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心电图异常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心电图异常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105-02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心电图

临床工作中,在出血热发病期,经常遇到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心电图异常。为了了解流行性出血热与心电图的关系,自2003年至2008年我们对150例住院的出血热病人的心电图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流行性出血热均为住院病人,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分期、分型的标准。其中男性95例,女性55例,年龄在23岁—68岁,平均年龄45.5岁。患者均否认有明确的心脏病史。

2检查方法所使用机器为MAC1200ST记忆12导联心电图机。患者入院时均检查心电图一次,如果无异常一周后再复查一次,仍无异常,即为正常心电图,如有一次异常即为异常心电图。

3结果150例心电图异常100例,占66.6%,心电图正常者50例,占33.4%,出血热与心电图关系见表1。EKG异常的发生率,发热期最多见(86.9%)、低血压期(56.1%)、少尿期(66.6%)多尿期(56.1%)次之。KEG以ST改变最多,其次为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和低电压。

在患者出院前,对有EKG异常的病人进行了复查,其中65例(65%)恢复正常,35例(35%)仍有异常。发热期ST-T改变18例,恢复14例;低电压期ST-T改变15例,恢复9例;少尿期期前收缩2例,全部恢复;多尿期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ST-T改变各一例,完全恢复。本组病例有39例(24%)治疗前心肌缺血,EKG呈ST-T改变,出血热痊愈后27例(61%)EKG恢复正常。

4讨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过程中,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本组患者150例出现心电图改变100例,占66.6%,以ST-T改变为最多,其次为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低电压,大都发生在高热期,其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文献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是以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为主,由于病毒毒素对毛细血管的损伤及免疫反应参与,使炎性浸润形成水肿,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发生障碍,加之弥漫性出血,心肌变性坏死,传导系统发生损伤,右心房有特征性的内膜下大片状出血,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出血则远较右心房轻,可能与右心房压力较低,心房壁小血管容易出血有关。在低血压期有时出现奔马律或心力衰竭,从而使临床心电图中出现一系列的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过程中要注意心电图检查。如出现心电图改变,就说明患者的心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给予积极的治疗,改善心脏的传导功能,争取较好的疗效。使异常的EKG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流行性出血热432例心电图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

标签:;  ;  ;  

流行性出血热心电图异常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