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适合度论文_朱凯辉,周金成,张柱亭,张琛,车午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寄生适合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适合,锈菌,条锈病,夜蛾,多样性,寄生蜂。

寄生适合度论文文献综述

朱凯辉,周金成,张柱亭,张琛,车午男[1](2019)在《短管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日龄卵的寄生能力及子代蜂适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美洲当地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重要自然天敌。该蜂早在1979年就被引入我国。为检测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适应性,本研究以发育12 h内、24~36 h和48~60 h的草地贪夜蛾卵为研究对象,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探究了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果及子代蜂的适合度。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对两种寄主不同日龄的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但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更高的卵粒寄生率。与斜纹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偏小,平均单卵出蜂数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应用短管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王峥[2](2018)在《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寄生反应、发育适合度及其控害潜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设施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温室害虫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桃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温室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通过前期调查发现,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为本地温室桃蚜的主要寄生蜂种。为了明确上述两种本地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进而评价两种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以期为以后吉林地区利用蚜茧蜂防治温室桃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探究了寄主日龄、蚜茧蜂日龄及温度对桃蚜的寄生能力的影响,计算了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功能反应方程,并编制了两种蚜茧蜂及桃蚜在25℃的生命表。以下5点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1、两种蚜茧蜂对不同日龄桃蚜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通过比较两种蚜茧蜂对不同龄期桃蚜的寄生反应可知:菜少脉蚜茧蜂偏好寄生低龄期寄主,其在1-3龄期桃蚜上的寄生数量显着高于4龄幼蚜和成虫,提供2龄期桃蚜时寄生量最大;烟蚜茧蜂偏好寄生2-3龄期寄主,该龄期茧蜂寄生数量显着高于其他龄期,提供2龄期桃蚜时茧蜂寄生量最大。在同龄期寄主上,1龄菜少脉蚜茧蜂寄生数量显着高于烟蚜茧蜂,2-3龄寄主上,烟蚜茧蜂寄生数量显着高于菜少脉蚜茧蜂;其他龄期无显着性差异。两种供试蚜茧蜂在寄主体内发育历期及羽化率均随寄主龄期升高显着降低,子代性比随寄主龄期升高而增加。2、母蜂日龄对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母蜂日龄对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母蜂日龄条件下,烟蚜茧蜂寄生数量均高于菜少脉蚜茧蜂;母蜂日龄不同时,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数量均存在显着差异,当母蜂日龄为1-3d时,两种蚜茧蜂寄生数量均显着高于4-5日龄蚜茧蜂,且两种蚜茧蜂最大寄生数量均出现在2日龄母蜂。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发育历期均随母蜂日龄增加而降低,且同日龄母蜂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发育历期显着低于烟蚜茧蜂;不同母蜂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子蜂羽化率均无显着差异,但同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羽化率均显着高于烟蚜茧蜂。3、温度对两种蚜茧蜂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通过研究两种蚜茧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可知,温度对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发育历期、子代性比及羽化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在35℃时,两种蚜茧蜂在室内条件下均不寄生桃蚜,15-30℃时,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时寄生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烟蚜茧蜂寄生数量均显着高于菜少脉蚜茧蜂。25℃时两种蚜茧蜂的发育历期显着低于其他供试温度,而羽化率显着高于其他供试温度;而两种蚜茧蜂子代性比均随温度升高显着降低。4、两种本地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功能反应通过研究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对桃蚜的的功能反应可知,在试验条件下,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功能反应均能很好的拟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菜少脉蚜茧蜂的瞬时攻击率要小于烟蚜茧蜂,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理论寄生上限分别为107.37头和91.05头。5、两种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评估在实验室条件下编制了桃蚜及两种蚜茧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R_0、r_m、λ和T分别为124.19、0.48、1.62、11.16和179.63、0.40、1.50、12.89。