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郭占明[1]2004年在《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末,世界经济进入了以知识为主宰的新经济时代,风险投资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金融体制创新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鉴于此,本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五部分对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美国风险投资的经验借鉴、对策研究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在对风险投资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这一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四大资源有机结合的特殊投资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第叁部分,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的分析,为我国风险投资提供有益的借鉴;第四部分,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现状的总结,深入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结合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从改善法律环境、拓展资本来源、完善组织模式、构建退出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及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周雪梅[2]2006年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投资是创新者转化高科技成果的发动机。本文针对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研究对策。

邵华[3]2001年在《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从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入手,概述了风险投资机制及特点,进而引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机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首先,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需求的描述,指出传统融资模式已经不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而引出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融资工具。在此基础上对比高新技术企业及风险投资机制的特点,回顾了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及我国风险投资的成功案例,说明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在明确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必要性之后,以目前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体制环境为背景,从外部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资金募集渠道狭窄、资金严重短缺、投资公司组织形式不合理、投资专业人员缺乏、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较低以及投资退出渠道不通畅等多方面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相关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 最后,也是本论文最为关键的部分。针对上述风险投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具体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用性对策建议。即尽快制定有利于风险投资规范运作的法规及条例,建立政府导向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政府信用担保、政府采购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构造由政府、大公司、国际投资公司构成的多元化投资者结构,尽快实现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风险投资的进程,以此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目前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机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改善风险投资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议早日实现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以理论教育结合实践,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方法促进投资专业人才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拓展中介机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促进中介机构的建设,并结合实际提出一套适合于风险投资公司选择投资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评估体系;最后建议以大公司收购和技术产权资本交易的方式作为目前较为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惠恩才[4]2005年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改革从实质上来看已经全方位展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那种靠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经逐步走到了尽头,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缺乏新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样一种新的经济格局,必须寻找新的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强有力杠杆刺激经济的发展。从成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培育出新的经济高速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创新体系的助推器——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风险投资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机制。它是以灵活的投资方式促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曾经指出:风险投资是使大量新兴的科技成就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实业为高新技术产品催生的“温床”,是促成高新技术成果与市场经济联姻的“红娘”,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向导”。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一场以科研机构为依托,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革命相继在美国、日本、西欧以及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蓬勃兴起,并以全方位的方式向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加速渗透。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本国经济的振兴,逐步成为波及全球的潮流。高新技术是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果基础上的一系列新兴技术所组成的技术群体,包括微电子、电脑、核能、激光、机器人、自动控制、光纤通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 科学技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和智慧发展的结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高科技正在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高新技术的应用,都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就,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会见九届全国政协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就我国而言,积

