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课程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课程教学

茆林海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222000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性质,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人文育人这一目的?

关键词:独特感受真切体验人文体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性,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人文育人这一目的?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1、小学生作文必须真实。

培养学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鲁迅关于作文秘诀的四句话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并认为有真意思是最主要的。“直抒情感”就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说,手就怎么写。用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才能达到文有真意。

要直抒情感,才能达到文有真意。一要感情真实。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个人的情感。不论思想或情感都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强求一律。二要材料真实。同一个文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积蓄不同,写出的文章也是各式各样的。对于学生的作文,标准不易太高,只求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并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也一样可取。

2、小学生作文必须朴实。

即用朴实的语言,把要说的道理表达明白,不发生或少发生错误。这里包含四层意思:(1)思想朴实:实在、诚恳、不虚夸、不轻浮;(2)感情朴实:感情真切、自然、不掩饰、不做作;(3)语言朴实:不说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不罗列华丽、典雅的词句,不追求文字技巧,做到实话实说;(4)不生谬误:包含思想认识正确、情感表达适当、不写错别字。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对这一条贯彻是不够的,表现在:(1)有的学生作文思想感情不够真切,夸大事实;语言不够朴实,罗列辞藻。(2)学生作文错别字多,抄写文字不够工整。(3)老师批改,有的不够认真,学生文中的错别字、丢缺字,不加改正不划出来,老师评语的字写得不规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小学生作文必须通畅。

(1)文字直抒情感,要“了无隔阂”。就是指表达的思想通达,抒发的情感通顺,文字流畅。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2)把作文写通顺,必须做到思路清楚。读文章要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自己作文也要紧扣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前后是否连贯,都要考虑到,也就是要养成“想清楚后再写的好习惯”。

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要写。如果写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如果写报告,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如果不为什么,干脆不用写;既然有写的必要,就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好比一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不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前边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样的“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习作方法上的过程,习作方法跟思想方法是合二而一的。

二、具体的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在具体情境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能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情舒畅体验到自然之美时,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着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乐之美,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绘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家乡的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因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学生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同学们会深深地感觉到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作文自然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3、体验乡情亲情,赞淳朴民风。

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一句话,可见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淳朴的民风。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满棕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让同学们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便会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4、体验农村的干活艰辛,说说劳动的苦甜。

农村干活就是学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三、习作教学的理念

由写话到习作,由一味关注作文内容优劣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其中渗透了新课程习作教学的较多理念。

1、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动力,我国教育家关于兴趣、动机等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过大量精辟的论述。国外教育对兴趣、动机等也十分重视。

2、注重打好基础,培养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目标全文是从“能力”角度表述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它是多方面的,如收集材料的能力、构思立意的能力、列提纲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

总而言之,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了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怎么样就难说了。这基础就是平时的积蓄,可见平时积蓄在作文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会不太难。

参考文献

1、《巨人网》。

2、《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3、刘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继续教育资料》。

标签:;  ;  ;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课程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