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对策分析李秋香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对策分析李秋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育才小学校15005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要求现阶段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打破,同时还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体系,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开展问题情境创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措施分析

引言:对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小学生自身已经具备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所创设的相关情境,能合理的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索,是目前对数学课堂进行活跃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思维积极培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不能对其理论以及技能进行全面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经常存在依据不全面的现象,选取的情境素材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选取的创设的途径不是很恰当。还有的部分教师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一旦兴趣提起后,就会恢复到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长期下去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甚至导致问题情境教学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

2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

2.1对问题情境内涵要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一线教师已经逐渐使用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但仍有少数教师不完全理解创造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在有效问题背景下,“有效”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而产生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问题情境教学通过问题模型刺激学习,问题由于情境创设聚会显得更加生动,换句话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学的本质,情境能够启到辅助的作用,所以任何追求情境效果的教学就是曲解问题情境的一种,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问题情境创设具有争取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问题合理的放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或者画图等方式进行理解计算,当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后,就可以向学生例举几道题目进行演算:、、,其次让学生随意计算其中的一道题,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一是做这三道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将异分母分数转变诶同分母分数时,发现什么?

二是为什么要转变为同分母分数?

三是通过计算,你们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通过向学生实施这种问题情境创设,能将思维有效的推向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让学生能够较好的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能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2.2创设“故事”问题情境,重视问题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好动,对故事情境能够充满求知欲,但故事情境通常情情况下较为直观、易懂,同时还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故事”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比较重视问题的趣味性,这样做的目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例如:在对因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板书“100”和“60”两个数字,提出问题:当看到这两个数字时,会联想到什么,会更喜欢哪一个数字?学生通常喜欢100分,因为100分是各种作业和考试的目标,60分属于及格;其次教师理解学生喜欢100,并通过“自然数王国”的故事告诉学生。100和60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在王国的受欢迎的程度是一样的;最后通过列举钟表发明的例子,教师讲解“100”和“60”的故事,创造60到100的悬念,进而引出“因数”的学习。

2.3创造生活化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可接受性注重

对于生活化问题情境而言,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对问题情境的接受度。生活化问题情境比较重要的就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开展恰当的调整,这样不仅能符合教学内容,同时还能顺应教学特点,促进问题的接受度。例如:在“比的意义”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男女学生人数的生活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教师问:班级里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出我国现阶段各地男女比例失调现象,并通过PPT数字图片进行相应的展示,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并询问学生关于“比”,想不想知道更多,进而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2.4创造剃度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层次性要重视

对于剃度式问题情境能够把原本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以及知识点有效的分解多个小问题,按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阶梯式进行分析,整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层度上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创造剃度式问题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整体教学水平。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问题情境创设属于新课改背景下通常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景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OL].学周刊,2018(16):25-26

[2]曹龙翔.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68.

[3]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5):90-91.

[4]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08):113-116.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对策分析李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