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成蓓蓓(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皮肤科225000)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甜素针40ml静脉滴注,1次/d,依巴斯汀片10mg,1次/天;对照组40例给予依巴斯汀片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12-02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常用抗组胺药进行常规治疗,我们采用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16~65岁,性别不限,无明确发病原因;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用过抗组胺药;④无严重的心、脑、肾等系统性疾病。

1.1.2病例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胆碱能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或有明确原因如药物、食物等引起的荨麻疹;③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对针刺穴位治疗存在恐惧心理者;④正在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者;⑤不能遵守医嘱,随意中断治疗者。

1.1.3一般资料共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2~57岁,平均38.6岁;病程1周~2年,平均7.5个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者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复方甘草甜素针40ml,静脉滴注,1次/天,依巴斯汀片10mg口服,1次/d,对照组仅给予依巴斯汀片口服,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1.2.2疗效观察内容按4级评分法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症状和体征,并计算疗效指数。荨麻疹症状和体征的4级评分标准:①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数1~10个;2分为风团数11~20个;3分为风团数>20个,遍布全身;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1cm;2分为风团直径<1~2.5cm;3分为风团直径>2.5cm;③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为重度瘙痒,影响睡眠、正常生活和工作;④风团发生次数: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每天出现1次;2分为风团每天出现2~3次;3分为风团每天出现>3次;⑤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持续时间≤4h;2分为4h<风团持续时间≤12h;3分为12h<风团持续时间<24h。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2.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退,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

1.2.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学(χ2=10.46,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n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22(55)10(25)8(20)0(0)80

对照组4010(25)11(27.5)14(35)5(12.5)52.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5%),对照组有4例(10%)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乏力,口干,自行缓解,继续用药未见症状加重。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患者病因不明,目前普遍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强效血管活性介质(如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清成分外渗形成临床上常见的不规则风团[1]。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较多,抗组胺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

依巴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吸收迅速,能有效控制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症状,且安全性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2]。该药一方面具有特异性强效拮抗外周组胺H1受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递质(如白三烯)的释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降低白介素IL-1、IL-8产生等作用,并具有疗效高,起效快的特点;对中枢神经H1受体作用弱并且很难通过血脑屏障,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无心脏毒副作用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长,每日只需服药1次,服用方便[3]。目前有较多文献报道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4,5]。

复方甘草甜素是以甘草中的活性成分物质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它可活化T细胞,促进T细胞分化、诱导干扰素生成,活化NK细胞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6];它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7]。

我们采用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为80%,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我们认为复方甘草甜素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4.

[2]虞瑞尧.新的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依巴斯汀[J].中国新药杂志,1998,7(2)92-94.

[3]DavidJ,RobertsA.PreclinicaloverviewofebastinestudiesonthepharmacologicalpropertiesofanovelhistamineH1receptorantagonist[J].Drugs,1996,52(supp11):8-14.

[4]尹晓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2):1005.

[5]赵亚红.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5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9):549.

[6]BaltinaLA,Chemicalmodificationofglycyrrhizicacidasaroutetonewbioactivecompoundsformedicine[J].CurrMedChem,2003,10(2):155.

[7]尹兵.复方甘草甜素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实践杂志[J],2005(4)7:669-670.

标签:;  ;  ;  

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