桃蚜的生命表参数分别为净生殖力56.28,内禀增长率0.37,周限增长率1.45,平均世代周期10.92d。两种蚜茧蜂的净生殖力、内禀增长率均显着高于桃蚜,表明两种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度高,种群增长速度也均优于桃蚜,因此,两种蚜茧蜂均对桃蚜表现出较好的控害潜能。通过比较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功能反应,结合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生命表参数分析,综合来看,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对桃蚜均有较好的寄生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树和,初炳瑶,龚凯悦,王世维,骆勇[3](2018)在《小麦条锈病菌致病类型G22-83及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在四川省小麦品种(系)上寄生适合度的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致病类型G22-83及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对四川省近年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的寄生适合度,在田间分别将致病类型G22-83、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接种于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测定3个供试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显示,致病类型G22-83、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的平均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1930、0.0560和0.0379,且前者显着高于后两者;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的平均相对寄生适合度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显着。致病类型G22-83、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在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上相对寄生适合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0626、0.0000和0.0000,前者在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上相对寄生适合度的平均水平和波动程度均高于后两者。致病类型G22-83在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上的寄生适合度较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该地区小麦条锈菌的优势菌系。(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树和,初炳瑶,马占鸿[4](2017)在《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菌小种鉴定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四川盆地春季菌源区小麦条锈病菌的毒性结构及优势小种寄生适合度,于2014年和2015年在四川盆地绵阳市涪城区和盐亭县连续两年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分离小麦条锈病菌,应用中国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对优势小种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测定其相对寄生适合度。2014年和2015年的鉴定结果均显示贵农22类群(G22)处于第一位,出现频率分别为38.3%和38.2%;其次是水源11类群和杂46类群。对优势小种G22-83、CYR32和CYR33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在田间分小种接种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测定其相对寄生适合度。在群体水平,致病类型G22-83、CYR32和CYR33对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平均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分别为0.1930、0.0560和0.0379,致病类型G22的平均寄生适合度显着高于CYR32和CYR33(P<0.01)。新致病类型G22在四川省近年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上的寄生适合度较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在该地区流行为害。(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王树和[5](2017)在《四川省小麦条锈病菌群体遗传分析和寄生适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 f.striiformis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鉴于抗病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小种的定向选择,比较不同品种上条锈病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差异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于2014年和2015年在小麦条锈病菌春季菌源区四川盆地绵阳市涪城区和盐亭县连续两年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分离小麦条锈病菌,应用中国鉴别寄主进行毒性鉴定,并对优势小种开展寄生适合度测定研究。除毒性分析外,本研究还选取15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不同品种上共计394个分离物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菌春季菌源区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复杂、多样性丰富,供试的196个菌株共鉴定出25个生理小种。2014年和2015年的鉴定结果均显示贵农22类群(G22)处于第一位,出现频率分别为38.3%和38.2%。分离菌株毒性频率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对鉴别寄主中四(Yr+)和Triticum spelta album(Yr5)没有毒性。