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耳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降解研究

槐耳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降解研究

论文摘要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细菌、昆虫等中,它作用底物广泛,能够催化木质素、酚类、胺类等芳香族、非芳香族化合物氧化分解,其氧化过程不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副产物,因此称其为“绿色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造纸、纺织、食品加工、药品改良以及生物监测领域。漆酶与某些小分子化合物结合构成的漆酶介体系统(LMS)对于环境保护和木质素降解等方面更具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采集自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上的野生槐耳XS-01为实验材料,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菌丝最适培养条件、产漆酶发酵条件、漆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克隆及漆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的降解等实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形态学分析与ITS鉴定确定XS-01菌株为槐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因子为VB1,最适C/N比区间为30/1-60/1,最适温度为32℃,最适生长pH为pH 7。其发酵的最适产漆酶条件为:PD培养基、5%接种量、1.0 mmol/L CuSO4,28℃恒温摇床上培养96 h,获得最大酶活,为8.3×104104 IU/mL。2.利用发酵培养基对XS-01菌株进行发酵漆酶,将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后获得的粗酶液,再经DEAE-Sepharose、SP-Sepharose、Q-Sepharose以及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纯化漆酶,结合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可以确定XS-01漆酶为66 kDa的单亚基蛋白,回收率为3.19%,纯化倍数为70.49倍。在漆酶的性质实验中,确定其最适温度为50-60℃,在50℃和60℃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最适pH为2.2,而在pH 2.2-2.6时稳定性较差,孵育1 h漆酶活性衰减40-53%。在50℃、pH 2.2、底物为ABTS条件下,测定Km为54.3μmol/L,Vmax为5.8μmol/min。在不同金属离子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除K+和Na+对漆酶无明显抑制作用外,其余金属离子(1.25-10 mmol/L)均有抑制作用,其中Fe3+的抑制作用最高,反应1 h后,1.25 mmol/L的Fe3+能抑制漆酶51.22%的活性。以CuⅠ和CuⅣ作为引物对漆酶核心区进行扩增,获得核心区部分序列,长度为859 bp,与污叉丝孔菌(Dichomitus squalens)LYAD-421 SS1漆酶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4.63%。3.对于活性染料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纯漆酶对活性艳蓝、活性黑和活性艳橙降解2 h后降解率分别为27%、10%和2%。乙酰丁香酮(AS)和丁香醛(SA)与漆酶构成的漆酶介体系统为活性艳蓝、活性黑以及活性艳橙漆酶的最适介体系统,其最适反应条件为,50℃、pH 5.0、介体浓度0.1 mmol/L,反应0.5 h,L+AS对活性艳蓝、黑和艳橙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75%、79%和91%,L+SA对3种染料的降解率分别为65%、77%和92%。以黑麦草、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对3种染料在最适条件下的降解产物进行毒性检测,最终发现3种活性染料降解后的产物对2种细菌无明显毒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漆酶研究进展
  •     1.1.1 漆酶的简介
  •     1.1.2 漆酶的来源与功能
  •     1.1.3 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反应机理
  •     1.1.4 漆酶分离纯化方法
  •     1.1.5 漆酶性质
  •     1.1.6 漆酶的基因克隆
  •     1.1.7 漆酶的应用
  •   1.2 漆酶/介体系统(LMS)
  •     1.2.1 LMS的定义与特点
  •     1.2.2 介体的类型
  •     1.2.3 LMS的反应机理
  •   1.3 LMS的多领域应用
  •     1.3.1 造纸领域应用
  •     1.3.2 纺织领域的应用
  •     1.3.3 环保领域的应用
  •   1.4 槐耳简介
  •   1.5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     1.5.1 立项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槐耳的分离鉴定、最适培养条件及产酶条件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
  •     2.1.2 培养基
  •   2.2 实验药品与溶液
  •     2.2.1 实验药品
  •     2.2.2 溶液与试剂盒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菌株的分离与保存
  •     2.4.2 分子鉴定
  •     2.4.3 最适培养条件研究
  •     2.4.4 最适产酶条件研究
  •     2.4.5 酶活性测定方法
  •   2.5 实验结果
  •     2.5.1 形态学鉴定
  •     2.5.2 分子鉴定
  •     2.5.3 最适培养条件研究
  •     2.5.4 最适产酶条件研究
  •   2.6 分析与讨论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XS-01 菌株胞外漆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基因克隆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菌株
  •     3.1.2 培养基
  •   3.2 实验试剂
  •     3.2.1 漆酶分离纯化试剂
  •     3.2.2 漆酶酶学性质实验试剂
  •   3.3 实验仪器
  •   3.4 实验方法
  •     3.4.1 粗酶液的发酵和粗分离
  •     3.4.2 离子交换层析
  •     3.4.3 凝胶过滤层析
  •     3.4.4 SDS-PAGE
  •     3.4.5 漆酶N-端测序
  •     3.4.6 漆酶肽段测序
  •     3.4.7 漆酶酶学性质
  •     3.4.8 RNA提取与cDNA合成
  •     3.4.9 漆酶核心区域克隆
  •     3.4.10 PCR后产物纯化
  •     3.4.11 漆酶全基因克隆
  •   3.5 实验结果
  •     3.5.1 DEAE-Sepharose分离结果
  •     3.5.2 SP-Sepharose分离结果
  •     3.5.3 Q-Sepharose分离结果
  •     3.5.4 Superdex75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结果
  •     3.5.5 分离纯化效率
  •     3.5.6 SDS-PAGE检测
  •     3.5.7 XS-01 漆酶肽段序列
  •     3.5.8 XS-01 N-端序列
  •     3.5.9 XS-01 漆酶酶学性质
  •     3.5.10 RNA提取与漆酶核心区扩增
  •     3.5.11 XS-01 漆酶全基因克隆
  •   3.6 分析与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漆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降解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纯化后漆酶(OD420=1.0,8.9x104 IU/mL)
  •     4.1.2 细菌菌株
  •     4.1.3 培养基
  •   4.2 实验试剂
  •     4.2.1 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
  •     4.2.2 介体
  •     4.2.3 活性染料
  •   4.3 实验仪器
  •   4.4 实验方法
  •     4.4.1 介体的筛选与LMS的构建
  •     4.4.2 不同温度对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
  •     4.4.3 不同pH对 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
  •     4.4.4 不同介体浓度对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
  •     4.4.5 最适条件下LMS对于活性染料的降解
  •     4.4.6 基于全波段扫描对活性染料降解机理的研究
  •     4.4.7 降解后产物对黑麦草的毒性研究
  •     4.4.8 降解后产物对细菌的毒性研究
  •   4.5 实验结果
  •     4.5.1 介体的筛选与漆酶/介体系统(LMS)的构建
  •     4.5.2 温度对于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
  •     4.5.3 pH对于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
  •     4.5.4 介体浓度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
  •     4.5.5 最适条件下LMS对于活性染料的降解
  •     4.5.6 基于全段扫描探究LMS对活性染料的降解机理
  •     4.5.7 降解后产物对黑麦草的毒性
  •     4.5.8 降解后产物对细菌的毒性
  •   4.6 分析与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徐鑫

