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光路论文_李晶,车英,宋暖,翟艳男,陈大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光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路,光学,波段,激光,透镜,口径,联测。

共光路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车英,宋暖,翟艳男,陈大川[1](2019)在《叁维激光雷达共光路液体透镜变焦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车组空间叁维坐标的测量需求,设计了叁维激光雷达共光路变焦光学系统。系统采用发射/接收共光路的结构形式,以高斯光学为理论基础,对能量传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扩束透镜链的严格限制关系。为简化系统结构,利用液体透镜代替传统的机械变焦机构,以几何光学为理论基础,计算出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并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出叁维激光雷达发射/接收共光路光学系统。该结构形式不仅提高了系统同轴度、减小外部干扰,还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仪器体积。采用液体透镜调焦代替机械调焦,避免了调焦引起的机械振动,有效提高了激光雷达的定位精度。通过改变液体透镜的光焦度,实现了在2~30 m测量范围内,发射光学系统在被测物体表面的光斑半径小于20μm/m,接收光学系统超过90%的聚焦能量集中在半径小于1.6μm的圆内,满足用户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况耀武,何志平,徐卫明,舒嵘[2](2019)在《收发共光路单模光纤耦合光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散射光至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是光纤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为获得尽可能高的单模光纤耦合效率,首先分析了Zernike初级像差对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收发共光路单模光纤耦合光学系统在真空中使用的需求设计了带有真空补偿镜的耦合光学系统,实测耦合效率为55.9%。最后对耦合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耦合效率进行了测试,在(20.4±2)℃的温度范围内耦合效率最低为45.7%,并通过基于角锥棱镜的焦面位置等效验证方案验证了真空状态下的耦合效率与地面测试状态下的耦合效率一致。(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2期)

王艺栋,李文强,孟庆斌[3](2018)在《可见光/红外双波段共光路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多波段分布孔径式光学系统体积大、不同波段目标存在差异等问题,选择了折射式光学系统,提出共用孔径、棱镜分光的光学设计方法,实现可见光与长波红外同时成像。设计了可见光、长波红外共光路的折射式光学系统,使用能够透射可见光、长波红外波段的材料实现光路完全共用一组透镜,光学系统采用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设计实例表明:在可见光工作波段0. 55~0. 75μm,长波红外工作波段7. 5~9. 5μm,两个波段焦距为120 mm,F数为2. 8。可见光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90 lp/mm处在0. 5以上,长波红外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17 lp/mm处在0. 4以上,在-40~+60℃工作温度范围内消热差。(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8年12期)

王劲松,沈华,李嘉[4](2018)在《共光路倾斜波面干涉系统中齐明透镜组设计与装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光路型倾斜波面干涉测量系统中的齐明透镜组可以分为准直镜组与标准镜组,使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分别对准直镜组与标准镜组进行光学设计,采用多重结构的方法优化系统中轴上点光源与轴外点光源的最终出射波前,之后将准直镜组与标准镜组组合为系统所需的齐明透镜组,最终结果轴上点光源通过齐明透镜组后出射波前PV为0.6228λ(λ=632.8nm),轴外13.5mm处点光源出射波前PV为0.6030λ。使用中心偏测量仪对透镜组进行装调,设计单个镜片的小镜筒来调整每个镜片的倾斜俯仰,再在大镜筒中调整每个小镜筒的水平方向的误差,从而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8-08-20)

郭钰琳[5](2018)在《基于卡塞格林无焦同轴共光路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场对于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的要求正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战场伪装则使得目标探测变得困难重重,如果仅仅采用单一波段成像已经完全不能够满足战场的需求。可见光成像和中波红外成像,这种方式具有非常好的互补性,双波段成像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目标探测识别的概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卡塞格林系统共口径双波段的光学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尺寸为2.3m×4.6m的中型坦克目标,可见光系统实现15km目标探测,12km目标识别;中波红外系统10km目标探测,7km目标识别。首先,本文中的光学系统前端采用改进的卡塞格林系统共口径设计,系统的光学系统的光学参数为:可见光系统:工作波段为0.45~0.9?m,F/#为4.5,采用1920×1080的CCD,像元尺寸为5.5?m;中波红外光学系统:工作波段为3.6~4.8?m,F/#为4,采用制冷型640×512中波红外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像元尺寸为17?m,该设计中的可见光系统在空间频率91lp/mm处的MTF均高于0.4,中波红外系统在空间频率29lp/mm处的MTF均高于0.2,接近衍射极限。其次,中波红外系统在-40℃~60℃环境温度内进行消热差设计,采用机电主动式消热差方式,使中波红外系统在-40℃~60℃范围内的成像质量良好。最后针对中波红外系统进行了冷反射分析,并对系统整体进行了公差分析。该系统满足工程光学的要求,能够良好成像,并能够实现可见/中波红外远距离识别。(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李晶,车英,王加安,金美善,栾爽[6](2018)在《折反射共光路多谱段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雷达不仅可用于分析目标光谱特性,还能够获取空间目标方位、距离、叁维形貌及运动特征。常规激光雷达测量的目标特征单一,难以同时具备以上所有的探测能力。针对激光雷达的多种功能需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测量能力的激光雷达,采用发射/接收共光路系统结构形式,极大地简化了光学系统结构,光学系统为特殊的折反射结构,在仅使用两种光学材料的情况下即可实现400~1400nm宽波段的发射与接收。为实现多谱段探测,激光光源采用光参量振荡器单脉冲可调谐激光器,光谱调节范围覆盖整个探测波段。激光发射系统的激光等效扩束比达到12.6,单色回波接收系统等效F数为8,采用光电倍增管,20μm内的径向能量接近100%。为满足对目标的跟踪与精细结构测量,在共光路的基础上,加入可见光接收系统,使多谱段激光雷达还具备可见光成像能力,可见光接收系统全视场为1.6°,所设计的调制传递函数在37lp·mm-1处优于0.5。系统各项设计指标满足探测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5期)