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测定致病类型G22及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对四川省近年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在群体水平上,致病类型G22、CYR32和CYR33对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平均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分别为0.1930、0.0560和0.0379,G22的平均寄生适合度显着高于CYR32和CYR33(P<0.01),已成为当前优势类群。2.不同小麦品种上条锈病菌群体小种组成、分布频率和多样性都有差异。不同品种上条锈菌小种相对多样性指数(relative Shannon's index)从高到低依次是西科麦4号、铭贤169、郑麦9023、小偃22和绵麦367。毒性分析揭示出不同小麦品种上条锈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毒性多样性且各群体间的毒性多样性水平有明显的差异,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Φptt=0.018,P=0.031),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显示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菌春季菌源区条锈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小麦品种上条锈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其中抗病品种绵麦367上条锈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品种。3.研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小麦条锈病菌适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重度酸雨(pH 3.5)显着降低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的萌发率(P<0.01),侵染几率下降,导致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延长,产孢量减少,病情指数降低。4.首次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开发了小麦条锈病菌特异SCAR标记,接种3天后的小麦叶片可以检测到侵染的条锈病菌。上述研究结果对了解四川省当前小麦条锈病菌的毒性结构、优势小种及其寄生适合度、不同小麦品种上条锈菌群体毒性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酸雨对小麦条锈病菌适合度影响等,进而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开展小麦品种合理布局、病害早期监测以及预测预报和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白冰冰[6](2017)在《小麦条锈菌4个主要流行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由于小麦条锈菌的突变能力特别强,大面积种植单一抗性小麦品种会导致条锈菌新生理小种的产生,从而使小麦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为明确我国小麦条锈菌贵农22致病类群(G22)的流行潜能和对其流行程度进行预测,将当前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CYR32,CYR33,G22-9,G22-14以点滴法接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的13个小麦品种矮抗58、襄麦25、扬麦20、中麦175、良星99、周麦18、川麦42、济麦22、小偃22、扬麦16、绵麦37、周麦22、内麦836和一个高感对照品种铭贤169上,测定每一个小种与品种组合夏孢子萌发率、潜育期、夏孢子堆长度、夏孢子堆密度、侵染面积、产孢强度、病斑扩展速度、产孢期等相对寄生适合度参数,同时测定了4个生理小种对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的耐受力。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表明,产孢强度、扩展速度、夏孢子堆长度、产孢期、夏孢子堆密度、潜育期等相对寄生适合度参数在条锈菌4个生理小种间和小麦品种间均呈显着差异(p=0.00),条锈菌4个生理小种的夏孢子萌发率存在显着差异(p=0.00),但其在不同品种上差异不明显(p=1.00),不同品种的侵染面积差异明显(p=0.00),但不同生理小种间侵染面积差异表现不明显(p=0.203)。G22-9生理小种产孢强度、侵染面积、产孢期叁个数值最高,孢子萌发率、病斑扩展速度、夏孢子堆长度、夏孢子堆密度等测定值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条锈菌产孢能力和扩展能力的产孢强度、代表侵染能力的潜育期和代表夏孢子活力的萌发率可反应条锈菌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其计算公式为:寄生适合度=(产孢强度×夏孢子萌发率)/潜育期。G22-9生理小种在13个小麦生产品种上产孢能力最强,侵染能力最强,G22-9的相对寄生适合度也要比其他叁个生理小种要高。不同温度下小麦条锈菌4个生理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8℃和24℃恒温培养时,4个生理小种对13个小麦生产品种均未发病;在15℃和20℃两种温度下,G22-9要比其他3个生理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要高;不同光照强度下小麦条锈菌4个生理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极低光照500Lus情况下,CYR32的寄生适合度最高,G22-9仅次于CYR32,而且在本实验设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产孢强度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薛楠,王峭,樊玉,杨立军,黄朝炎[7](2016)在《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预测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鄂西北地区的变异动态,本研究采用抗性组分法测定了CYR32、CYR33对当地主栽品种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决定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组分依次为条锈菌的侵染能力、扩展能力和产孢能力;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属性3个主成份的数学模型;从总体结果看CYR32、CYR33均表现较高相对寄生适合度,且CYR32略高于CYR33,但相比感病对照品种和外来品种,供试小种对当地主栽品种鄂麦352和襄麦55表现出较低的寄生适合度。(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吴向辉,张学成,任学祥,谷春艳,胡飞[8](2016)在《安徽水稻稻曲病菌寄生适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平均穗病粒率和最高穗病粒率差异显着,菌株与品种互作特性明显。[结论]试验结果为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9期)

