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徐丽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徐丽

身份证号码:23022819691028xxxx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我国工民建工程因城市的发展而快速增多,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则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本文针对工民建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为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软土地基;技术

1引言

在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员对基本生活的需求,提升社会归属感以及生活幸福感。软土地基在工民建工程中有着基础性职能,在这之中施工问题较为常见,如果不能提前处理施工问题,就会导致建设任务出现中断等情况,即便建设任务完成,也会造成工民建安全隐患的提升。所以,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作为工民建施工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施工的有序推进。

2工民建软土地基及其处理

2.1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因探讨

软土地及的主要原因是在静水或者是慢速流动的水中构成沉淀物形成软土地基,其具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比如说天然含水量大、渗透性比较差、压缩性比较高缺陷。软土地基从本质上而言则是一种软塑的泥状土层,也可以在河流或者是湖泊湿地沉积的淤泥粘性土。在软土中,因为有机物数量有所区别,根据数量进行划分,软黏土一般有两种形式,粘土以及软粘土,在粘土中有着一定的有机物,泥炭土壤有着一定的有机物。

2.2工民建的软土地基处理

所谓地基处理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让建筑地基整体所呈现的承受能力更强,降低房屋在投入使用之后变形以及渗透性变差等状况出现的几率。因为工民建工程非常容易受到一些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其加以施工建设以前一定要对各方面环境因素加以全面的考虑。不同形式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都将会给工程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地基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在其中融入多个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在工民建工程中地基施工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只有确保地基施工的整体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规定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部分的施工建设,继而为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安全以及效率提供保障。

3工民建工程施工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处理技术

换填形式的地基处理技术一般是通过地基之中的土质获得强度的提升,进而才会实现对地基进行强固的功能。在施工现场中一些较为松软的土壤变为了高强度的土壤后,才会保证建筑中地基强度满足要求。在进行换填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该应用稳定性较高的砂石或者是碎石作为换填材料,要求将的地基中松软的土壤及时挖出,进而可以对充填部分进行压实,不断推进的地基强度的提升,应用此技术可以保证土体质量的保证,进而有效解决地基变形等问题出现,进而及时将其解决。

3.2排水固结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想要提升地基土体所具备的抗剪强度,最好的办法是对排水固结法加以利用。将垂直排水柱布设在软土地基粘性土当中,继而利用排水固结法针对地基实施加负荷形式的压力测试,继而将其所谓前提展开分析,得出提升软土地基强度具体的方法,为工民建工程所具备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保障。地基处理工作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排水固结法包括:(1)砂井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软土地基当中设置砂井,在上层铺设上砂垫层,这样做可以应用地基当中的排水通道,对一些多余的水分加以排除,继而提升地基固结的速度,让地基强度更高;(2)堆载预压法。该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地基开始正式施工之前,在施工的现场实施建筑房屋等质量的堆填,继而采用预压加载的形式,让地基的沉降提前开始,继而实现地基稳定性的提升,增加其整体的承载力;(3)电渗排水法。该方法是利用金属电极,将其插进地基土壤中,然后通电,继而使得地基当中的水分从阴极流向阳极,再让水分从阳极流出,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地基当中的含水量,为地基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3.3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

这是当前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质量以及强度。然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求保证多项工作得到控制,进而保证多项工作将方法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①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施工前,及时清理现场中的杂物,保证回填土的质量,与此同时选择一些级别比较高的搅拌材料和的水泥搅拌机器,保证施工材料和机器的性能。②合理有效控制搅拌施工的配合比,水泥配合比是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的核心要以,在进行配置过程中对其相关参数合理配置,避免由于配合比出现问题,导致施工质量的逐渐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其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水泥的配合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合理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做好实验工作,保证施工的质量。③要求合理控制施工过程,在进行试桩之时可以确定搅拌的压力、水泥浆的配置、下钻的速度等问题,进而确保施工参数的准确性。在进行具体施工中其流程为放、定位、压降泵运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管道堵塞等情况,初心这种问题,要求及时检查管道冲洗,然后再对水泥的喷浆时间、次数以及用量等检查,对其原因进行明确,及时避免出现堵塞问题。

3.4强夯法的应用

可以使用重物来对地面进行猛烈拍打,促使地面可以变得平整牢固,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使用此方法可以推进地面承载重物能力,第一时间避免重物出现压制而发生坍塌问题,因为强夯法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在应用后可以对底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进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可以对地基应用该技术,进行强夯,较快的促使地基夯实以及硬化,进而给以后的施工提供一定的便利,从而保证建筑工程产品的合格。因为其在对地面夯实过程中比较容易导致出现较大的噪音以及振动,一旦在居民区进行夯实施工之时,那么就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在该地区中此方法应用较为不合理,然后在夯实处理进行过程中根据其顺序进行,要求对其一层层进行夯实,在完成最后夯实工作,接着将夯实机留下的坑及时填平,在此种操作下,比较容易导致夯坑上的表层泥土较为松散,因此在夯实结束后可以通过强度较低的夯实工作。

3.5DDC灰土挤密

DDC灰土挤密的方法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对地基加以处理的方法。先对地基实施强夯法实现深层土壤的夯实,然后应用螺旋钻机把之前准备好的灰土逐渐注入到地基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当中,继而利用反复锤击的方式,让桩径加大。这种方法实现了让单一形式的地基转变成为了复合型地基,使地基结构发生了改变,有效提高地基所具备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同时还能非常有效地防止地基变形的情况出现。目前,该种方法已经较为普遍的应用在了我们国家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民建工程当中,利用对湿陷性黄土土壤质量的改变,提升地基的承载力。

4结束语

从总体上来说,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工民建工程有着较为重要的功能,七对其进行高效的应用可以促使地基有着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地基出现变形,可以给接下来的工程主体施工奠定基础。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求进行积极探索,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理念进行结合,同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结合,给建筑业的健康提供一定保障,进而给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孝斌.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2):65-67.

[2]王婧.珠海软土固结性质的宏微观试验及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骆以道.海积软土特性及地基沉降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尹利华.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关键技术智能信息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吴雪婷.温州浅滩软土工程特性及固结沉降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标签:;  ;  ;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徐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