张明明,韩豪,刘景业,徐媛媛,王亚伟[7](2018)在《基于单棱镜复用的轴向可调式共光路干涉相位成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干涉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轴向可调式共光路干涉成像系统的设计。该设计充分利用光路可逆性和分光棱镜的反射、折射特性,先通过棱镜将入射光分为两束平行光,一束照射到样品上被反射载物台反射作为物光,另一束则直接被反射作为参考光,然后利用上述棱镜使反射回的物光和参考光合束发生干涉。通过调整棱镜的分光层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可分别实现不同类型的干涉。分别以傅里叶变换和叁步相移范数法为例对实验获得的干涉条纹进行相位恢复,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评估了系统的性能,对设计用于生物细胞相位成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所设计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系统误差小,可为均质细胞的无损免标记形态检测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4期)

伍婷婷,黄强先,张芮,武万多,王超群[8](2017)在《共光路叁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迈克尔逊干涉原理和激光自准直原理,采用共光路布局,研制了能对运动工作台同时进行一维位移和二维角度测量的叁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在位移测量中,采用光程差放大技术,并结合偏振干涉技术和信号差分处理,得到高质量的位移输出信号和高分辨力的位移测量结果。在角度测量中,运动工作台的偏摆和俯仰运动会引起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反射镜位置变化。入射光被反射镜反射,并被四象限探测器探测,根据四象限探测器上的光斑位置变化,获得偏摆角和俯仰角的变化值。对研制的系统进行稳定性和分辨力测试,同时与英国雷尼绍XL-80激光干涉仪进行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的位移分辨力为0.8 nm,角度分辨力为0.2″;在50 mm的测量范围内,与雷尼绍XL-80激光干涉仪测量值相比,系统的位移最大偏差小于100 nm,偏摆角最大偏差为0.5″,俯仰角最大偏差为0.4″。(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高明,许黄蓉,刘钧,吕宏,陈阳[9](2017)在《折/衍射双波段共光路齐焦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双波段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结合可见光和中波红外的特点,设计了无光路补偿的折/衍射双波段共光路齐焦光学系统。对系统的4片透镜波段间消色差以及焦距补偿表达式进行了推导,采用4片透镜并引入二元衍射面,通过合理匹配光学系统光焦度,实现了系统共用一组光路,在可见光和中波红外两个波段的焦距一致,提高了双波段观测目标信息的一致性。设计的双波段共口径/共光路成像光学系统的工作波长为0.38~0.76滋m,3~5滋m,系统的焦距为90 mm,视场角为0.5°,F数为3,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光学被动式进行消热差设计。设计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付成群,方亮,谢立军,王勇[10](2016)在《高光谱-激光共光路联测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同时对空中、地面和水下等目标进行精确的距离、方位和光谱属性探测问题,提出了高光谱-激光雷达共光路探测原理和计算模型,以及原理样机设计方法,并进行高光谱-激光雷达共光路探测试验。试验生成了高光谱与激光雷达合成数据,每个点具有坐标信息和光谱信息,对合成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实现对不同目标识别伪装,并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高光谱-激光雷达共光路联测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共光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标散射光至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是光纤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为获得尽可能高的单模光纤耦合效率,首先分析了Zernike初级像差对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收发共光路单模光纤耦合光学系统在真空中使用的需求设计了带有真空补偿镜的耦合光学系统,实测耦合效率为55.9%。最后对耦合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耦合效率进行了测试,在(20.4±2)℃的温度范围内耦合效率最低为45.7%,并通过基于角锥棱镜的焦面位置等效验证方案验证了真空状态下的耦合效率与地面测试状态下的耦合效率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光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车英,宋暖,翟艳男,陈大川.叁维激光雷达共光路液体透镜变焦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况耀武,何志平,徐卫明,舒嵘.收发共光路单模光纤耦合光学系统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9

[3].王艺栋,李文强,孟庆斌.可见光/红外双波段共光路光学系统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8

[4].王劲松,沈华,李嘉.共光路倾斜波面干涉系统中齐明透镜组设计与装调[C].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8

[5].郭钰琳.基于卡塞格林无焦同轴共光路光学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8

[6].李晶,车英,王加安,金美善,栾爽.折反射共光路多谱段激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J].中国激光.2018

[7].张明明,韩豪,刘景业,徐媛媛,王亚伟.基于单棱镜复用的轴向可调式共光路干涉相位成像系统[J].中国激光.2018

[8].伍婷婷,黄强先,张芮,武万多,王超群.共光路叁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J].光电工程.2017

[9].高明,许黄蓉,刘钧,吕宏,陈阳.折/衍射双波段共光路齐焦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10].付成群,方亮,谢立军,王勇.高光谱-激光共光路联测设计与试验[J].兵工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光纤激光器光束目标非相干合成原理图菲索干涉仪原理示意图多路复合轴跟踪非相干合成系统示意图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光谱仪...误差综合影响模拟被测面和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

标签:;  ;  ;  ;  ;  ;  ;  

共光路论文_李晶,车英,宋暖,翟艳男,陈大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