张廷伟,黄纯倩,杜军利,刘长仲[9](2015)在《阿尔蚜茧蜂对不同龄期豌豆蚜的寄生及后代适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阿尔蚜茧蜂(Aphidius ervi Haliday)对寄主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龄期的寄生偏好及其后代适合度特征,在24℃下进行了阿尔蚜茧蜂对不同龄期豌豆蚜的寄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豌豆蚜被寄生时的龄期大小对阿尔蚜茧蜂的寄生和后代适合度有显着影响(P<0.05)。阿尔蚜茧蜂能寄生各发育期豌豆蚜,但对2龄若蚜的寄生率最高(56.67%),其次为1龄若蚜(30.67%),而对4龄若蚜和成蚜的寄生率最低;寄生低龄蚜虫的后代蜂羽化率显着高于寄生高龄若蚜和成蚜。阿尔蚜茧蜂寄生1龄若蚜后,僵蚜出现历期最长(9.47 d),后代蜂羽化历期也最长(5.51 d),随着被寄生时寄主龄期的增大,僵蚜出现历期和后代蜂羽化历期都逐渐缩短;后代蜂发育历期在寄生1龄若蚜时最长(14.85 d),而寄生成蚜时最短(7.87 d)。后代蜂雌性比例在寄生1龄若蚜时最低(24.52%),而寄生成蚜时最高(57.33%),且后代蜂体型随寄主龄期(体型)增大而增大。寄主龄期(体型)与阿尔蚜茧蜂后代适合度呈正相关。因此,从后代适合度的角度,阿尔蚜茧蜂偏好选择龄期(体型)大的寄主寄生,但取得较高的后代适合度的代价是降低其寄生率。说明寄主龄期(体型)大小对阿尔蚜茧蜂的寄生选择及其后代适合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樊玉[10](2015)在《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重要气传真菌病害。在我国曾多次发生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鄂西北地处甘肃、四川等越夏菌源基地与河南南部麦区之间,是重要的桥梁地带。其汉江河谷及其周边低海拔地区可以作为条锈菌的冬繁区,这可为包括豫南在内的东、北麦区提供菌源。研究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分子多态性及其菌源关系,对于病害测报和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使用中国鉴别寄主对鄂西北2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毒性多态性分析,利用15对SSR引物对2014年99份标样进行分子多态性分析,选取已知的两个生理小种对5种不同寄主的7个寄生适合度属性进行测定,得出以下结论:1.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CYR32、CYR33,优势类群为Hybrid46类群和水源11类群。除对Yr3b+Yr4b的毒性低于50%外,对大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都存在稳定且高频率的毒性,说明该地区条锈菌群体毒性强,几乎能使所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均感病。2.2014年各毒性多样性水平指数的数值均大于2013年结果,因此可得出在群体整体水平上2014年的毒性多态性要高于2013年。3.2013年毒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94~1.00之间,说明遗传距离较近,亲缘结构相近;2014年群体的毒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90~0.99之间,虽然相对于2013年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较广,遗传距离略远,但毒性遗传距离偏近,毒性结构较相似。4.2014年群体分子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97范围内,群体的整体相似系数略低,遗传距离较远。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系数r=0.30889,可知毒性多态性与分子多态性并无显着相关性,说明二者之间相互独立。5.在侵染铭贤169时,CYR32和CYR33的寄生适合度最高,且在侵染其他品种及其他主成分值的寄生适合度均为CYR32>CYR33。(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寄生适合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温室害虫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桃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温室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通过前期调查发现,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为本地温室桃蚜的主要寄生蜂种。为了明确上述两种本地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进而评价两种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以期为以后吉林地区利用蚜茧蜂防治温室桃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探究了寄主日龄、蚜茧蜂日龄及温度对桃蚜的寄生能力的影响,计算了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功能反应方程,并编制了两种蚜茧蜂及桃蚜在25℃的生命表。以下5点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1、两种蚜茧蜂对不同日龄桃蚜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通过比较两种蚜茧蜂对不同龄期桃蚜的寄生反应可知:菜少脉蚜茧蜂偏好寄生低龄期寄主,其在1-3龄期桃蚜上的寄生数量显着高于4龄幼蚜和成虫,提供2龄期桃蚜时寄生量最大;烟蚜茧蜂偏好寄生2-3龄期寄主,该龄期茧蜂寄生数量显着高于其他龄期,提供2龄期桃蚜时茧蜂寄生量最大。在同龄期寄主上,1龄菜少脉蚜茧蜂寄生数量显着高于烟蚜茧蜂,2-3龄寄主上,烟蚜茧蜂寄生数量显着高于菜少脉蚜茧蜂;其他龄期无显着性差异。两种供试蚜茧蜂在寄主体内发育历期及羽化率均随寄主龄期升高显着降低,子代性比随寄主龄期升高而增加。2、母蜂日龄对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母蜂日龄对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母蜂日龄条件下,烟蚜茧蜂寄生数量均高于菜少脉蚜茧蜂;母蜂日龄不同时,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寄生数量均存在显着差异,当母蜂日龄为1-3d时,两种蚜茧蜂寄生数量均显着高于4-5日龄蚜茧蜂,且两种蚜茧蜂最大寄生数量均出现在2日龄母蜂。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发育历期均随母蜂日龄增加而降低,且同日龄母蜂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发育历期显着低于烟蚜茧蜂;不同母蜂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子蜂羽化率均无显着差异,但同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羽化率均显着高于烟蚜茧蜂。3、温度对两种蚜茧蜂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通过研究两种蚜茧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寄生反应及发育适合度可知,温度对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发育历期、子代性比及羽化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在35℃时,两种蚜茧蜂在室内条件下均不寄生桃蚜,15-30℃时,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时寄生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烟蚜茧蜂寄生数量均显着高于菜少脉蚜茧蜂。25℃时两种蚜茧蜂的发育历期显着低于其他供试温度,而羽化率显着高于其他供试温度;而两种蚜茧蜂子代性比均随温度升高显着降低。4、两种本地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功能反应通过研究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对桃蚜的的功能反应可知,在试验条件下,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功能反应均能很好的拟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菜少脉蚜茧蜂的瞬时攻击率要小于烟蚜茧蜂,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理论寄生上限分别为107.37头和91.05头。5、两种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评估在实验室条件下编制了桃蚜及两种蚜茧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R_0、r_m、λ和T分别为124.19、0.48、1.62、11.16和179.63、0.40、1.50、12.89。桃蚜的生命表参数分别为净生殖力56.28,内禀增长率0.37,周限增长率1.45,平均世代周期10.92d。两种蚜茧蜂的净生殖力、内禀增长率均显着高于桃蚜,表明两种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度高,种群增长速度也均优于桃蚜,因此,两种蚜茧蜂均对桃蚜表现出较好的控害潜能。通过比较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功能反应,结合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的生命表参数分析,综合来看,菜少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对桃蚜均有较好的寄生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生适合度论文参考文献