万坤扬[5]2007年在《基于支撑环境分析的浙江创业投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创业投资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创业投资在本国的发展。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比较,浙江创业投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创业投资发展的滞后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快浙江的创业投资的发展。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创业投资在各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适宜的支撑环境的培育与建设是创业投资业蓬勃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建立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投资体系的先决条件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对创业投资支撑环境的实证分析来研究浙江发展创业投资的对策。其次,借助理论分析和数据实证,本文系统分析了创业投资的支撑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政府支持政策环境对创业投资的支撑作用。第叁,借助SPSS软件对浙江、北京、上海等10省市的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府支持政策环境和创业投资发展状况作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本文把支撑环境分为5个主因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主导型科技环境、政府主导型科技环境和政府支持政策综合水平,并就5个环境主因子与创业投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7个假设,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SPSS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软件)验证了这些假设。最后,根据第四章的实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发展浙江创业投资就是要优化经济环境、培育“企业主导型”科技环境和完善政府支持政策环境。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结合浙江实情,对如何优化经济环境、培育“企业主导型”科技环境和完善政府支持政策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徐晓玮[6]2007年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投资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它不仅为全球带来了新经济时代的曙光,而且成为牵动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发展风险投资近20年,与国外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如风险资本总量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本退出机制不通畅;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以我国风险投资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发展,重点分析了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突出阐述了加快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并创新地提出构建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一些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同时,风险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它的启动与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政府肩负着出资、政策引导与法律建设等重任。我国风险投资业刚刚起步,面临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届叁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也被称为创业投资,是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本文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制约发展的问题并阐述了政府如何扶持和引导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整个文章的第一部分包括一、二章,第一章主要阐述分析了风险投资的概念特点,风险投资的功能和风险的过程。关于风险投资的分类,按风险投资的投入方式,可将风险投资划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险投资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以及如天使投资、风险租赁和麦则恩投资几种特殊的风险投资方式。在功能上风险投资有着“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和“企业孵化器”叁个最主要的叁个功能。风险投资的过程则包括: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在产业外部环境来讲,有着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市场中介。第二章对我国风险投资产生的背景进行了梳理,回顾了我国创业投资产生国内和国际的背景,将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分为引进和起步、逐步兴起、快速增长、理性调整等四个发展阶段,详细介绍了各个阶段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情况和问题,以期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概念和背景知识。作为整个文章的第二部分,在第叁章和第四章中,文章主要从我国创业投资产业本身资本构成状况和其投资情况两方面来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创业投资产业相对国外成熟国家来说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不管从资本规模、结构还是从投资的行为来看都处在初期和发展阶段,所以对于产业来源和产业共同行为的研究显得很有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脉络和并从微观上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我国的创业投资产业的资本分析,文章主要集中分析了我国创业投资机构资本总量及变化趋势,我国风险投资产业资本的来源分布和变化以及我国创业投资产业的资本构成和规模叁个方面,以求从总量、来源和分布来窥视我国创业投资产业的资本状况。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型式,也可以说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在我国,这种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要启动风险投资,除了制定一系列政策外,势必要投人一部分资金,因此,我国早期的创业投资机构都有很浓的政府色彩,大部分是政府主办或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创业投资运行机制趋于规范,我国的创业投资资本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资金逐渐剥离或淡出,而民间资本不断注人,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文章的第四章着重从我国创投产业投资的区域分布、阶段分布、产业分布和项目退出情况来分析我国创投产业投资行为的特点和结果。中国的创业投资经历2000、2001年的高峰之后逐渐走向疲软,不论从投资机构数量、操作资本量还是项目数上都处于下滑的趋势。在2004年之前,创业投资产业经历了一个调整期,中国风险投资经历了2001年和2002年的调整以后,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式的好转以及网热潮的回暖,2003年、2004年的中国风险投资企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风险投资机构在2003年共投资了177家企业,总投资额为9.9亿美元。远高于2002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26家企业和4.18亿总投资额。而2004年则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回暖趋势,并首次突破l0亿美元大关,达12.69亿美元。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我国创投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文章的第叁部分,作为重点论述部分之一,主要通过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分析了我国创投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加快我国创投行业的发展在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文章指出以下五个方面问题制约了我国创投产业的发展:资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风险投资主体错位;资本的投资实现与退出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和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同时,文章分析了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基金制的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资本的投资实现与退出困难,相应地研究了创业投资常见的几种退出方式:公开上市、并购、回购和清算。第六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1.扩大风险投资总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2.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3.建立创新的组织制度,培养风险投资人才。4.建立畅通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于退出这个风险投资最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各个方面提出建立一个提供给风险投资企业的平台,以让其能够选择任一种方式实现退出。如买壳或借壳上市,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进一步发挥二板市场的优势,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和清算退出。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资行为,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文章建议从完善现行法律,制定风险投资相关法律和建立风险投资辅助法律制度和政策叁方面做出建议。6.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文章特别提及了政府在加快行业发展上应发挥的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指导与调控的职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行政管理者的投资观念,树立投资与资金效率的观念,树立资本市场条件下高效率流动的观念,减少行政干预色彩,减少行政专项限制。

李拓晨[7]2007年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主要大国都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21世纪保持强国优势的法宝,由此引发的企业间市场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发展环境竞争空前激烈。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较传统产业竞争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争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甚至超出了国际间的政治竞争和军事竞争。培育和提升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大国所普遍关注的战略性课题。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的发展数据资料,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差别,在对既有竞争力理论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演化规律;论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演进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与评价,确定了不同高开区的发展政策;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包括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政策等;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视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利用1999-2004六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构建高科技产业的预测模型,并结合科技贡献率预测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把预测的数据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的2005年、2006年、2007年数据相对照,验证了模型的科学适用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指标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足;论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用风险投资对策等措施,从而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黄轶芳[8]2005年在《我国风险投资决策机制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蕴藏着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性投资。风险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对风险投资的理沦探讨更多地偏重于其宏观运行环境层面,本文则从其微观运行层面——风险投资决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建立合适的决策机制以实现风险投资的良好运行,并结合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特点及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决策机制的措施。全文共分五章。 第1章: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和框架等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指出论文后续章节的内容安排。 第2章:风险投资及风险投资决策概述。对风险投资的内涵、特征及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风险投资决策的流程。结合国外对风险投资决策流程的阶段划分,本文在国内首次试建设性地提出风险投资决策流程应该分为:交易发起、机会筛选、项目评价、交易结构设计、投资后管理及监控、投资退出六个连续的过程。 第3章: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回顾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剖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诸如缺少项目选择标准、缺少项目评估方法、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缺乏规避风险意识、缺少畅通的退出渠道等在风险投资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4章:关于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决策机制的对策研究。依据国外风险投资实践的启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针对风险投资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项目选择评价机制、交易结构设计机制、投资后监控管理机制、投资退出机制四大方面提出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决策机制的对策。首次试建设性地提出适合我国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适合我国风险企业的分别针对投资家和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适合我国风险投资的监控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等新理论。 第5章:案例分析。在本文的最后,应用一个实际案例将本文探讨的部分理论、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投资决策方法和投资后的动态监控机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切实可行的。

