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

探讨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

青冈县妇幼保健院1516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肠道病毒;临床特点

ObjectiveToobserveand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enterovirus(EV)infectioninthecentralnervoussysteminchildren.MethodsfromFebruary2016toFebruary2017,70casesofaseptic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wereselectedtodetectthecerebrospinalfluid(CSF)specimensand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49casesofenterovirus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inchildren.Results49casesofEVinfection(70%),17casesofencephalitisand32casesofmeningitisweredetected.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ofchildrenwithencephalitiswerefever,headacheandvomiting,3casesofcoxsackievirustypeB3encephalitiswerecriticallyill,1patientsrecoveredand2leftsequelae,andthechildrenwithmeningitisweremainlyfever,vomiting,headache,diarrheaandphotophobia.Fatigueandmyalgiawereallrecoveredaftertreatment.Conclusionthecommonpathogensof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inchildrenareenteroviruses,meningitisandencephalitisaremild,andtheprognosisisgood.Severeencephalitiscanremainthesequelaeofdifferentdegree.

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enterovirus;clinicalcharacteristics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感染临床常见,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通常病毒分离技术难以从血液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而对脑脊液中病毒核酸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查已成为常用的诊断方法[1]。肠道病毒是导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为减少和预防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院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分析,检测患儿脑脊液标本,并探讨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住院部收治的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研究,该次研究已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其中男性27例,女性43例,年龄12d~11岁,平均年龄(5.12±1.17)岁。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1],排除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患有癫痫、免疫缺陷和其他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病儿。同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收集标本收集患儿10mL脑脊液(CSF),分装后在零下70℃环境下保存。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后,根据ECHO30、COXB3、EV71标准病毒株为阳性对照。选择26例脑外科手术患者CSF作为阴性对照。

1.2.2引物设计与合成引物包括分型、通用引物,均由上海生物公司自动合成仪合成。

1.2.3EVRNA提取和RT-PCR扩增采用经改良过后的酸性胍-酚-氯仿一步法,对肠道病毒中RNA进行提取。采用通用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CR扩增。

1.2.4EV分型若通用引物PCR扩增结果呈阳性,根据肠道病毒VP1基因,采用分型引物进行RT-PCR,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琼脂糖凝胶回收系统对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将产物构建载体连接入质粒后转染进入大肠杆菌,克隆测序,采用M13R(-48)、ABI3730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_3730型基因分析仪为48道毛细管基因分析仪,可以升级为96道毛细管的3730XL,它是高通量基因分析的首选技术平台),采用NCBI网站中BLAST程序翻译,GenBank输入,比较序列并分析结果,同源性最高序列则为相同型别[2]。

2结果

2.1RT-PCR检测

该组70例患儿CSF标本经PCR检测,获得阳性结果49例,占70.00%,其中32例脑膜炎,占65.31%,17例脑炎,占34.69%。对脑炎患儿CSF标本2次PCR扩增,14例阳性结果,占82.35%,其中埃可病毒12型7例,埃可病毒7型1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柯萨奇病毒B3型4例,柯萨奇病毒A9型1例。4例柯萨奇病毒B3型中,3例为重症脑炎,7例埃可病毒12型患者病情较轻,其他病情均较轻。

2.2EV脑炎临床表现

年龄<5岁者13例(76.47%),年龄≥5岁者4例(23.53%)。在发病早期,发热16例,呕吐17例,14例头痛,且症状迅速加重。根据症状可分为精神障碍型1例,脑干脑炎型1例,小脑炎型1例,癫痫型2例,昏迷型2例,混合型10例。治疗后,大多数完全恢复,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昏迷评分<7分,经综合治疗后,1例完全康复,1例遗留运动障碍,康复训练后生活自理,1例癫痫,需长期服药。

2.3EV脑膜炎临床表现

年龄<5岁者21例(65.62%),年龄≥5岁者11例(34.38%)。发热28例,呕吐16例,头痛28例,腹泻7例,乏力15例,畏光9例,肌痛4例(12.50%),脑膜刺激征阳性14例。针对性治疗后,全部康复。

3讨论

目前,临床发现肠道病毒(EV)高达近70个血清型[3],包括柯萨奇病毒(CVs)、脊髓灰质炎病毒(PVs)、埃可病毒(Echos)、新型肠道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低热、倦怠,严重者全身感染,对患者脑、心、脊髓、肝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寄主,可通过餐具、食物、手指、飞沫等传播,感染风险较大。肠道病毒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温带以夏季较为常见,热带、亚热带全年均有,尤其是在卫生条件差、潮湿、人群拥挤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肠道病毒常寄生于肠道,少数可进入血流、神经组织,以隐性感染较为常见[4]。EV是导致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该院从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检出EV基因49例,比例为70.00%,其中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两种疾病发病年龄多<5岁,李鹏等[5]报道显示,EV脑膜炎40例患儿中,26例在5岁以内,5岁以上14例;EV脑炎患儿,21例EV脑炎患儿,16例5岁以内,5例5岁以上。该文研究结果比李鹏等[5]报道的EV7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爆发流行患儿年龄偏高。EV脑膜炎临床症状较轻,多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乏力等,部分伴有肌痛、畏光,婴儿可伴有皮疹、腹泻。该组结果显示,<5岁患儿脑膜炎发病率高于≥5岁患儿,这可能与患儿年龄小、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多数病毒引起脑炎为急性发病,损伤程度根据病毒种类、机体情况、感染条件等因素判断[6]。肠道病毒导致的脑炎患者,多数病情较轻,也有脑实质局灶性、弥漫性损害所致的意识障碍、持续惊厥、局灶性神经体质报道。该次研究中,17例脑炎患儿发病早期发现为呕吐、头痛、发热等,急性期表现为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抽搐、昏迷等,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该组有3例柯萨奇病毒B3型患儿病情严重,昏迷评分在7分以下,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功能障碍,被药物控制。该组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为重症的原因尚未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7-8]:①EV基因变异诱导T细胞活化异常,引起淋巴细胞增殖、炎性递质释放,进一步损害神经元功能;②肠道病毒程度决定簇基因变化,使病毒毒力变化;③温度、湿度、气候影响EV基因突变,影响毒力;④免疫功能、抵抗能力低下。

综上所述,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重症脑炎会遗留后遗症,轻度症状者预后良好。该组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引入大量样本,进一步探讨确切机制,更加准确地了解小儿肠道病毒感染特点,掌握其导致小儿中枢感染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郑雪,黄巧冰.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5):534-536.

[2]陈冉冉,何颜霞.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4):318-320.

[3]薛清彬,吴泽彬,黄海川,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4(12):1806-1807.

[4]余向文,蓝锋,候萍萍,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92-4293.

[5]李鹏,陈宗波.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1):28-30.

[6]李杰.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神经性肺水肿临床情况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12):86.

[7]周小桢,陈平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5(12):184-185,188.

[8]郝立成,彭建霞,张双,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44-646.

标签:;  ;  ;  

探讨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