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花叶病毒论文_高利利,姜珊珊,吴斌,张眉,王升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芋花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叶,病毒,天南星,魔芋,崇明县,外壳,基因。

芋花叶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高利利,姜珊珊,吴斌,张眉,王升吉[1](2017)在《山东省芋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 MV)在山东芋种植区的发生和遗传进化,在山东潍坊、青岛、烟台、日照和临沂等5个芋主栽区进行调查,对采集样品进行病毒病病原鉴定、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芋花叶病毒的检出率为55.9%,在5个地区皆有分布。5个Ds 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8.5%~9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3.4%~97.5%;与国内外已报道代表性Ds 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4.8%~99.4%、79.7%~99.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Ds MV山东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Ds23)、中国分离物(ND和ZAN)和美国分离物(Ds MV-U2)亲缘关系较近,聚在同一分支。综上,Ds MV在山东省芋主栽区发生普遍,其cp基因序列之间变异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7年07期)

盛佳婧,钟琳,杨朝柱,胡凯,王大平[2](2015)在《魔芋芋花叶病毒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体内芋花叶病毒检测方法,利用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的魔芋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DAS-ELISA、RT-PCR、荧光定量PCR等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于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1周,植株出现有明显病征的魔芋,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最高、RT-PCR次之,而DAS-ELISA酶联检测法灵敏度较低。(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刘志强[3](2012)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8和S10基因序列分析和芋花叶病毒全基因组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玉米粗缩病在黄淮海地区发生普遍,给黄淮海地区玉米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用RT-PCR方法对山东、江苏、安徽等地采集的玉米、小麦和灰飞虱样品携带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测定并分析了部分分离物S8和S10的序列,以期明确山东RBSDV的来源,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了8个山东RBSDV分离物的S8序列和49个RBSDV分离物的S10序列。这些分离物的S8片段全长均为1936bp,5’-非编码区(5’-UTR)为24bp,3’-非编码区(3’-UTR)为136bp,含有一个1776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91个氨基酸(aa),与其他RBSDV分离物S8片段的核苷酸(nt)和aa序列一致率分别为96.3%-99.5%和99.4%-99.9%;S10片段全长1801bp,5'-UTR为21bp,3'-UTR为103bp,含有一个1678bp的ORF,编码558个aa,与其他RBSDV分离物S10片段的nt一致率为93.4%-99.5%,aa一致率为98.4%-99.9%。在根据S10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RBSDV分离物可以分为与地理和寄主来源无关的两个组,每组分离物均可再分为两个亚组。来自不同地区或寄主的RBSDV种群均处于负向(或纯化)选择。江苏和山东RBSDV分离物之间,以及山东小麦和玉米RBSDV分离物之间基因交流频繁。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 DsMV)是世界性分布的危害天南星科植物的重要病毒。本研究通过RT-PCR和5'-RACE的方法,克隆了泰安掌叶半夏DsM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0030nt,5'-UTR为165nt,3’-UTR为250nt,含有一个9612nt的ORF,编码一个由3203aa组成的多聚蛋白。该分离物与DsMV分离物M13(AJ298033)的nt和aa一致率分别为83.86%和96.53%。在根据CP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41个DsMV分离物分成2个组,其中I组有40个分离物,进一步分为IA亚组、IB亚组和IC亚组;II组只有一个分离物。本论文得到的分离物属于IA亚组。(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施世明,王国平,徐文兴,王利平,洪霓[4](2012)在《芋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PCR技术对采自中国湖北、浙江和山东的91份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样品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virus,DsMV)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26.4%。对其中14个DsMV分离物的317bp扩增产物(为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分离物内的核苷酸变异相对较低,而分离物间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相似性为68.3%~97.8%。对来自湖北和浙江的2个DsMV分离物DsMV-SCS和DsMV-JH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gene,cp)进行了测序,全长分别为951bp和987bp,二者c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0%和82.3%,与已报道DsMV的c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3.0%~92.1%和74.8%~98.2%,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两个不同的簇,各DsMV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其寄主和地理来源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胡晓,吴金平,刁英,顾玉成,杨朝柱[5](2010)在《魔芋中芋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报道的DsMV中的衣壳蛋白(cp)基因序列,首先合成1对扩增DsMV的cp基因中间部分核心序列的寡核苷酸引物;然后将提取的魔芋植株的总RNA反转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用上述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结果扩增得到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0.35kb片段,健康魔芋植株接种DsMV后也扩增得到同样大小的片段,而健康植株则未扩增到任何片段。从而建立了魔芋中DsMV经济简便的RT-PCR检测体系,为魔芋DsMV的防治和脱毒苗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韦传宝,贾玉成,杜宇[6](2009)在《芋花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IPTG诱导融合表达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MV)CP基因的菌株,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获得纯化的CP免疫家兔,获得经过Western blot分析为特异的抗CP血清.硫酸铵沉淀初步提取IgG,然后用Protein A-Red Sepharose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IgG,IgG与甘油1∶1混合获得效价1∶3 100的一抗,将一抗、羊抗兔二抗和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组成DMV检测试剂盒.用研制的检测试剂盒对芋、魔芋和马蹄莲叶片样品的间接ELISA检测表明,DMV在田间普遍发生,并确定研制的试剂盒完全可用于DMV检测.(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杜红梅,唐东梅,陆雅君,黄丹枫[7](2006)在《崇明芋花叶病毒病的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芋花叶病毒病是造成天星科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田间调查、电镜负染和核酸斑点杂交的方法,分析了崇明特产品种崇明香酥芋和崇明县主栽品种浙江红梗芋芋花叶病毒病(Dasheenmosaicvirus,DMV)的发病情况,初步推断崇明县境内芋艿已被芋花叶病毒侵染,并探讨了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脱除DMV种苗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李永伟,桂明,刘文洪,陈集双[8](2003)在《天南星科植物病毒研究:芋花叶病毒(DaMV)与黄瓜花叶病毒(CMV)分子检测和脱病毒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分布于赤道至寒温带的各个生态地带,包括105属约3750种。我国是天南星科植物的起源地之一,已经确认其自然分布的有28属210余种。我国也是许多重要天南星科作物的主产地,其栽培作物的品种和产量均居世界前茅。绝大多数天南星科植物通过无性方式繁殖,病毒侵染后,通过营养体传给后代,并不断积累,其为害一代比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期刊2003-06-30)

