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估与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估与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估是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效果及社会价值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利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为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制定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制度、建立专业资格准入及审查制度等。通过对上述两方面的反思与梳理,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工作的开展在模式探索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作为依据。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88-02

伴随着人们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望值不断提高的同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惨剧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质疑。针对这种状况,教育界、心理学界对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反思并形成了共识立足社会和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顺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努力构建一个有的放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这个模式是否真的行之有效,需要我们在了解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科学的评估与组织管理体系。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概念界定

模式,这个词是从一般科学方法论或科技哲学中引用过来的,其原义是“模型”、“典型”、“范型”等。无论是国外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是国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存在一些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德育化、医学化等消极倾向,在教育实践中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未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相关理论问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评估、组织管理等相关因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模式构建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总体方向和范式,又不囿于某一个模式,而是从不同维度构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各种类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同类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同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力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研究工作既有科学合理的发展大方向,又能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估体系问题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估体系的构建意义

评估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通过科学的反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效果及社会价值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利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促使其进一步增强实效,并为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缺少评估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益势必受到影响。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估体系,才能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2.2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估体系应当符合的要求

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具有客观性。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评估的方法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定性、定量方法分别是从质、量两方面把握评估对象。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决定的,是科学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评估方法上要强调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统一。

2.3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估的内容

软硬件设施评估。软硬件设施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基本的设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难以圆满完成的。

教育效果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可以通过心理测量、行为观察记录、生理反应测量、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心理健康量表对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而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大学生进行前后测差异检验,以评价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效果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谈话、活动等的观察记录,对学生的心率、皮肤温度、皮肤电反应等生理变化的测量,检验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观感受,了解学生在态度、思想、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变化情况,从而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整体胜、动态性的原则,保证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3.1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心理咨询中心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部署、实施和督查,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并指导各院系工作点开展工作。各工作点在领导小组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具体负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从领导和组织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2制定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负责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产生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做好转介服务工作负责学生心灵档案资料的搜集与使用向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材的选编,并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建议。

3.3建立专业资格准入及审查制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如果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系统培训,或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队伍组成人员复杂的现状,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专业资格审查制度在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者最低必须拥有通过美国行业协会鉴定的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学历。

4.结语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和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迫在眉睫。通过对各种模式的分析和讨论后,作者提出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与组织管理体系应当遵循的几点要求,以期为进一步整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一个跨越界限的整合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因此,不断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工作的发展,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江洁,张利萍,解方舟,何成森.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399-402.

[2]韦耀阳,李保强,薄存旭.治理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化与回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4-7.

[3]蔡宝鸿,齐平.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J].科技信息,2011,(28):64.

[4]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11,(01):82-85.

作者简介:邹梓成(1993.08-),男,汉族,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估与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