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压控制论文_宋吉江,孙飞,牛轶霞,孙立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平,电压,变换器,在线,变流器,模块,频率。

均压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宋吉江,孙飞,牛轶霞,孙立权[1](2019)在《基于MMC排序均压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针对传统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排序均压控制方法所出现的开关频率高、损耗大等诸多问题,作者从子模块选择过程及排序算法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排序均压控制方法,即基于BFPRT算法来实现快速排序。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下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系统参数选择合适投切置换变量可实现提高排序效率、降低开关频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2期)

李文君,荣飞[2](2019)在《基于温度的MMC变流器均压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MMC变流器的可靠性,在传统均压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热平衡控制,通过控制子模块的投切过程以减少子模块温度波动,实现MMC变流器可靠性的改善。针对子模块温度的估算,提出了以IGBT模块的福斯特热网络模型为基础的子模块温度计算方法,在电压均衡和热平衡控制过程中选择需要投切的子模块,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子模块投切动作以降低子模块温度。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该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其验证结果与传统均压控制的温度波动和均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器件温度波动,提高变流器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1期)

陈波[3](2019)在《光伏直流汇集系统中升压变流器的均压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型光伏电站汇集方式均采用交流汇集,交流汇集方式存在多台逆变器并联稳定性较差、系统效率偏低、线路损耗较大等问题。光伏本身是直流元件,采用直流汇集的形式能够使得光伏发电更好的接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经济性更好。高压大功率的直流升压变流器是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以目前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水平,还无法满足大功率光伏直流升压换流器输入侧的大电流和输出侧的高电压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多模块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nput parallel output series,IPOS)的结构实现高变比升压,而均压和均流是IPOS结构变流器的共性问题,IPOS型变流器接入光伏阵列时,还要考虑光伏模块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均流均压控制策略。当多个光伏电站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实现直流汇集时,由于不同的光伏电站所受的光照条件不一致,也会使得串联式升压变流器之间产生均压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大型光伏电站直流升压汇集系统中串联式汇集系统和IPOS型升压变流器的拓扑结构,DC/DC变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控制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串联式升压变流器之间均压控制和IPOS型升压变流器内部的IBFBC之间的均压控制奠定基础。(2)研究了接入光伏阵列时IPOS型变流器内部的均流均压问题。为解决采用传统的统一占空比控制策略在各IPOS型变流器子模块之间参数不一致时不能很好的实现输出均压的问题,本文提出均流均压型MPPT控制方法。该方法使得IPOS型变流器其中一个子模块实现光伏模块的MPPT控制,同时其余子模块采用输入均流控制,实现IPOS型变流器内部均压,在均流型MPPT控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均流均压型MPPT控制策略,解决均流型MPPT控制在光照动态变化时均压控制能力的不足的问题。(3)研究了串联升压变流器之间的均压控制策略。针对各光伏电站之间光照不一致时,串联变流器之间的输出电压失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权重的分层控制策略,解决输出电压失衡的问题;此外,针对串联升压变流器的子模块采用IBFBC变流器时存在占空比的限制而导致子模块MPPT控制失效的问题,对基于功率权重分层控制策略进行改进设计,改善光照强度重度不均衡时MPPT控制失效的问题。(4)基于以上讨论分析,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对IPOS型升压变流器和串联式升压变流器搭建对应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对IPOS型升压变流器内部均压分析的正确性,设计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变流器内部之间的均压;验证了对串联式升压变流器均压问题的理论分析,仿真参数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设计DC/DC变流器和MMC换流站之间的协调控制来实现在光照不均衡的条件下,串联变流器之间的输出电压均衡控制。(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谷恭山,郑祥杰,高明,蒋天一,石健将[4](2019)在《两级结构模块化ISOP组合的DC-DC变换器均压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电压/宽范围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结构的模块化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组合DC-DC变换器及其均压控制策略。模块单元采用开环定频LLC+闭环Buck级联的两级结构拓扑,兼具高性能的同时也便于进行串并联的组合。通过构造均压母线并间接采样模块的输入电压,将信号分别迭加到反馈电压与参考电压上,使得模块单元实现输入均压自调节的同时还能维持良好的输出电压精度。模块的采样、控制与通信均在后级完成,各自独立工作,简化了电路结构,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模块化特性。结合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搭建由叁个模块构成的ISOP组合变换器实验平台,验证了此均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杨美娟,王先为,姚为正,吴金龙,易映萍[5](2018)在《特高压混合式MMC低全桥配比下单阀组投退过程中的均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全桥子模块配比的混合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应用于高低阀组拓扑结构的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时,在单阀组在线投入/退出过程中存在半桥子模块持续充/放电引起的子模块电压不均衡问题,严重影响系统安全。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阀组投入/退出过程中桥臂电流不存在过零点是导致半桥子模块持续充放电问题的本质原因。为此提出了基于环流注入的单阀组投/退过程中的均压控制,在阀组投退期间控制MMC产生一定的相间环流,人为创造正负交替的桥臂电流,为半桥子模块充、放电提供条件,并具体分析了注入环流的幅值和相位。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论证了基于环流注入的均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2018年05期)

