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连续制备纳米金属溶胶及其催化生长碳纳米一维材料研究

脉冲激光连续制备纳米金属溶胶及其催化生长碳纳米一维材料研究

章仪[1]2003年在《脉冲激光连续制备纳米金属溶胶及其催化生长碳纳米一维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寻找制备碳纳米管及其碳纳米一维材料用的纳米金属催化剂以及解决纳米团聚及分散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脉冲激光轰击液体流动相中固体靶连续制备纳米金属溶胶的新方法,其特点在于:将流动液相引入激光轰击技术,可实现连续制备;固体靶与流动液相的成分可随意调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运用上述方法,成功制备了铁、钴、镍、金、钛、钨等多种金属乙醇溶胶,所获得的纳米金属颗粒粒径大多介于10~30nm之间。重点选取纳米铁乙醇溶胶和纳米钨乙醇溶胶以及其中的纳米颗粒进行了详细表征,所涉及的测试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选区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等。 首次提出了用UV-Vis吸光度变化规律来评估分散剂添加量与分散效果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纳米金属溶胶添加分散剂后的吸光度(激子峰强度)与分散剂添加浓度的关系以及吸光度随放置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了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最佳添加浓度,成功实现了纳米金属溶胶中铁与钨纳米颗粒的分散。UV-Vis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纳米铁溶胶,添加0.03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醇聚氧乙烯醚可以达到良好的分散稳定性;而对于纳米钨溶胶,最理想的分散剂则是0.13%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电镜观察结果完全证实了该推论,显示5天后的纳米金属溶胶仍然保持良好的分散状况。该方法的提出对于今后寻找特定纳米颗粒材料的分散剂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铁、钨两种纳米金属作为催化剂,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轰击原位生成法尝试合成碳纳米管与纳米线。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时,在使用石英基底的情况下获得了碳纳米一维生成物,其中以纳米钨作为催化剂时获得的一维生成物形态笔直,数量可观;采用激光轰击原位生成法时,尝试了两种工艺,其一是石墨靶浸于先期制备的催化剂流动相,其二是将催化剂原料与石墨混合成固体靶,结果显示后者获得的碳纳米一维生成物数量明显多于后者,并且长度相当可观,有的可达数百微米。其中以钨作为催化剂原料与石墨混合制成固体靶,蒸馏水作为流动相时,得到的纳米纤维状产物直径不到10nm,而且形状笔直,值得关注,目前国内外尚无以钨作为催化剂成功制备纳米一维碳材料的报道,因此该研究具有崭新而广阔的研究前景。

陈长鑫[2]2003年在《脉冲激光轰击原位生长法和CVD基体法制备碳纳米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索制备碳纳米管的新方法及其制备工艺,本文分别尝试采用了新的脉冲激光轰击原位生长法和CVD基体法两种方法来制备碳纳米管。脉冲激光轰击原位生长法是在常温常压下使用1064nm波长的脉冲激光轰击目标靶与乙醇流动相的固液界面来连续制备含有碳纳米管的溶胶,进而除去乙醇相得到碳纳米管,其中目标靶为石墨与Fe、Ni等金属催化剂混合压制成的靶片;CVD基体法是使用自制的六方介孔MCM-41多孔材料为基体,负载Fe催化剂活性组分,通过CVD法催化裂解C2H2来生长碳纳米管。研究结果表明,该两种方法确实可以生长碳纳米管。结合碳纳米管生长制备试验,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等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含碳纳米管溶胶、制备产物和催化剂基体等的形貌、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激光轰击原位生长法中,通过尝试不同的脉冲激光强度和不同的催化剂来制备碳纳米管,发现激光强度和催化剂对激光法制备碳纳米管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当以Ni为催化剂,脉冲激光功率密度为4.5×109W/cm2时制得的碳纳米管质量最好,产物中的无定形碳含量最少,太高或太低的激光功率密度都会降低碳纳米管制备的质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使用Fe、Ni作为催化剂制得的碳纳米管管身弯曲,管径为15-45nm左右,管长可达1μm以上。Fe/C、Ni/C目标靶的激光轰击产物都包含有碳纤维和碳纳米颗粒等其它产物。以Ni 为催化剂制备的碳纳米管质量和产量较以Fe为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为高,在其激光轰击产物中还观察到了螺旋状和分枝状等特殊形态的碳纳米管。该方法制得的轰击产物上存在乙醇液相的某些基团,并且产物具有不同于石墨原料的独特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CVD基体法制备碳纳米管中,首先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MCM-41材料结构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结果发现水热条件下反应物的摩尔配比为0.12 C16TMABr:1TEOS:0.24NaOH: 66.7H2O时制得的MCM-41材料最适合用来作为催化剂基体材料,其孔径大小为2.9nm左右。将Fe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于其上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催化活性。该方法催化生长的碳纳米管具有管径小且单一,管长较短等特点。

