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行为论文_马晓平,刘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锻炼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西安市,自我,理论,体育,课余。

锻炼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平,刘玉[1](2019)在《基于TPB理论的锻炼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锻炼意向与行为之间存在着鸿沟。以TPB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对现有的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与影响自我调节策略与锻炼行为关系的调节变量的梳理,最终建立一个能够有效促进锻炼意向转化成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结论:意向可以通过行动计划、应对计划、自我监控促进锻炼行为的产生。希望感可以进一步调节自我调节过程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需要对这个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并应用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项宗星[2](2019)在《高校体育教师领导及决策行为对学生运动自信和锻炼行为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改革的潮流下,任何学科都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个人综合能力。高校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实际教育价值,从教师领导、教学引导层面对不同身体素质的高校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为满足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而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本文基于高校体育与体育教师的现状和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研究体育教师领导及决策行为的意义、特殊性和方式,最后探究体育教师领导及决策行为对学生运动自信和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江沛[3](2019)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受运动障碍因素和运动益处的影响,目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主要目标是个人获得感、身体形象、睡眠质量等方面。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大叙述的体育行为参与度有了较好的提升,只不过,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行为、认知、环境叁者间彼此交互因果的结果。行为改变认知,认知影响行为,环境促进行为与认知。行为和认知对环境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4期)

叶木华[4](2019)在《体育课锻炼团队氛围对个体锻炼行为体验的影响机理研究——自我决定视阈》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运动是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保证,激发有效的动机是促使个体参与运动的关键。自我决定理论指出环境对行为动机的重要影响,提示了动机整合对行为体验的影响机理。借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体育课锻炼团队氛围对个体锻炼行为体验的影响机理,发现体育课锻炼团队氛围能够通过激发成员的有效动机,进而促进个体的锻炼行为;自我效能调节水平显着影响体育课锻炼团队氛围对个体锻炼行为体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文艺,姚正超[5](2019)在《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余锻炼行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等,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使用运动类APP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1.大学生使用步道乐跑、悦动圈、keep、咕咚的人数较多;2.功能齐全的运动APP,能够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使用运动类APP能够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锻炼身体"和"考试达标"的动机对大学生选择使用运动类APP影响最明显。4.调查发现,在使用运动类APP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时长有明显增加,大部分的学生锻炼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玲军[6](2019)在《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面健身、体育锻炼形式逐渐发展创新,"运动类APP"作为当下我国全面健身、体育锻炼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目的在于调动全民运动兴趣及热情。[方法]"运动类APP"的科学性与优化性对锻炼效果、动作规范、增强体质影响颇大,方法为问题分析、影响研究及对策提出。[结果]对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进行加强巩固,[结论]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宋晓洁[7](2019)在《“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紧跟时代潮流,同时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体质普遍下滑的问题,对"运动世界校园"跑步软件进行了简述,根据该软件在国内高校的实施现状以及使用情况来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注意事项以及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郑晓,张持晨,靳珍珍,陆姣,候丽红[8](2019)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变化程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在改善体育锻炼行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变化程序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作用,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匹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山西省5类高校9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利用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不同体育锻炼变化阶段的变化程序差异;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个体一般情况对变化程序的影响。结果 89.4%大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对自身锻炼状况感到满意仅占29.4%;运动阶段分布呈左偏峰倒U型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χ~2=54.657,P<0.001);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存在阶段特征。性别对互助关系、意识控制具有主效应(F_(性别)=7.400,P=0.007;F_(性别)=7.778,P=0.005)。年级和性别对社会释放具有交互效应(F_(年级*性别)=3.614,P=0.013)。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呈现"知而不行"的特点,且符合跨理论模型的结构。研究者应根据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阶段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旭[9](2019)在《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改革,也确定了学生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要素缺一不可,这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具体要求,学生处在中学阶段,身体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0期)

王富百慧[10](2019)在《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代际关系是社会研究中衡量代际间有目的互动行为的重要内容,其中城市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但以往相关研究较多关注老年人锻炼的参与程度,忽视了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为此,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团结的潜在因素对锻炼决策影响程度大于外显因素,各个维度的作用强度依次为共识、联系、情感、功能、规范。父辈对子辈支持的期待已从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转向情感满足,更为注重代际互动的质量而非形式。居住距离不再是阻碍代际决策互动的主要障碍,经常与子女见面的老年人参与锻炼的可能性提高1倍,观念认同、情感支持、亲密联系是子辈支持父辈锻炼决策的关键因素。代际团结的负向影响是有条件的"规范"冲突,具体表现为生活照料和隔代照料,为子辈提供家务支持挤压了父辈锻炼时间和精力,但挤压程度与其自身健康状况和支持频率有关,可以通过适度调整降低其不利影响。隔代照料是城市老年人参与锻炼的主要障碍,没有隔代照料负担的老年人锻炼参与的可能性是有照料负担老年人的1.22倍,成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家庭关系之间、父辈追求自身发展与子辈照料需求之间以及代际文化适应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锻炼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育改革的潮流下,任何学科都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个人综合能力。高校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实际教育价值,从教师领导、教学引导层面对不同身体素质的高校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为满足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而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本文基于高校体育与体育教师的现状和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研究体育教师领导及决策行为的意义、特殊性和方式,最后探究体育教师领导及决策行为对学生运动自信和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锻炼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平,刘玉.基于TPB理论的锻炼行为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项宗星.高校体育教师领导及决策行为对学生运动自信和锻炼行为影响因素[J].智库时代.2019

[3].江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实证研究[J].科技视界.2019

[4].叶木华.体育课锻炼团队氛围对个体锻炼行为体验的影响机理研究——自我决定视阈[J].浙江体育科学.2019

[5].文艺,姚正超.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余锻炼行为影响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6].李玲军.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7].宋晓洁.“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8].郑晓,张持晨,靳珍珍,陆姣,候丽红.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变化程序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9].张旭.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少年.2019

[10].王富百慧.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自我归因、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与锻炼行为锻炼行为整合模型示意图学生锻炼行为和健康促进系统结构...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学生休闲锻炼行为限制阶层模型...

标签:;  ;  ;  ;  ;  ;  ;  

锻炼行为论文_马晓平,刘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