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研究

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研究

陕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但实际应用中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钻孔灌注桩施工效果不理想。有鉴于此,本文中分析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优化

1、钻孔灌注桩技术分析

1.1概念

钻孔灌注桩技术就是在地基中形成柱孔,并在柱孔当中放置钢筋笼,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最终成为柱状。根据成孔方式,大致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型灌注桩和人力挖掘的挖孔灌注桩。在这三种方式中,钻孔灌注桩具有噪音小、桩体直径大、作用广泛等优点,已经在我国工程当中得以大范围应用。

1.2特点

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形式:①泥浆壁钻孔注桩;②全套管钻孔灌注桩。第一种是比较常用的灌注桩技术,首先按照比例配置泥浆,达到悬浮砖渣冷却砖头的目的。第二种是全新型的技术,省略了钻孔清理和泥浆制备两个步骤,在钻孔机械设备安装完备后,可直接在套筒中进行钻孔。

2、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

2.1护筒冒水

护筒冒水,也就是从护筒外壁冒出水分,这种现象很容易引发地基下沉问题,导致护筒的结构倾斜,无法正常开展施工工作。通常情况下,在护筒埋设时,如果不能保证周围土壤的密实度,或者护筒的水位差很大,就会出现护筒冒水问题,严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实施。

2.2孔壁塌陷

在钻进工作中,如果出现泥浆气泡问题,或是泥浆突然漏失,就表明发生了孔壁坍塌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施工企业未能根据当地土壤条件筛选最佳的成孔工艺技术方式,不能保证泥浆的质量符合要求,或是在埋设护筒时,深度不能符合要求,回填土的接缝密实度较低,发生漏水或是漏浆的问题,导致孔内页面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孔内的水压降低。

2.3钻孔倾斜

在成孔之后,桩孔发生了垂直度方面的偏差问题,或是桩孔已经弯曲,出现了位置偏差的现象,就表明出现了钻孔偏斜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在钻孔施工中,遇到了障碍物,或是遇到软硬土层交界的区域,钻头受到阻力不均的影响,出现偏移现象。部分钻杆的弯曲与连接不符合要求,导致钻头钻杆中心线不能与轴线相互适应。一些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未能针对场地的平整性进行合理调整,且地面不均匀沉降,会导致钻机设备与转盘设备等受到一定影响,底座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出现倾斜的现象。

2.4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在施工工作中未能合理设置钢筋笼,且混凝土材料不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导管的埋设深度大,导致钢筋笼上升。在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的位置时,施工企业没有对导管进行合理处理,在导流的冲击下,钢筋笼受到向上推动力的影响。一些施工企业在埋设钢筋笼时,没有创建合理的分析与协调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未能形成良好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提高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措施

3.1护筒冒水问题的预防措施

在埋设护筒时,需针对周围的土壤进行合理分析,采取分层夯实的技术方式完成工作,在护筒埋设高度适当的情况下,实现开孔工作,使得护筒的水头高度保持在1.3m左右。在钻头实际起落时,应该预防与护筒之间的碰撞现象。如果施工期间发现护筒冒水,就要停止钻孔工序的操作,使用黏土针对周围进行加固处理,并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如果护筒下沉较为严重,就要进行重新安装,预防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

3.2孔壁坍塌的预防措施

对于钻孔灌注桩的孔壁而言,需将预防作为主要内容,在钻孔之前做好土层结构的分析工作,筛选最佳的成孔工艺技术方式与机械设备,对成孔顺序进行合理管理,适当开展强度与尺寸检测活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如果水位的变化情况很大,要筛选最佳的方式提升水头稳定性,及时发现坍塌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明确位置,寻找具体的事故原因,并利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此期间,还需针对钢筋成孔情况进行分析,做好清理工作,提升整体结构的建设效率与质量。

3.3钻孔偏斜的防治措施

施工企业需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夯实处理,保证其平整性,并提升轨道枕木的均匀性,在安装钻机设备时,促进转盘与钻杆上吊滑轮中心线保持一致,将偏差控制在10cm左右。如果底层出现不均匀现象,在钻孔施工工作中,需选择自重较大且钻杆刚度很大的钻孔机械设备开展工作,以便于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如果出现了钻孔偏斜的现象,就要在针对钻头进行提起处理,并上下反复地进行扫钻处理,去除其中的硬质土壤,以便提升整体工程结构的施工建设效果。

3.4卡管的防治措施

施工企业应加大混凝土质量管理力度,针对中砂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在出现卡管问题之后,需寻找问题原因,采取科学的方式继续灌注。

3.5钢筋笼上浮的防治措施

在下放导管工作中,需保证其与孔位的中心相互对应,明确钢筋笼的实际建设与施工情况,加大管理力度。在混凝土施工中需保证其具备流动性,并实现合理的管理。同时,在钢筋笼下端管理中,需针对钢筋绑扎数量进行合理管理与控制,在发现问题之后,利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编制完善计划方案。

4、做好施工场地技术的控制

工程施工技术控制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设定导标与定位船。基床中心导标与顶面坡肩边导标是导标两种类型,定位船主要在抛石位置设立,保证所在位置没有回淤或者回淤的厚度在25cm以内,如果回淤厚度超过这一标准,需要及时进行清淤处理。

②抛石。先进行试验抛石,试验后采用粗细结合的抛石方法,细抛主要是在顶面低于30cm的地方应用,绘制平面图与断面图,在完成抛石以后。

③夯实。同样先进行试验夯实,将夯实此时确定好,需要符合施工要求,可以两次或者多次夯实,在试夯结束以后,可以避免出现局部凸起或者漏夯的问题。夯实过程中,实现平整好基床顶面,以避免出现倒锤情况,局部高差控制在280mm以内,按墙身底面各加宽1.5m。完成夯实以后,要进行全面的检验,检验方法为,对任何一个部位复夯,通常是低于5m的地方,使用水准仪测量,如果平均沉降量在300mm以内,则表示夯实合格,如果超出300mm,说明不合格,需要重新夯实处理,然后再进行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④补夯。夯实后补抛块石面积超出1/3,或者构件底面积超出30㎡的厚度指标,就需要进行补夯。补夯的目的是保证夯实效果符合施工要求,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基础。⑤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柈制施工,施工过程加强质量控制,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对于原材料需要做到优选及试验检测,保证混凝土质量及稳定性符合要求。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时,超细活性掺和料的应用,需要使用高效减水剂来塑化,因为活性颗粒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

5、结语

总之,工程施工存在一定复杂性及专业性,比起其他工程施工难度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为此,除了优化各项施工技术操作以外,还要做好施工前准备及质量控制,保证工程施工各个技术应用符合规定标准与质量要求,更好地发挥各个施工技术作用及价值。

参考文献:

[1]袁风林.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探讨[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8-22].https://doi.org/10.19474/j.cnki.10-1156/f.003688.

[2]吕志君.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22(01):87-89.

[3]田秋林.钻孔灌注桩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民营科技,2013(08):119.

标签:;  ;  ;  

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