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261021

摘要:地质灾害的破坏力相当之大,不仅会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之于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加强对废弃矿山环境的地质灾害治理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本文将对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型加以探析,并提出治理地质灾害的原则、思路、策略,希望能够大幅度提高治理效果,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为矿山环境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

引言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开发给企业带来的利益非常可观,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企业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山体和植被,建设生产运输装置,同时还会将碎石废渣随意堆放在矿山附近,此举大大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在雨季来临时将会冲毁边坡,大量的碎石倾泻而下,附近居民将会遭受危害,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废弃矿山中屡见不鲜,可以说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确保该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一、废弃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废弃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分析,在很大程度帮助工作人员厘清了废弃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与时间,为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提升治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一)矿山开采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矿山开采可以划分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两种方式,针对于不同的矿区类型,使用全境界开采法、陡帮开采法以及空场法等多种方式,但是这些开采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进行开采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导致开采技术在短时间内形成环境问题,形成地质灾害。

(二)地下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

从实际情况来看,废弃矿山地面塌陷主要集中于矿山的采空区,一些矿体埋藏较浅的区域,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地面发生塌陷的机率较高,即便是矿体埋藏较深的矿山,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开展回填工作,表层土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下落,也容易造成地面塌陷。

(三)露天开采导致的矿山边坡失稳

长时间的开采活动,矿山采矿场边坡坡度逐渐增加,巨大的高度差,加上矿区地层裂缝发育,使得整个矿山边坡的结构稳定性异常脆弱,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的情况。

二、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所遵循的原则

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重难点进行明晰,还需要从原则框架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完善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实施的途径与手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全新模式。

(一)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应用的主要流程、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模式的基本要求以及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重难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住满足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切实满足使用要求。

(二)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应用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由于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内容多样,操作环节较多。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操作之中,就要尽可能的增加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容错率,减少外部环境对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影响。

三、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手段

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实现,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治理人员在明确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类型的基础上,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基础,采取高效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实现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预防。

(一)重点防治

针对于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别,治理人员要在科学性原则的框架下,对整个治理流程进行梳理,明确本区域废弃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厘清地质灾害治理的核心诉求,结合治理技术手段,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重点防治体系。具体来看,治理人员要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对废弃矿山边坡进行监测,并在边坡附近开展必要的档墙建设,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边坡的稳定性,但是基于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挡墙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现挡墙开裂,应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避免裂缝的扩大或者滑坡的出现。要设置合理的监测点,做好监测记录与划分工作,并划定去易发地质灾害的地段,对这些易发地段进行统一规划,开展复垦工作,着力恢复矿山自身的生态功能。

(二)次重点防治

在废弃矿山的进场公路以及生活区之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与一定规模的废渣和弃土,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诱发滑坡、塌方,因此在防治的过程中,治理人员要在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对整个矿区产生的废渣与弃土进行合理化处理,规定场渣的处理的方式与处理地点,避免废渣以及弃土处理工作的混乱性,避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的出现。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之中,在边坡上方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的排水工作,减少地表径流对于边坡的冲刷作用。

(三)一般防治

在对废弃矿山环境地质进行一般防治的过程中,对高坡陡坡进行爆破处理,对于较低的边坡进行平整操作,并设立水塘用于养护废弃矿山区域的水源,完成水塘建设之后,在水塘周围进行护坡建设,在水塘周围种植大量的绿色植被,增强边坡防护的结构稳定性;对于开采面积较大的平台,地形复杂的废弃矿山,可以采取土复垦工作,使其成为建设用地或者农业用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在一般防治的过程中,要进行监测体系的设置,使用全站仪监测方式,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监测工作,实现对废弃矿山地质情况的全面掌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相对复杂,这些都给项目开展增加了难度。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应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选择科学的防治技术,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都具有规范性和准确性,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增强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为我国采矿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议.废弃矿山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276-276.

[2]孙晓民.废弃矿山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浅述[J].城市建筑,2016(27):371-371.

标签:;  ;  ;  

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