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出现经典猪瘟,我国下令封锁

比利时出现经典猪瘟,我国下令封锁

一、比利时发生古典猪瘟我国严令封锁(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圆,陶红军[1](2020)在《各国生猪疫情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生猪疫病报告的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各国生猪疫情发生情况,并利用基础统计学方法描述各国生猪疫病暴发后猪肉市场价格以及进口量变动的规律。研究发现,对于暴发生猪疫病的国家来说,短期内该国猪肉消费数量下降,生猪养殖从业者恐慌性抛售,其国内市场猪价下跌,猪肉进口因国际国内市场生猪价差缩小而受到抑制。长期内生猪疫病发生国国内生猪产能大幅度缩减,猪肉供不应求从而引发猪价持续上涨,国际国内市场猪肉价差扩大刺激猪肉进口。

吴佳琦,包雨鑫,杜鹃[2](2019)在《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风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近100%[1]。该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行业造成重大危害,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且划分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ASF疫情的不断蔓延,最终非洲猪瘟还是突破了防线,进入了中国,2018年8月中国报告了沈阳市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截至2018年11月27日,农业农村部已累计公布非洲猪

姜楠,张茵[3](2018)在《非洲猪瘟概述》文中研究表明从疫病特点、染疫范围、与人的关系、疫病诊断、应急处置、疫苗研制六个方面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旨在为有效应对和控制非洲猪瘟疫情提供参考。

马增军[4](2018)在《非洲猪瘟的流行与防控》文中指出一、非洲猪瘟流行及其危害(一)非洲猪瘟的定义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其特征是:死亡率可高达100%,无疫苗;不感染人,无公共健康危害;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毁灭性传染病,养猪业头号杀手;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现实的生物安全威胁、潜在的生物武器。

赵启祖,王琴[5](2018)在《非洲猪瘟紧急预防控制技术需求》文中研究指明非洲猪瘟是原发于非洲肯尼亚的猪的一种重要病毒性传染病,2018年8月3日首次发生于我国沈阳。该病来势凶猛,截至10月16日,已在我国9个省份引发39次疫情。我国非常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具备了较好的科技储备,但疫情形势发展超乎预期,出现许多始料未及的情况,仍需要重新梳理防控技术需求,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就此,简要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性,归纳了我国目前非洲猪瘟防控技术需求,建议深入开展快速特异诊断技术、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急需技术研究,开展野猪和软蜱传播媒介与非洲猪瘟流行关系和非洲猪瘟免疫与疫苗等基础研究。

王健[6](2018)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建设,与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建设”存在密切联系,是危机管理全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中发现,鲜有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领域进行善后处理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断点回归模型(RDD)等,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最优风险分散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基础,通过疫情善后处理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的对比,围绕善后处理中“善后恢复”和“善后重建”两个功能模块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认为应当在“善后恢复”中,倡导构建“公私合营”的救助补偿机制,发挥第三方权威机构在心理干预机制中的作用,根据生产等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生产恢复鼓励措施;在“善后重建”中,建议提升责任追究机制的容错空间,为调查评估机制运行扫清阻碍,鼓励地方数据库的建设,构建数据驱动的避险容灾机制。在善后阶段不仅恢复损失,更尝试通过调查评估和经验反思,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危机抵抗能力,抵御下一次危机的侵袭。