[1].朱凯辉,周金成,张柱亭,张琛,车午男.短管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日龄卵的寄生能力及子代蜂适合度[J].植物保护.2019

[2].王峥.两种蚜茧蜂在桃蚜上寄生反应、发育适合度及其控害潜能评估[D].吉林农业大学.2018

[3].王树和,初炳瑶,龚凯悦,王世维,骆勇.小麦条锈病菌致病类型G22-83及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在四川省小麦品种(系)上寄生适合度的测定及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4].王树和,初炳瑶,马占鸿.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菌小种鉴定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5].王树和.四川省小麦条锈病菌群体遗传分析和寄生适合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6].白冰冰.小麦条锈菌4个主要流行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7].薛楠,王峭,樊玉,杨立军,黄朝炎.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6

[8].吴向辉,张学成,任学祥,谷春艳,胡飞.安徽水稻稻曲病菌寄生适合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张廷伟,黄纯倩,杜军利,刘长仲.阿尔蚜茧蜂对不同龄期豌豆蚜的寄生及后代适合度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

[10].樊玉.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1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在马铃薯叶...一36品种x6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在不同保存期间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复苏率...番茄晚疫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番茄...新小种侵袭力A gg对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影...植物RG与病原物Avr基因识别的分子模式

标签:;  ;  ;  ;  ;  ;  ;  

寄生适合度论文_朱凯辉,周金成,张柱亭,张琛,车午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