金兆国[3]2004年在《脉冲激光轰击法连续制备纳米合金,纳米碳及其聚合物杂化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液相中固体靶(PLA-IT/SFL:Pulsed Laser Abl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Target Submerged in Flowing Liquid)的新方法,成功制得纳米NiMnCo、FeNiMn、FeNi和NiMn四种合金/乙醇溶胶及其纳米合金粉末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分别以水、无水乙醇、乙酸乙酯、苯、1‰聚苯乙烯苯溶液五种极性不同的溶剂(液)为流动相,石墨为碳靶,采用PLA-IT/SFL法成功制得五种不同的纳米碳溶胶及其相应的纳米碳粉末,分析表明,极性不同的溶剂(液)作为流动相,其组成与性质强烈地影响到纳米碳粒径及其分布、溶胶稳定性以及光谱学特性;利用PLA-IT/SFL法采用不同合金触媒粉与石墨粉不同比例混合和预制纳米合金溶胶作为流动相的两种实验方法成功合成了纳米碳—纳米FeNi合金混合纳米材料,分析表明,在石墨靶中预先混有合金触媒粉对制备纳米碳能够起到某种催化作用,而预制纳米合金溶胶作为流动相对制备纳米碳的催化作用不甚明显,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采用PLA-IT/SFL法成功制备出五种不同百分含量的纳米碳—聚苯乙烯杂化材料,分析表明,纳米碳能够与聚苯乙烯大分子的苯环侧基形成一定的共轭效应,该共轭效应使聚苯乙烯材料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塑性有所加强、耐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俞海莉[4]2008年在《激光法连续制备荧光性的修饰纳米氧化锌有机溶胶及其PS杂化材料》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聚焦脉冲激光束轰击浸于含修饰剂流动液相中的氧化物固体靶的连续一步制备的新方法,将杂化材料的制备、原位修饰、组装和杂化一步连续完成,获得修饰性纳米氧化物乙醇溶胶和修饰性纳米氧化物/聚合物杂化溶胶,进而获得聚合物杂化薄膜材料,发现该聚合物杂化薄膜材料具有强的荧光特性,可在光致电致发光和LED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聚焦脉冲激光束轰击浸于含修饰剂流动液相中的ZnO固体靶,连续制备得到修饰纳米ZnO乙醇溶胶,修饰纳米ZnO/PS有机溶胶并由此获得修饰纳米ZnO/PS杂化薄膜。研究发现ZnO乙醇溶胶和杂化薄膜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发射强的蓝光;ZnO的粒径分布为15~30 nm;ZnO/PS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较纯的PS薄膜有所提高。采用脉冲激光法分别制备得到发蓝光的修饰纳米ZnO有机溶胶、发绿光的修饰纳米Al_2O_3有机溶胶和发红光的修饰纳米Eu_2O_3有机溶胶,溶胶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修饰纳米氧化物混合有机溶胶,并由此获得修饰纳米氧化物/PS杂化薄膜。通过UV-Vis、TEM、TG-DSC、荧光光谱等对修饰纳米氧化物混合有机溶胶和修饰纳米氧化物/PS杂化薄膜的结构、基本性质和荧光特性进行表征,发现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的激发下,混合有机溶胶和杂化薄膜能产生混合白光。