廖祺[7](2017)在《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动物疫病的病种越来越多,流行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直接关乎着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对公民的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实现防控计划目标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为了实现不同疫病防控计划目标,减少动物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采取的技术投入、制度安排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或措施被称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每种防控策略包括多种具体的防控措施,即动物疾病防控策略是宏观、笼统的措施束,是一系列具体防控措施的统称。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经济学评估是指在既定的防控计划目标要求下,根据动物疫病实际所处于的疫情阶段,对当期策略与方案策略进行评估,以科学地判断方案策略是否可行及其经济性,为当前防控策略是否延续、调整或终结提供良好的实证基础和理论指导,也为防控计划的逐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有:1.随着动物疫病防控的形势、任务和理念发生变化,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兽医事业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制定并且有效地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FAO、OIE等国际组织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具有阶段性,新疫病也在不断涌现,为了实现不同防控计划目标,需要对各种方案性防控策略进行及时的评估、修订和调整。实施新的策略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而,开展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2.一些发达国家在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防控策略进行评估的研究并还比较少。而且由于国情不同,在借鉴国外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当前,采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动物卫生评估和动物产品安全性评价是一种国际惯例,国内现有有关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仍旧有待提高。本文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规则和各国动物疫病防控实践指导的基础上,对已有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评估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以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与风险损失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动力学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法为主要方法,从理论上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和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理论意义。3.随着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有助于合理配置防控资源、寻求和确定防控策略的优先顺序,实现最佳配置。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理论与评估方法体系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以及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提供决策参考,因而,具有一定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以优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为研究目标,以正在实施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与方案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实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以评估防控策略在一定暴发风险概率下的经济效果为切入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动物卫生经济学、政府管理理论、疫病风险分析理论以及传染病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包括对动物疫病的影响以及防控策略分析、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风险损失评估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为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创新方法与主要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进行归纳,并总结了国内外动物疫病主要防控计划与策略种类;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规则与发展趋势;厘清了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之间的阶段性相关关系;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施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3.依据防控策略评估在防控策略制定步骤中需要承担的功能目标,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分析法(EBCR分析法)。用动力学模型对防控策略的风险大小进行预测,并将风险损失纳入到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计算中,最终对防控策略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实现了从分析防控问题到评估方案策略的过程,构建了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与内容体系。4.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对继续强制免疫和退出强制免疫的综合防控策略进行防控策略经济学实证分析。按照构建的EBCR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对亚洲Ⅰ型口蹄疫的不同防控策略基础成本、不同防控策略的成本效益、不同防控策略的风险损失分别进行了实证评估分析。该方法主要是以传染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评估了不同策略的防控基础成本,对疫病暴发损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学评估;然后,利用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策略的风险损失进行预测评估;接着,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增加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防控策略的成本增量,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导致减少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策略的收益增量;最后,评估在未来不同年份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率,即得出全国边境与内陆地区2017-2022年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值,据此提出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当前强制免疫策略可适时转换的决策建议。5.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防控措施,即继续强制免疫,全国自2017年起,未来5年每年亚洲Ⅰ型口蹄疫引起的风险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不论边境地区或内陆地区,在2017-2019年三年内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1,退出免疫具有可行性,且越早采取退出免疫措施,该策略的EBCR值越高。建议中国尽早退出对亚洲Ⅰ型的强制免疫策略,并采取以加强监测与扑杀结合为主的综合净化措施。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1.完善并扩展了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率分析法EBCR分析法。该创新方法将风险评估纳入到防控策略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提高决策结论科学性。并且,该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尝试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风险损失评估三大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和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2.本研究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动物疫病的研究内容。现有关于动物疫病的理论研究文献中,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动物疫病暴发对全球或者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传播风险性、防控机制的建立以及对补偿标准等,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疫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病原特征以及流行特点,对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大小和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后果进行估计,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控策略,是一种交叉学科研究创新。3.对我国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为优化该种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经济理论依据,证明了 EBCR分析法具有风险预测与策略优选功能,并提出该分析方法不仅能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评估与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实践范例,对其他风险策略的经济学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王中力[8](2014)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文中指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各国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世界上约有70%的国家采用区域化管理措施防控动物疫病,我国的动物疫病区域化工作从1998年开始实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海南、吉林永吉两片免疫无口蹄疫区以及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但总体看,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针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少,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化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加之我国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推进缓慢。本研究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为核心,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有关动物疫病区域化标准为主线,剖析部分国家及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案例,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两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为加快推进我国应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实现《规划》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深入分析了OIE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要求和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等。分析部分国家和我国采取地区区划、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控制或消灭动物疫病的案例,进一步研究两种区化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疫病防控形势等情况,综合考虑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措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是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具备全面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条件,提出当前在我国推进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两种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在认真分析我国实施两种区域化管理模式可行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两种模式的实施原则、类型划分、病种选择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提出实施区域化管理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即在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较好、自然屏障优势明显以及能通过行政手段有效干预的区域,实行地区区划模式;在部分养殖条件较好、生物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出生物安全隔离区应按照“国家主管、地方自建、企业实施、评估认可”的原则建设。提出应加快推进单一的种畜禽场类型的生物安全隔离区。提出在我国应加快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化模式。提出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内涵延伸到兽药等投入品控制领域,丰富了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内容,将生物安全隔离区优势从防控动物疫病扩大到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惠源[9](2014)在《“标准单位疫病”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重大动物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暴发,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被扑杀,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并给畜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疫病暴发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降低,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国际市场上对动物疫病暴发国家所采取的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也给动物疫病暴发国的产品出口和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使一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人畜共患病使人们感染疫病的风险增大,一旦感染疫病,不但给感染者造成人身损害,还给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如果疫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危及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动物疫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了解疫病暴发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对国外发达国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防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章首先对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的政策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总结。近年来,针对动物疫病的防控、管理、监测等,我国政府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府所颁布的相关农业、畜牧业发展政策中,也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逐渐提上日程。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学术界也针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损失评估与方法探讨、损失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研究在风险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关于损失评估的专家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国外在疫病损失的定量化、技术手段探讨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同时,动物疫病的损失评估方法有许多种,评估指标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这些方法的运用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运用时的指标选择与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可能的发展方向。之后,文章对动物卫生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等与疫病损失评估相关的学科发展进行了简介,然后对成本收益理论、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条件价值评估法、交易费用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与方法也构成了“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中的指标选择、评估的理论基础。在成果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标准单位疫病”的经济学损失评估方法。与已有方法不同的是,“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设定标准地区和待评估地区两个对象,以布病作为评估的标准疫病,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标准地区的疫病损失进行评估,然后以标准地区损失为基准,运用熵权法对待评估地区的损失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疫病程度系数”作为区域疫病损失的调整值。与已有的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方法相比,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方法的选择运用等方面,“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从宏微观角度出发设定评估指标、资料可得性较广泛、方法可行,运用该方法既可以在疫病暴发初期迅速估计出基层养殖者的直接损失(主要是强制扑杀损失、疫苗注射费用)等,为政府制定应急补偿策略提供参考;在疫病结束后,运用该方法对地区疫病损失进行较为详细的评估,为了解区域疫病整体损失情况、制定疫病防控投入策略等提供参考。然后结合“标准单位疫病”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模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并对动物疫病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国外动物疫病防控和区域化管理经验,以及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证明,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畜牧业保险政策既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动物疫病的经济损失评估、相关方法以及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对于及时了解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经济社会影响及损失量化、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决策水平等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和防控策略研究。同时,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逐步健全、兽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的扑杀补偿政策、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技术研究和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是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实践,需要在今后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