刘延明[9]2004年在《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公司的良好运作与发展,除了需要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外,宏观支撑环境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公司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在风险资本来源、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产生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因为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支撑环境不同。因此,站在国家的层面,分析不同国家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的差异,进行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国际比较,对于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培育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进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与运作模式的系统设计”(70025202)的部分研究内容。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对我国风险投资公司调研基础上,本文对美国、日本、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共分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阐述了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提出本论文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从理论上构建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2、从国家层面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中的金融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比较研究;3、运用DEA方法就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公司支撑作用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第二章是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现状研究。首先从风险资本规模、风险资本来源、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行业分布和投资阶段分布等方面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及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现状。其中,通过对美国风险资本额历史变化的考察,得出宏观环境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叁个国家在风险资本来源、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行业分布方面存在差异;而投资阶段分布则大致相同,趋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第叁章是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研究。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的内涵及特征,然后从理论上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指出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由金融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体系等支撑环境因素构成。第四章是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比较研究。本章是全文的重点,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中的金融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在金融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从金融体系起源、金融资产结构及资本市场体系几方面分析了美国的金融环境;从主银行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源、主银行制度的特征及OTC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日本的金融环境;从银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及其对风险投资公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比分析了美国、日本金融环境差异对两国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来源、投资方向和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的影响。另外,运用DEA法就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公司支撑作用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得出:美国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撑作用是DEA有效的,而日本、中国等国家则是DEA无效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美国的金融环境更加适合风险投资公司运作与发展。在政策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中国叁国政府促进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美、日政策环境比较研究,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和日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扶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不同行为模式;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政府以各种方式直接提供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是必要的,但在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应逐渐退出,通过间接方式指导、调控风险投资的发展是比较合理的政府行为。在法律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的法律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美、日、中法律环境比较。通过比较看到,与美国、日本相比,我国在风险投资有关立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文化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比较了美、日、中叁国创业文化的差异,接着对各国的信用体系进行了比较。得出,美国的创业文化适宜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日本和我国的创业文化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并不适合风险投资的发展;美国、日本均是“征信国家”,拥有发达的现代信用体系;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人们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在人才环境比较分析中,从风险投资人才比较、人才培养体系比较、人才流动机制比较叁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叁个国家在人才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得出,美国具有与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环境,而目前日本和我国的风险投资人才较为缺乏,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利于风险投资所需人才的培养。在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分析中,首先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叁个国家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美国的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比日本更加发达、完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风险

谢玉芳, 刘晓利, 贾茂辉[10]2012年在《我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文章简要阐明了农业风险投资的概念,指出我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投入强度较低;风险资本规模小,融资渠道比较不畅;农业风险投资受宏观环境的制约;农业风险资本价值实现的渠道不畅通。发展农业风险投资的对策包括:强化政府在农业风险投资中的功能;创造有利于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宏观环境;开辟农业风险资本渠道来源,扩大风险资本规模;完善农业风险投资的推出机制。

参考文献:

[1].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郭占明. 天津大学. 2004

[2].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 周雪梅. 特区经济. 2006

[3]. 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邵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01

[4].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D]. 惠恩才.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5]. 基于支撑环境分析的浙江创业投资发展对策研究[D]. 万坤扬. 浙江大学. 2007

[6].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 徐晓玮.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拓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8]. 我国风险投资决策机制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D]. 黄轶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9]. 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比较研究[D]. 刘延明. 吉林大学. 2004

[10]. 我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谢玉芳, 刘晓利, 贾茂辉. 吉林农业. 2012

标签:;  ;  ;  ;  ;  ;  ;  ;  ;  ;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