刘春艳[5]2005年在《脉冲激光轰击法原位制备自组装sp~3纳米碳团簇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本课题组提出的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液相中固体靶(PLA—IT/SFL:Pulsed Laser Abl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FargetSubmerged in Flowing Liquid)的新方法,在不同组成的微乳液液相中成功制备并组装了sp~3纳米碳团簇,通过 TEM、UV-Vis、FT-IR、Fluorescence spectrum等方法对其形貌、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组成对所得碳颗粒的形貌及性质有很大影响。 采用PLA-IT/SFL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乙酸乙酯溶胶,并由此获得了相应的纳米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PMMA)复合薄膜材料。用重量差法求得该复合材料中纳米碳的质量百分含量,并通过 TEM、UV-Vis、FT-IR、Fluorescencespectrum、XRD、DMTA、TG和DSC等方法对溶胶及复合薄膜材料的形貌、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材料性能有很大影响。

佚名[6]2004年在《纳米化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02-I-1 纳米、亚微米空心结构的构筑徐正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email:zhengxu@netra.nju.edu.cn 从纳米到亚微米尺度的空心球在光子晶体、催化剂、涂料、填充料、和光敏性元件的保护,以及在药物、化妆品、墨水、和染料的缓释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而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报道了用软模板方法和自组装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金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碳等空心球,研究了它们的微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

黄岩[7]2008年在《热氧化法制备氧化(亚)铜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改变传统的化学镀铜溶液成分和工艺条件,向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玻璃表面制备了具有良好性能的化学镀铜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铜膜中存在明显的(111)织构,铜膜晶粒尺寸和(111)织构随沉积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表面形貌分析表明纳米铜膜的晶粒尺寸细小。利用热氧化法对膜厚为100 nm的铜膜进行氧化,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铜氧化物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有很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300°C氧化8 h后会形成直径为10-15 nm,长度为200-300 nm的CuO纳米线。CuO纳米线的形成符合VS机理。实验表明,能够形成纳米线的温度范围为300 oC-400 oC。氧化温度为350 oC时,纳米线的数量随氧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当氧化温度为400 oC时,几乎不会在薄膜表面形成纳米线。膜厚的增加有利于纳米线的形成。