杭其木格,郭少平[10](2012)在《非洲猪瘟流行概况与诊断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概述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由于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又没有有效的疫苗防治,所以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上报传染病。自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报道ASF以来,该病现已流行于撒丁岛及邻近撒哈拉沙漠的部分非洲国家,在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及美国南部等地也屡次发生,而且发展势头

二、比利时发生古典猪瘟我国严令封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比利时发生古典猪瘟我国严令封锁(论文提纲范文)

(1)各国生猪疫情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上)(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生猪疫病防控机制
2 历次生猪疫病暴发对各国生猪产业影响
    2.1 非洲猪瘟
        2.1.1 罗马尼亚
        2.1.2 中国
        2.1.3 越南
    2.2 传统猪瘟
    2.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2.3.1 中国
        2.3.2 越南
3 历次生猪疫病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3.1 非洲猪瘟对中国猪肉贸易的影响

(2)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与分布情况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传染源
    2.2 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
        2.1.1 丛林传播循环
        2.1.2 蜱-猪循环
        2.1.3 家猪循环
        2.1.4 野猪循环
3 ASFV适应力
4 防控
    4.1 改善当地养猪体系
    4.2 开展全面排查和应急处置
    4.3 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5 结语

(3)非洲猪瘟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染疫范围
2 与人关系
3 疫病诊断
4 应急处置
5 疫苗研制

(4)非洲猪瘟的流行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洲猪瘟流行及其危害
    (一) 非洲猪瘟的定义
    (二) 非洲猪瘟的病原
    (三) 非洲猪瘟的发生
    (四) 非洲猪瘟的危害
    (五) 流行病学
二、非洲猪瘟的诊断
    (一) 临床症状
    (二) 疫情判断
三、非洲猪瘟的防控
    (一) 普及非洲猪瘟相关知识
    (二) 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关键
    (三) 早发现、快报告、速诊断、严处置
    (四)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五) 国外经验教训
        1. 西班牙ASF防控经验———根除策略
        2. 俄罗斯ASF防控教训———落实不到位
        3. 海地的教训———全部杀光再补群
        4. 欧盟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科学、周密
四、非洲猪瘟疫情分析与对策
    (一) 全球疫情分析
    (二) 向好因素分析
    (三) 不利因素分析
    (四) 防控对策与建议

