡向、林窗微环境、乔灌草盖度依次是影响巴山冷杉幼苗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子;(4)林窗微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更新影响因子重要性不同,光照水平和土壤水分分别对幼苗和幼树的生长具有显着影响;(5)坡向和密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北坡巴山冷杉更新幼苗数量丰富,灌草层是巴山冷杉更新过程的潜在障碍。

崔鸿侠[6]2015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湖北神农架亚高山地区最重要的建群种,巴山冷杉林是该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针叶林类型。开展神农架地区典型森林类型碳密度及分布格局研究,有助于丰富对我国典型区域森林土壤碳密度特征的认识。本研究基于神农架二类清查资源数据,选择巴山冷杉林典型群落类型,并在开展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测定的基础上,对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对土壤碳密度、活性碳组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择巴山冷杉—红桦林、巴山冷杉—华山松林、巴山冷杉—箭竹林、巴山冷杉—杜鹃林4种典型群落类型,研究不同群落结构巴山冷杉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探讨林分结构、地上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60cm土壤总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巴山冷杉—杜鹃林(225.70 t·hm-2)>巴山冷杉—箭竹林(181.87 t·hm-2)>巴山冷杉—红桦林(156.54 t·hm-2)>巴山冷杉—华山松林(108.65t·hm-2),不同群落结构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与地上植被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凋落物现存量、土壤全N含量、土壤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林木平均胸径和灌草层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林分郁闭度和土壤p H值相关性不显着。凋落物量、土壤全N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的主导因子。(2)以神农架巴山冷杉林二类清查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土壤碳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的关系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探讨土壤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神农架巴山冷杉林0~20cm和0~40cm土壤碳密度分别为75.25 t·hm-2和130.89 t·hm-2。土壤碳密度最小值出现在海拔2200m以下,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800~3000m。巴山冷杉林北坡土壤碳密度最大,其后依次为东北坡、西北坡、西南坡、西坡、南坡、东坡,而东南坡土壤碳密度最小。巴山冷杉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土壤碳密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幼龄林相比,过熟林0~20cm和0~40cm土壤碳密度分别高15.66%和16.47%。(3)研究神农架巴山冷杉天然林凋落物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凋落物养分年归还总量、凋落物分解规律,以及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林年凋落物总量为6217.44 kg·hm-2,凋落物中以落叶为主,其次是落枝,树皮及花果含量相对较少。巴山冷杉林凋落模式为双峰型,在9~10月和5~6月具有2个明显高峰期,而在1~2月凋落量最小。巴山冷杉林凋落物养分年归还量为77.84 kg·hm-2,5种大量元素年归还量大小顺序依次为N(47.13 kg·hm-2)>K(18.15 kg·hm-2)>Ca(7.77 kg·hm-2)>P(4.60 kg·hm-2)>Mg(0.19 kg·hm-2)。凋落物分解系数分别为0.303,凋落物半衰期和周转期分别为1.70a和9.30a。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不同的凋落物分解时间,可使表层土壤(0~10cm)有机碳含量提高3.95%~27.03%。(4)选取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3个有机碳组分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海拔梯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海拔2200~3000m变化范围为0.30~1.22 g·kg-1,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变化范围为1.05%~2.09%;水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海拔变化范围为0.16~0.69g·kg-1,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变化范围为0.57%~1.20%;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海拔变化范围为5.93~17.20 g·kg-1,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变化范围为21.19%~29.23%。3个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全N含量和土壤湿度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活性碳组分含量的决定因素。(5)选择巴山冷杉原始林皆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巴山冷杉次生林、箭竹林和草地3种典型模式,并以现存的巴山冷杉原始林为对照,探讨原始林皆伐对土壤碳密度产生的变化,以及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其恢复潜力。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原始林皆伐后,次生林、箭竹林和草地土壤碳密度分别下降了29.43%、55.66%和65.18%。自然恢复形成的巴山冷杉次生林对土壤碳密度恢复最快,箭竹林次之,而草地对土壤碳密度恢复最慢。在恢复过程中,箭竹林和草地仅对0~20cm层土壤碳密度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而20 cm以下土层深度有机碳受植被恢复的影响很小。巴山冷杉次生林土壤碳恢复潜力为63.4 t·hm-2,固碳速率为1.71 t/(hm2·a),在不受其它干扰的情况下,土壤碳密度恢复到采伐前水平共需要约82年。总之,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碳密度受林分结构、土壤理化特性、凋落物数量和分解速率,以及采伐等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随海拔、坡向、林龄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通过研究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可了解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密度现状及固碳潜力,为该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贺占魁, 刘胜祥[7]2003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湖北神农架的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了望塔、姊妹峰、金猴岭选取了3个样地,利用传统植物群落学野外调查方法和现代数量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979年和2002年神农架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及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及对巴山冷杉天然次生林的演替以及人工种植的巴山冷杉生长等情况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巴山冷杉为神农架海拔2600m以上的顶级群落,巴山冷杉群落中各种物种以不同的