    导师: 张国庆,张国栋

    关键词: 槐生多年卧孔菌,漆酶,分离纯化,克隆,染料降解

    来源: 北京农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北京农学院

    分类号: X703;Q814.1

    总页数: 113

    文件大小: 8104K

    下载量: 221

    相关论文文献

    • [1].猕猴桃溃疡病菌漆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5(01)
    • [2].阿魏侧耳漆酶基因的克隆[J]. 食品科技 2015(05)
    • [3].香蕉漆酶基因家族鉴定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园艺学报 2020(05)
    • [4].米良1号猕猴桃漆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01)
    • [5].漆酶及未培养微生物中漆酶基因的研究进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06)
    • [6].野桑蚕漆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转录表达谱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7].漆酶基因异源表达及其酶活性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1)
    • [8].漆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仪器 2017(05)
    • [9].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漆酶基因家族的转录表达[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2)
    • [10].亚热带两种森林土壤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性比较[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0)
    • [11].两种食用菌漆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10)
    • [12].草菇漆酶基因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分析[J]. 食用菌学报 2016(01)
    • [13].玉米致病菌新月弯孢漆酶基因家族鉴定与分子结构特征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6)
    • [14].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漆酶基因克隆[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3)
    • [15].一个推测的拟南芥漆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04)
    • [16].基于cDNA克隆的亚热带阔叶林和针叶林生态系统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研究[J]. 生态学报 2012(06)
    • [17].特异腐质霉来源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2)
    • [18].细菌漆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3)
    • [19].短小芽孢杆菌LC01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外表达及重组漆酶酶学性质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03)
    • [20].催化菘蓝活性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漆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17(03)
    • [21].肺炎克雷伯氏菌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9(01)
    • [22].漆酶品质提升的新技术及其在纺织中的应用[J]. 纺织导报 2019(05)
    • [23].拟南芥漆酶基因AtLAC2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6)
    • [24].龙眼漆酶基因(DlLac)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3)
    • [25].糙皮侧耳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在粟酒裂殖酵母中的表达[J]. 食用菌学报 2013(01)
    • [26].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Cglac3序列特征及其在两个侵染相关基因突变体中的表达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6)
    • [27].糙皮侧耳生长发育过程中漆酶基因家族的表达研究[J]. 菌物学报 2015(04)
    • [28].辣椒疫霉漆酶基因Pclac3克隆表达[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01)
    • [29].粗毛栓菌漆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荧光定量PCR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30].荔枝漆酶基因LcLac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园艺学报 2012(05)

    标签:;  ;  ;  ;  ;  

    槐耳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降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