(5)非洲猪瘟紧急预防控制技术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流行状况
3 预防控制
4 防控技术需求
    4.1 诊断技术
    4.2 病原学特性
    4.3 流行病学
    4.4 野猪与非洲猪瘟的关系研究
    4.5 钝缘软蜱与非洲猪瘟的关系
    4.6 疫苗研究的可行性与展望

(6)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可能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念
        2.1.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2 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2.2 理论依据
        2.2.1 生命周期理论
        2.2.2 最优风险分散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现状分析
    3.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结构
    3.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相关政策法规情况
    3.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恢复”
    4.1 救助补偿主体单一、平均标准缺口较大
        4.1.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救助补偿机制现状
        4.1.2 国外疫情损失分担机制
        4.1.3 中国动物疫情损失分担机制设计
        4.1.4 扑杀补偿机制政策建议
    4.2 心理干预方式单调、生产恢复情况复杂
        4.2.1 心理干预机制作用原理分析
        4.2.2 心理干预与恢复生产实证分析设计
        4.2.3 动物产品价格随机冲击效应模型构建
        4.2.4 动物产品价格随机冲击效应分析
        4.2.5 心理干预与恢复生产分析总结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重建”
    5.1 责任追究容错不及与调查评估受阻
        5.1.1 责任与调查评估机制理论分析
        5.1.2 责任追究与调查评估实证设计
        5.1.3 责任与调查评估机制实证分析总结
    5.2 避险容灾建设不完备
        5.2.1 避险容灾机制的定义与内涵
        5.2.2 动物疫情善后处置避险容灾机制建设情况
        5.2.3 我国动物疫情避险容灾机制建设思路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建设
    6.1 疫情善后恢复功能的建设
        6.1.1 建立公私合营的动物疫情扑杀补偿制度
        6.1.2 建立第三方权威机构主导的心理干预机制
        6.1.3 采取有针对性的恢复生产措施
    6.2 疫情善后重建功能的建设
        6.2.1 赋予责任追究容错空间
        6.2.2 构建数据驱动、保障充足的避险容机制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分析
        1.3.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
        2.1.1 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2.1.2 动物卫生经济学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
    2.2 政府管理理论
        2.2.1 动物疫病危机管理
        2.2.2 政府决策理论
    2.3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理论
        2.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2.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2.3.3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
    2.4 传染病动力学
        2.4.1 传染病动力学概述
        2.4.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研究
        3.1.1 暴发影响分析
        3.1.2 暴发损失评估方法
    3.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研究
        3.2.1 防控策略效果评估
        3.2.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比较分析
    3.3 动物疫病风险研究
        3.3.1 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评估
        3.3.2 动物疫病风险损失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
    4.1 国内外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与影响
    4.2 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规则
    4.3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法规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4.5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
        4.5.1 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的关系
        4.5.2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调整与防控策略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总体构架
    5.1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
    5.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构架
    5.3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内容构架
    5.4 本章小结
6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应用
    6.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与防控策略
        6.1.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
        6.1.2 当前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
    6.2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目标与策略方案
        6.2.1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
        6.2.2 防控计划目标与策略方案
    6.3 EBCR分析法评估框架与内容
    6.4 免疫策略评估指标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实证研究
    7.1 数据及来源
        7.1.1 数据来源
        7.1.2 数据说明
        7.1.3 主要数据分析方法
    7.2 动物疫病免疫退出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2.1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2.2 年均应急储备成本
    7.3 动物疫病继续强制免疫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3.1 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实施成本
        7.3.2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4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评估
        7.4.1 损失评估方法
        7.4.2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7.4.3 历史暴发损失值评估
        7.4.4 疫点数与损失值
    7.5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
        7.5.1 模型构建
        7.5.2 系统演化
        7.5.3 参数估计
        7.5.4 数据拟合
        7.5.5 基本再生数
        7.5.6 免疫退出后风险计算公式
        7.5.7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结论
    7.6 不同策略下风险损失值预测
    7.7 EBCR分析法评估结果
    7.8 本章小结
8 主要研究结论、建议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启示