符婵娟[8]2010年在《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巴山冷杉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的顶级群落之一。自70年代以来,巴山冷杉林砍伐破坏严重,砍伐不严重的地方已生长为过熟林,并且林内粗死残体较多,更新欠佳。本文以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影响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植被总盖度、土壤水分、林窗小气候、坡向等,重点分析了林窗特点对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林窗更新是巴山冷杉群落重要的更新方式,以红桦为代表的阔叶树种和巴山冷杉等耐荫树种在林窗内外均存在更新差异;巴山冷杉在林窗更新中具有最大优势;径级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反“J”型,叁年以下的巴山冷杉幼苗数量占45.7%,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明显,七年以上的幼树数量只占6.3%,林窗中巴山冷杉从幼苗到幼树阶段的存活率为11%,是林下环境存活率的3.8倍。(2)光照强度和植被总盖度与巴山冷杉幼苗幼树的数量相关较为密切;从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巴山冷杉的更新影响因子不同;坡向和密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北坡巴山冷杉更新幼苗数量丰富;灌草层是巴山冷杉更新过程的潜在障碍,箭竹的生长明显限制了树木幼苗的更新和补充的进程。(3)神农架巴山冷杉林扩展林窗(EG)的面积变化在32.6-274.2m2左右,其中以50-75m2大小林窗个数最多。林冠林窗(CG)的面积变化在10.8-234.9m2之间,各等级林窗也以50-75m2等级林窗总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在林窗形成木(GM)的死亡方式中,树木折倒占GM总数的57.45%,林窗多2-3株形成木形成的林窗,林窗形成木的高度多在8-12m之间,约占总数的60.6%。(4)由于受太阳辐射、地形特征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林窗内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存在空间分布动态位移现象,从而造成林窗不同区域林窗小气候要素的显着差异;林窗和林内最高气温和最小相对湿度均出现在16:00,相对于林内,一天大部分时间林窗内气温较高而空气湿度较低,小气候要素的差异在不同时段也是各异的。

李庆梅[9]2007年在《秦巴山地两种冷杉种实特性研究与秦岭冷杉濒危原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球果和种子是物种繁殖系统的最重要组分,处于强大的选择压力下,有很大的生态适应性。他们同时也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最具有区分和比较的意义。巴山冷杉的分布区包围着秦岭冷杉分布区,前者是一个正常的种群,后者却处在濒危的边缘。本研究在秦岭中段南坡和神农架北坡采集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球果,测量和比较他们的球果和种子的结实特征;利用发芽试验,研究和分析两种冷杉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特性;选择巴山冷杉群落设置样地和种子收集器,研究其种子雨并与秦岭冷杉的种子扩散特性进行比较;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探讨两种冷杉种子的劣变过程;利用播种试验和幼苗生长监测,研究秦岭冷杉野外幼苗的生态适应性。通过上述研究,首次揭示了种群命运截然不同的这两种冷杉在种实特性、更新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为了解秦巴山地优势针叶植被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策略、指导生产实践中科学选择母树和合理调拨种子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为探讨秦岭冷杉濒危的繁殖原因、寻求该濒危种的复壮途径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有;1.两种冷杉种间、群体间、植株间结实特性差异明显,秦岭冷杉结实率(110.1个/株)明显低于巴山冷杉(201.6个/株)。秦岭冷杉核心区(秦岭地区)出种量较高,种子较大,种子的败育率高。秦岭冷杉结实量、成龄母树结实个体的比率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低海拔的秦岭冷杉生殖生长好于高海拔处。巴山冷杉球果大小、单果出种量和种子质量在不同海拔高度以及同一海拔内都存在着显着差异,低海拔的巴山冷杉生殖生长高于低海拔。2.两种冷杉球果和种子的形态指标在群体间、个体间和个体内均有显着差异。巴山冷杉的种群间差异要大于秦岭冷杉。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变化约85%的变异来自地区内个体间和个体内,说明受遗传因素控制显着。低海拔处秦岭冷杉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量、饱满度大于高海拔区,核心区的要好于边缘区,人工林优于天然林。巴山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在其分布区内存在垂直变异,海拔对巴山冷杉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影响很大,高海拔区的种子形态好于低海拔。秦岭冷杉种子饱满度(25.7%)低于巴山冷杉(57.9%)。3.两种冷杉的种子雨扩散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格局。巴山冷杉落雨过程中主要依靠重力和风力的共同作用进行扩散,对种子的后扩散和将来幼苗的萌发和更新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种群未来的分布格局。秦岭冷杉种子较大,种子雨扩散不远,大部分种子都散布在母体周围,种子散布前期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在种子散布末期,散布量减少,种子因母树的分布而趋向于随机分布。秦岭冷杉种子雨散布距离(大部分集中在6m内)不及巴山冷杉远(88%的雨量集中在12m内)。4.两种冷杉种子之间的发芽率相差很大,秦岭冷杉发芽率(28%)远远低于巴山冷杉(80%)。同等条件下,巴山冷杉种子萌发率约叁倍于秦岭冷杉种子。进一步说明同一属的两种植物,一种成为濒危物种,一种却有很大的种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种子的生命力不一样。5.秦岭冷杉种子具浅休眠,在实验室最适环境中,经典的冷层积方法和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可以打破休眠,在萌发之前最好先浸泡种子3-5d,然后与湿沙1;3混合后,在1-5℃温度下进行层积处理,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的最佳方法。核心区种子萌发率(38.1%)显着高于边缘区(13.8%),质量好于边缘区,表明核心区秦岭冷杉具有较优良的繁殖生物学特性。6.老化处理影响到两种冷杉种子的含水量和生活力。不同老化条件种子含水量反应不同。高温高湿条件会引发两种冷杉种子的快速老化,活力水平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0℃/100%RH处理6d种子基本丧失活力。7.天然生境下秦岭冷杉平均出苗率只有16.9%,不及实验室发芽率的一半(36%)。海拔、光照、苗床类型、埋藏深度和种子来源对秦岭冷杉的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幼苗生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生产上秦岭冷杉的复壮一定要遵循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出苗率、幼苗保存率低可能是秦岭冷杉面临濒危的原因之一。