殷伟,吕洋,马大俊,章隽,谢夏寅[6](2018)在《一种全桥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均压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全桥MMC级联ISOP DC-DC变换器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等效电路;分析了传统载波移相PWM控制和最近电平逼近调制均压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结合载波移相PWM和最近电平逼近调制的MMC优化均压策略。该优化均压策略可快速有效地控制MMC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同时保证电网电流谐波含量低的特性。文章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电力电子变压器优化均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8年11期)

宋安然,李丽娟,稽保健[7](2018)在《基于推挽拓扑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直流变换器及其输出均压控制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输出高电压场合,将较低的输入直流电压变换为较高的直流电压输出。输出端由于存在高压使得输出端器件承受较大的电压应力,存在变换器次级电压偏高、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大以及反向恢复时间长等问题。基于此问题,提出以推换变换器为基本单元,采用多个基本单元推换变换器构成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变换器。为了确保该变换器系统的稳定可靠,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该变换器中各模块的输出均压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输出均压的实现条件。通过建立系统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系统的实现条件,最后经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5期)

张明光,李波[8](2018)在《基于MPC的MMC-HVDC子模块均压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效率高、谐波小、模块化设计和易级联等优点,在高压大容量电能变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MMC-HVDC)运行的动态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与改进的子模块均压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预测模型、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得到最优的电压控制量,克服了传统的内环电流控制器与外环控制器中PI参数整定困难和动态响应慢的问题。最后,在PSCAD-EMTDC软件平台搭建了21电平的MMC-HVDC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孙晓通,李俊,王其斌[9](2018)在《一种级联固态变压器整流级均压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变压器作为未来智能电网中的核心设备,是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实现传统变压器功能的新型智能变压器。模块级联固态变压器可以使低压器件工作在高压情况下,以提高电压等级,使其应用于电网中。模块式级联固态变压器整流级直流侧电压不均是该拓扑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级联式拓扑直流侧电压不均的实质出发,提出一种调节调制波矢量有功分量的大小,重新构造各模块的调制波,使有功功率的重新分配以实现均压的策略,并给出了控制流程。最后通过仿真和搭建实验平台来验证,经仿真和实验效果来看,该均压策略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4期)

朱余林,袁旭峰,胡实,高志鹏,李芷萧[10](2018)在《MMC均压控制策略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制是MMC研究关键技术之一。论文对MMC研究现状、子模块电容电压不均衡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MMC子模块电容电压预充电过程和均压控制策略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最后对MMC均压控制策略在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8年07期)

均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MMC变流器的可靠性,在传统均压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热平衡控制,通过控制子模块的投切过程以减少子模块温度波动,实现MMC变流器可靠性的改善。针对子模块温度的估算,提出了以IGBT模块的福斯特热网络模型为基础的子模块温度计算方法,在电压均衡和热平衡控制过程中选择需要投切的子模块,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子模块投切动作以降低子模块温度。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该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其验证结果与传统均压控制的温度波动和均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器件温度波动,提高变流器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压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宋吉江,孙飞,牛轶霞,孙立权.基于MMC排序均压控制策略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9

[2].李文君,荣飞.基于温度的MMC变流器均压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3].陈波.光伏直流汇集系统中升压变流器的均压控制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2019

[4].谷恭山,郑祥杰,高明,蒋天一,石健将.两级结构模块化ISOP组合的DC-DC变换器均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5].杨美娟,王先为,姚为正,吴金龙,易映萍.特高压混合式MMC低全桥配比下单阀组投退过程中的均压控制[J].全球能源互联网.2018

[6].殷伟,吕洋,马大俊,章隽,谢夏寅.一种全桥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均压控制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8

[7].宋安然,李丽娟,稽保健.基于推挽拓扑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直流变换器及其输出均压控制策略分析[J].电子器件.2018

[8].张明光,李波.基于MPC的MMC-HVDC子模块均压控制策略[J].电气自动化.2018

[9].孙晓通,李俊,王其斌.一种级联固态变压器整流级均压控制策略研究[J].电子器件.2018

[10].朱余林,袁旭峰,胡实,高志鹏,李芷萧.MMC均压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新型工业化.2018

论文知识图

交互式均压控制策略框图均压控制示意图交互式均压控制电路图分布式均压控制电路图平均均压控制电路图协调式均压控制电路图

标签:;  ;  ;  ;  ;  ;  ;  

均压控制论文_宋吉江,孙飞,牛轶霞,孙立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