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吴强(中冶有色职工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3)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的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中西医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088-02

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是常见的DM并发症之一,具有致残性和致死性。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5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肝脏、肌肉和脂肪等外周组织以及消化道均可直接影响血糖水平。肝脏通过糖异生输出葡萄糖,是空腹状态下血糖的主要来源;肾脏也具有限的糖异生功能;肌肉和脂肪等外周组织则是血糖的主要去处(血糖的摄取利用),尤以肌肉为主,在胰岛素刺激下肌肉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占全身的80%以上。肝脏和肌肉组织主要直接影响空腹血糖水平。健康人肝糖输出和肌肉糖利用持平,使血糖水平维持正常(静态平衡)。肝糖输出增加或肌肉糖摄取能力减弱均可导致血糖升高,即空腹血糖受损(IFG)。进餐时及餐后短时间内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是血糖的另一主要来源,此时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使肝脏和肌肉之间的糖代谢平衡发生改变,从而避免血糖过度升高。在正常情况下,进餐时肝糖输出几近停止,而肌肉糖摄取加速,但仍低于肠道糖吸收速度,使血糖升高,然后逐渐恢复至餐前或接近餐前水平。若肝糖抑制不足或肌肉糖摄取利用不能及时加速(器官糖代谢受损,如胰岛素抵抗),血糖居高不下而形成餐后高血糖。餐后或糖负荷后出现的暂时性高血糖及此后的血糖回落是肠道、肝脏和肌肉之间糖代谢动态平衡的直接结果(图)。

临床定量测定肝糖输出、肠道糖吸收和组织糖摄取利用的示意图

高血糖病因器官之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相互促进发展。可见血糖控制和改善周身器官和血管病变需同时进行。

活血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的良好治疗效果;进行了舒血宁抑制早期炎症、血管外膜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梗死后脑细胞濒临坏死挽救有促进作用,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且极其的步骤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是处于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一道屏障,既能隔离血液与血管壁组织,又能释放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内皮素(ET1)等小分子物质,具有调节血管紧张度、维持血管张力、合成膜底层胶原和蛋白多糖及调节免疫等功能。内皮功能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R)功能下降,导致抗炎、调节血管张力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减弱,由此启动心血管疾病。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高血糖是造成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失常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多种机制改变内皮细胞功能,如激活醛糖还原酶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激活蛋白激酶C(PKC)使内皮细胞活化和修饰蛋白质产生糖基化终末产物等。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按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DM2),并经头颅CT证实合并脑梗死。

1.2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8~68,平均55岁;合并高血压者30例,高血脂22例;糖尿病病程<5年10例,5~10年23例,>10年17例;肥胖者25例;吸烟者21例;嗜酒者24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岁;糖尿病病程<5年10例,5~10年23例,>10年17例;肥胖者18例;吸烟者16例;嗜酒者13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肢体麻木,步态不稳,头昏乏力。治疗组其中有语言障碍者14例,感觉障碍者12例,共济失调者6例,意识障碍者7例;33例有肢体瘫痪,其中右侧偏瘫19例,左侧偏瘫14例。西药组中有语言障碍者11例,感觉障碍者8例,共济失调者2例,意识障碍者5例;41例中有肢体瘫痪者27例,右侧偏瘫16例,左侧偏瘫11例。两组病例入院时均测空腹血糖。中西药结合组7.0~11.1mmol/L16例,11.1~16.7mmol/L26例,>16.7mmol/L8例;脑梗死在基底节30例,额颞叶11例,顶叶4例,丘脑3例,小脑2例。西药组空腹血糖7.0~11.1mmol/L13例,11.1~16.7mmol/L30例,>16.7mmol/L7例;脑梗死在基底节28例,额颞叶8例,顶叶2例,丘脑1例,小脑2例。两组病例中医诊断均为脑梗死,两组患者平均住院20天。两组间条件齐同,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1)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舒血宁20ml,加入葡萄糖250ml,胰岛素4u静点。(2)防治脑水肿:全部病例入院常规防治脑水肿,以20%甘露醇针125ml,视病程需要第1~3天每6~8h1次,第4~6天每24h1次。(3)控制血糖:同时给予胰岛素4次强化治疗。剂量根据血糖监测调整。(4)控制血压:并发高血压者应用贝那普利每日10~30mg,分1~2次口服,血压控制不良者(>173/106Kpa)加用钙离子拮抗剂伲福达片,每日40~80mg,分2次口服,或二者合用。(5)一般治疗,补液对症。

2.2对照组(1)防治脑水肿:全部病例入院常规防治脑水肿,以20%甘露醇针125ml,视病程需要第1~3天每6~8h1次,第4~6天每24h1次。(2)控制血糖:同时给予胰岛素4次强化治疗。剂量根据血糖监测调整。(3)控制血压:并发高血压者应用贝那普利每日10~30mg,分1~2次口服,血压控制不良者(>173/106Kpa)加用钙离子拮抗剂伲福达片,每日40~80mg,分2次口服,或二者合用。(4)一般治疗,补液对症。

3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值之内;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肌力经治疗提高2~3级,生活基本能自理,血糖、血压、血脂基本接近正常值;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中西药结合组有效率90%;西药组有效率70%(见表1)。用SPSS100软件,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P<0.05,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表1两种疗法治疗效果比较。

4讨论

糖尿病病人不仅有糖代谢异常,并有脂质代谢紊乱,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和高血糖一起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血液存在不同程度的“浓、粘、凝、聚”状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导致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粘度增高是老年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3],这与祖国医学“血不活,有瘀血”的病机是相吻合的。因此,治疗本病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临床体会,银杏叶既能活血,辅料乙醇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相对减轻脑梗死患者卧床期间单独应用胰岛素体重增加,降糖达标时间缩短,但也避免口服药的副作用,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者尤为适合,尤其是中西药结合使治疗更加完善,对缩短病程,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WHO.Dept.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urveillsnce[S].Geneva:1999.

[2]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60.

[3]王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3,23(4):3132.

[4]TonjeAA,SverreEK,MortenR,etal.ImpactofNew-OnsetDiabetesMellitusoncardiacoutcomesintheValsartanAntihypertensiveLong-TermUseEvaluation(VALUE)trialpopulation[J].JHypertens,2007,50:467-473.

[5]MosterM.IsNew-onsetDiabetesofClinicalSignificanceintreatedhypertensivepatients?[J].JClinHypertens,2006,8:126-132.

[6]AldermanMH,CohenH,MadhavanS.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eventsinHypertensivepatients[J].Hypertension,1999,33:1130-1134.

标签:;  ;  ;  

舒血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