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方林,谢慧芳,贺启环

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方林,谢慧芳,贺启环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乙二胺四乙酸钠,杀菌剂

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文献综述

方林,谢慧芳,贺启环[1](2008)在《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释放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钠制备出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利用空气吹脱法、碘化物-结晶紫-聚乙烯醇体系分光光度法等就其中二氧化氯的释放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热稳定性较高,加酸和加金属离子时都仅有微量的游离二氧化氯释放,适于制备成缓释型产品,可长期缓慢地发挥作用。抑菌实验表明,该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具有明显的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8年10期)

贺启环,潘慧云,刘绍刚[2](2005)在《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液)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稳定液的制备方法并且通过对稳定液指标的测定、氯元素存在形态分析、反应物比例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提出在稳定液中ClO2可能以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给出了产物可能的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工标准.计量.质量》期刊2005年08期)

贺启环,潘慧云[3](2004)在《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液)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稳定液的制备方法。并且通过对稳定液指标的测定、氯元素存在形态分析、反应物比例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提出在稳定液中ClO2可能以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给出了产物可能的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4年02期)

潘慧云[4](2002)在《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性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安全无毒的杀菌消毒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的稳定性二氧化氯产品多使用无机盐为稳定剂,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课题确定使用有机络合剂对二氧化氯进行稳定性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有机物使得二氧化氯以分子形态存在于水溶液中。主要探讨了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取方法和最佳制取条件;对产物中二氧化氯的存在形态加以研究,初步认为二氧化氯以分子形态与有机络合剂发生反应并稳定存在于溶液中;对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进行了性质测定,证明产物不具有氧化性和杀菌性,且难以用加酸或加入金属离子的方式释放出二氧化氯。(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12-01)

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液)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稳定液的制备方法并且通过对稳定液指标的测定、氯元素存在形态分析、反应物比例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提出在稳定液中ClO2可能以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给出了产物可能的分子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参考文献

[1].方林,谢慧芳,贺启环.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释放特性初探[J].工业水处理.2008

[2].贺启环,潘慧云,刘绍刚.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初步研究[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5

[3].贺启环,潘慧云.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初步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4

[4].潘慧云.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初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

标签:;  ;  ;  

有机稳定性二氧化氯论文-方林,谢慧芳,贺启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