        8.3.1 EBCR分析法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8.3.2 构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关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1.2 OIE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和演变
    1.3 我国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案
第二章 OIE区域化管理模式及措施
    2.1 区域化管理模式
    2.2 区域化管理措施
    2.3 小结
第三章 部分国家区域化管理案例归类研究
    3.1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净化动物疫病,实现无疫状况
    3.2 应用地区区划模式控制和消灭突发动物疫病,恢复无疫状况
    3.3 应用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实践探索
    4.1 广州从化无疫区案例分析
    4.2 海南免疫无口蹄疫案例分析
    4.3 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4 辽宁免疫无口蹄疫区案例分析
    4.5 山东六和集团生物安全隔离区案例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动物疫病区域化模式比较
    5.1 疫情控制和扑灭模式
    5.2 动物疫病消灭模式
    5.3 两种模式的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6.1 我国畜牧业现状
    6.2 动物疫病状况
    6.3 影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研究
    6.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及机制上存在的不足
    6.5 小结
第七章 我国采取区域化管理措施的基本考虑
    7.1 实施地区区划的基本考虑
    7.2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的基本考虑
    7.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保障机制研究
    7.4 对本论文的后续思考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标准单位疫病”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物疫病对经济的影响
        1.1.2 动物疫病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1.1.3 动物疫病暴发的风险不断增大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1.3.1 主要概念及含义
        1.3.2 风险损失的分类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5 评估原则与范畴
        1.5.1 评估原则
        1.5.2 评估范畴
        1.5.3 影响因素分析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可能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经济学评估发展历史
        2.1.1 法律法规建设
        2.1.2 政策发展历史
    2.2 经济学评估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2 评估方法总结
        2.2.3 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3 经济学评估发展趋势
        2.3.1 评估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2.3.2 评估方法有待拓展
        2.3.3 评估指标体系的健全
        2.3.4 国家合作的加强
    2.4 小结
3 “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的学科和理论基础
    3.1 相关学科研究进展
        3.1.1 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3.1.2 灾害经济学研究进展
    3.2 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3.2.1 成本收益理论
        3.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3.2.3 条件价值估值法(CVM)
        3.2.4 交易费用理论
        3.2.5 人力资本理论
    3.3 小结
4 “标准单位疫病”损失评估法
    4.1 “标准单位疫病”方法的概念及特点
    4.2 “标准单位疫病”的编制
        4.2.1 标准地区的选择
        4.2.2 标准疫病选择
    4.3 “标准单位疫病”损失的评估指标体系
        4.3.1 疫病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4.3.2 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损失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4.4 “标准单位疫病”评估操作规程
        4.4.1 标准地区损失评估
        4.4.2 非标准地区损失评估
        4.4.3 疫病程度系数
    4.5 小结
5 动物疫病经济损失评估
    5.1 标准地区疫病损失评估
        5.1.1 经济损失
        5.1.2 社会损失
        5.1.3 环境损失
        5.1.4 标准地区总损失
    5.2 非标准地区疫病损失评估
        5.2.1 非标准地区损失估计
        5.2.2 损失调整值
    5.3 小结
6 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经验
    6.1 国外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借鉴
        6.1.1 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
        6.1.2 动物疫病监测与应急体系
        6.1.3 动物疫病的评估系统
        6.1.4 动物疫病防控的支撑体系
        6.1.5 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
    6.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经验
        6.2.1 我国无规定疫区建设的背景
        6.2.2 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6.3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10)非洲猪瘟流行概况与诊断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非洲猪瘟的分布及造成的危害
三、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
四、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五、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
    (一) 针对毒株本身的检测传统的血球吸附试验 (HAD) :
    (二) 对病毒基因组DNA的检测
    (三) 血清学方法
    (四) 其它检测方法

四、比利时发生古典猪瘟我国严令封锁(论文参考文献)

  • [1]各国生猪疫情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上)[J]. 王梦圆,陶红军. 猪业科学, 2020(11)
  • [2]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风险因素分析[J]. 吴佳琦,包雨鑫,杜鹃. 中国兽医杂志, 2019(03)
  • [3]非洲猪瘟概述[J]. 姜楠,张茵. 湖北畜牧兽医, 2018(11)
  • [4]非洲猪瘟的流行与防控[J]. 马增军. 北方牧业, 2018(21)
  • [5]非洲猪瘟紧急预防控制技术需求[J]. 赵启祖,王琴. 中国兽药杂志, 2018(10)
  • [6]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研究[D]. 王健.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7]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D]. 廖祺. 武汉大学, 2017(06)
  • [8]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 王中力. 中国农业大学, 2014(11)
  • [9]“标准单位疫病”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D]. 惠源. 武汉大学, 2014(06)
  • [10]非洲猪瘟流行概况与诊断方法[J]. 杭其木格,郭少平. 兽医导刊, 2012(07)

标签:;  ;  ;  ;  ;  

比利时出现经典猪瘟,我国下令封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