史小华[10]2007年在《秦岭冷杉与巴山冷杉种群动态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二级保护植物,为典型的濒危种。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并阐明濒危的原因和机理,本文以秦岭冷杉为研究对象,以近缘广布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为对照,在相似生存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两种冷杉在个体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年龄结构、群落内主要种群生态位、群落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为揭示秦岭冷杉濒危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秦岭林区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群落在科、属、种组成上均有差异,在种的组成上差异最大,共有种34种,仅占两种冷杉群落总种数的17%;在两种冷杉群落区系中,温带成分均占有绝对优势,单种属或寡种属多,多种属少;秦岭冷杉群落物种的地理成分类型多于巴山冷杉群落。2.秦岭冷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在阴坡较高,则阴坡的秦岭冷杉群落比较稳定,乔木层各坡向丰富度均为秦岭冷杉群落大于巴山冷杉群落,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各坡向丰富度为巴山冷杉群落大于秦岭冷杉群落。3.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秦岭冷杉的成年个体生长量大于巴山冷杉,因为秦岭冷杉林林下阴湿,水分供应充足,且分布海拔高度比巴山冷杉低,积温高,年生长期长。秦岭冷杉幼苗根系生物量比巴山冷杉小12%,叶生物量比巴山冷杉大11%。4.通过种群数量动态的分析,发现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秦岭冷杉种群数量、密度明显小于广布种巴山冷杉;秦岭冷杉的种群年龄结构总体上呈现幼苗严重不足,中老龄级个体数量大的衰退趋势。秦岭冷杉种群存活曲线介于DeeveyC和DeeveyB型之间,坡向对秦岭冷杉存活曲线的影响比巴山冷杉的影响要大,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秦岭冷杉生命表中的死亡率qx、消失率kx出现负值,种群维持有困难。5.秦岭冷杉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值,主要种群间的生态位重迭程度均小于巴山冷杉;在秦岭冷杉群落内部,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自疏作用大于他疏作用;竞争指数与对象木个体的大小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用幂函数关系可以很好的对竞争指数和对象木径级大小的关系进行拟合。

参考文献:

[1]. 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群落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J]. 于倩, 谢宗强, 熊高明, 陈志刚, 杨敬元. 生态学报. 2008

[2]. 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D]. 贺占魁.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3]. 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种间关系分析[D]. 蒋雪琴.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4]. 神农架巴山冷杉林种群生态学研究[D]. 于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5]. 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J]. 符婵娟, 刘艳红, 赵本元. 生态学报. 2009

[6]. 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崔鸿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7]. 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C]. 贺占魁, 刘胜祥.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 2003

[8]. 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符婵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9]. 秦巴山地两种冷杉种实特性研究与秦岭冷杉濒危原因探讨[D]. 李庆梅.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10]. 秦岭冷杉与巴山冷杉种群动态比较研究[D]. 史小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及其演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