张豫鹏[8]2014年在《石墨烯与高质量石墨烯:可控制备、表征、性能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经sp2杂化构成的二维蜂窝状网络结构。独特的二维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例如:1)高比表面积(单层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00m2g-1),2)高热导率(5000W m-1K-1)和电子迁移率(200,000cm2V-1s-1),3)高弹性模量(1100GPa)和断裂强度(125GPa),4)高透光率,100-3000nm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超过95%。基于这些优异的性能,石墨烯被称作“明星材料”,并被期望能广泛应用于力学增强复合材料,纳米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储能材料,催化等多种领域。自2004年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利用机械剥离法获得第一次获得单层的石墨烯以来,石墨烯的制备、表征、性能和应用等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工作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石墨烯以及碳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石墨烯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在石墨烯制备、表征、性能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开发了火焰法制备石墨烯和热压法宏量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压痕技术测定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和层数信息的新的表征方法;探索了石墨烯在光催化及能量转换领域的应用;首次提出了一个“基于石墨烯应变一能带调控效应纳米发电机”的概念。本论文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重要性,然后介绍了石墨烯的发现、结构特征、性能及应用领域。随后,综述了石墨烯在可控制备技术、表征与性能测试技术、以及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最后,介绍了本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来源,以及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论文的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所用的实验材料和方法,表征测试手段以及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火焰法制备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的实验方法;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实验方法;热压处理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实验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及转移石墨烯薄膜的实验方法;纳米压痕测定石墨烯力学性能和层数的方法;石墨烯/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测试方法;石墨烯基纳米发电机的制备与测试方法。此外,还介绍了石墨烯及相关样品的SEM、TEM、HRTEM、XRD、XPS、Raman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FTIR红外光谱等表征与测试技术。论文的第叁章主要介绍了一种火焰法制备石墨烯和氮掺杂石墨烯的新方法。采用乙醇火焰,制备出石墨烯;采用乙醇+正丙胺混合火焰制备出氮掺杂石墨烯,并对石墨烯及氮掺杂石墨烯的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发现火焰法制备出的石墨烯及氮掺杂石墨烯存在较多特殊的缺陷及表面官能团;火焰法制备出的氮掺杂石墨中氮原子更倾向于取代边缘碳原子形成“吡啶”结构,而仅有少部分N原子能取代内部的C原子形成石墨型六角结构。最后,提出了火焰法制备石墨烯及氮掺杂石墨烯的生长机制。第四章介绍了热压法宏量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化学剥离法制备出大规模低成本石墨烯。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压烧结技术,实现高质量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在本章中,对高质量石墨烯的微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和电输运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同时,探索了高质量石墨烯在光催化、超级电容器、力学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电学增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提出了利用纳米压痕技术测定石墨烯力学性能和层数信息的新方法。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可用于纳米级力学性能测试的、精度与灵敏度都很高的材料表征技术。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不与基板分离状况下直接测试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石墨烯层数与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进而测定石墨烯的层数信息。石墨烯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在第六章中,分别介绍了热处理法和旋转涂覆-紫外照射法制备石墨烯/TiO2复合粉体和复合薄膜光催化材料,并利用SEM、HRTE、 XRD、XPS等表征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热处理法使得氧化石墨烯在还原过程中与TiO2纳米颗粒进行复合,从而部分碳(C)原子进入TiO2表面晶格,形成局部C掺杂,最终提高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效率。石墨烯/TiO2层状复合材料能够很好地克服纳米材料难于分离回收的缺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禁带宽度,使得层状复合薄膜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当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为10wt%时,层状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效率达到最优。第七章依据石墨烯应变—能带—电输运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了一个“基于石墨烯应变—能带调控效应纳米发电机”的概念。1)利用激光显微Raman等技术直接测量发现,通过对石墨烯的机械微拉伸产生变形,在电化学体系中可以实现电荷的转移与输出效应,实验显示当变形石墨烯与原始状态石墨烯构成一个回路体系时,单层石墨烯5%的形变量可产生8mV左右的电势差;2)通过电化学体系中电解液的搅动,使石墨烯发生微应变效应与摩擦效应,也可以实现电荷的转移与输出,实验结果显示电解液的浓度与搅拌速度等参数对输出电流用明显的影响;3)通过电路组装(串联),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电流)的放大与可调。以下第八章和第九章为本人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所做的有关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一部分内容,一并收录在本论文中。第七章研究了TiO2-Bi2WO6(BWO)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粒径在13nm左右,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高的BWO纳米颗粒,并通过静电纺丝法将其与TiO2复合,得到能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同时响应,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高的TiO2-BWO纳米异质纤维这种新型光催化剂。第八章研究了N+Ni共掺杂{001}面暴露TiO2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采用二次水热法成功将N,Ni元素掺入到{001}面暴露TiO2纳米晶中,并且粒径控制在5-15nm左右,形成纳米尺度掺杂。N+Ni共掺杂{001}面暴露TiO2纳米晶在可见光范围内(400-500nnm)吸收明显增强,并表现出优异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第十章是全文总结。论文最后简要介绍了作者在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参与科研项目和获奖等情况,以及致谢与作者简历。