陈集双,李德葆[9](1996)在《我国13种天南星科作物上的芋花叶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直接负染和免疫电镜方法从我国浙江省(杭州、奉化、温州等地)、上海、北京、福建、湖南等地的13种天南星科大田作物:芋(Colocasia esadenta)、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sis)、药用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掌叶半夏(P. cordata)、盾叶半夏(P. pedatisecta)以及观赏植物: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象耳芋(Colocasia gigantea)、台果芋(Syngonium podophygum)、黄金葛(Scindapsus aureus)、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花叶芋(Caladium bicolar)、剑叶喜林芋(Philodendium oxycadium)上均检测到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virus, DMV)。在免疫吸附-免疫修饰电镜水平上,该病毒与DMV抗血清和PVY抗血清均有强阳性反应。在人工接种条件下,DMV各分离物均不侵染烟草等非天南星科供试植物,但接种天南星科指示植物Philodendron selloum、半夏和掌叶半夏均表现系统症状。受DMV自然感染的天南星科作物叶中,病毒粒子的平均长度为752nm,病毒粒子的最大分布范围为667~882nm。从感病植物叶组织超薄切片中观察到紧密聚集和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和典型的Potyvirus柱状内含体。内含体同时具有风轮状(Pinwheel)、卷筒状(Scroll-like)和片层状聚集体(Laminated aggregate)。提(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陈集双,洪健,周雪平,李德葆,俞海琪[10](1996)在《引起掌叶半夏花叶病的芋花叶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现花叶症状的天南星科药用植物掌叶半夏(Pineliacordata)上检测到一种线状病毒,病毒粒子的最大分布范围为725~776nm,平均长度为745nm。提纯病毒A260/A280为1.28,电镜下观察为均一的线状病毒粒子。经免疫电镜测定该线状病毒与芋花叶病毒(DMV)抗血清有强的阳性反应。在病叶横切面的细胞质里观察到具风轮状、卷筒状和片层状聚集结构,在纵切面上为束状的细胞质内含体以及分散的和紧密聚集的线状病毒粒子。寄主反应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侵染天南星科植物,不侵染其它11科35种非天南星科供试植物。据上述试验结果,该病毒分离物认为属芋花叶病毒。本文是有关该属植物上病毒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芋花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体内芋花叶病毒检测方法,利用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的魔芋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DAS-ELISA、RT-PCR、荧光定量PCR等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于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1周,植株出现有明显病征的魔芋,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最高、RT-PCR次之,而DAS-ELISA酶联检测法灵敏度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芋花叶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高利利,姜珊珊,吴斌,张眉,王升吉.山东省芋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鉴定[J].中国蔬菜.2017

[2].盛佳婧,钟琳,杨朝柱,胡凯,王大平.魔芋芋花叶病毒的检测[J].湖北农业科学.2015

[3].刘志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8和S10基因序列分析和芋花叶病毒全基因组的测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2

[4].施世明,王国平,徐文兴,王利平,洪霓.芋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J].园艺学报.2012

[5].胡晓,吴金平,刁英,顾玉成,杨朝柱.魔芋中芋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J].湖北农业科学.2010

[6].韦传宝,贾玉成,杜宇.芋花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杜红梅,唐东梅,陆雅君,黄丹枫.崇明芋花叶病毒病的初步鉴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

[8].李永伟,桂明,刘文洪,陈集双.天南星科植物病毒研究:芋花叶病毒(DaMV)与黄瓜花叶病毒(CMV)分子检测和脱病毒处理[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2003

[9].陈集双,李德葆.我国13种天南星科作物上的芋花叶病毒[J].微生物学报.1996

[10].陈集双,洪健,周雪平,李德葆,俞海琪.引起掌叶半夏花叶病的芋花叶病毒[J].植物病理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电镜检测芋花叶病毒的照片病毒病(花叶)6半夏施药田节肢动物发生数置动态(头/...叶斑灰霉病后期褐色大型病斑1 芋花叶病毒 cp 核苷酸序列(A)...芋头样本疑似条带的再次PCR扩增注:M:DL...

标签:;  ;  ;  ;  ;  ;  ;  

芋花叶病毒论文_高利利,姜珊珊,吴斌,张眉,王升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