刘钟馨[9]2005年在《低维金/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光学性质及生物应用探索》文中提出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基础,低维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的理想模型,其特殊的光、电、磁等方面的优越的物理性质使其在生物领域和纳米器件研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两种新材料体系:金纳米球壳、银纳米链,研究了它们的特殊的光吸收性质和光热转换性质,并利用这些特性,在肿瘤的近红外热疗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探讨了飞秒激光对这些金属纳米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制备了银包覆的稀土氧化物发光材料,研究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包覆对Eu~(3+)发光性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Au纳米球壳。Au纳米球壳的粒径约为20 nm,壳层厚度约为5 nm,尺寸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吸收特性。首次研究了这种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质:经808 nm的激光(5 W/cm~2)照射后,在12 min内,温度可升高30℃。 (2) 采用湿化学法利用水/油的相界面反应制备了具有超宽近红外吸收特性的Ag纳米链网状材料。Ag纳米链直径约为50 nm,长度分布范围较宽,吸收强度大,吸收峰宽而且平坦,光热转换性质更加优越。 (3) 在国内,首次将上述具有近红外吸收特性的金属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体外和体内的热疗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热疗对于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金属纳米材料形貌改变的现象并分析了机理。Ag纳米棒水溶胶在800 nm的飞秒激光辐照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在电子喷射和表面光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形成了零维的纳米粒子,并随着辐照时间的增长,粒子尺寸逐渐变小。空心的金纳米球壳,在800 nm飞秒激光辐照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形成了不同长度的纳米管。 (5)研究了液相和粉末状态下的Ag包覆的Y_2O_3:Eu~(3+)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研究发现,Ag纳米粒子能有效的提高Y_2O_3:Eu~(3+)的分散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Eu~(3+)向溶液中的振动基团的无辐射跃迁,使其在液相中的荧光强度增强。

鲍桥梁[10]2003年在《碳氢化合物液态燃料扩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1991年发现和提出“碳纳米管”以来,这种新型碳素材料独特的性能引起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界的广泛兴趣。许多研究人员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不需要另外添加催化剂颗粒,用液态碳氢化合物的扩散火焰在奥氏体不锈钢基板上制备出碳纳米管的新方法。采用普通碳素钢作基板时能制备出碳纳米纤维。采用合适的制备工艺时还可以获得整齐排列的碳纳米管。与传统常用的制备方法相比较,扩散火焰法拥有许多优点和适合大规模操作的能力,因此显示出大批量制备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广阔应用前景。 论文的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纳米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意义、应用前景及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以及力学、物理和化学等各方面性能和应用,并且分析了碳纳米管这种新型碳材料研究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叁章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几种传统制备方法及纯化方法。第四章重点研究了国外两个研究小组所从事的碳-氢气体燃烧火焰合成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第五章则详细的介绍了碳氢化合物液态燃料扩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过程。第六章讨论和分析了液态碳氢化合物燃料扩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时具体各项工艺参数的影响。第七章分析了扩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的SEM形貌和TEM形貌,归纳出碳纳米管团簇生长的规律。第八章对六种基板材料在扩散火焰中制备出的碳纳米纤维的SEM形貌和TEM形貌作了分析讨论,认为扩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不同。 第九章在总结全文之后,对该项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有益的探讨,相信对后续研究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脉冲激光连续制备纳米金属溶胶及其催化生长碳纳米一维材料研究[D]. 章仪. 福州大学. 2003

[2]. 脉冲激光轰击原位生长法和CVD基体法制备碳纳米管研究[D]. 陈长鑫. 福州大学. 2003

[3]. 脉冲激光轰击法连续制备纳米合金,纳米碳及其聚合物杂化材料的研究[D]. 金兆国.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4]. 激光法连续制备荧光性的修饰纳米氧化锌有机溶胶及其PS杂化材料[D]. 俞海莉.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 脉冲激光轰击法原位制备自组装sp~3纳米碳团簇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D]. 刘春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6]. 纳米化学[C]. 佚名.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4

[7]. 热氧化法制备氧化(亚)铜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D]. 黄岩. 吉林大学. 2008

[8]. 石墨烯与高质量石墨烯:可控制备、表征、性能与应用[D]. 张豫鹏. 武汉大学. 2014

[9]. 低维金/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光学性质及生物应用探索[D]. 刘钟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5

[10]. 碳氢化合物液态燃料扩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D]. 鲍桥梁.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脉冲激光连续制备纳米金属溶胶及其催化生长碳纳米一维材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